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辯機521

    國學對於現在的中學生確實很重要,中國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應該多學學中國古代漢語言的精粹。無論孔孟之道,唐詩宋詞,都是教育我們怎麼成為一個合格的人,成才≠成人。

    拿近幾年的教育來說,教育已經偏向了邊緣化,已經不是育人為主了,道德教育的確實導致以後素質的程度。

    國家提出素質教育多少年了,但落實了嗎?其實最終是要過那座"獨木橋"!即使素質教育再怎麼重要,但在家長、老師、學生看來,最終還是應試教育,一考決未來!

    國家能提出並實施國學、古詩文言文大面積進入教材其實是好的,我們的中國英雄也應該寫進中小學課本,應該讓後代永遠記住我們的民族英雄。

  • 2 # 楓與鳥

    實在沒看法因自身水平有限、也沒辦法因能力有限、感覺當下語文教學比較失敗、老師和學生都茫然了、只是疲於應對吧了。

  • 3 # 陳叔教少兒程式設計

    大語文時代來臨了,中國什麼事情都是風氣,上有所好,下必跟風,不過個人覺得不是什麼壞事,畢竟,古文是咱中華文化的精髓

  • 4 # 南風草木香Vicky

    這種做法太激進了吧!突然間文言文佔比近半,若我是高中生的話,這個份量可不小啊!以後學生們要多用文言文交流了嗎?還是要走古代語言的路線了嗎?十年後或二十年後,大家都開始之乎者也了嗎?

    首先,學文言文沒錯,畢竟它是現代語言的源頭,是一種國學,在電視節目中我們也能看到國學的熱度。從幼兒園的小朋友開始,孩子們都在背誦古詩詞,三字經,鼓勵孩子早早的接觸詩詞歌賦。由此可見,大家對國學的熱愛程度。但是題目中這種近乎激進的,極端的,偏激的做法並不見得有他們對整個教育所期望的那麼大的積極意義,所以在倡導國學的同時,我們要考慮是否給孩子和教育的發展一個緩衝期,穩中求勝。

    另外,如今整個世界都在科技領域激烈的競爭著,科技的進步與否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一個國家的強弱,而不是文言文。

    再者,一方面增加了學子們的學習壓力,另一方面,學子們會把大把的精力用在學文言文上,從而佔用了他們學習其他科目的時間,因為他們的時間是非常有限的。並且在僅有的高中三年時光裡,學子們又能學到多少精髓?到了大學,進入工作崗位後,學的文言文又能有多少用武之地?學習那麼多的文言文倒不如多學學物理化學搞個什麼研究呢!

  • 5 # 小黑小黑Luo

    古詩文有其獨特的韻味和意境,多學些古詩文對欣賞和理解中國古代文化遺產很有幫助。我覺得比整天研究現代文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有意思和有意義。

    我上高中時,學校語文教學試點,高一我們學了一整年的古詩文,從山海經的《精衛填海》、《夸父逐日》到清末林覺民的《與妻書》。這一年的文言文學習使我看白話小說無障礙,看文言文也沒太大問題。要說唯一的缺點,就是當年高考時語文考得很不怎麼樣!但是,班裡其他同學也有語文考得很好的!

    所以,學習文化知識,學的是事物的規律和道理,學的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能事畢矣。不存在加強文言文學習,就是以後要走恢復繁體字、改說文言的復古路線。

    分享一道中國古代數學專著《九章算術》中的題目一一引葭(jiā)赴岸

    今有池方一丈,葭生其中央。出水一尺,引葭赴岸,適與岸齊。問水深、葭長各幾何。

    這是世界數學史上很有影響的一個問題。《九章算術》成於公元一世紀,最遲定本於263年。而印度古代數學家婆什迦羅的《麗羅瓦提》一書中的”風動紅蓮”;阿拉伯數學家阿爾•卡西的《算術之鑰》的”池中長茅”;以及歐洲《十六世紀的算術》一書中的”圓池蘆葦”問題。它們要晚上幾百上千年。

  • 6 # 山上的風

    對於教育部新出爐的,在六省市最新推出的高中階段古詩文在語文中對半的情況,應該說這是一個繼承幾千年來的文化傳統精華里的一個好的兆頭。

    我們知道中華文明源遠流長近5000年,這其中產生了無數的精品佳作。作為要延續這種文明的後人,就不應該去閹割掉歷史,反而要不忘記歷史了,取精華去糟粕,讓中華文明中好的東西一代一代的傳遞下去。但現實中存在著很多不如意的地方。比如對歷史的虛無主義的表現就很突出,對歷史採取一種無所謂的態度。為了儘快與西方接軌,讓同樣也存在著糟粕的西方文明不分取捨的拿進來。其結果是,我們的孩子知道民族性的東西是越來越少,知道外國的東西確實越來越多。這也使整個社會心態由此變得浮躁起來。民族性自尊心與民族自豪感,也由此淡薄起來。

    在活生生的現實面前,去年中央又重新決定組織新的教材編寫委員會,由國家級領導人親任組長,組織有關人員開始重新編寫新的有關課本教材。讓孩子從小樹立起正確的思想觀,人生觀,使先前編寫的教材中存在的不足與錯誤在新教材中得以糾正。事實也證明,改革開放取得了偉大的成績,可在教育上失誤可真的不小,表現在對祖國的認知不夠,對五千年的中華文明歷史瞭解不深。不知道華夏大地的底蘊是多麼的濃厚。而今天教育部在六省推出新編教材來裡,讓高中部分語文的古詩文對半的情況出現,無疑在說明,古為今用,洋為中用依然是我們今後在學校語言教育上發展的方向。耍讓孩子們更多的瞭解華夏曆史,才能更好的掌握國家的未來。要明白一個數典忘祖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只有對逝去的英雄加以崇敬並愛戴,對千百年來流傳的優秀文化作品加以繼承和發展,這個國家才會永遠不敗於世界之林。才能贏得世界上各民族真正的尊重。

  • 7 # 悠悠紫羅蘭心語

    謝謝邀請!我認為新編的高中語文教材古詩文佔近半,此舉非常好,說明國家越來越注重傳統文化的教育了。經典的國學和中醫藥文化,是中國幾千年文化的精華和財富,對於已具備一定理解能力的高中生,透過對了解和學習經典名篇,促使孩子們建立良好的三觀,樹立遠大的目標,健康成長,寧靜致遠地學習文化,還是很有必要的。

    在這個科技進步,高速發展的年代,物慾橫流,人心浮躁。誘惑太多,急功近利的人越來越多。缺乏誠信,道德淪喪的人也不少。很多獨生子女狂妄自大,目無尊長,自私自利的行為。這些問題無疑反應了我們新時代教育的誤區,一味追求的應試教育或崇洋媚外,忽略了幾千年祖宗留下的教誨,捨棄了人性最基本教育是很可怕的。雖成績優異,學富五車,卻禽獸不如的北大學子弒母案;心胸狹隘,伺機報復臨死都拒不道歉的周凱旋等;試想,深受國學薰陶和潤澤的孩子能做出如此令人髮指的事情嗎?還有教師與學生或家長,醫患之間緊張的關係,這些本不該發生的行為,卻日益尖銳。歸根結底是人心浮躁,教育出了問題。

    國學在中國古代根深蒂固地影響著人們的道德規範及行為準則。雖然部分存在著封建思想糟粕,但很多精華的關於仁義禮智信的名篇可以陶冶心情,淡泊名利,父嚴母慈子孝,因果相報,禮儀誠信等均是引導人們積極向上,從善做人,積極做事,和諧相處的中庸之道。令人心情平復,返璞歸真,明白最終的需和求。君不見,詩詞大會總冠軍清華才女武亦姝,深受古詩詞的渲染,溫文爾雅,多才多藝,獨具的魅力,還需再質疑讀國學嗎?

    朋友的孩子十四五歲,因父母忙於事業,無瑕管教,頑劣叛逆,目中無人,也無心向學,實在令人頭疼。於是父母送他去學國學。半年後,這個孩子著實讓我們看到了驚人的改變,言行舉止有了很大的改觀。知書達禮,謙虛待人,彬彬有禮!看到孩子驚人的轉變的同時,不禁暗暗讚歎國學的博大精深,潤物無聲的獨特魅力。

    熟讀國學經典名篇,經過詩書經典薰陶的孩子更加有紳士淑女的風度。新教材,不忘初心,厚德載物,點燃偉大祖國復興的中國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夏天做什麼最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