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西門不帶刀
-
2 # 中孚鑑
張苞是張飛之長子,不過他在正史中卻去世的早,有一子名為張遵。而在《三國演義》中,張苞和關羽之子關興,他們不僅都有武藝超群,而且又是結拜兄弟,被稱為“小關張”。
在《三國演義》中,張苞和他父親一樣,也是一位勇猛之將,當時蜀漢的五虎大將已經死的死、老的老,故而勇猛的關興、張苞在諸葛亮北伐時,成為了重要的將領。
但是後來張苞跌落山谷,不久就離開了人世。諸葛亮聞知後,放聲大哭、口吐獻血、昏絕於地。
那張苞死了,諸葛亮為什麼大哭呢?
因為在劉備駕崩後,諸葛亮為託孤大臣。他身感責任重大,一心想要恢復漢室,所以他堅持要北伐曹魏。而當時曾經的蜀漢大將多已故去,尤其是五虎大將,死的死、老的老,隨著時間的推移,蜀漢能征善戰之將越來越少,也對北伐非常不利。
蜀漢人才匱乏,諸葛亮身感為憂,故而他要儘快恢復漢室,不然時間拖的太久,人才會更少,要是等到他自己也老的時候,那北伐更加困難的。
而這時關興、張苞出現了,他們如關羽、張飛一樣,都是勇猛之將,同時諸葛亮也認為他們是忠義之士,可以擔負起北伐的重任。這讓諸葛亮很欣慰。
諸葛亮本想以張苞的勇猛加以重用,然而張苞卻在風華正茂之時去世了。這對諸葛亮來說,打擊是很大的。
一是因為蜀漢人才本就不多,如今又失去了勇猛的張苞,這讓諸葛亮頗為痛心。二是張苞正值風華正茂之時,本是建功立業的時候,然而就死了。這讓諸葛亮覺得如此忠義之士張苞卻天不假年。三是因為諸葛亮由此覺得北伐曹魏、恢復漢室何其困難!
張苞雖死,然而諸葛亮身負劉備三顧茅廬之情、託付重任,又不得不北伐曹魏,只得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但張苞之死,卻是忠義之士天不假年,此時諸葛亮的心裡是悲痛的,想到如此的種種,又想到北伐困難重重,故而諸葛亮在得知張苞去世後大哭。
-
3 # 愛歷史張老師
先來看看《三國演義》中,趙雲兒子報告趙雲病重而死,諸葛亮的表現:跌足而哭,曰:子龍故,國家損一棟樑,吾去一臂矣。
再來看看《三國演義》中,忽報有人自成都來,說張苞身死。孔明聞知,放聲大哭,口中吐血,昏絕於地,眾人救醒。孔明自此得病臥床不起。
趙雲是五虎上將之一,趙雲死的時候,諸葛亮哭了,跌足而哭。諸葛亮痛心疾首、十分悲傷。
兩人幾十年經歷風風雨雨,感情一定很深。所以,哭是很正常的。
得知張苞死亡,諸葛亮大哭、吐血、昏絕,表現程度遠遠超出了對於趙雲的跌足而哭,充分表明,張苞的死不僅讓諸葛亮傷心,更是傷肝、傷肺、傷腸、傷胃、傷了元氣。
張苞死了,諸葛亮之所以大哭,是由於以下原因:
第一、太過意外,打擊太重
趙雲死的時候已經70多歲,而且病了一段時間,死亡只是早遲的事,諸葛亮雖然傷心,但是還能夠承受得了。
張苞就不同了,死亡時只有34歲。張苞勇猛、剛毅、年輕,一人打敗兩名魏國大將,不是戰死的,而是頭跌破了。
孔明沒有想到張苞會因為頭破會死。諸葛亮送他到成都養病,以為不久就會痊癒,再回戰場。
34歲,正是年輕力壯、精力鼎盛、血氣方剛的年紀。張苞突然死亡,不亞於在諸葛亮頭頂上猛然打了一個炸雷,使得諸葛亮措不及防、身心俱裂。
第二、身有疾病,承受不了
諸葛亮當時已經50歲。
由於長期廢寢忘食、旰食宵衣、夜以繼日、孜孜不倦地勞累,諸葛亮身體器官都已經十分脆弱,心理承受能力也不是很強。
諸葛亮很大可能腸胃脾臟有疾病,因為長期在外征戰,飲食沒有規律。
當聽到張苞死亡的噩耗時,諸葛亮受到強烈刺激,放聲大哭、血湧不止、急火攻心,導致腸胃疾病發作,所以口吐鮮血、昏絕於地。
後來,諸葛亮臥床不起,說明他早已得病,張苞死亡誘發疾病發作,並且就此沉重起來。
第三、前景絕望,情志成灰
諸葛亮一心想著北伐、希望克復中原,正是這樣的理想與信念支撐著諸葛亮的身體、精神。
要實現打敗魏國、克復中原的理想,必須擁有能征戰、戰能勝的精兵強將。
這時候的蜀漢精兵也許有的,但是,強將確實不多了。當年的大將們死的死、老的老,幾乎沒有人可以跟隨諸葛亮北伐了。
而年輕的小將中,勇猛無畏、赤膽忠心、橫掃沙場的真的不多,張苞算是非常出眾的領軍人物。
張苞一死,實力戰將則是少之又少,蜀漢幾乎沒有能力繼續北伐了。
一輩子禪精竭慮、孜孜以求的奮鬥目標,很可能從此徹底化成泡影、再也沒有實現的機會。
諸葛亮對前景徹底絕望,所有的感情、意志,瞬間被焚燒成灰燼。
第四、感情失落、精神坍塌
諸葛亮一生對人、用人,都摻有很大的親情。劉備的親人就是諸葛亮在軍中的親信。
張飛是劉備的兄弟,諸葛亮看得比其他大將就親近一些。張飛的兒子,諸葛亮看得比其他將軍的兒子就更加愛護。
劉、關、張三人關係最鐵,諸葛亮也就把所有精力和愛心都放在他們的後代身上。
張苞年輕力壯突然死亡,諸葛亮從內心深處覺得沒有照顧好蜀漢的下一代、沒有完成劉關張的未竟事業、沒有實現克復中原的宏偉大業,實在是愧對先主、愧對後主、愧對自己丞相的職位。
張苞之死,使得諸葛亮精神支柱瞬間坍塌,怎麼能夠挺住?怎麼能夠不放聲大哭呢?
-
4 # 走著聊著
蜀漢車騎將軍張飛的長子張苞,歷史記載其早夭。《三國演義》說張苞在一次北伐戰爭中追趕郭淮等人,不小心滾下山崖致使頭部受到撞擊,回成都養傷期間不幸去世。
張苞死後,諸葛亮悲傷過度,又是吐血又是昏絕於地。有人感覺五虎上將死的時候,諸葛亮也沒有如此悲痛。為何張苞之死令諸葛亮哭得死去活來呢?
張苞之死是蜀漢的巨大損失
《三國演義》中張苞的出現是在關羽死後,張苞真正的表現在關張死後跟隨先主劉備伐吳。張苞在對吳作戰中和關興一直是先鋒,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屢破敵營而受到劉備稱讚。
張苞可以說是在蜀漢真正成長起來的將二代,以作戰威猛著稱。隨著以五虎上將為代表的蜀漢將星不斷隕落,新生代的張苞、關興嶄露頭角。他們跟隨諸葛亮東征西討,深受諸葛亮器重。蜀漢在諸葛亮北伐的時候,面臨的最大問題之一就是缺乏人才,能夠獨擋一面的大將之才少之又少。古人云: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張苞之死,無疑對於蜀漢來說是非常大的損失。對於以中興蜀漢江山為己任的諸葛亮來說,張苞之死猶如傷筋動骨般巨痛,怎能不過度悲傷!
張苞和諸葛亮的私人感情深厚
A.政治支援:張苞的父親張飛是蜀漢前車騎將軍,姐姐是蜀漢後主劉禪的皇后,張苞無論在朝中還是在蜀漢軍營都有一定的威望,他是諸葛亮北伐的鐵桿支持者。
B.軍事支援:大家從《三國演義》可以知道,五虎上將可以說是劉備的御前大將,只有劉備用得轉。諸葛亮初出茅廬,調兵遣將的時候,關張心裡根本不服氣。就是後來的蜀漢第二梯隊的大將魏延,對諸葛亮也是心裡有所不服。張苞就不同了,諸葛亮的令箭一出那是指到哪打到哪,從來都是唯諸葛馬首是瞻,從無半點推脫或者怨言。
C.人身安全的護衛:一般兩軍對陣的情況下,張苞、關興總是列馬於諸葛亮之側。從這種排列不難看出,萬一敵將要想擒拿或者襲擊諸葛亮的行動,必先過了張苞、關興這一關。以張苞、關興之勇,一般敵將很難傷到諸葛亮。對於諸葛亮而言,張苞相當於董卓之呂布,曹操之典韋、許褚。
相對於蜀漢五虎將來說,他們基本上大多時間只聽命於劉備,而且後來各自鎮守一方,他們生前無論從蜀漢的角度還是個人的角度,都和諸葛亮沒有太多的交集。張苞則是寄託了諸葛亮太多的希望,摻雜了和諸葛亮太多的感情色彩。不用說,諸葛亮對張苞的死更加悲痛、傷心、絕望。
回覆列表
忽報有人自成都來,說張苞身死.孔明聞知,放聲大哭,口中吐血,昏絕於地,眾人救醒.孔明自此得病臥床不起.
放聲大哭,口吐鮮血,昏厥於地,自此臥床不起。這幾個詞說明諸葛亮是真傷心了,傷心裡透出了深深的絕望。蜀國那麼多人為什麼諸葛亮只有對張苞感情如此之深。請看少校一一分析:
1.情感角度的傷心:白髮人送黑髮人張苞是張飛的兒子,在劉備和五虎大將先後去世後,諸葛亮在蜀國已經沒有知音了。張苞作為張飛的兒子,實際上就是諸葛亮的子侄,寄託了諸葛亮對劉備和五虎上將的懷念,同時張苞本人也把諸葛亮當成長輩一樣去尊敬和愛戴,現在白髮人送黑髮人,諸葛亮怎麼能不傷心?
2.政治角度的傷心:無人再能繼承諸葛亮北伐的政治理念。可能很多人會說,姜維繼承了諸葛亮北伐意願的是諸葛亮選擇接班人。實際上諸葛亮真正選擇的政治繼承人應該是張苞,少校這麼說有三點原因:
(1)張苞是土生土長的蜀華人,後期被蜀國政壇接受的程度比較高。
(2)張苞和劉禪的父輩是結義兄弟,所以張苞和劉禪的關係會非常好。
(3)張苞另一個身份是皇親國戚。他的姐妹嫁給了劉禪,並先後被立為皇后,張苞作為皇帝劉禪的小舅子,以後能夠更好的實現諸葛亮的遺志。
3.軍事角度的傷心:趙雲去世後,蜀國的將才只剩下了一個魏延,而魏延和諸葛亮又是極端不對付的(他們矛盾的起源是,魏延獻子午谷奇謀,而諸葛亮不採用),諸葛亮作為當時蜀國的政治和軍事統帥,已經意識到了蜀國最大的隱患:沒有將才。張苞出現後,諸葛亮一直在重點培養張苞,他想把張苞培養成蜀國新一代的將帥之才。誰知天妒英才,張苞三十四歲去世了。諸葛亮看到了蜀國無大將廖化,做先鋒的悲慘結局。
看到這可能有人會說,與張苞一起出現的,還有關羽的次子關興,為什麼諸葛亮不培養關興呢?原因有兩個:
1.張苞公元231年去世,去世後諸葛亮因為傷心便已經臥病在床,無力再培養關興。
2.關心是關羽的次子(關於長子關平,隨關羽一起戰死),而張苞是張飛的長子。張苞比關興還大一歲,所以張苞死後,諸葛亮心如死灰,絕望,於三年後病死五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