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手機使用者87197936035

    “新課程改革積極倡導課堂對話教學,要凸顯學生和教師各自的主體性,強調師生對話教學的動態生成。

    ”然而在課改以來的多年教學實踐中,由於種種原因,使課堂對話教學走進了誤區。

    具體表現為:一是“單向問答式”的對話。

    有教師就認為課堂上有問有答,並且覺得次數越集密對話效果就越好。

    可是他們從未意識到,在這個對話過程中是教師事先預設了一個個模式,牽著學生的思維,一步步地接近預設結果。

    這樣的課堂對話,所表現出來的不是學生感悟知識的過程,而是被教師強制牽引著的模式化的表演。

    二是“遊離與文字之外”的對話。

    看是熱鬧的語文課,熟知那是任由學生天馬行空地隨意發揮,漫無邊際地自說自話,完全脫離了文字主題。

    這樣的課堂對話,脫離文字,遠離教學目標。

    三是“缺場”對話。

    經調研發現,課堂上並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能作為一個主體參與對話的機會而對話者只是集中在幾個優等生身上,大多數學生充當的是“看客”,扮演的是“聽眾”。

    這樣的課堂對話,只不過是將教師“獨斷”的角色轉化成優等生的“一言堂”了,在很大程度上剝奪了大部分學生學習發展的機會。

    四是“走過場式”的對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又大又小是不是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