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39歲的小猴子

    個人不建議,在孩子成長的問題上,真不能刻意為之,順其自然是最好的!

    懂事的孩子特別累,就像我,懂事就特別早,15歲,由於老爸身體有病,我凡事都是自己去做,一個人在家,自己做飯,自己買菜,自己洗衣服,自己上學,自己報志願,都是自己,遇見問題時,怕給父母添麻煩,只能自己處理,感覺像浮萍,沒有依靠,老爸病好了以後,父母就很欣慰,覺得很自豪,培養出了懂事的我!可誰又能知道我多想像其他同學一樣,在父母懷裡撒嬌,沒事玩玩娃娃,像小女生一樣穿蕾絲娃娃裙,可是我不能,因為長輩給我定義的懂事,不能開口向父母要東西,撒嬌,只能把他們幫我定下的人設維持下去,今年我快40歲了,感覺自己沒有童年,沒有叛逆,如果可以重來,我寧可不懂事,做真實的自己,什麼都不會,很悲哀,可惜一切都不能重來,所以……你懂的

  • 2 # 使用者962712118707一滴

    懂事的內容很多,但什麼是好,什麼是壞,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聽話,愛學上進,能做到這些就算是懂事的孩子,是必須培養的。

  • 3 # 愛手工的穿搭師一音子

    個人認為,先要看這裡“懂事”的概念範圍。

    在有自我和個性的基礎上“懂事”當然是景上添花的。但也要防止孩子形成討好型人格。

    我表兄家的女兒鬧鬧小時候是大家眼裡的乖孩子:從小就不打擾大人、不給大人添麻煩、能自己做的都基本自己搞定,讓她幹啥就幹啥,還能照顧比她小兩歲的弟弟,活成了他們村的“別人看孩子”。現在鬧鬧16歲了,孩子沉默寡言,不善交際不善言辭,沒有自己的主意,大人怎麼說怎麼是,家人又認為脾氣好除了家務活幹得利索,其它方面都擔心,寧可她闖實一點,有自己的主張一些。

    可見,大人眼裡的懂事是有條件和標準的,那麼首先這個標準要符合孩子的成長年齡階段,而不是以大人的需求當標準。否則孩子會失去自我不敢表達,為了獲得懂事的評價而處處做討好大人的事,最終變成討好型人格。

  • 4 # 妮妮NANA

    從小就是別人眼中的懂事的孩子,長大後才發現社會不需要太懂事的,有些時候沒必要太懂事,該任性的時候還是要任性的

  • 5 # 使用者6327623758

    要培養懂事的孩子。讓他們從小懂得尊敬父母和他人,知道父母的辛苦和不易。讓他們從小學會立志,制定自己的人生規劃。有一個好的習慣,遍嘗人生酸辣苦甜,經風雨見世面。具有一定的獨立性,靠父母有不過多依靠父母。不做燕雀做鴻鵠。

  • 6 # 百合課堂

    很高興來回答這個問題,我也是倆個孩子的寶媽,也看多了周圍的一些育兒案例,我個人看來懂事比學習成績更重要,所以培養孩子一定要讓他懂事,只要懂事了其他的問題都迎刃而解,話說有一家有兄弟二人,老大為人善良,勤老,老二成績優秀,但為人自私自利,小肚雞腸,從平時的點滴中,比如老二搶老大的玩具呀,或者吃飯要別人盛好飯伺候他等等這些習慣,讓不不得不發顫,學習好就可以不懂事嗎,錯!而特錯,所以在平時的育兒經驗中孩子可以不優秀,但一定要懂事!

  • 7 # 棠媽成長記

    這裡的“懂事”有褒義和貶義之分。貶義在於傳統教育中的“懂事”,硬是給孩子灌輸一些大人圈子裡所謂的“好孩子”標準。比如帶孩子出去遇到熟人,孩子明明不認識,非要逼著孩子叫叔叔阿姨表示乖巧。再比如強迫孩子分享東西給別人,也沒有問過孩子到底願不願意。家長天天給孩子講道理,就是缺德。硬是把一株剛開始生長的花朵按著自己的意願這兒修修那兒剪剪,結果還對孩子各種不滿意。為了得到旁人一句“你家孩子真懂事”就對孩子各種管教各種要求真的好嗎?

    沒有一個做父母的會不愛自己的孩子,但是我們大多數人對孩子的愛都只是停留在最淺的層次。

    愛的五個層次,欲愛--情愛--真正的愛--仰愛--信任之愛。

    欲愛:大多數父母對孩子的愛都是源於自己的慾望,把自己喜歡的強加在孩子身上,除了問題都是孩子的錯,只會讓孩子感到壓抑/痛苦和不開心。

    情愛:愛的多,不如愛的對。孩子無錯,千錯萬錯都是父母之錯。如果到了這個層次,那就到了教育的起點,這種環境下的孩子才會感到開心。

    真正的愛:真正的愛就是要讓孩子徹底的綻放,生命裡充滿激情/積極/力量和Sunny。

    仰愛:給予孩子被萬人羨慕的愛,讓他感到有無窮的能量。

    信任之愛:對孩子最大的愛不是要求,而是無條件的信任。要求背後是恐懼不安的心。有多少父母會對孩子產生百分百的信任,如果有,那就是神一樣的存在。

    欲觀孩子教育之道,必先觀父母之心;啟動愛的層次越低,孩子生命層次越低。

    而褒義的“懂事”範圍很廣泛,我認為更多的應該是父母對孩子正確的教育方式,把孩子培養成一個怎樣的人。首先做父母的要了解教育的真諦與原則,好父母勝於好老師,發掘孩子的天賦,讓孩子自由成長,尊重其個性,因材施教,不斷的學習改變教育理念,重視孩子創新精神的培養。其次抓住教育孩子的最佳時機,關注孩子的心靈創傷,幫助孩子建立自己的精神世界。培養孩子成為品德優秀的人,例如誠信/謙讓/愛心/專注力/毅力等等。讓孩子在寬鬆的環境中成長,重視綜合素質的培養,讓孩子成為獨立自主的人。給孩子提供滿滿的正能量,不要給孩子貼負面標籤,與孩子平等相處,培養孩子最終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學會不斷追求生活的真諦,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 8 # 怡寶幸福

    這裡的“懂事”有褒義和貶義之分。貶義在於傳統教育中的“懂事”,硬是給孩子灌輸一些大人圈子裡所謂的“好孩子”標準。比如帶孩子出去遇到熟人,孩子明明不認識,非要逼著孩子叫叔叔阿姨表示乖巧。再比如強迫孩子分享東西給別人,也沒有問過孩子到底願不願意。家長天天給孩子講道理,就是缺德。硬是把一株剛開始生長的花朵按著自己的意願這兒修修那兒剪剪,結果還對孩子各種不滿意。為了得到旁人一句“你家孩子真懂事”就對孩子各種管教各種要求真的好嗎?

    沒有一個做父母的會不愛自己的孩子,但是我們大多數人對孩子的愛都只是停留在最淺的層次。

    愛的五個層次,欲愛--情愛--真正的愛--仰愛--信任之愛。

    欲愛:大多數父母對孩子的愛都是源於自己的慾望,把自己喜歡的強加在孩子身上,除了問題都是孩子的錯,只會讓孩子感到壓抑/痛苦和不開心。

    情愛:愛的多,不如愛的對。孩子無錯,千錯萬錯都是父母之錯。如果到了這個層次,那就到了教育的起點,這種環境下的孩子才會感到開心。

    真正的愛:真正的愛就是要讓孩子徹底的綻放,生命裡充滿激情/積極/力量和Sunny。

    仰愛:給予孩子被萬人羨慕的愛,讓他感到有無窮的能量。

    信任之愛:對孩子最大的愛不是要求,而是無條件的信任。要求背後是恐懼不安的心。有多少父母會對孩子產生百分百的信任,如果有,那就是神一樣的存在。

    欲觀孩子教育之道,必先觀父母之心;啟動愛的層次越低,孩子生命層次越低。

    而褒義的“懂事”範圍很廣泛,我認為更多的應該是父母對孩子正確的教育方式,把孩子培養成一個怎樣的人。首先做父母的要了解教育的真諦與原則,好父母勝於好老師,發掘孩子的天賦,讓孩子自由成長,尊重其個性,因材施教,不斷的學習改變教育理念,重視孩子創新精神的培養。其次抓住教育孩子的最佳時機,關注孩子的心靈創傷,幫助孩子建立自己的精神世界。培養孩子成為品德優秀的人,例如誠信/謙讓/愛心/專注力/毅力等等。讓孩子在寬鬆的環境中成長,重視綜合素質的培養,讓孩子成為獨立自主的人。給孩子提供滿滿的正能量,不要給孩子貼負面標籤,與孩子平等相處,培養孩子最終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學會不斷追求生活的真諦,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懂事”“聽話”,華人總是把“聽話”當做一個好孩子的必備條件。但是我們希望我們的孩子不要只做聽話的孩子,而是要成為懂事、明理的孩子。聽話的孩子可能只會盲從他人,而不見得知道為什麼要那麼做。懂道理的孩子善於分析每件事背後的原委,他們會在父母講的話有道理時百分之百地服從,在父母的話不完全正確時則會與父母主動討論、交流——這樣的孩子才是既尊重父母、又堅持原則的好孩子。

    雖然我相信啟發式教育的優越性,但我同時也相信嚴格管教的必要。孩子們的成長既需要啟發,也需要紀律和規矩。他們既需要培養自信,也需要學習如何自省。

    另外,父母應儘量抓住每一個“機會教育”——生活中隨時可能出現的,可藉以教導孩子、幫助孩子的小事——的時機對孩子進行教育。但應當在教育中多用正面的例子,少用負面的例子。比如,如果你想教孩子“見到長輩要主動起立打招呼“,那你自己就必須每次都做到。做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則。如果對孩子的要求很嚴厲,但自己卻沒有首先做到,這樣是不能贏得孩子的尊重和信服的。

    尤其在人格塑造方面,家長一定要以身作則。例如,對孩子進行誠信教育,培養他們的獨立人格和思想時,家長個人的表現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行為和成長。所以,除了用榜樣或故事(而不要用說教!)來教導孩子以外,家長還要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做出與自己所倡導的行為相反的事情。

    好的父母能為孩子創造寬鬆的成長環境,他們只是在孩子碰到困惑時才給以建議和幫助,他們更善於引導孩子,善於和他們溝通。 在今天這個“應試教育”的學習環境裡,我們很難完全忽視孩子們的課業成績。但是,孩子在這樣環境裡面臨很大的壓力,我們需要更多地體諒他們,太高的目標或不合理的期望都只會給孩子太大的壓力,讓孩子產生對不起父母的愧疚感。其實,對孩子來說,打好基礎和真正掌握學習方法遠比學習成績更重要。

    家長應儘量將自己的期望合理化。可以要求孩子每次都做得比上一次好一點,讓他們慢慢進步。如果看到不合理的或不切實際的目標,孩子可能很早就放棄了。

    家長應儘量把自己對孩子的要求轉變成對孩子的建議。當然這並不是說要放任孩子自己去闖,也不是說要放棄履行家長的約束權,而是要儘量正確地引導孩子。!!

  • 9 # 劉老師小學數學

    懂事與不懂事都是相對而言的。

    我們想要培養出來的不外乎是好好聽話學習,有一個前程似錦的未來,不會因為生活的無奈而低下頭,彎了腰。而這樣的孩子通常就是我們常說的懂事的孩子。

    但事實果真如此嗎?研究各類成功人士的過往,我們不難發現很多人從小輟了學,沒有家裡人的資助與關照,憑一己之力在社會上奮鬥。因為他們肯吃苦能奮鬥,最終拼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很多中的他們從小都是“問題”孩子。

    正如我們希望的那樣,想要讓孩子懂事主要從他的品德修養,為人處世,對於自己所處的位置有著明確又清晰的認識這幾大方面來考量。

    但我從不認為懂事就應該性格乖巧不善言談。我覺著這樣的孩子被過分束縛了,被冠上了懂事那看似好聽的帽子,但確也失去了他們最珍貴的那種叫自由的東西。

    所以我們要培養懂事的孩子,但不要過分懂事。我們想讓他們有一個歡脫的童年就要給他們自己選擇的權利。個性獨立的孩子才能夠獨當一面,也才能真正的達到我們想要孩子成為的那種存在。

  • 10 # 五點教育

    在一般人看來,懂事的孩子讓人省心、看著讓人心情舒暢。

    那個父母都想自己的孩子聽話,孩子聽話了,孩子懂事了,自己非常開心。

    一來,自己也不用那麼累,說一是一,說二是二,這樣的孩子總是順自己的心願,自然心情愉悅。

    二來,別人也會說:

    你家的孩子真懂事!

    你家的孩子真乖!不像我家那個搗蛋鬼......

    總有別人在自己耳邊說好聽的話,面子也好放許多。

    但如果是我的孩子,我不希望他們太過於聽話。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生活在我們的思想之外。

    孩子有孩子的做事方式方法,孩子有孩子的思想,孩子有孩子的發展路徑。

    而這個成長的過程中,只要孩子不做出現嚴重後果的事、不做影響惡劣的事、不出現違背原則的的大事就可以隨自己發揮。

    如果孩子都順從父母的意願,事事聽從父母的指揮,就會失去獨立與自主的能力,不能獨立地分析問題處理問題,那麼對孩子的成長極為不利。

    原因在於:

    一、過於聽話的孩子沒有原則,也沒有自己的思想。

    我便是這樣一個人。小時我爸對我的管教特別的嚴格,小時犯的過錯自己都忘記了,但從爸爸的眼光可以看得出來,小時的我是很不乖的。我每次犯錯後都總能接到爸爸的一頓教訓,慢慢的我就成了一個聽話的男孩,對老爸的話說一不二,對媽媽的話恭恭敬敬。煮菜總不敢亂放調料,做事也非常小心,生怕做錯了又要捱罵。一直到現在,別人對我說什麼我幾乎都會照做,不懂得拒絕。有時連損害自己的利益也要幫別人做事。在現代社會中,如果一味地去服從一件很危險的事,比如遇見不法分子不懂得拒絕也不懂得自救等。

    二、過於聽話的孩子不懂得創新。

    聽話的另外一種說法就是順從。做什麼事情都會想到之前別人怎麼說的,已經按別人思想照做的又有什麼經驗等等。久而久之,便會出現做事前找之前別人走過的路,看別人怎麼說,怎麼指揮。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沒有自己的想法,更不要說去創新創造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經過“豆你玩”、“姜你軍”、“蒜你狠”之後,近期又迎來了“香死你”,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