長江中下游平原是中國三大平原之一。位於湖北宜昌以東的長江中下游沿岸,系由兩湖平原(湖北江漢平原、湖南洞庭湖平原總稱)、鄱陽湖平原、蘇皖沿江平原、裡下河平原(皖中平原)和長江三角洲平原組成,面積約20萬平方公里。
(1)兩湖平原包括湖南的北部和湖北的南部。遠古時代這裡曾是個煙波浩渺的雲夢澤,後來被長江及其支流沖刷下來的泥沙所填平。它的面積有5萬平方公里,分為江漢平原和洞庭湖平原兩部分。平原上水網密佈,向稱“魚米之鄉”。
(2)鄱陽湖平原位於江西北部至安徽西南邊緣,面積達2萬平方公里。地勢低平,海拔在50米以下。
(3)皖中平原位於安徽中部的長江沿岸,以及巢湖附近,面積較小。
(4)長江三角洲位於鎮江以東,運河以南,杭州灣以北,面積達5萬平方公里,由長江和錢塘江沖積而成,這裡的海拔只有10米左右。三角洲上,河網縱橫交錯,湖泊星羅棋佈,素稱“水鄉澤國”。這裡盛產稻米、魚蝦,糧食產量在全國佔有重要的地位,歷史上曾有“蘇湖熟,天下足”的說法。
長江中下游平原在巫山以東的長江及其支流的兩岸,被周圍低山丘陵(見江南丘陵)交錯分割成四部分:兩湖平原、鄱陽平原、皖中平原和長江三角洲,面積30萬平方公里,海拔在50米以下。長江三角洲在江蘇鎮江以東,杭州灣以北,通楊運河以南,面積約5萬平方公里,海拔多在10以下,素有“水鄉澤國”之稱,是華人口最密集的地區之一。
兩湖平原以荊江為界,其北稱江漢平原,其南為洞庭湖平原。江漢平原主要由長江和漢江沖積而成,自公元1300年前後荊江北堤分流入江漢平原的穴口完全堵塞後,漢江所帶泥沙對江漢平原的發育起主要作用,其三角洲即成為江漢平原的重要組成部分。漢江三角洲地勢亦自西北向東南微傾,湖泊成群擠集於東南前緣。洞庭湖平原主要則由透過荊江南岸太平、藕池、松滋、調絃(1958年堵塞)四口南下的長江泥沙沖積而成。面積約1萬平方公里。大部海拔50米以下,地勢北高南低,水網密佈,土壤肥沃。 鄱陽湖平原除邊緣紅土崗丘外,中部的泛濫平原主要是由贛、撫、信、鄱、修等河流衝淤而成,其中又以贛江為主。面積約2萬平方公里。地勢低平,大部海拔50米以下,水網稠密,地表覆蓋為紅土及河流沖積物。蘇皖沿江平原主要指湖口以下到鎮江之間沿長江兩岸分佈的狹長的沖積平原,其中包括蕪湖平原和巢湖平原。平原寬窄相間,江流時束時放,流速平緩;自大通以下,每受江潮頂託,流速更緩,泥沙沉積加強,尤當河道越過巖丘逼岸的磯頭後,江流分汊,汊河間出現沙洲。沿江兩岸湖泊眾多。
自鎮江以下的河口段發育了長江三角洲。三角洲以北即為裡下河平原。平原為周高中低的碟形窪地。窪地北緣為黃河故道;南緣為三角洲長江北岸部分;西緣是洪澤湖和運西大堤;東緣則是蘇北濱海平原。
長江中下游平原是中國三大平原之一。位於湖北宜昌以東的長江中下游沿岸,系由兩湖平原(湖北江漢平原、湖南洞庭湖平原總稱)、鄱陽湖平原、蘇皖沿江平原、裡下河平原(皖中平原)和長江三角洲平原組成,面積約20萬平方公里。
(1)兩湖平原包括湖南的北部和湖北的南部。遠古時代這裡曾是個煙波浩渺的雲夢澤,後來被長江及其支流沖刷下來的泥沙所填平。它的面積有5萬平方公里,分為江漢平原和洞庭湖平原兩部分。平原上水網密佈,向稱“魚米之鄉”。
(2)鄱陽湖平原位於江西北部至安徽西南邊緣,面積達2萬平方公里。地勢低平,海拔在50米以下。
(3)皖中平原位於安徽中部的長江沿岸,以及巢湖附近,面積較小。
(4)長江三角洲位於鎮江以東,運河以南,杭州灣以北,面積達5萬平方公里,由長江和錢塘江沖積而成,這裡的海拔只有10米左右。三角洲上,河網縱橫交錯,湖泊星羅棋佈,素稱“水鄉澤國”。這裡盛產稻米、魚蝦,糧食產量在全國佔有重要的地位,歷史上曾有“蘇湖熟,天下足”的說法。
長江中下游平原在巫山以東的長江及其支流的兩岸,被周圍低山丘陵(見江南丘陵)交錯分割成四部分:兩湖平原、鄱陽平原、皖中平原和長江三角洲,面積30萬平方公里,海拔在50米以下。長江三角洲在江蘇鎮江以東,杭州灣以北,通楊運河以南,面積約5萬平方公里,海拔多在10以下,素有“水鄉澤國”之稱,是華人口最密集的地區之一。
兩湖平原以荊江為界,其北稱江漢平原,其南為洞庭湖平原。江漢平原主要由長江和漢江沖積而成,自公元1300年前後荊江北堤分流入江漢平原的穴口完全堵塞後,漢江所帶泥沙對江漢平原的發育起主要作用,其三角洲即成為江漢平原的重要組成部分。漢江三角洲地勢亦自西北向東南微傾,湖泊成群擠集於東南前緣。洞庭湖平原主要則由透過荊江南岸太平、藕池、松滋、調絃(1958年堵塞)四口南下的長江泥沙沖積而成。面積約1萬平方公里。大部海拔50米以下,地勢北高南低,水網密佈,土壤肥沃。 鄱陽湖平原除邊緣紅土崗丘外,中部的泛濫平原主要是由贛、撫、信、鄱、修等河流衝淤而成,其中又以贛江為主。面積約2萬平方公里。地勢低平,大部海拔50米以下,水網稠密,地表覆蓋為紅土及河流沖積物。蘇皖沿江平原主要指湖口以下到鎮江之間沿長江兩岸分佈的狹長的沖積平原,其中包括蕪湖平原和巢湖平原。平原寬窄相間,江流時束時放,流速平緩;自大通以下,每受江潮頂託,流速更緩,泥沙沉積加強,尤當河道越過巖丘逼岸的磯頭後,江流分汊,汊河間出現沙洲。沿江兩岸湖泊眾多。
自鎮江以下的河口段發育了長江三角洲。三角洲以北即為裡下河平原。平原為周高中低的碟形窪地。窪地北緣為黃河故道;南緣為三角洲長江北岸部分;西緣是洪澤湖和運西大堤;東緣則是蘇北濱海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