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育鄰人
-
2 # 少兒科技程式設計老陳
家長該如何協助老師教育好孩子?
首先作為一名老師,非常感謝這位家長,感謝您有這樣的想法,真的非常感謝
從一名老師的角度我來談一下自己的看法,在一個學生成長過程中充滿了困難和挫折,這時候需要父母和老師去引導幫助孩子。
這時候老師與家長之間的相互理解相互協作就顯得越來越重要,互動和溝通必不可少。
先談一下我平時的做法,一般如果我覺得一個孩子如果有什麼問題,需要家長協助一起幫孩子提升的,我會跟家長反饋,反饋的原則是先談孩子的優點和進步,然後提出孩子目前的困難或者需要提升的地方,最後給出我覺得可行的建議方案。這樣既讓家長看到孩子的優點,也讓家長看到孩子的不足,願意和我一起溝通,商量去解決,不至於一看到孩子缺點就火大,甚至多孩子發火,直接質問。這個時候我希望的是家長能給與積極回覆,並且能夠積極參與進來,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議。畢竟是孩子的親生父母,對孩子的瞭解在某種程度上比老師更熟悉。
其次的話就是平時如果在家裡可以多觀察下孩子,如果孩子存在某些問題,可以即使和老師溝通交流,不要一個月兩個月甚至半年一年的,只要老師不找你,從來看不到你。畢竟老師也是人,七情六慾,喜怒哀樂都是有的,平時工作中也不是每次都能關注到所有的孩子,家長和老師溝通交流,經常刷刷存在感,這樣時不時的提醒下老師多關注下你家孩子。防止被遺忘某個角落裡。這不是不負責任是老師平時太忙了,一個班幾十個孩子,老師帶班還不是一個。
還有就是遇到問題先不要責備,先冷靜一下,跟老師溝通下然後在去找孩子溝通,這樣可以避開哪個腦門充血的階段,冷靜了在和孩子溝通效果會更好,孩子也更容易接收。
-
3 # 鄉戀WJP
朋友們好,我是鄉戀。題主問,家長該如何協助老師教育好孩子?
糾正一下,正確的說法是,家長該如何同教師一起,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教育孩子,不光是教師的事,同時也是家長的責任。單就對孩子的行為、品質講,家長的作用要遠高於教師。教師最主要的工作是階梯性地向學生傳播科學文化知識,當然,也不能放鬆學生的道德品質、思想教育。家長與教師相比,孰輕孰重,昭然若揭。
學生最終的功成名就,受益者,是家長、學生本人,教師只是學生功成名就的添磚加瓦人。且只負責有限的一段。孩子一生,可以遇到千百位益師,但家長只有父母。教師從狹意上說,是謀生的職業,家長則永遠是孩子的監護人。
人一生,會遇到許許多多教師。有好的,也有南郭先生。好的永遠是多數。
只要家長和教師攜起手來,不愁孩子不成才。您說是不?
-
4 # 淺月親子
教育是合力的結果。參與教育的方面有學校、老師、家庭、家長、社會、還有孩子的自我教育。
學校,家庭和社會更多提供的是氛圍,我們選擇一所好學校,很多時候就是看中了學校的氛圍,家庭的和諧穩定也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而社會這個大環境對孩子成長影響不可小覷。
現在中國的很多學校都是大班制,所以個性化教育的責任在家庭,家長對學校教育的配合主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來。
一、配合學校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比如按時到校,有時間觀念,家長要提醒孩子按時起床,合理安排生活起居,上學不遲到。
二、配合學校幫助學生提升文明素養,家長要起到模範作用,在家中語言文明,不說髒話,謙遜有禮,率先垂範。家長是孩子模仿的物件,身教勝於言教。
三、配合學校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按時保質保量完成家庭作業。注意兩點一個是認真,一個是專注。認真體現在字跡工整,專注體現在不要讓孩子在寫作業的時候同時去做其他事情。
四、配合學校幫助學生認識社會大環境,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認清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樹立社會規則意識。家長要以身作則,比如遵守交通規則,即使紅燈時沒有車輛透過,也要和孩子一起等待綠燈,讓他把規則內化於心。
五、配合學校教育孩子樹立集體意識,積極參加學校集體活動,讓他學會在集體中生存和發展,學會合作、學會溝通、學會共情、學會求助,也學會幫助他人。
-
5 # 張熊熊
家長如何配合老師教育孩子這一問題就說明家長很重視家園共育。
家園共育很重要,但這是老師和家長共同認定並相互配合的關係。在孩子的教育及良好習慣的養成中,老師和家長缺一不可。
首先,傳授知識。孩子我們只需要傳授給孩子知識。無論老師還是家長,我們都需要給孩子傳授書本及書本外的知識。這裡,老師主要負責書本,而家長主要負責書本外的東西(但兩者也需共同負責)。孩子是主體,我們只是起到一個輔助主體的作用。這也是我們共同的義務。
其次,良好習慣的養成。每個孩子來到這個世界就像一張有著思想的白紙,我們要做的就是按著他們的思想再填充公眾認為的好的一些行為。這需要家長和老師相配合共同完成。
最後,家長和老師是相互合作的關係。並不是家長去配合老師,也不是老師配合家長。而是家長和老師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一個目標。
教育孩子,不是一個人的任務,也不是誰配合誰去完成。而是大家共同探討,相互合作共同完成。
-
6 # 睿叔談教育
孩子的教育需要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共同來努力。我們對孩子教育的目標是什麼?首先是身體健康,其次是心理健康,最後才是學習成績。我們不能本末倒置,蔡元培先生說“教育,是一個人健全人格的工程”。家長如何配合好老師教育孩子呢?古人云:“子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已做了說明,現在社會我們更應該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育孩子尊重老師,維護老師的權威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葉聖陶先生說“凡是帶點兒教育意味的事都一樣:自己做不到的別教人家做,自己教人家要收到效果,就得自己做出榜樣來”。父母從小是孩子接觸最多的人,是孩子從小的榜樣,父母尊重老師,孩子就從內心就會尊重老師,老師的教育孩子就能容易接受,起到事半功倍效果。同時要教育孩子有一個“感恩的心”,對教育過自己或幫助過自己的人,心存感激之情,自己將來有所成就,要感念師恩。
二、既要和老師保持適當的聯絡,又不能過度的打擾老師
家長要了解學校的教學理念,也要緊跟老師的教學步伐。按時參加學校的教學活動、家長會,及時加入家長聯絡群。對學校和老師的要求,一些通知才能及時知道,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但同時要知道老師不是自家孩子一個人的老師,老師教育的是一群孩子,老師也有家庭,不能過度的打擾老師,影響老師正常的教學和休息。
三、既要能接受老師對自己孩子的嚴厲,也能接受老師對自己孩子的疏忽
老師一般關注最多的是優秀的孩子和比較差的孩子,他會鼓勵好的孩子的優點給其他孩子做榜樣,對比較差的孩子會比較嚴厲,希望孩子認識到錯誤,及時加以改正,是對孩子負責。老師每天也不可能關注到每一個孩子每時每刻,難免有所疏忽,家長要能理解,不要過度指責。只有充分的理解老師、信任老師,這樣才能保持老師和家長的長期良好溝通。良好的溝通才能及時瞭解孩子在學校的受教育的情況,發現孩子的優缺點。
四、養成孩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
家長不能過分的溺愛孩子,從小讓孩子做適當的家務和參加社會活動,這樣孩子才能在學校很好的融入集體。葉聖陶先生說“教育就是培養習慣”,好習慣的養成需要一個過程,家長要適當的督促,養好習慣成後就不容易改變,對孩子的一生都有益。隨著孩子的成長,學校老師的教學已不能滿足孩子對知識掌握的需求,只有從被動學習轉化為自主學習,從內心喚起孩子學習的動力,孩子的學習會穩步提高。
孩子的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良好的家校配合是一個必備的條件,家長從小根據孩子的特點科學的引導,及時發現教育中的問題,加以調整,孩子才能健康的成長。
回覆列表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行為習慣的導師。學校老師是系統傳授文化知識的老師。這兩方面的老師對孩子的成長影響至關重要,這就需要父母與老師的密切配合了,這個配合也不僅僅是家長怎麼配合老師的問題,這個需要有心的老師和父母共同“量身定製”孩子的成長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