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公婆帶跟孩子說媽媽不要她了,自己帶不賺錢又被老的數落?
2
回覆列表
  • 1 # Yiliagao

    現在的教育肯定是鼓吹自己帶的,但看我的經驗和身邊人的經驗,老人幫忙帶也是可以的。

    首先,女人要有自己的事業,既能經濟獨立,又能適當緩解帶孩子的壓力,不至於太壓抑。

    再有,老人畢竟有經驗,雖然說有些不科學,但最後決定權還是父母,你可以耐心地跟老人解釋,一起科學養娃。

  • 2 # 為父筆記

    如果條件允許,最優的選擇,還是自己帶孩子。

    孩子本能地更愛父母

    作為父母結合的產物,孩子本能地喜歡和創造他的父母呆在一起。比起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給予的愛,孩子更稀罕父母的愛。大部分孩子在和父母分別時,會哭得像生離死別一樣,而離開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會如此的則少之又少。

    父母不會太溺愛

    “隔代親”絕非妄言,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對孫輩的愛往往太過誇張,真得是“捧在手裡怕摔,含在嘴裡怕化”。他們在當父母時也許會揍得你上躥下跳,但如今的他們,幾乎已經將這項“技能”從字典裡刪除了。《四世同堂》裡祁老太爺認為“孫兒犯錯沒有關係,重孫根本不會犯錯”的觀點,真是對老年人如何看待後輩的精準描寫。

    孩子都是會調皮叛逆,需要管教的,父母一個嚴厲的眼神,往往比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拿棍子都有用。

    父母能更好地教導孩子

    雖然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講故事,是一件美好且將永遠值得回憶的事情,但是總聽他們講那些陳年舊事,也是不行的。比起老年人,父母更生活在當下,無論在思想意識、行為習慣,還是在新事物、新知識等方面,都更能給予孩子較優的指引。

    如果條件允許,孩子自己帶;與父輩共同帶次之;完全交給父母帶最次。在考慮創事業、掙大錢的同時,孩子的教育決不能忽視。未來,僅僅留給孩子一大筆錢,恐怕是不夠的。

  • 3 # 加油阿鳳

    我個人覺得,孩子還是自己帶比較好。

    前面我老大就是在一歲多的時候,給他爺爺奶奶帶。我承認爺爺奶奶比我們有耐性。也就是因為他們太有耐心了,孩子做什麼他們都不會說。

    公公婆婆是農村的。平常婆婆要做什麼事情,就會把電視開啟給孩子看。所以等我們回去過年時,孩子基本上一天除了睡覺都在看電視。

    孩子兩歲了,他都還在餵飯。看到這樣子。過完年後,我們就把孩子帶上來了。孩子到了這裡後,差不多有大半年才適應。

  • 4 # 愛嘮叨的馬小媽

    01

    馬小媽我覺得,要是條件允許的話最好是自己帶,要是自己帶的話,就要考慮做一些兼職,也可以做到兩全其美。

    畢竟孩子要是處於1-3歲這個階段,也不僅僅是我們表面上看到的那樣,只有吃喝拉撒,他們同樣需要精神上的安慰,爸爸媽媽們對他們的情感溝通對以後成長也奠定了基礎。

    02

    但如果實在各方面條件都不允許的話,只能公婆帶,自己下班後多陪孩子,給予孩子關懷。

    我說一個我同事例子,她就是把孩子給公婆帶,自己上班,但是她的公婆就是除了帶孩子玩可以,其他例如餵飯什麼的都不插手,即使我同事很遲下班,孩子也都是餓的。

    沒人餵飯,她自己還要下班後趕回家喂,有時候我們公司有專案,要加班到很晚,她孩子也就餓很晚。

    所以這一邊上班一邊帶孩子,要是遇到不明事理的公婆也是很遭罪。

    但是即使多數時光還是公婆在帶,我同事有一點做的很好,早上上班前或者是晚上睡前都會陪孩子做一些親子互動,做做親子游戲。

    等孩子大一點,她也都會陪孩子進行親子閱讀,週末兩天是鐵定要時時刻刻陪伴孩子去公園或者是周邊玩。

    所以她對孩子的愛也是不會缺失一點。

    總結

    馬小媽我記得有一句話說的特別好,這邊跟大家分享:在十年後,我們不會因為錯過一個專案而遺憾,但是我們會因為少陪孩子一個小時而遺憾。

    所以即使我們不能給予孩子多少物質上的東西,至少可以給他足夠的愛與陪伴,即使因為條件不足,由公婆他們帶,也要補足我們對孩子的陪伴時光。不過有條件的話還是能自己帶就自己帶。

  • 5 # 亂紅飛過鞦韆去

    個人覺得這個問題不難回答,畢竟孩子來這世上是奔著父母來的,又不是奔著爺爺奶奶來的,誰生的孩子誰帶,就這麼簡單。

    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從責任義務來講,父母是孩子的第一監護人,父母不僅有照顧孩子的責任和義務,也有教育他們成長成才的責任。其次呢,從心理方面來說,父母照顧孩子會讓孩子產生一定的安全感,在後續的成長過程中也更為自信,積極,Sunny一些。而那些從小沒有跟著父母一起成長的孩子,在性格心理各方面都會或多或少地出現一些問題。原因是父母在孩子內心的位置決定了,他們所能給予孩子的愛和照顧,是任何其它人所代替不了的。再次,從生活觀念等方面來看,父母和孩子的年齡差距不是很大,與孩子溝通起來也更為直觀一些,然而爺爺奶奶卻會因為年齡上的懸殊,與時代脫節的可能,導致與孩子的溝通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這會影響到孩子的心智成長。

    所以,針對這個問題,還是文首的建議,誰生的,誰帶,天經地義!

    這從心理角度去分析,也符合心理學上所倡導建議的課題分離思想,那就是,誰的事情,誰處理。把生活的課題分開來面對,才能讓我們體會更健康更輕鬆的人生,也才能倡導更好的家庭關係!

  • 6 # Gloria聊情感

    心理學家說:孩子是投奔父母而來,不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而來。

    孩子還是應該自己帶。

    最好的解決方法:和老人一起住,父母為養娃的主要負責人,老人是協助者。

    現在社會壓力太大,如果完全留一個人不去上班,專職在家帶孩子,家裡的經濟壓力會很大,所以如果老人可以幫忙,一家人住在一起,父母白天上班,白天把孩子交給老人,同時,對與孩子的吃喝拉撒和教育,父母可以教給老人。

    讓老人按照自己的要求來執行,千萬不可因為老人幫忙,就完全把孩子交給老人,自己不管不顧。當然,晚上下班回家,父母一定要對孩子進行高效陪伴,比如說一起散步,睡前故事,這些都是聯絡親子關係非常重要的一項。

    看問題,提問者好像是這樣的情況,爺爺奶奶和孩子說媽媽不要你了,這個問題一定要嚴格禁止,如果自己沒有辦法溝通,就要求老公去溝通。

    該強硬的地方必須要強硬起來,當然溝通的方式可以溫和。

    你以為你和孩子說媽媽不要你了,孩子就會和奶奶親嗎?你知道這樣說話,會給孩子帶來多大的傷害。心理學家武志紅說過,如果三歲以前的孩子,和媽媽超過離開三個星期以上,這裡面的心裡損傷是無法逆轉的。

    如果一個孩子,從小被告知媽媽不要他,他的心裡會受到很大的缺陷,會非常沒有安全感。

    這個必須要和爺爺奶奶說清楚。孩子的事情必須聽你的。爺爺奶奶只能是協助。

    很多媽媽會擔心,如果我太強硬,父母會不會反而走了不給自己帶孩子了?

    所以說,要講究方式方法,強硬不是硬碰硬,而是態度溫和,立場堅定,而且根據家裡的實際情況,和老公一起,找到父母最能接受的方式進行溝通,一起拿下父母為上上策。

    其次的辦法:自己全職帶孩子。

    如果家裡經濟情況允許,或者丈夫可以支撐一段時間,媽媽自己全職把孩子帶到幼兒園也是非常好的,跟著親媽媽,孩子能夠得到更多的親子連結。這個階段,媽媽以帶孩子為主,把經濟生活可以稍微放低一些,等孩子幼兒園後,再出去找一些兼職的工作。

    或者可以把孩子放到託管,有了前三年的陪伴,孩子能夠非常好的適應託管生活,媽媽也可以開始重新工作。

    絕對不建議的辦法:讓孩子跟著爺爺奶奶做留守兒童。

    最近杭州九歲女孩章子欣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孩子的媽媽從女兒四歲就離開了,後來從啦沒回來看過女兒,兩個電話也沒有,爸爸在天津打工,孩子從小和爺爺奶奶一起長大。

    暫且不說爺爺奶奶的育兒方式,能有什麼育兒方式呢,就是讓孩子吃飽穿好就行了。

    就連起碼的安全問題都很難保障,當然我們也不是責怪老人的意思,畢竟老人年紀大了,很多時候,思維和精力確實沒辦法嚴格要求他們。

    只能說,把孩子交給老人,真的是很走投無路的一條路。

  • 7 # H唐淑金

    要說孩子該誰帶 ,肯定是自己帶。按題主的描述更要自己帶,婆婆強勢,喜歡對孩子說媽媽不要你,這樣話對孩子傷害最大 ,最是不能容忍!嚴重的會導致孩子一輩子的陰影!

    你是媽媽要有主意,若這一點你都軟弱,怎能給孩子做榜樣呀!若在別的地方我覺得可以忍受,或不計較,在對孩子上的事,該有自己立場!

    我覺得你怎麼做你婆婆都會有話說你,最好改變自己,不是與婆婆為敵,是要有自己態度。

    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以上是我想法,僅供參考!

    祝你一切順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刀加一個利刀旁念什麼,誰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