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癲狂叟
-
2 # 雙寶老媽
科學研究證明,寶寶越早開始外語啟蒙,外語水平越能接近母語!
孩子從生下來就可以同時學習多種語言
以上結論來自 帕特里夏·庫爾(Patricia Kuhl)的演講,她是華盛頓大學認知與大腦科學研究所副主任、言語聽覺學教授,主攻語言神經機制和大腦發展。
Patricia Kuhl提到了幾個有關嬰幼兒語言學習的觀點
① 孩子學習語言有關鍵期
②嬰兒能區分所有語言的所有發音
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UBC)與巴黎第五大學的研究成果也表明,七個月大的嬰兒已經能夠分辨兩種文法結構截然不同的語言,並開始這兩種語言的學習。雙語環境中的嬰兒會根據音高(pitch)與發音時間長短(duration)來區分兩種具有不同詞序的語言。小寶寶的大腦的運作比我們想象中的複雜許多,能自動區分、建立好幾套語言系統,對嬰兒太小會混淆多種語言的擔心是多餘的,只要有條件放心大膽的在孩子面前說英語吧
抓住孩子的語言關鍵期,孩子學習英語事半功倍
0-6歲 是語言學習的關鍵期,6歲以前的寶寶完全有能力同時習得兩種語言,6歲後語言學習的效率開始急劇下降
在關鍵時期以前主要透過大量的語言輸入和無意識的影響,最終演變成可以自如使用的語言。
而關鍵時期以後的語言是主動學習的,比如我們學英語的過程就是透過背單詞、記語法等等來進行有意識的學習。
6歲之後,語言學習的效率開始下降;等到17歲後,語言的學習效率變得很低,基本失去了第二語言學習的天賦。
家庭是孩子學習語言的最好環境
長期在孩子的生活環境中,有規律的、持續的、重複的去輸入這些語言,孩子的大腦是可以自動把這些語言的聲音、語義歸類並整理成一套完整的語言思維。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看到歐洲國家一些邊界地區的人可以同時流利的說N種語言,他們都是在自己的家庭中習得這些語言的,而不是去專業的培訓機構學的,可他們每幾種語言可以靈活運用隨意切換
簡單粗暴的給孩子聽英語音訊磨耳朵是沒有多大的效果的,對於孩子來說,爸爸媽媽的聲音是最特別的,給他聽半個小時的音訊還不抵父母充滿感情的對他說兩 三遍有效果
千萬不要犯把孩子的英語啟蒙交給英語兒歌 英語動畫片這樣的錯誤
找準孩子學習英語的切入口是關鍵
切入口不是大人的逼迫,而是孩子的興趣
對於我們中國孩子來說,學習英語好難,特別是啟蒙晚前期沒有接觸過英語的孩子就更難了
所以,現在有很多有覺悟的家長都想早點給孩子啟蒙英語,可是苦於自己的英語水平不好,只有把孩子送去昂貴的培訓班
剛剛也說了,孩子學習語言最好的學校是家庭,而對於英語水平好的家長來說這沒有什麼難度,可是對像我這種英語水平一般的家長就很難了,自己的英語不好,不會說,也不敢說,更別說教孩子了。
說得好,孩子能學到幾個,說的不好,反而讓孩子產生了厭學心理就更麻煩了
以下是我個人在為孩子啟蒙英語的道路上總結的一點經驗
要想給孩子啟蒙英語,父母首先要克服對英語的牴觸心理,勇敢的大聲說出來
我口語不好,所以首先要提高自己的口語,我在網上找了很多免費的音標課來學習,效果一般般,學習內容與我的生活完全脫節,太枯燥了,總是不能堅持
後來乾脆不去寫那些東西了,直接學短語,比如,每天要去接他哥哥放學,就從“接哥哥去咯”開始,直接下載百度翻譯 翻譯成英語,先多練習幾遍,在出門的時候就可以給孩子說了。
而且這樣的與自己生活貼近的短語使用機率非常高,每天都能用的到,只要堅持每天給孩子說,要不了多久孩子就能懂能說了
最後說一說翻譯工具,我覺得好用一點的就是百度翻譯和有道翻譯官
但兩者都有不足,百度翻譯比較好的就是有一個單獨的收藏本,可以收藏單詞 短句,但只有單詞可以迴圈播放,短句就不行,最最不好的是沒有跟讀打分功能
有道翻譯官沒有單獨的收藏本,只有一些以前的搜尋記錄,但有一個跟讀打分功能還可以,對於我這種口語不好的人練習口語有幫助
有待改善的就是不能跟讀自己搜尋的短句,只能先搜尋單詞,在在搜尋出的單詞下面找例句來跟讀,很多時候都找不到合適的例句
來吧,堅持一下,順利就在不遠處等著我們
-
3 # 肉嘟嘟的小草莓
寶寶在媽媽肚子裡三個月左右的時候就開始出現聽力了,這時寶寶的語言啟蒙就可以開始了,語言的學習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家裡爸爸媽媽可以多陪寶寶看看英文繪本不用特別在意發音只要培養了寶寶的興趣後面等寶寶大一點了說聽聽原音發音自然會得到糾正。
-
4 # 彩虹姐姐聊育兒
黃磊、黃聖依等明星是如何教孩子學英語的?你get了嗎?
大家都知道黃磊的女兒多多學習成績特別好,英文尤其突出,流暢的英文交流,閱讀起來也是無障礙。
黃聖依和兒子安迪自從參加了《媽媽是超人》,也是承包了很多熱門。對他們的驚歎,真是起於節目開始奶奶的壕,最後忠於他們對孩子的教育。
像多多、安迪這樣生活在國內,英語又非常好的孩子有很多。如此流暢的英語表達能力,要如何培養的呢?
【寶寶多大可以學英語?】0-6歲是孩子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對語言的接受能力也很強,如果在這時能夠適當地進行英語啟蒙教育,不僅事半功倍,也可以培養孩子對英語的學習興趣。
語言刺激是促進大腦細胞生長髮展的要素,會講兩種語言的幼兒比僅會講一種語言的幼兒,在腦子的靈活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方面都有一定的優勢。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0-6歲都是孩子英語啟蒙的最佳時間,不過【現在】也是一個很好的開始!你準備行動了嗎?
【在家如何教寶寶學英語】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交流和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要重視孩子聽說能力的培養,要多聽、多說、多看。
1.多聽兒歌兒歌旋律輕快,朗朗上口,Super Simple Song系列兒歌、迪士尼經典兒歌、安妮鮮花的磨出寶寶英文耳朵等,這些都是不錯的英兒歌推薦。像我們大人聽音樂一樣,在孩子玩玩具、遊戲、洗澡……的時候,我們都可以播放給孩子聽,掌握“定時、定量、迴圈”的原則,自己在家也能營造良好的外語環境。
其中Super Simple Song系列兒歌不但有音訊和動畫影片,部分兒歌還帶有配套動作表演,如身體部位歌曲《Head Shoulders Knees Toes》,能讓孩子邊唱,邊同步做動作,加深了對內容的理解。
2.閱讀雙語繪本黃磊孫莉經常曬多多閱讀英文原版圖書的照片,即便在飛機上,多多也看英文書。在這樣的長期閱讀中,不僅可以積累詞彙、語法,還能培養出英語語感可以大概按照0-3歲、3-6歲這兩個年齡段來為孩子選擇適合的繪本,市面上很多經典繪本都有雙語版,有心的家長在為孩子選擇繪本時可以儘量購買雙語繪本,一書兩用,實用且省錢。
0—3歲經典英文繪本選擇標準:畫面精彩、顏色鮮豔的趣味書。可看可玩且撕不破就最好啦!
繪本型別:觸控書、翻翻書、硬板書、洞洞書、立體書、布書。
1)《Baby Touch and Feel - Animals 》(嬰兒觸感書—— 動物)2)《Peek-a Who》(躲貓貓 猜猜我是誰)3)《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 》(好餓的毛毛蟲 )4)《Where is Baby"s Belly Button》(寶寶的肚臍在哪裡)5)《Dear Zoo》(親愛的動物園)3—6歲經典英文繪本選擇標準:基於孩子的興趣點選擇書籍。色彩鮮豔、有趣、唯美、幽默。
繪本型別:故事情節豐富、知識點、品德培養。
1)《Guess How Much I Love You》
(猜猜我有多愛你)
2)《Five little monkeys》 系列
(五隻猴子系列)
3)《The Wheels on the Bus 》
(汽車在奔跑)
4)《No,David! 》
(大衛,不可以!)
5)《little blue and little yellow》
(《小藍和小黃)
上面為大家簡單推薦了幾本繪本,覺得喜歡的家長可以參考一下。其實優秀的繪本有很多,網路上也有很多書單推薦,等著你們去發現喔!
在繪本閱讀的過程中,我們要注意幾點:
不必先認單詞
不必先學音標
不必先學語法
不必抽問考試
以興趣培養為主,定時、定量英文輸入,一定可以看到孩子令人驚喜的英文輸出。
3.觀看雙語動畫片可能有很多家長都不願意給小朋友看動畫片,覺得會影響孩子的視力發育,但實際上只要掌控好觀看時間並做到科學用眼,用動畫片給孩子做英語啟蒙還是利大於弊的(建議家長們最好用電視給孩子們播放動畫片)。
推薦英語動畫片有:《Peppa pig(粉紅豬小妹)》,據說十個孩子裡有是一個在看Peppa pig,哈哈!《Peppa pig》記錄了小豬佩奇一家的趣味生活,非常貼近孩子的生活,也符合孩子的學習興趣。
該系列動畫片還有配套的音訊,以及系列繪本,可以說是非常棒了!在孩子看完動畫片後,可以在一日生活中的任何時間(只要你想)播放音訊給孩子聽。因為之前已經反覆多次觀看了這部動畫片,對內容已經比較熟悉,這時候讓孩子聽效果自然會更好。在孩子觀看動畫片、收聽音訊的基礎上,這時候再和孩子一起睡前閱讀《Peppa pig(粉紅豬小妹)》繪本,層層遞進,逐漸深入,事半功倍。
再推薦幾部動畫片給大家(排名不分先後):
《DORA the Explorer (愛冒險的朵拉) 》、《Dora and Friends (朵拉和她的朋友們)》、《Mickey mouse clubhouse (米奇妙妙屋)》、《Sofia the First (小公主蘇菲亞)》、《Paw Patrol (汪汪隊立大功)》、《The Octonauts (海底小縱隊)》 等等。這些都是當下小朋友們很火的動畫片,既然都要看,為何不試著讓孩子看英文版呢?
優秀的雙語動畫片還有很多,大家可以根據自己孩子的興趣來挑選動畫片題材。很多動畫片都有相對應的音訊節目,在孩子養成聽動畫片的習慣後,可以相應的減少了看電視的時間喔!
回覆列表
孩子幾歲開始學外語好?這是學者們已經研究了半個世紀的課題,叫做第二語言習得關鍵期研究。至目前,對於關鍵期是否存在還沒有一致的結論;但基本結論認為“越早越好”。支援“關鍵期”存在的學者對於關鍵期存在於哪個年齡段說法不一。
本人是一基層 單位退休老叟,在職時為職稱晉升考試外語吃了不少累。至今還有點啞巴外語基礎。退休後當保姆看孫女,下決心讓她從小(7個月)學外語。幾年裡看了很多研究文章,買了6000多元的影片資料,求助能人將影片做了剪輯整理;邊查詞典邊給孫女做簡單外語語義啟蒙和交流。實踐效果超意外,孫女開口說話時就能使用雙語(保留著一段她3歲時用簡單英語對話的影片)。現在7歲了,聽力很不錯。喜歡看英語動漫,對適合其年齡段的都能基本理解。
從個人的經驗再結合研究現狀,個人認為:兒童學習外語的確存在一個重要時期,可以稱之為關鍵期。年齡大致在半歲至兩歲半左右。在此期間,嬰幼兒可以接受任何語種,並且是學會語言基本框架最快的一段時間。此後,對沒有接受過訓練的語種會產生排斥,學習速度減慢、效果很差。
這與人的腦發育規律有關。已有研究表明,2歲前和4歲前分別是人的大腦神經突觸密度和神經纖維密度發育最快、在腦中達到密度最大的時期,此後即進入修剪期。而且腦神經細胞從出生後即不再增生而進入持續凋亡過程,成年後凋亡加劇。老年痴呆即與此有關。最新研究雖發現出生後在側腦室下層和海馬齒狀回兩個區域有神經幹細胞分化成腦神經元,但其數量很少且死亡快,遠不能遞補腦神經元的正常死亡。
怎樣利用二語習得關鍵期培養雙語寶寶?大家知道的可能只有雙語家庭才能完成。也有學者試圖探索新方法。美國華盛頓大學庫爾博士曾對9個月齡嬰兒進行外語培訓試驗,設定4個組:外語老師教學組、看外語影片組、聽外語錄音組和對照組,訓練期1個月,每天2小時。測試結果是隻有外語老師教學組有效果,看影片和聽錄音均無效果(對外語音素無反應、不再敏感)。國外研究情況止於此。
但是 ,本人的實踐經驗顯然是個突破。從嬰兒7個月齡開始,藉助外語動漫配合著給她從小說簡單的英語句子,這樣就能成功培養雙語寶寶,而且對看護人外語水平要求不高。這不失為一條簡單實用途徑。此外,在富裕人家僱用外籍保姆,從小給孩子大量用外語交流也能成功。美國現任總統特朗普女兒伊萬卡的家庭早教成功就是例項。可見,培養雙語寶寶 已不再是難事。這應該是二語習得關鍵期研究的最理想結果。
當然,學好一門語言是一個漫長過程。幼兒在關鍵期所習得和掌握的外語還是有限的,之後繼續給以適宜的學習環境仍然重要;欣慰的是,雙語寶寶的繼續學習會十分輕鬆。
補充一點有關二語習得關鍵期研究情況。關鍵期概念是由奧地利動物學家勞倫茲Lorenz於1937年提出的。他發現出殼後20小時以內的小鵝有明顯 認母行為,小鵝會把第一次見到的生物體——無論人或動物——認作母親並跟隨。過一兩天小鵝的認母行為消失了。Lorenz把這種無需強化的、在一定時期形成的反應叫做“印刻”現象,把發生印刻的這一特殊生理狀態發生期叫做 “發展關鍵期”。1959年,神經心理學家潘菲爾德和羅伯特提出“語言習得最佳年齡”概念。1967年,倫伯格Lennberg提出語言習得關鍵期概念。他們都是基於醫學臨床經驗,發現青春期前的失語症病人大多可治癒,而成年人患者不能治癒,並結合對腦發育的研究提出的。關鍵期概念認為“生物性決定”了關鍵期,與生物發育規律相關,與環境刺激相關,並認為關鍵期是不可逆的,關鍵期後將不能再獲得該功能。 隔年,有人把語言習得關鍵期引入二語習得領域。
為證明關鍵期,有舉證:雄雛白冠雀只有在出殼後40-45天前聽到成年雄雀叫聲,以後才能學會鳴叫,否則不能學會鳴叫。關於人的語言習得,有舉證“印度狼孩”(被解救時9歲)、美國“都市野孩”基尼(被舉報解救時12歲),他們被解救後經幾年教習都沒能掌握語言功能。但是,關於人 語言習得關鍵期,是針對母語提出的,而且例證情況特殊且是個例。實驗又不能承擔以剝奪正常兒童語言環境為代價的風險。所以,舉證不足以服人。二語習得關鍵期研究長期無果。
半個世紀以來研究甚多。庫爾的研究發現,任何民族嬰兒對全世界所有語種的所有800個音素都敏感,10個月齡後開始對未接觸的音素失去敏感。腦神經發育研究發現,功能獲得離不開環境刺激。所以,至今學者普遍認為,外語學習越早越好。年齡越小潛意識習得能力越強。但是,這一提法被很多人詬病,其原因是沒有找到有效的早教辦法。
個人據經驗認為,二語習得與母語習得的重要時期是一致的,但二語習得關鍵期不存在不可逆現象,母語習得則有此可能。本人實踐的外語早教方法解決了外語口語教學難題。但願它能幫助到所有普通家庭的孩子。
創建於2018.2.7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