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方垚AI崔大桂

    有這樣一句話,老大照書養,老二照豬養。孩子的天性是最難懂得,父母應該給予更多的關愛,即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上好每一節課,都是極為重要的,教育孩子應該這樣做:

    1.有嚴有獎。做為父母要建立起威信,對待孩子要有,孩子懂事了應該給予獎勵,孩子犯錯誤要嚴格批評,指出孩子的錯誤。嚴是愛松是害,這樣可以防止孩子過早叛逆。

    2.以身作則。父母應該給孩子做一個良好的榜樣,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教會孩子做什麼,你做什麼他會模仿者你的行為,因為人小的時候模仿能力是最強的。

    3.永不關門。正確的與孩子心靈上的相處,不要關上了彼此的心靈之門,以後再和孩子溝通比登天還難。

  • 2 # 國教童蒙學堂

    這個問題有點大,其實在孩子成長的不同時期,家長教育的聚焦點還不太一樣:

    1、 嬰兒時期 3歲以前

    關注點:健康、智力開發

    這個時候因為他完全不能自理,最在意他的身體健康(生病了麼、大小便正常麼……),吃喝健康(食物是否是有機的、各種微量元素平衡不……)

    另外,會關注透過玩具、書籍等他能夠接觸到的事物,開發智力,至於那些個幼稚玩意兒到底有沒有這個作用,大概更多是一種自我安慰~

    2、 幼兒時期 3~6歲

    關注點:健康、安全、融入集體的情況

    雖然半自理了,但畢竟是剛開始體驗集體生活,一般除了關注幼兒園的伙食,還會注意他有沒有打別人,有沒有被打,暗地裡還是希望他練就一身好武功,起碼不會被欺負,但也希望他在集體生活中,能夠學會謙讓、分享等

    這個時候也願意帶他見世界,四處耍,多見識一下不同的風景和生活方式,相比身體的安全,也會更多關注他的心理成長,包括如何應對各種緊急情況

    3、 少年時期 6歲以上

    關注點:專注度、自律度、自我管理及習慣的養成、心理建設度

    小學和幼兒園的養成方式還不太一樣,這個時候他受不同環境的影響,會有自己的主意,有強烈的公不公平、想要拯救世界和地球的英雄主義幻想。

    所以這個時候尋求的知識,大多是如果讓他管理自己的時間、物品等等,另外在各種情感衝突,以及在小學與老師、同學相處中,有沒有發生矛盾以及如何解決矛盾等。

    譬如老師找家長,說你家孩子欺負同學了,往人家身上吐口水了,要怎樣去儘量瞭解和還原真實的情況,然後儘量公平滴不抓狂滴講道理,還有和老師的溝通等。

    所以家長大概要有絲分裂成幾個角色,能一起耍的朋友、需要幫助滴人、在矛盾衝突中的法官、老爸老媽本體……

    家長也需要心理建設,孩子是一面鏡子,從他身上的問題看到自己的養成方式是否有畸形的部分,或者與社會脫節的部分等等。

  • 3 # 語文教育楊柳依依

    家長怎樣教育孩子?其實無非就是三個大的方面:教孩子做人,教孩子學習,教孩子生活。

    一、先說做人。

    “人”必須是一個大寫的人字,這樣才能發揮他的作用。

    1、正人先正己。

    家長是孩子第一位老師。家長要教孩子做一個什麼樣的人,自己首先得做一個什麼樣的人。家長時時處處都要記住,孩子正用她純真無邪的眼睛看著你。“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 家長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著孩子。所以家長一定要做一個正直,善良,勇敢,堅強,樂於奉獻、助人為樂的人。

    2、對孩子高標準,嚴要求。

    作為家長我們不但自己要做到,還要教孩子這樣做。要求孩子做一個正直,善良,誠實,勇敢,堅強的人。

    讓孩子真正學會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相信只要家長做到了,孩子很快就可以做到,在家長的薰陶下,孩子自然而然也就養成了好的品德修養。家長朋友不要認為孩子還小,不要對孩子太過嚴苛,正因為孩子小,所以我們要讓孩子知道有所為有所不為。只有孩子養成了 優秀的品質,我們 才是一個合格的家長。

    二、讓孩子會生活。

    現在很多孩子是都是留守兒童。曾經讀過一篇文章,叫做《不要把你的孩子養養成了“富二代”》。孩子畢竟是孩子,我們要教給孩子正確的消費觀,價值觀。不要讓孩子學會攀比,讓孩子珍惜現在的生活。

    另外我們不要把孩子都養成了公主和少爺。 現在很多孩子家庭條件比較好,真的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我堅持的一個原則是我們要愛孩子,但是更要讓孩子會生活。

    讓孩子學會做最基本的家務,學會最基本的生存能力,有安全防範意識 ,學習處理日常事務以及應對突發狀況,學會交友,大方地與人相處,有廣泛的興趣和愛好。

    說的簡單一點就是什麼事情都儘可能地讓孩子參與。讓孩子以主人翁的姿態來面一切。

    三、讓孩子學會學習。

    不管我們承不承認,學習都是孩子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事情。 在孩子入學之前以及孩子1、2年級的時候,家長要儘可能的多陪陪孩子。在這個階段,我們藉助陪伴的時候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培養孩子做事專心致志,協助老師讓孩子養成課前預習,課後認真寫作業,認真複習的學習態度;和老師共同努力,讓孩子養成上課認真聽講,積極思考,踴躍回答問題的習慣;還要讓孩子知道不懂就要問;讓孩子養成有錯必糾的習慣;讓孩子掌握讀書的方法:帶著疑問讀書,在閱讀中積累語言,賞析語句,體會情感,學習表達,受到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薰陶。

    孩子不僅僅是我們生命的延續,他還是一個有情感的個體,教育孩子的責任十分重大,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們一定要給孩子正面的、積極的影響,不要給孩子負能量。

  • 4 # 侃山石

    家庭教育應該是育心。培養孩子具有良好的個性。

    哪些是良好的個性呢?

    1、注意儀態,不卑不亢,言語平和;

    2、文明禮儀(惜生命,護環境,愛祖國,敬師長,孝父母,懂感恩,重友誼,講信義,守秩序)

    3、有理想,知廉恥(自立,自信,自律,自強);4、透過認真,審慎,細緻培養細心,耐心,恆心(意志);

    5、聰明,機敏,能幹;

    6、遵章守紀,誠實勇敢;

    7、正直,善良,熱情,大度;

    8、節儉(有計劃有目的使用錢財);

    9、勤奮(吃苦耐勞,敢於拼搏)。

    這些就是一個優秀的孩子應有良好品質。

  • 5 # 婷姐生活分享

    家長在教育孩子之前,首先要教育好自己。

    很多家長一心只想著教育孩子,卻從未想過自己也需要教育。

    真正的教育是家長和孩子共同成長。如果家長只想著教育孩子,不關注自我成長,這樣的教育永遠都不會有效果。

    家長想要孩子成長為什麼樣的人,自己首先得努力做到,即便沒有條件,也應該讓孩子知道,你在努力。家長成為孩子心目中的偶像就是對他最好的教育。

    其實,真正的教育是不教育,是把孩子當作一個獨立的個體,尊重他,理解他,影響他,而不是看輕他,控制他。

  • 6 # 六和麥田

    真正的自由

    家長的這個問題太寬泛了,但是既然提了,也給點建議吧!

    那就從“自由”的角度來探討這個問題吧!

    我記得很多專家或是法制領域的專家都會說到一個話題,那就在約定俗成的框架下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例如,我們沒有明確的遊戲規則,那我們怎樣玩遊戲呢?如果一位朋友跑出界了,其他人說犯規則了,遊戲終止;下一次,他在界限之內,不是跑而是跳,其他人說犯規則了,遊戲再終止……這樣的過程累嗎?無聊嗎?自由嗎?肯定不出三次,這位朋友一定會反抗了,這又不行,那又不行,那怎樣才行呢?

    但是如果,一開始就給他定下規矩:在劃線的範圍內,雙腳在跑動時不能同時離地,衣服被碰到就算被抓住了就算輸,那玩起這個遊戲就是很輕鬆的,這就是真正的自由。

    其實,我們的家庭教育就是應該要有這樣的意識,因此,現在開始擔心,應該怎樣教育孩子才是正確的,健康的。

    建議一:家長去參加學習,學習家庭教育的知識,例如看一些父母效能訓練的知識,學習非暴力溝通的技能原則;

    建議二:規劃孩子的成長,孩子的學習能力、道德品性等等,知道孩子應該向什麼方向成長,對他自己是有利的。

    建議三:立家規樹家風,孩子必須要有規則意識、法規意識,而這一切,家長就是最早的啟蒙,在家中就是有規則的,那孩子不論到什麼環境,都是先了解規則,然後遵守規則,在規則的框架下自由自在地幸福地生活。

    建立四:細節微成長,例如面對孩子的學習被動,拿著遙控器不放手的狀態,但是又不能引起與孩子的衝突,那就得藉助技能,溫柔地把遙控器拿下,還能讓他去完成作業。這些技巧很多,也很實用,可以多積累!

    總之,教育的話題太大,但是準則不多,能落實到孩子行為上了就是成功的教育了。我是這樣認為的。

    如有不妥,期待深入探討!

  • 7 # 七色光微課堂

    養不教,父之過。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包括方方面面,很難一蓋而論,這裡我只從下面三個方面談談家長怎樣教育孩子。

    一、以身作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父母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就如同看現場直播,身教重於言教。父母良好的生活習慣,孩子看在眼裡,記在心上。比如,教育孩子孝敬老人,家長對待自己的老人十分孝順,孝敬老人,已經在你的言行舉止當中,滲透到他的骨髓裡了。將來你老了,孩子對你豈能不孝順?

    再比如:我有一朋友,喜歡打麻將,家裡經常擺著幾張麻將桌,打麻將的人來人往,絡繹不絕。孩子沒地方去,只好去網咖玩遊戲。孩子餓了,就吃點泡麵。到後來,孩子沉迷於網路,整天泡在網咖,不去上學,上了網癮,初中勉強畢業。父母給孩子樹立了一個壞榜樣,再多的說教都是惘然。

    二、寬嚴相濟,多表揚少批評。

    頌歌吟而神仙樂,讓孩子自律遠大於指責。對孩子多表揚少批評。表揚,容易接受;批評,會使孩子反感,產生逆反心理。甚至會事與願違,因而達不到教育的目的。

    舉例:我在給學生上課時,有時,學生會有趴桌子,說小話,手裡擺弄東西等精力不集中的時候。起初,我就是大聲斥責,“坐好,向前看,把手裡東西放下,認真聽講。”學生秩序維持不了多久,從表情可以看出,學生對呵斥很反感,一臉的不情願。後來我改變了做法:“這個同學做的真好,一節課,都沒說話,我們大家給他鼓鼓掌!”同學們立刻坐好,教室裡頓時鴉雀無聲,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孩子身上會有缺點,但總會有優點。發掘孩子身上的優點,加以表揚,總比大聲呵斥效果要好很多!不表揚就是批評,讓他自己去檢查,今天沒有表揚我,哪裡沒做好呢?

    三、對孩子要“教”,而不要“嬌”。

    嬌兒生憤子!現在的孩子,家長都看的很聖。擱在嘴裡,怕化了;拖在手心怕嚇著!完全由著孩子的性子來,孩子做錯了什麼事,都不肯說半個不字,孩子根本沒有是非觀念。小的時候孩子淘氣是樂呵,等到孩子長大了,他的行為習慣已經養成,尤其到了中學,孩子進入青春期,有了叛逆心裡,再想管,已經由不得你了。只能是忘著孩子興嘆!我有一個朋友,就一個兒子,獨生子。看的那叫個嬌,孩子就是中心,真是小皇帝。等到了上中學,開始談戀愛,後來去網咖上網,家長看到問題的嚴重性,開始管教,無濟於事。弄回來,揍了一頓,結果,搬到網咖,一去半個月不回家了,找都找不到。而自己卻束手無策!只得慨嘆,都是嬌生慣養的後果啊!

    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成功與否,直接影響孩子一生。因此,我們家長有責任根據自己的孩子特點,找出更好的教育方法。

  • 8 # 銀花育兒

    家長需要學習哪些育兒知識

    1.需要懂點營養學和護理知識。在0-3歲這段時間,養育孩子的過程是保教集合的過程,如果媽媽能夠懂點營養學和護理知識,可以更有利於提高寶寶的成長。

    2.需要懂點教育心理學。養育孩子的時候,孩子的一些表現,因為不理解,我有時會用負面的方式去處理。比如寶寶兩歲左右,只要沒有滿足會發脾氣,那我也會控制不住,後來透過學習心理知識,明白這是孩子自我成長的過程。而孩子的一些其它成長表現,我也能用自己學到的知識來解釋,從而沒有焦慮情緒,能幫助孩子度過。

    3.加強自身的修養。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往往對孩子的影響更大,父母的言行舉止,對孩子都是榜樣,父母加強自身的修養,提高自己,孩子也就得到了提高。

    我一直相信,一對正派的父母,是不會養育出多麼離譜的孩子來,即使孩子的成長有偏差行為,也不會在這個軌道中偏差太多、偏離太久。育兒即育己!

  • 9 # 獵吧

    樹立榜樣、朋友引導和習慣培養」,是家長培養(教育)孩子的三個重要關鍵

    家長應該怎樣教育孩子?這是當前每一個家庭,都十分焦慮而又無奈的問題。

    「家長、教育、孩子」。提出的問題,本身就是一個觀念性的錯誤問題。

    「孩子」,正處於發育、成長階段。從其降生開始,就一直處於對周圍的人、事、物,新鮮、好奇的漸進認知過程。

    對於孩子來說,用上“教育”二字,我感到荒唐至極。也許絕大部分家長,不能認同我的觀念,認為我的說法違背常理。

    試問我們的家長:

    您懂得兒童的心理發育嗎?

    您理解「教育」二字的含義嗎?

    您自身具備良好的綜合素質嗎?

    您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起到了榜樣的作用嗎?

    您在孩子的生活中,樹立了什麼樣的家長形象呢?

    我想,在當今快速發展的社會,95%的家長都不具備這樣的自身能力。那麼,我就想問一問,親愛的家長,你拿什麼去教育自己的孩子?

    孩子的成長可分為三個不同的階段:

    從出生至兩歲前,「寶寶」對周圍人、事、物的新鮮好奇和感性認知;

    兩歲左右至青春期來臨之前,孩子對社會、知識,逐漸走上膚淺認識的主觀判斷,和視野大開的廣泛獵奇;

    青春期至孩子的三觀的基本確立。

    三個過程,第一個是基礎,第二個是引領,第三個奠基。我們常說,要與孩子交朋友。我們可以問一下孩子,“我們以後真正做朋友,好嗎”?

    根據孩子的大小,孩子的回答會五花八門。對於已經進入青春期的孩子,也許“你們能做到嗎?”,也許“今天想做朋友,你們不認為早已晚了嗎?”,“呵,笑話,還可能嗎?”...

    究竟“家長應該怎樣教育孩子”?我個人認為,要想孩子健康成長,家長應該從“樹立榜樣、朋友引導和習慣培養”三方面做起。

    從自己做起。在想要孩子之前,每一位家庭成員,必須樹立正確的三觀,從自己做起,給孩子樹立正確的榜樣。讓孩子從小的觀察模仿中,快樂、幸福的成長。

    真正成為孩子的朋友。自孩子出生開始,就要與孩子建立好親密的朋友關係。透過與孩子共同玩耍、共同生活,瞭解孩子成長過程中,各階段的心理變化和生活習性,在溫暖而分歧的朋友相處中,引導孩子正確三觀的樹立。

    養成孩子良好的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一個家庭,Sunny、快樂、幸福的良好氛圍,家長象朋友一樣的生活相處。朋友相處中的分歧探討、共同學習、輔以耐心、溫暖的引導,潛移默化中,孩子在各方面,自然地養成了正確、良好的習慣。

    正確、良好習慣的養成,將伴隨孩子的一生。使孩子具備良好性格,進而成為能夠正確面對生活、命運,成為Sunny、進取、享受生活、努力工作的家庭驕子

    由於題目內涵較大,本文只能給以總體的概述。「寶貝的貴族之家」,正是從事這一領域的研究、探討、傳播、引導。親,讓我們共同學習、共同探討、共同進步。努力,讓我們孩子的明天,更加美好。

  • 10 # Rinna芮娜

    還在為教育孩子發愁?可能你需要這本相處融洽之書 ,《與打罵和溺愛說拜拜》是一本能改善父母與孩子的親子關係的書。

    看書名我很容易就想到自己小時候的事情了,三天兩頭給家裡惹事,想必當時我的父母一定很頭疼吧!

    每個人都是第一次做父母和子女,在這個世上我們並無經驗,只能一點一點慢慢地摸索,望子成龍的家長常常會用“暴行”教育孩子,比如說呵斥孩子不應該隨便亂動別人的東西,倘若孩子在外面與人打架了,回到家來應該少不了一頓暴打;而那些老來得子的人,還有一些從小被嚴教的人,當他們有了自己的孩子,就會表現出溺愛來,那是因為他們曾親身體驗過打罵的痛楚,不願孩子與自己有相同的體驗,於心不忍。這兩種現象都處於教育的兩個極端,由他們教育出的孩子,長大後的差異會天壤之別的。

    《與打罵和溺愛說拜拜》這本書裡面講到三腳凳理論,作者把兒童教育比作三腳凳,因為凳子要立穩,需要有三條腿支撐才能保證它不會倒,而教育的“三條腿”包括:對自身價值觀的瞭解,對孩子合理的期望,對自我需求的尊重。其中任何一條腿都是不可缺少的支撐,它是立穩的根本。

    【對自身價值觀的瞭解】

    雖說養兒不易,但作為父母也要想清楚究竟你想把孩子養成什麼樣子,是溫文爾雅的,還是明朗豁達的,是淑女,還是自帶個性的等等。就是說,你要對孩子的未來先憧憬一下,腦海裡蹦出一個個他長大成人的場景,再問問自己,你究竟看重的是什麼,想要重點培養孩子的哪一方面,是性格,還是才華。其實,這就跟平時我們經常會問自己,你究竟想要什麼,是一樣的道理。

    讓我想到了朋友對孩子的教育規劃,她像對待工作那樣把孩子的教育規劃提上日程,她做了一個表格,針對孩子的每個年齡段需要培養哪些專案都一一羅列了出來,並且後面還寫了具體的實施方法,她這就叫做學會一種技能就可以輕鬆get人生各個階段,實在是令人佩服!

    我們往往以為自己學會了一項技能,但她讓我認識到,只有將自己學到的東西純熟的運用到各個地方,才能算是真正get了該技能。

    當然,這位朋友本身就很瞭解自己,清楚她想要什麼,她更懂得如何影響自己對孩子的期望,使其能夠按照自己所規劃的方向健康成長。 因此,無論你是否成為父母,瞭解自己,明確自己的價值觀永遠都應該放在第一位。

    【對孩子合理的期望】

    我看到過一些好勝心比較強的父母,他們看到別的孩子會走路、會說話就忍不住責備自己的寶貝,明明你們是差不多的年齡,為何差距卻如此之大,孩子心裡委屈,唯有用哭聲表達,這時缺少耐心的父母就更加煩躁了,對孩子的態度也就更糟糕了。他們的內心戲是,難道我的孩子就不如別人麼? 不知道你們是否聽過這樣一句話,與其羨慕“別人家的孩子”,不如先成長為“別人家的父母”。如果你是前面提到的我朋友那樣的父母,我想孩子也很難不優秀吧!

    《與打罵和溺愛說拜拜》中提到,許多父母都因為孩子的行為能力沒有達到自己的預期而感到憂慮和沮喪,這似乎是很常見的問題,書中提供了一張兒童技能發育示意圖,如果你擔心孩子的發育有問題,不妨對照這張圖看看,是否真的有擔心的必要。

    每個孩子的學習速度不盡相同,這和我們學習技能有快有慢是同樣的道理,心急不能當飯吃,為人父母還是需要多一點耐心的。

    【對自我需求的尊重】

    在大部分人的心裡都會認為做父母就意味著要犧牲自己,至於是哪一方面,我想呼聲最高的恐怕就是再也不能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了,比如和朋友旅遊、安靜的看書,甚至連夫妻二人一起看電影的機會都很難得了。真的是這樣麼?由於孩子的降臨,有些人度過了一段不愉快的時光,他們感覺自己的人生被剝奪了,於是與孩子相處漸漸變得尤為煎熬。這是孩子的錯麼?在教育孩子的三腳凳理論中,自我需求的尊重便是第三個支撐點了。若是父母與孩子相處融洽,就會感到輕鬆愉悅,日子也變得美好起來。這難道真的是一種難以實現的理想狀態麼?

    書中將需求分為:你的需求和孩子的需求,在觀察與孩子的互動行為中,作者建議父母拿筆記錄下來,這樣就能知道是什麼行為引起的誰的不愉快,從而找到該問題的解決之道。想想看,每一次的不愉快過後,也許因為去忙其他的事情漸漸忘記了發生不愉快的原因,等到下一次,很有可能是與先前的同一行為引發了各自的不愉快,因此記錄就變得很有必要了。

    將與孩子相處得不愉快變為愉快的方法,《與打罵和溺愛說拜拜》中講到了三種方法:

    1、做你喜歡的事情

    2、給自己留點兒時間

    3、安排好自己的時間

    說到底,我認為這還是時間管理的問題,作為父母,你需要在保證不影響孩子作息的同時安排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這並非難事,只要你趁孩子休息時去做就好了。如果你嫌時間太短,那麼我只能說想充分的去做喜歡的事,那麼你只能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比如縮短做飯時間、晚睡一會兒,完全可以拿這段時間去滿足自我需求。記住!只要你想做的慾望足夠強烈,相信總會有辦法的。安排好自己的時間並非你想象的那麼難!

    當然,以上就是親子關係中最為基礎的部分,如果你成功get了這些內容,那麼就可以看書中的關於親子間的其他問題了,都是非常實用的方法,好學易懂,這是我目前遇到的最棒的親子教育書了。

    最後,我簡單說一下《與打罵和溺愛說拜拜》的作者伊麗莎白·克拉裡,她是美國教育家,家庭教育演說家,暢銷書作家,1979年出版《0~12歲:幫孩子養成好習慣》一書,一炮而紅,先後累計出版超過三十種家庭教育暢銷書,其所著《0~12歲:幫孩子養成好習慣》也成為美國學前教育領域的經典讀物。所以,這本書是很具有權威性的哦!看過之後我真心覺得自己賺到了!這類書真的是最早看越好呢!必須強烈推薦給你們!

  • 11 # 飛拓自動化技術

    首先我認為需要懂點營養學和護理知識。在0-3歲這段時間,養育孩子的過程是保教集合的過程,如果媽媽能夠懂點營養學和護理知識,可以更有利於提高寶寶的成長。

    其次需要懂點教育心理學。養育孩子的時候,孩子的一些表現,因為不理解,我有時會用負面的方式去處理。比如寶寶兩歲左右,只要沒有滿足會發脾氣,那我也會控制不住,後來透過學習心理知識,明白這是孩子自我成長的過程。

    最後加強自身的修養。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往往對孩子的影響更大,父母的言行舉止,對孩子都是榜樣,父母加強自身的修養,提高自己,孩子也就得到了提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水果很貴,為啥果農還是不掙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