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模範主婦
-
2 # 何陽程
媳婦父母不在了, 媳婦的那個家就散了,你還能回哪裡?就是還想孝敬也沒有物件了, 這就是“子欲養而親不待”的結局啊!
當然如果有兄弟在,還是要走動的。兄弟姊妹之間一樣要多聯絡,多走動,不然久隔情疏,老了也是一種遺憾。
父母不在了,睹物思人,那種滋味,特別難受。我父母和岳父母都久已不在人世。每年春節和清明,都會擠出時間來,到他們墳上看一看,清理打掃一下。不為別的,總感覺欠父母的實在太多,只能藉此寄託哀思,下輩子結草回報吧!
-
3 # 綠波依然
父母不在了還有兄弟,家是永遠的根,兄弟若是不在了應該還有侄子,我家反正父母不在了我們年年還是要聚一下,兄弟姐妹和各自的小輩們每年過年都要聚會,給小輩們發發紅包聊聊家常,過年是新一年的開始,高興會有好彩頭!
-
4 # 6735714589
老人家不在了,但是姐姐孃家還有人,那就是孩子舅舅。舅舅還是姐姐的孃家親人,總之還是同一個血脈。 總之,親走的越近越好。
-
5 # 鄉村新景
年初二女兒帶著丈夫孩子回孃家看望父母,如果父母都過世了,還有必要去嗎?針對這個問題個人是以下觀點:
在我們老家,風俗是這樣的,成年男人過年走親戚,排在第一位的並不是岳父母家,而是姥姥姥爺即是舅舅家!姥姥姥爺不在了,排序是一樣不變的,要把去姥姥家的事情安排好以後才能去岳父母家的,如果有弟弟妹妹,可以安排弟弟妹妹去姥姥舅舅家,這樣不耽誤初二走丈母孃,如安排不了合適的人去,那丈母孃家就只有初三初四去了,反正初五之前都是走主親的日子。
其實這和初二女兒帶丈夫回孃家並不矛盾!你也可以這樣理解,男子在剛結婚到孩子小不能單獨走親戚的那些年,過年是要和老婆孩子去丈母孃家的,一旦孩子長大,能獨立走親戚的時候,你夫婦就可以退居二線,讓孩子自己去了,這就變成了走姥姥家了。因為姥姥家是爸爸的丈母孃家媽媽的孃家,姥姥家放在第一位是因為父母的重要!或許你走姥姥家的時候,你的爸爸也要去他的姥姥家呢!
姥姥家最大!在我們老家,如果父母去世時,姥姥家來個三歲的孩子,孝子都要出門跪拜迎接的。
過年走親戚,我們老家,即使姥姥姥爺舅舅都不在了,也不管你是40歲50歲,只要有表兄弟在,年初二一樣要去的,要帶上紙錢鞭炮,吃了午飯要去姥姥姥爺的墳頭燒紙拜年的!
我們老家有句俗語就說,一輩親,二輩表,到了三輩就算了!到了你的下一輩,就很少走動了,慢慢就變成了不走的老親了。
作為閨女,到自己老了,走不動孃家了,兒子是要代替你第一位要去的,這樣你的孃家人才好初五以後回年禮來看你。
我這樣講不知道大家是否理解,也不知道你們那裡的風俗是什麼樣的呢?
-
6 # 正義使者喬光
女兒帶全家回孃家,當然是奔著父母去的。給父母帶點好吃的好喝的,在情理之中。給侄兒輩發點紅包當壓歲錢也是必須的。忙於自己家中的事,騰出手來,利用民俗,春節回家探望父母,敘團圓之喜,當然要全力以赴。可子欲孝,而親不待是最痛苦最無奈的事。父母走了,初二還用不用回孃家。不好下定論。畢竟奔著父母去的。但是孃家是女兒的根,親情永遠割捨不掉。
父母仙世,還有兄弟在。還應該維繫親情。我妻的岳父母己經過世多年,有四個哥哥,我們每年初二都去看妻的哥嫂。常走動,勤聯絡,親情就會濃,就顯得近乎。反之,過節不走動,時間久了就生分了,就沒有原有的真情了。當然也有人認為沒了岳父母就沒有回孃家的必要了,兄弟是平輩,不需要來回走動了。尤其是沒有孃家兄弟的,就斷了回孃家的念想。
要想親情真,就得靠聯絡。如果沒了父母,也沒了兄弟,估計就不再來回走動了。那分傷感無法用語言來表達。一管之見,僅供參考。
-
7 # ttjiayou
每年初四我媽他們兄弟姐們帶著小輩一起聚一聚,因為不在一個城市。今年因為我婆婆他們到我家過年,加上剛生了小寶,我們一家四口就沒去。估計明年都去。在我表哥的房子裡,有一面牆是孩子量身高用的,畫了好多道了。對於孩子是美好的記憶。
-
8 # 洋洋242201523
父母親不在.也要回家看看哥嫂姪子姪女們,只看你們那裡的風俗,我們那裡的風俗就是,正月不去那家拜年,就代表不來往的意思,所以沒有父母健在,也要回去看看
-
9 # 分享178600268
我覺得父母不在了最好不回孃家去麻煩兄弟們,本來忙年就累得慌,又要伺候自己兒女,所以作為姐妹就不要再去孃家天亂了,關係好不好不在上門走動上,可以電話聯絡,就是不經常聯絡誰也不會忘記自己兄弟姐妹的,多為親人著想。
-
10 # 許旭楷
感謝邀請 這個要註明一下距離 如果距離偏遠 前幾年或許 會根據時間去走動一下 畢竟那是生長的地方 那邊始終是有親情的。可能過個幾年 就會慢慢的打消過去的念頭了 或者是慢慢的自己年紀也有了 家裡的事情越來越多了 走動也就沒有了 就剩下電話聯絡了。不管怎麼樣 都要保持聯絡 讓自己一輩子都不會後悔 也是在為孩子灌輸一種潛在的親情 如果距離近 那就更不用說了 只要有空 都會去串一串們 聊聊天。 其實不管是遠還是近 我們都要為彼此的孩子想一想 如果我們大人長時間有聯絡 日後雙方的孩子也就不會陌生了 你想一想 如果孩子都不認識 以後在社會行走 身邊的同事 朋友是自己的表哥表姐表妹 都有可能不認識的 你現在所做的一切 都是為了孩子 記住了
回覆列表
我的父母早就去逝了,我們姐妹幾個每年去,因為有幾個哥和嫂子,他們說雖然沒老人了,但平安都有工作沒時間見面,難得過年大團圓的日子,讓親人有機會相聚,原來初二去孃家,現在孩子們長大結婚了,年輕人都初二去,我們只能初三去,一家子聚在一起很開心很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