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數學嚴老師
-
2 # 種金易
也可根據當時的情況,親切詢問一下該學生:如剛好是早飯後,還是來校較早的,如有學生禮貌地向我鞠個躬問好,我說笑道問他:就吃完飯啦?或“吃飽沒?”
如果覺得他還可能沒吃飯,就邊點頭邊問一句“吃了嗎?”“還沒吃吧?”
如果跟我是同性,也可以親切地拍他的肩、摸摸他的頭,說幾句鼓勵的話:近來你表現不錯,加油!
根據時間、場合、性別的不同,也可以隨機應變,但朝對方微笑並點頭必須有。
-
3 # 三味聊教育
這問題是本人所提,藉此,既想聽聽大家的看法,也想談談個人感受。
今天上午的一個課間時間,我在操場邊碰到自己所教班級的幾個學生,他們同我打了招呼叫了聲“老師好”後,便一路跟著我,同我聊天。沒走多遠,便遇到了他們的歷史老師。但我發覺他們沒打招呼問好,於是,我對他們說:
“見到老師怎麼不打招呼?不能沒禮貌!"
這時,其中一位學生說:
“老師,不是我們沒禮貌。以前我們跟他打招呼,他從不理我們的。”
然後,其他學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談開了……
問題評析"三味"現在一所鄉鎮初中,平時在校園內遇到學生,無論認不認識,絕大多數學生都會有禮貌地打招呼:鞠躬問好。有時下課,從教室回辦公室,一路的學生向我鞠躬,我也是應接不遐。有時,也會回一句"你好!",有時點頭示意,有時微笑一下,當然,有時也有“不睬"的情況。
學生如此有禮節,做老師的自然欣慰!這得感謝老師們長期以來的教育!
這種看似生活中的“小節",但實際上是教育中的大事!做為老師很有必要認真對待才是。
可現實中,還是有部分老師(包括自己)在對待這種情況時,存在認識不到位,處理欠妥當,甚至還傷害了學生的心理。
說實話,我也見過多位這樣的老師:在面對學生施禮時,表情冷漠,更沒有任何行為回覆。正如前文所提到的這位歷史老師。也許在心裡認為,學生尊重老師是理所當然,而老師不回禮,那是威嚴。
問題應對"三味"日常聊天時,曾與同時探討過這個問題;上品德課時也瞭解過學生的看法。由於師生角色的差異,使得一些老師在對待這個問題上,應對不是很自如。
當面對學生對老師鞠躬問好時,老師是不是也該向學生回一個“躬"呢?確有老師這麼做的,但也有老師認為這樣"過重"了。
“三味"就想問問大家,該如何做才得體、合適?
-
4 # 一襲輕嵐
無論在什麼地方,老師見到學生向自已問好,老師應該停下來微笑著向學生頭點示意,並回問好。
學生與老師是平等的。若有老師認為自已比學生高一等,那就錯啦。學生才是學校裡的主體。我們在學校所做的工作其實就是服務於學生。
師生之間只有體會到相互尊重,才可能有融洽的師生關係,才能打造和諧校園。
-
5 # 平原春秋
學生在校園遇到老師禮貌地鞠躬問好,說明學生對老師很尊敬,我覺得老師應該很禮貌地說:“你好!”並點頭回禮。
俗話說: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師生之間的尊敬也是相互的,學生尊敬老師,老師就會感到學生很禮貌很懂事,老師也會很尊敬學生。老師尊敬學生關愛學生,下次學生見到老師,就會更禮貌地問老師好,這樣就能形成良性迴圈。
老師是學生的表帥榜樣,老師的一切言行直接影響學生的言行,所以學生對老師尊敬,老師也一定要尊敬學生。
-
6 # 雨後山林靜
老師教育學生要尊敬老師,在向老師問好時也要有儀式感,以顯示學生對老師的尊敬。但在老師教育學生的過程中自己是不是要先給學生做一個榜樣呢?如果老師言行不一致,又怎麼能讓學生信服?
有的老師說因為問好的學生太多了,施禮忙不過來。那麼可以用眼睛看著學生,向學生點一下頭,或給學生一個微笑。總之,一個簡單的迴應也比沒有任何反應要好得多。每個人都是渴望得到尊重的,何況老師還教育學生要懂得尊重他人,而自己卻做不好。這樣會讓孩子產生什麼心理呢?孩子的心理是——我是不被看到的,我是不被重視的。老師是高高在上的。
當一個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時,到底是誰得到了成長呢?有人說當然是孩子得到了成長,我們都是來幫助孩子的。請問,成人就是完美的嗎?孩子是一面鏡子,他的行為就是成人行為的投射。你有沒有在孩子身上學到什麼?
人們的行為需要得到強化才能起到效果。比如,學校可以針對這種情況開一次會議,專門來討論一下關於給予學生回禮的問題。只要一開會,相信教師們都會重視起來。對於做得好的教師要強化其行為,公開肯定表揚該教師。使迴應學生這個行為得到鞏固和加強。相信很多教師並不是有意不給孩子迴應,而是早上趕時間很匆忙。
-
7 # 教育問道
在校園裡,學生遇到老師禮貌地鞠躬問好,老師應微微鞠躬,舉手或點頭示意,回句“同學好!”老師是尊長,應態度和藹,為人師表,應成為知禮懂禮的表率。
一所學校,師生的禮貌問題,也反映一所學校的校風和師生素質。上課前,師生互致問候,學生鞠躬喊“老師好!”,老師也應鞠躬回“同學們好!”這是起碼的課堂禮儀。
下課後,老師在校園內會遇到幾種情況:
一是與學生群體相遇,不用鞠躬,大家互相問候就很溫馨。
二是與學生個體相遇,學生沒有鞠躬,只是問候,老師也不用鞠躬,點頭應答即可;如若學生鞠躬,老師應微微曲身回禮。
三是遇到自己教的學生,彼此非常熟悉,不用客套,學生問好,老師也可與他們說說笑話,聊聊學習和生活情況,讓學生願意與老師親近。
常言道“大行不顧細謹 ,大禮不辭小讓”,師生之間,有尊敬愛護之心,有包容理解之情,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才能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這才是禮的真諦!切不可為禮節而禮節,搞形式主義的作秀。
-
8 # 咬文嚼字的魚
原則就是八個字:以禮相待,以誠相待。無論老師以怎樣的方式回禮,都要讓學生看到老師的禮遇與誠意。學高為師,身正為範,老師以身作則,也是文明禮貌教育應有之義。
或許有人認為,老師要對應地回禮,學生鞠躬,老師最好也好鞠躬。我覺得大可不必。我這樣說,並不是說老師擺老資格,高高在上,而是說老師鞠躬回禮多有不便,完全不必苛求。孩子鞠躬,是為尊老;老師回禮,是為愛幼。心意相通,方式各異。至於有老師對學生行禮問好毫無反應或不做迴應的現象,是不妥的,是要糾正的。人多不及迴應或因故不便回禮,這都是藉口,這些老師忽略了言傳身教,錯過了教育契機。
類比來看,軍營道路上,士兵向首長敬禮,前者要求立正莊重,後者重在回敬示意。我們能因此說首長不禮貌嗎?馬路斑馬線上,有過馬路的老人和小孩向禮讓行人的司機鞠躬致謝,這是一股正能量,讓我們深受感動,但是我們不能因此認為其他行人沒鞠躬就不禮貌,或者要求行人都對禮讓的司機鞠躬。
講文明禮貌,是為了生活的有序與美好。如果因為一些禮儀反而影響了生活,給人們造成麻煩,那豈不是本末倒置了嗎?試想,如果要求過馬路的行人都給向禮讓的司機鞠躬致謝,那道路不是會變得擁堵不堪了嗎?
所以,我強調的是,無論如何回禮,只要有利於師生增進感情,有利於教書育人,有利於美好生活,都是合適的。
-
9 # 我是杜佩玉
經常遇到孩子和我打招呼,在學校門口值班的時候,偶爾也有孩子舉個躬問個好,但其實我覺得這個問題出現在學校的教育上,老師和同學見面之後,如果學生需要向老師問好的話,直接說一聲老師好就可以,沒有必要停下來舉個躬。
不知道是哪一個高手的人發明了這種方式,為什麼要讓孩子停下來呢?在隊伍行走的過程中,只要於巖問好就可以,停下來根本就沒有必要,我們的文明,我們的文質彬彬,不是一種虛假的,而是一種實實在在的華人講究的就是內心真誠而不是表面的一些文章。
所以說我覺得停下來做個公證為好,這種方式完全就可以改變,直接問好,不用鞠躬,我覺得孩子們都挺可愛的,跑動中舉個手賤給你說,老師好。比那些停下來。再說一聲,老師好要強多了。
當然大多數學生在問號的時候,我通常也會回一句,這幾乎是百分百回一句,答案非常簡單,是:你好。
這裡面並不存在著一些表面的文章,比如說學生向老師鞠躬,老師向學生鞠躬,這才是最沒勁的一種禮節,只要內心真誠,和我們禮儀性的需求就可以。
所以說我覺得最正常的方式就是老師和學生見面之後,學生向老師問一聲老師好,老師主動回一句你好,或者說早上好都可以。不要搞得像一種很嚴重的儀式一樣浪費時間。
-
10 # 王編輯臉疼
我記得我小學班主任,每次上課的時候,同學站起來說:老師好,她都會深鞠躬,然後說:同學們好,請坐,這就是基本的師德
回覆列表
我所在的是一所小學,剛開學時候學生素質非常差,亂丟垃圾,亂扔雜物,甚至紙片都撕成一片片的再扔,學校也進行了道德養成教育,分別從平常入校門的文明禮儀,向保安叔叔問好,向值班老師問好,向老師問好,食堂的就餐阿姨問好,學校的面貌煥然一新,學生隨意丟垃圾的現象變少了,學校裡面向老師問好的氛圍也變強了,其實我感覺這種行規教育非常有必要,但是鞠躬問好還啥的,太形式化了,根本一點必要都沒有,尊敬老師是從自己的點滴做示範,有的老師上課帶著手機,不想上課放會影片不上課,這種問個啥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