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就納悶為啥隕石只砸月球,不砸地球
16
回覆列表
  • 1 # 賀傑說

    其它星體也有隕石坑,只是因為有大氣層的“保護”隕石坑少了許多,月球的質量小引力不夠,大氣層過於稀薄,所以流星在穿越月球的“大氣層”時沒有因為磨擦而引起燃燒與爆炸,直接砸向月球,月球的隕石坑當然就多啊。

  • 2 # 地質知識科普中心

    月球之所以會遍佈隕石坑,主要是由於月球自身沒有大氣層這一原因所導致的。那麼接下來,我就針對這一原因來大致介紹一下關於月球的一些情況吧!

    月球作為我們地球在宇宙中唯一的一顆天然衛星,其質量是非常小的,大約為7.349×10²²千克,僅僅是地球的八十分之一。由於月球的質量如此之小,相對應的其自身的引力也就相當的小了,以至於都不能將氣體分子大量吸附在它的表面,現如今都普遍認為月球是被真空環繞著的,與圍繞在地球和太陽系內其他的行星的大氣層相比,月球的大氣層是可以忽略不計的,因此就可以說其實在月球的表面就沒有形成大氣層的覆蓋。

    而在宇宙環境裡,大氣層的作用是相當重要的,不但可以使得星球自身的溫度保持一個恆定的範圍內,而且還可以保護星球免受宇宙射線的輻射以及星際物質的撞擊,比如像是隕石之類的物質的撞擊,可以說大氣層就是一把保護傘。但是月球卻正好缺失了這一天然的屏障,它沒有像地球大氣那樣的保護層,就會使得它的表面經常直接受到流星體等其他物質的猛烈衝擊,在沒有阻隔的情況下直接撞擊到月球的表面,就在月球的表面留下了很多大大小小的隕石坑。月球上的這些隕石坑一般都呈現出圓形的結構,不過比較奇怪的是都比較淺,不管隕石坑的大小是多少,其深度從來都沒有超過4英里深,科學家們猜測可能是由於月球的外殼比較堅硬的緣故,具體的原因還有待進一步探索。

  • 3 # 畫皮夢

    地球表面隕石比月球要多,因為光,水,氣,磁等作用幾乎沒了蹤跡,而月球沒水,沒氣,磁效低濃度真空的斥力比地球大。

  • 4 # 星宇飄零2099

    月球表面已經冷卻了幾十億年,這幾十億年裡被各種大小天體撞擊,自然會形成各種撞擊坑,月球並沒有地球這樣這麼活躍的地質運動,由於沒有水和大氣,也不能產生明顯的風化作用,因此,幾十億年的各種大小傷疤都清晰地留著月表上。

    不過雖然撞擊坑不會自然風化消失,但是卻會被新的撞擊所掩蓋,比如中國嫦娥四號即將要登陸的月球背面的撞擊坑馮卡門撞擊坑就是處在一個更大的撞擊坑(猜測)—— 艾特肯盆地裡面。這個盆地足有2500公里直徑。

    這個盆地很可能是一個巨型的撞擊坑,但現在已經被各種大大小小的新撞擊坑所覆蓋,已經不容易分辨清楚完整的輪廓了。

    其實地球也遭受過各種撞擊,但是地球的地質運動比較頻繁,並且還有各種大氣、海洋風化作用,還有植物的掩蓋,所以地表上不容易看到各種隕石撞擊坑。

    比如那個可能造成恐龍滅絕的隕石坑現在就不容易看出來了。

  • 5 # 太空科學站

    隕石坑在岩石星球是廣泛存在的,我們的地球在早些時候也有密密麻麻的隕石坑,但後來活躍的地質運動和植物就把很多隕石坑給填滿了,現在留在地球表面的隕石坑屈指可數,而地球的大氣層每次都會把襲擊地球的小行星消磨殆盡。

    月球之所以有那麼多的隕石坑一大原因是由於月球沒有地球這樣厚實的大氣層,因而無法抵擋任何體積的小行星,小行星撞到月球上造成的隕石坑也不會被風化,久而久之月球上的隕石坑就越來越多。

    其實月球上的隕石坑基本都是替地球受的罪,因為月球常年陪伴在地球身邊,偶爾有小行星撞擊也會先被月球的引力減速或者直接吸引,而長期背向地球的月球背面隕石坑更是密密麻麻。

    和背面相比月球正面的隕石坑其實是很少的,最開始天文學家以為月球正面的深色區域是月球的海洋,“月海”這個名字也就流傳下來了,但後來科學家們確認月海只是月球表面的低窪平原,其實一滴水都沒有。

    科學家推測月海是由於大質量小行星撞破月殼導致岩漿橫流,最終形成了月球正面廣闊的低窪平原,所以某種意義上來說月海也是超大隕石坑的變種。

  • 6 #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月球表面為什麼會有大量的,面積很大的隕石坑?

    同處在一個太陽系裡,水星和月球都有著大量的隕石坑,甚至大的在地球上用肉眼都能依稀可辨!然而地球上卻難以難找到類似的痕跡....為何會這樣?

    月球表面密密麻麻的環形山,其實月球背面的環形山更多,正面還有比較暗淡的“月海”!反面卻鮮有這樣的區域,都是反射率很高的各種高原與環形山!

    月球上的環形山是由隕石撞擊月面引起的,強大的衝擊力深入月面,衝擊波導致物質向四周飛濺,而在表面留下了一個個標準的坑狀環形山!

    上圖為月球正面非常突出的哥白尼環形山結構,可以很清晰的看到其物質的飛濺過程,以及環形山周圍的凹狀邊緣!而地球上能保留如此完整形狀的大概也就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巴林格隕石坑了!

    大約形成於5萬年前,而得益於亞利桑那州乾燥的氣候條件,因此還保留了隕石坑的大致形狀,但仍然在不斷的風化侵蝕中,也許在未來的數萬年內將逐漸無法看出明顯的特徵......

    月球上保留的隕石坑是有著撞擊坑最精細的結構與細節的,因為月球沒有風化作用,無論在多久以前的隕石坑,只要沒有被下一個隕石坑所覆蓋,那麼它將永遠保留下去!

    比如嫦娥四號將要登入的月球背面艾肯特盆地中的馮卡門撞擊坑就是直徑接近2500KM的艾肯特撞擊坑裡面套著無數個隕石坑,甚至都有些分不出邊緣了!

    在這個圖上已經沒有艾肯特盆地的痕跡了!

    馮卡門撞擊坑細節,名為Von Karman的就是!!

  • 7 # 壹點科譜

    月球的隕石坑是非常多的,這點毋庸置疑。即使用肉眼,你都能看到月球的隕石坑,抬頭看月亮,圓月的時候月球彷彿長了兩隻眼睛,那兩隻眼睛就是比較大的兩個隕石坑。即月海,雖然月海的形成有待爭議,但是有很大部分學者認為就是撞擊形成。

    據保守估計,月球大大小小的隕石坑估計超過10萬,如此大量的隕石坑得以保留,和月球本身有很大關係。月球沒有大氣,沒有地質運動。地球從誕生到現在,幾十億年的長河,要說隕石撞擊次數,也是相當可觀的,為何沒有如此多的隕石坑,也沒有月球那麼大呢?

    我們地球因為有大氣,小體積的隕石在大氣層就會因為高溫摩擦燒燬,很少落到地球上,自然撞擊坑比較少,大點的也會因為地球大氣摩擦和引力撕扯,解體或者體積變小,撞擊坑也不會太大。

    最主要一點,地球具有月球沒有的地質運動,很多隕石坑在地質運動下隨著時間推移消失於無形。而月球不同,由於月球的周圍沒有大氣,因此有些物體可以不受其他阻礙的來到地表。黃豆大的都可以落到上面,加上沒有地質運動,因此這些隕石坑根本不會消失,得以保留。

    同體積的隕石,撞擊地球和撞擊月球都是不一樣的,雖然地球引力大。重力加速度比月球高,但是大氣層的高溫摩擦潮汐力撕扯,落到地球上體積早就變小了,月球嘛,隕石有多大,落到月面還是有多大。

  • 8 # 老粥科普

    記得小時候有一首兒歌:

    “昨天我進城,見到一個人,滿臉的麻子一層又一層......”

    每當我看見月球表面的照片,就不由得想起這首兒歌。是啊!月球上的坑實在是太多了,多到數不過來。

    (NASA公佈的月球背面合成照片)

    為什麼月球表面會有如此多的隕石坑,而相隔才38萬公里的地球上就見不到這麼多坑呢?

    這需要從月球的形成開始說起。

    關於月球的形成有好幾種假說,有說月球是從地球分離出來的;有說月球是被地球吸引過來的;有說月球跟地球是同時形成的;也有科學家們透過研究發現,月球最早是因一顆大小跟火星差不多的小行星猛烈撞擊了地球,把地球上的許多物質撞到了周圍的太空中,這些碎片經過若干億年的碰撞,慢慢聚攏到一起就形成了現在的月球。目前科學家們普遍認可的就是最後這一種說法。

    (“火星”撞地球形成月球)

    從月球的起源我們就不難得出解釋,原來月球上邊這麼多“麻子”是它天生就帶來的,這就是咱們月亮的出生證明。

    其實地球上的隕石坑也並不少,只不過由於種種原因它們消失不見,或者不常被我們注意到罷了。

    月球上最大的隕石坑是貝利環形山,它位於月球的南極附近,以英國天文學家弗朗西斯·貝利的名字命名,它的直徑為295公里。而地球上已知最大的隕石坑要比它大得多,這就是位於南極洲的威爾克斯地撞擊坑,這個撞擊坑直徑達到483公里,只不過它處在南極厚厚的冰蓋下方,人類用肉眼無法發現。

    地球表面有70%的地區被海水覆蓋,目前沒有人知道在我們的海底是不是還有更多更大的隕石撞擊坑存在。

    (地球上的隕石坑)

    我們的地球每時每刻都在遭受隕石的襲擊,慶幸的是我們有厚厚大氣層的保護,絕大部分的太空隕石都化作流星在天空中焚燒殆盡,只有極少數的倖存者變成小石塊掉落到了不為人知的地方,並沒有留下什麼痕跡。

    (流星雨)

    但月球就遠沒有這麼幸運,它的表面沒有大氣層,所以只要有隕石或小行星之類的被它吸引,就會實實在在地砸在月面上形成大大小小的坑。

    (月球表面密密麻麻的隕石坑)

    科學家們經過計算發現,月球在圍繞地球運轉的過程中,它就像一把大掃帚一樣為地球吸引了無數的小行星和隕石,沒有月球,我們人類早就遭遇恐龍一樣被滅絕的命運了。

    以後當你舉杯邀明月的時候,一定要記得感謝這位無聲的保鏢,如果不是她捨身“擋子彈”,你我或許就沒有機會坐一塊兒喝酒了呢。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際網路,在此鳴謝!)

  • 9 # 酔語

    根據目前的理論,月球的誕生本來就是被隕石砸出來的呀!(但這個並不是月球上隕石坑比地球上看起來多的主要原因,只能算是次要原因,所以放在後文再解釋。)

    那麼主要原因是什麼呢?地球遭受各種“襲擊”其實要遠多於月球,因為地球引力更大的緣故,甚至可能會還會有原本撞向月球的小天體被地球吸引過來,“臨時改變目標”撞向地球,但是,地球上的隕石坑卻要比月球少的多。為什麼?

    簡單來說,由於地球大氣層的存在,大部分流星在與大氣層的摩擦起火過程中就被耗盡了,還有一部分落入海洋,只能濺起一陣水花,最終只有一少部分能落到地面上,從而形成大小不一的隕石坑。並且,隨著生態的恢復,隕石坑又會被風沙、塵土、植物等遮蔽,彷彿被“美顏”了的“痘痘”,也就不會很顯眼。

    而月球上由於沒有大氣,導致造訪月球的朋友都能“準確”的砸向月球表面,從而形成隕石坑,而且,也沒有任何遮蔽物,沒有“美顏”效果,所以,視覺效果上,月球隕石坑比地球多得多。

    另外,月球誕生之初就伴隨著大量的隕石撞擊,所以月球“自帶”大量隕石坑(太初大沖擊與多重撞擊理論)

    早期,一般情況下,科學家認為月球的誕生是由於“太初大沖擊”(Giant Impact)。

    按照這個理論,在約45億年前,一個名叫“忒伊亞”(Theia)的火星大小的原行星撞上了原始的地球,兩顆行星的外殼和地幔均被徹底炸裂,碎片迸向太空,最後融合成月球;忒伊亞的星核則沉進地球深處與地核融合,形成一個更大的星球核心,也就是現在的地球。在太陽系早期動力學行為上,原行星相撞這類事件本身也充分合理,甚至十分常見。

    隨著人們對月球的瞭解逐漸加深,人們發現了“太初大沖擊”理論似乎有些不完善,慢慢的又提出了"多重撞擊理論"。

    在這個理論中,忒伊亞不復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群更小的原行星,每一顆的質量大概是地球的5-10%。某個時候,第一顆原行星迎面撞向了地球,一次酣暢淋漓的迎面撞擊之後,原行星如彈頭般扎進地幔深處,把很多的地球碎屑送上了太空。碎屑形成行星環,在不斷的碰撞融合中,慢慢聚整合月球——不,準確來說,是第一個月球。

    又過了一段時間,第二顆原行星撞了過來。地球的地幔說不定還沒癒合(誰知道呢),又被撞個稀巴爛。碎屑再一次濺射出去,再一次形成行星環,再一次聚整合一個月球。現在,地球上空有兩個小月亮了。(姑且按天文學家命名的習慣,稱之為"地衛一"和"地衛二"好了。)

    由於之前兩次撞擊的初始動力學引數不可能完全一致,這倆個小月亮基本不可能恰好處於動力學平衡狀態,再加上它們都要受到地球潮汐力的外推作用,"地衛一"和"地衛二"終歸會在某一天相撞,在地球自家後院裡,上演一次微縮版的"大沖擊"。

    多重撞擊理論認為,這樣的過程可能會重複數次,甚至超過20次之多。按這套理論,當時的地球會先有今日土星那樣的光環,然後再有木星一家子那樣大大小小的僕從一堆。是不是很有趣?然而有趣的星球終會相遇……哦,是相撞。在一系列碰撞中,只留下了一個最終產物,就是咱們今天能在頭頂上看到的明月了。

    擁有這樣一個誕生過程,月球上佈滿大大小小的隕石坑也就不奇怪了吧。

    (最後順便提醒大家,該理論到目前為止還未被任何人推翻,不過同樣的,也未被任何有力證據證實,所以還只是一個“猜想”級別的理論,只是暫時被科學界所使用。)

  • 10 # 地理那些事

    關於月球上多隕石坑的問題,以下小地從月球隕石坑的形成和月球隕石坑是如何“被儲存”這兩個方面來分析。

    1、月球隕石坑的形成

    a、毋庸置疑,月球表面的隕石坑是客觀存在的,它的形成是由於受到隕石撞擊而形成的環形的凹坑。由於隕石的大小不同、落入方向不一,因而會大小不一的隕石坑。

    b、月球上沒有大氣層,無法隕石在落到月球表面前燃盡,因而每一次撞擊都是“硬傷”;

    c、月球是地球的天然衛星,地月平均距離約為38萬公里,它在自轉的同時也圍繞地球公轉,且自轉週期與公轉週期相同,由萬有引力定律可知(任何物體之間都有相互吸引力,這個力的大小與各個物體的質量成正比例,而與它們之間的距離的平方成反比),由於月球繞著地球轉且被潮汐鎖定,因此月背能為地球擋住相當量的隕石撞擊(隕石離月球近,受到的月球的吸引力比地球的大)。

    2、月球隕石坑是如何被“儲存”的

    相比地球而言,由於月球上沒有大氣層和各種天氣現象,沒有風蝕和水流侵蝕等的作用,因此再小的、再古老的隕石坑也能長期儲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車上的abs指示燈一直亮著是怎麼回事有什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