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這樣說
-
2 # 80後愛電影
這事不能怪吳三桂,是李自成治軍不利,又不會拉攏,沒有政治手腕!參考劉邦,拉攏韓信彭越英布等勢力來戰勝霸王項羽。
-
3 # 南朝居士
他考慮的問題只有一個,那就是在新朝廷的地位。
吳三桂有談判的資本,手握重兵,處咽喉之地,
他當時有三種選擇,一,擁兵自重,爭奪天下,這個他自己都知道不切實際,
二,投靠李自成,他最開始也是這麼做的,但是,後來改變想法了。
三,投靠滿清,這是他權衡利弊的選擇。
現在的問題是,他為什麼放棄投靠李自成?
吳偉業寫《圓圓曲》嘲笑吳三桂,“妻子豈因關大計,英雄無奈是多情”、“六軍恫哭俱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
都說英雄難過美人關,其實呢?過不了美人關的,絕非英雄(無好壞褒貶)。
能成就大業的人,基本都是沒感情的人,家人都在敵人手裡,說造反就造反,說不投降就不投降,看看劉邦、劉備、馬超、郭威這些人,馬超二百多口在曹操手裡,毫不猶豫的造反了,郭威全家在朝廷手裡,依然選擇造反。
吳三桂也是一樣,陳圓圓在他眼裡,只是一個玩物,
以前秦淮河畔的風塵女子,後來又是別人的家 妓,現在落到吳三桂手裡,又從吳三桂手裡被人搶走,她的出身就註定了命運,她值得吳三桂不要江山?
吳三桂本身準備投靠李自成,因為這是當時很多明朝舊官紳的選擇,按照傳統遊戲規則,無論是誰打下天下,都會尊重既得利益集團的利益,原有的官紳利益不變,甚至加官進爵,看看滿清怎麼安撫這些人就明朝了。
如果李自成對軍隊控制力強,李自成也會這麼做的,但是無奈,李自成軍隊擴張太快,軍隊根本不受控了。
剛進京城,李自成軍開始拷掠明官,四處抄家,規定助餉額為“中堂十萬,部院京堂錦衣七萬或五萬三萬,道科吏部五萬三萬,翰林三萬二萬一萬,部屬而下則各以千計”,劉宗敏製作了五千具夾棍,“木皆生稜,用釘相連,以夾人無不骨碎。”城中恐怖氣氛逐漸凝重,人心惶惶,“凡拷夾百官,大抵家資萬金者,過逼二三萬,數稍不滿,再行嚴比,夾打炮烙,備極慘毒,不死不休”,
大順軍於佔領區皆設官治事,首為追餉,例如在城固縣,“賊索餉,加以炮烙”;在汾陽,“蒐括富室,桁夾助餉”;在絳州,“士大夫慘加三木,多遭酷拷死”;在宣化,“權將軍檄徵紳弁大姓,貫以五木,備極慘毒,酷索金錢”。
最主要,吳三桂的家也被抄了,吳三桂一看這架勢,就知道自己回去沒有好下場,別說加官晉爵了,能活著就不錯了,
於是帶著軍隊重回山海關,給崇禎皇帝帶孝,誓為君父(崇禎)報仇。
很多人認為是為了陳圓圓,實際上,他們不瞭解軍隊的控制,如果吳三桂為了陳圓圓,那他馬上就會失去指揮權,其他高階將領要找理由殺了他很容易,說他賣國,理由偉光正。
只有他的選擇符合大多數高階將領的利益,他才可能帶著軍隊投降滿清,
吳三桂投降滿清,並沒有什麼思想包袱,在當時也絕不是什麼賣國行為,因為當時南明小朝廷奉行的就是“借駑平寇”政策,即借滿清的軍隊,來剿滅李自成,理由也很充分,當年唐肅宗就是這樣做的嘛!
而且,當李自成敗走之後,南明小朝廷和史可法,派人犒勞吳三桂滿清,給他們黃金、糧草,吳三桂是民族英雄的存在。
吳三桂名聲不好,只是因為在康熙年間,他造反了,並且失敗了,並不是他做了什麼。
-
4 # 波波戲說歷史
明朝崇禎年間,內憂外患。內有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起義軍,攻佔了大半個中國,兵臨北京城下;外有平定了蒙古和北韓,已無後顧之憂的滿清皇太極,承襲父志,一心想要入主中原取代明朝統治。
此時,鎮守遼東、擁有20多萬軍隊,受朝廷之命,在山海關抵禦金軍入侵的吳三桂,無疑成為了各方權力博弈中的重要一環。李自成攻下北京城並稱帝,崇禎上吊自殺後,吳三桂為什麼不投李自成呢?
跟著李自成不會有好下場。
一、善於投機經營的吳三桂李自成攻打北京城時,崇禎命令吳三桂發兵援助,吳三桂是欣然前往。北京城被起義軍攻破,崇禎皇帝被逼上吊而死,南方的貴族軍閥聯合他反抗起義軍,他沒拒絕。李自成攻佔北京後,曾多次派降臣去勸降吳三桂,吳三桂也曾動過心。吳三桂一邊與金軍作戰,一邊透過降臣祖大壽向皇太極示好。吳三桂的一生,是投機的一生。
二、看準李自成失敗是遲早的事"均田免賦"“割富濟貧”,這是李自成起義時的口號,也是李自成的政治綱領。李自成的起義軍之所以能一呼百應,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的原因。這就註定了官紳不會有好下場。
沒有根據地,以戰養戰
李自成自起義以來,轉戰十餘載,從未建立自己的根據地,糧草供給地,大軍所需的糧草、軍餉全靠沿途搶劫。打著割富濟貧口號的起義軍,要是單搶劫富人家的財務還勉強說得過去,可對廣大勞苦大眾也沒有手下留情,這樣的軍隊和土匪又有什麼分別呢。
人心盡失 ,註定敗局
當李自成在紫荊城全方位接管崇禎遺產、陶醉於皇帝生活時,其部下們也沒閒著。為所欲為,公然燒殺搶掠,連明朝那些大臣也沒能倖免。
三、痛下決心,歸降皇太極。投靠李自成,終歸不會有好下場。再看看南方的明朝官紳,純屬一幫烏合之眾,成不了氣候。而皇太極,不僅兵強馬壯,且採取截然不同的態度對待降臣,許以高官厚祿,並以禮相待。
李自成攻下北京城後,就抓了吳三桂的家人和愛妾陳圓圓,並對其父親進行了嚴刑拷打,可見李自成毫無誠意。如歸降李自成,他們可能會有一線生機。可此時此刻,吳三桂哪能顧得了那麼多。
-
5 # 愛暢想歷史
李自成於公元1644年建立大順朝,並出兵攻陷了明朝首都北京。崇禎皇帝上吊自盡後,便宣告了明朝的覆滅。李自成於是寫信給鎮守山海關的吳三桂,讓他投降大順朝。吳三桂起初打算投降李自成,卻最終不肯投降李自成。那麼是何原因,讓吳三桂不肯投降李自成餒?
其一:李自成間接給吳三桂戴上了“帽子”,致使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吳三桂接到其父親的“勸降信”後,原本已經踏上了投降李自成的路途之中。但李自成既想拉攏吳三桂歸降大順朝,又放縱手下劉宗敏霸佔吳三桂寵妾陳圓圓。吳三桂遭受此等奇恥大辱,便帶著原本投降李自成的部隊,立馬返回了山海關。——吳三桂嚐到了“奪妻之痛”,所以他不可能再投降李自成了。
其二:吳三桂擔心投降李自成後,會遭到政治清算。李自成入主北京後,便開始政治清算明朝舊臣。尤其是李自成的手下劉宗敏,他命人打造了5000副特質夾棍,用以拷掠明朝舊臣的財產。吳三桂看到昔日的明朝同僚,他們投降李自成後不但沒能保住榮華富貴,反而被大肆迫害。吳三桂知道自己一旦投降李自成後,也同樣會遭到政治清算。——吳三桂不敢讓自己的身家性命,任憑李自成等人擺佈。
其三:吳三桂洞悉李自成的大順朝不會長久。李自成入主北京之初,的確嚴家管束軍隊。但是沒過多久,李自成便志得意滿地自我放縱起來。當大順朝的那些開國元勳紛紛魚肉百姓時,李自成又不能約束他們。由於“上樑不正下樑歪”,所以大順朝的官兵便開始肆無忌憚地欺壓百姓。僅憑這一點,吳三桂便能洞悉李自成不得民心,所以大順朝是站不住腳跟的。——吳三桂不會將自己的未來,寄託在一個沒有希望的政權之中。
其四:吳三桂有實力對抗李自成。明朝為了抵禦東北的後金(清朝前身),便舉全國之力增強遼東的軍力。而吳三桂正是遼東總兵,所以吳三桂手中掌控的軍隊,是明末最精銳的部隊。吳三桂手下的火器營,裝備有當時最先進的“紅夷大炮”、“魯密銃”等火器。吳三桂的騎兵部隊,是能夠對抗滿蒙騎兵的“關寧鐵騎”。吳三桂部隊的裝備水平,比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要高。如果崇禎皇帝調吳三桂的軍隊保衛北京,或許李自成就不能這麼快滅亡明朝了。——吳三桂甚至有實力逐鹿中原,所以他不甘心屈居李自成之下。
由此可見,這就是為何吳三桂不肯投降李自成的主要原因。
-
6 # 博陵牛仔
李自成消滅了孫傳庭的明軍,可以說北方可以對抗農民軍的有生力量就只剩遼東的關寧鐵騎了,崇禎十七年發生了什麼?使得吳三桂寧願做千古罵名的貳臣?
崇禎叫天天不靈,叫地地不應!李自成感覺自己登上了珠穆拉瑪峰!崇禎十七年,這一年李自成圍住京城,本來崇禎皇帝可以封李自成為西北王,但是崇禎抱定君王死社稷的決心,吳三桂的關寧鐵騎調不動,南方的左良玉又躊躇不前,皇帝召叢集臣,可是鐘響幾遍,平時愛國奉君、滿口仁義道德的“忠臣”沒一個露面的,只有跟隨自己的太監王承恩,皇帝此時此刻真的成為了孤家寡人。皇帝跟太監王承恩走上了皇宮後面的煤山,回頭南望一片狼煙,殺喊聲、慘叫聲響徹了這曾經威嚴、不可褻瀆的宮城。崇禎披頭散髮、高舉白綾實踐了祖訓:“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王承恩淚流滿面,口中不停的念著皇上,也隨之而去。
此時的李自成感覺自己真正到達了人生的巔峰,闖進了皇宮見到如山的奇珍異寶,猶如畫中仙女般的後宮佳人。已經忘記當日自己起兵的初衷、土匪就是土匪,李闖王可以稱的上土匪中的佼佼者。燒殺搶掠,明朝官員妻妾充做軍妓,兒女為奴。李自成聽不進別人的勸阻,當真是“今朝有酒今朝醉,哪管明日冤魂多”。假設李自成善待明朝的遺老遺少,說不定還真能做第二個“朱元璋”。同樣是農民起義差距還是挺大的!
吳三桂的重要抉擇,忠君愛國還是背叛?此時駐守山海關的吳三桂,正在為自己的將來打算,國破山還在呀,只不過是天變了。 正當吳三桂躊躇帳內之際,他的謀士於一人曾經獻計,將軍如果帶兵橫渡去往南方,輔佐新君為上策,如投降清軍,放開山海關將來前途無量,最不濟投靠李闖王,將來誰的天下也說不好呢。 吳三桂思量再三,很明顯降清則為漢奸,降順則為國賊,進退兩難,實在進退兩難。此時吳三桂真正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然而他內心早已下了降順的決定。
當帶著吳三桂投靠的信使剛走到去往京城的半路上,吳三桂聽到了一個晴天霹靂。“大帥,您的家眷被李自成的部下劉宗敏霸佔,老父親被大順軍抓到了大獄裡,受盡百般折磨,耗盡全部家資也沒保住性命!”可以說吳三桂被李自成搞了一個家破人亡。“辱我妻女,害我老父,大丈夫身在世間,國仇家恨不能不報!”於是本已經打算投靠李自成的吳三桂。號召全體將士,開啟山海關放清兵入關內。衝冠一怒為紅顏,只不過是油頭罷了。真正的原因還是李自成並沒有長久的打算,迫害手握重兵吳三桂的家眷。
-
7 # 故紙匯
最流行的說法就是“衝冠一怒為紅顏”,為了陳圓圓吧!
這應該是一個原因。
一個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吳三桂要為自己的前途打算吧!
本來改朝換代、成王敗寇歷史上屢見不鮮,吳三桂也沒想過給朱明盡忠,已經準備投降李自成了。
然而李自成的大順朝怎麼看都不像是個正經的“朝廷”,太流寇氣了。
劉宗敏說是李自成的部下,可劉實際是李自成的合夥人,很多時候就是獨立的,連李自成的面子都不給。
北京城裡到處是搶掠,沒有一點新朝的氣象。
吳三桂也是讀過書的,這樣的“朝廷”不靠譜。
-
8 # 古今通史
在吳三桂看來,投降李自成必定會死,投降多爾袞必定不會死,北京2000多京官除有限幾個殉國以外,其餘全部改投新主,雖然被劉宗敏打死1000多人,也沒見誰真敢反抗,所以京師回去也沒用,人心已經散了,吳三桂振臂一呼的結果也無非就是被活活噴死。
迎立太子劃江而治,多爾袞不同意,帶兵從山海關到南京跨度太大,即便沿途不被人打死,餓也餓死了,因為那時候已經沒人給山海關輸送軍糧,如果沒有李自成示好給的糧食,不用李自成大軍來襲,駐軍早兵變窩裡反了。
在那個時代,華夷思想非常嚴重,而且,雖然早就與皇太極搭上線講數,但是自己的條件顯然已經超過了自身的重要性,所以吳三桂自己也沒敢提,皇太極也沒拿吳三桂當回事,有祖大壽在,大明的將領已經沒有皇太極放在眼裡的了,猶猶豫豫的吳三桂直到皇太極猝死也沒打定主意,主要原因還是華夷思想和條件問題,條件高了他自己都不相信皇太極能同意,條件低了幹嘛要投降蠻夷。
皇太極死後,多爾袞也同樣並不大重視吳三桂,但是礙於面子,或者說清廷穩定性需要,一群漢軍還在自己陣營裡,真把祖大壽的外甥整死,怕是很多人都會兔死狐悲,所以多爾袞既不想抽出工夫打殺了吳三桂,也不想放任他再次勾結其他勢力,倒是有意招攬,但是條件不能太高,畢竟收拾吳三桂並不費勁。
也難怪多爾袞那麼想,從各地兵力分析來看,李自成只帶了不到6萬人,哪有什麼10萬,20萬甚至40萬人,簡直開玩笑,吳三桂則差點5萬人,和李自成草寇般的人物,竟然只能打成平手,按實力換算評估:
李自成是被兩次衝鋒就潰散而逃的。
打吳三桂的話,估計最多也就是阿濟格兩次衝鋒,多鐸一次衝鋒,多爾袞不用動,基本上吳三桂就涼了。
滿清也是6萬人,阿濟格哥仨每人2萬,但戰力和士氣都不一樣的,那個時候大明官兵都知道大勢已去,為誰打仗?京師沒了皇帝死了。為糧餉?有命重要?
遼人守遼土?遼土何在?關外已無一寸土地可守,“孤島”寧遠也撤防了。
那個時期可不是駐防混日子,年年月月天天的打,能有多少人活下來,山海關要不是安置了太多軍屬,李自成一路攻來,估計早就兵變各尋出路,更別提什麼戰力了。
起初李自成為了招攬吳三桂,送來了四個月糧食和四萬兩銀子示好,吳三桂也已經答應歸順,並且按照李自成的要求,山海關換防,將關隘交給同是明朝降將的唐通駐守,自己則去北京面見李自成。
半路上,吳三桂收到訊息,李自成在全北京追贓助餉,打死很多官員,而吳三桂全家也都遭了秧,包括他的父親吳襄也被劉宗敏抓走嚴刑拷打,陳沅也被劉宗敏擄走,結果不言而喻。
插一句,陳沅也就是陳圓圓不是虛構人物,陳圓圓作為與柳如是同級別的秦淮八豔,都是實打實存在的,並且在相貌和歌舞上都比柳如是出眾,那個時代見過陳沅的人太多了,大多慕名而來。
所謂衝冠一怒為紅顏,那是胡扯,做為大明平西伯、遼東總兵也好,大清平西王也罷,往低說至少也是個軍區司令級別的官員,時人盛讚陳沅出眾不假,但說全國獨此一人那就太誇張了,以他的地位,什麼樣的小妾都能湊一打。
後來的平西王府中,陳沅人老色衰,緊密圍繞在吳三桂周圍的那些女人就比陳沅差?不一定,而且作為“瘦馬”,陳沅的目的性很強,無非圖個富貴、安穩,她都得到了,也沒什麼可抱怨的了,愛情?木有愛情。
吳三桂之所以決定反悔,改投多爾袞,是因為對情勢上的預估,讓他無法象傻瓜一樣去北京送死。
李自成面臨兩個選擇:
1、全盤接收。
2、殺將留兵。
唐通那類降將,李自成從內心中是蔑視的,但是吳三桂可不一樣,遼東年青一代的傳奇,帶著幾十人敢衝滿清萬人騎兵,救他父親吳襄,這要是反水,李自成和劉宗敏兩顆頭可不夠砍的。
如果選擇1,誠心招撫,那麼會縱容劉宗敏毒打即將招攬的重要將領的全家麼?會縱容劉宗敏強搶陳圓圓麼?
真相只有一個:
留軍殺將,早已商定。所以才會肆無忌憚。只不過他們算漏了一點,有人跑出北京城送信。您想吧,如果李自成不想殺吳三桂,吳三桂到了北京他怎麼解釋?公事公辦,所以把你全家打得生活不能自理?問題是北京城有幾百個李自成要用的官員,汗毛都沒少一根,真想用吳三桂何以全家嚴刑拷打,抄沒家產。
即便我們不排除劉宗敏擅作主張的可能,因為李自成確實也很難管住他,就算不是早有預謀,既然劉宗敏做了,這個仇就沒有回圜的餘地,不可調和,吳三桂來了咋辦,還不是要殺吳三桂,他們不會傻到讓吳三桂帶著兵進北京城的。
吳三桂腦子不傻,這事他琢磨不明白?當然是抄傢伙回山海關抽飛了唐通,繼續駐紮。
李自成騙命,多爾袞救命。
多爾袞騙過吳三桂麼?沒有。如果多爾袞騙吳三桂,那麼山海關大戰李自成和吳三桂就一起完了,沒懸念。多爾袞趕往北京沒打算過走山海關,還是一如既往的繞蒙古進入中原腹地,是頂頭上司王永吉授意吳三桂去向多爾袞借兵救命的,多爾袞不救又怎樣。
從關內方向進攻山海關,吳三桂是需要下城在平地上迎戰的,山海關對內沒用。即便從關外打,也無非孔有德多轟幾天,廢點時間而已。
從吳三桂本心來說,當然投降李自成更能令其接受,但是李自成太過忌憚吳三桂,早就想將其置之死地,事情敗露後,都懶得解釋,直接開拔過來討伐,至於李自成非要拽上劉宗敏,這容易理解,當時李自成對不服管教的劉宗敏已經不大放心了,不敢留他在北京,再有就是誰惹的禍誰兜著,你逼反吳三桂,讓我去拼死平事,門都沒有。
山海關大戰其實對於明末清初大勢來說,不會造成什麼大的影響,以李自成的渣滓戰力即便在北京迎戰,同樣難逃厄運,而吳三桂如果負隅頑抗堅守山海關也同樣是死路一條,其實對於滿清而言,山海關在那個時期啥都不是,吳三桂放不放清兵入關,清兵同樣能入關,當時的吳三桂和山海關都沒人們想的那麼重要。
-
9 # 有得觀史
吳三桂是一個機會主義者,他考慮問題的出發點只有一個,那就是把自己的個人利益最大化。
有一種說法,吳三桂已經答應投降李自成,後來聽說李自成擄走了他的愛妾,江南名妓陳圓圓,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連一個女人都保護不了,還算什麼大丈夫,於是決心和李自成勢不兩立。但是這種說法不符合吳三桂的價值觀。如果投降李自成對吳三桂來說最有利,他不可能因為一個女人而放棄自己美好的未來。
真正的原因是吳三桂覺得,投降李自成沒有發展,沒有未來。
崇禎皇帝吊死煤山,吳三桂成了喪家之犬,這時他有三個選擇,第一是繼續效忠明朝,第二是投降李自成,第三是投降清兵。明朝氣數已盡,吳三桂繼續效忠明朝,只能是以死報效朝廷,吳三桂不是有氣節的儒家知識分子,以死效忠不符合他的價值觀。剩下的就是投降李自成還是投降清朝,兩者從中選一個。
當李自成向吳三桂拋來橄欖枝時,他還沒有考慮好,還在猶豫。但是很快他得到了北京的訊息,使他下定了決心。
具體情況是這樣的。北京城裡,李自成的大將劉宗敏帶著手下劫大戶,讓大戶們交錢交糧,不交就抓起來毒打,鬧得北京城雞犬不寧。吳三桂的家也在被劫之列。劉宗敏叫吳三桂他爹吳襄把家裡值錢的玩意都拿出來,吳襄不從,全家被抓,吳襄被打。其中有兩個下人逃了出來,逃跑途中碰到吳三桂,把京城的情況告訴了吳三桂。吳三桂也是讀過書的人,看到李自成這樣對待地主士紳,覺得李自成長不了。再說了,按照李自成吃大戶的套路,一時用得著吳三桂,暫時沒有問題,將來用不著了,不但家產難保,連性命也難保。
經過對比吳三桂發現,滿清發展勢頭良好,將來成大事的希望最大,投降清軍對自己才最有利。所以吳三桂最終選擇了滿清。
吳三桂的父親吳襄及全家100多口人,被李自成扣做人質。吳三桂不管不顧,堅決投降清兵,可見他不是為了家庭財產安全,也不是為了家人安全,更不是為了要回陳圓圓,他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為自己選擇一個好的未來。這就是吳三桂價值觀的本質。不選擇李自成,就是因為吳三桂不看好李自成的未來。
-
10 # 愛歷史張老師
吳三桂帶領寧遠軍隊,以最快的速度趕往北京、保衛北京、保衛京城、保衛大明皇室。
當吳三桂軍隊達到玉田、也就是現在河北省唐山市,一個令人絕望的、令人無所適從、令人無可奈何的訊息傳來了。
北京城被李自成佔領了,崇禎皇帝已經在煤山上吊自盡。
吳三桂頓時陷入迷茫無助之中。沒有前途、沒有方向、沒有希望、沒有動力,吳三桂下一步往哪兒走?
李自成命令明朝的降將唐通帶領8000士兵趕赴山海關,一方面招降吳三桂、另一方面駐守山海關。
沒有依靠的吳三桂,決定歸順李自成。
吳三桂把山海關交給唐通,自己率領軍隊前往北京、朝拜李自成。
當吳三桂軍隊開到永平西沙河驛、也就是現在河北秦皇島境內時,遇到4位從北京逃亡的吳家下人。
下人報告吳三桂,其父親吳襄及家人遭到農民軍拷打、家中資財盡數被農民軍掠奪、吳三桂的愛妾陳圓圓被劉宗敏搶走。
吳三桂不僅拒絕向李自成投降,而是果斷走上反對李自成的道路,他發誓一定要徹底消滅李自成。
吳三桂之所以這樣做,是有原因的。
首先,吳三桂認為李自成只能算是流寇、是土匪,不可能成就大業
吳家下人自然會把李自成軍隊在北京所作所為,向吳三桂彙報。
李自成進入北京不久,幾萬農民軍四處抄家,大肆瘋狂掠奪金銀財寶。
劉宗敏製作了5000具夾棍,專門用來對付明朝官員以及富豪之家。
農民軍對明朝官員、大富人家必須上交多少銀兩,都有明確具體的數額規定。
凡是達不到規定數額的,都會受到夾棍伺候、或者炮烙懲處。
京城之中被虐待致死的官員和富豪多達1600多人。
北京城中人心惶惶、氣氛凝重,不僅官員心驚肉跳,就連普通百姓也是提心吊膽、戰戰兢兢。
李自成放縱將士在北京城內肆意搶劫、無惡不作。
李自成的部下稍有勢力的將領,便將看中的官宦女子搶回府邸,當作妻妾;
沒有勢力的低階將領和士兵,就在民宅中或者大街上,強行姦汙民間女子。
吳三桂認為,李自成是一支沒有前途的土匪流寇,不會擁有政治生命力的。
其次,也是最直接的原因,吳三桂要為父親以及家人報仇雪恨
吳三桂知道,李自成軍隊抄了自己的家,擄走了所有值錢的物品;
李自成派人將父親吳襄及家人全部關押在吳府中,派人看管、監視。
劉宗敏拷打父親吳襄、搶走愛妾陳圓圓。
是可忍孰不可忍!
就算是普通百姓,父親被打、愛妾被搶,也是容忍不了的。何況吳三桂!
吳三桂作為鎮守一方的豪傑,擁兵5萬,血性剛強,無論如何咽不下這口惡氣。
這樣的深仇大恨不報,還去投靠、依附於敵人,還能算是人嗎?還有臉面活在世上嗎?還怎麼統領軍隊?還如何面對子孫!
吳三桂對李自成、劉宗敏恨之入骨!
後來,逮到劉宗敏,吳三桂親自動手用弓弦活生生勒死劉宗敏,就可以看到他的內心中,仇恨有多麼深重了!
再次,吳三桂很清楚,投靠李自成只有死路一條
李自成監視、看管吳三桂家人,表面上是當作人質,其實是把父親吳襄等人當作誘餌,垂釣吳三桂;
劉宗敏搶走了陳圓圓,不管是不是李自成放縱的,事情發生後,李自成、劉宗敏都已經把吳三桂當成敵人了,因為李自成絕對不會為了吳三桂去處分劉宗敏的。
李自成、劉宗敏難道不知道,打人家父親、搶人家小妾,人家會心生仇恨嗎?
如果吳三桂投靠了李自成,李自成接納了吳三桂,李自成、吳三桂雙方能夠互相信任地在一起戰鬥嗎?
仇人之間只有兩條路:要麼化仇恨為玉帛;要麼就是你死我活。
李自成與吳三桂走到這一步,怎麼化仇恨為玉帛?
吳三桂到了北京城,李自成把臉伸上來,對吳三桂說:我們打你父親了,現在我還你打?
李自成能做到嗎?劉宗敏能做到嗎?做不到,還談什麼化解仇恨?!
李自成命令劉宗敏:把陳圓圓還給吳將軍。
劉宗敏願意嗎?李自成有本事讓劉宗敏把陳圓圓還給吳三桂嗎?不可能的!
既然做不到化仇恨為玉帛,那就只有你死我活。
當吳三桂帶領軍隊到達北京城外的時候,李自成一定會指令:吳將軍帶領少數人馬進京,大部隊留在城外。
丟下軍隊後,吳三桂進到北京城內,李自成能讓他活著嗎?
即使李自成不殺死吳三桂,劉宗敏也絕對不會讓吳三桂活在人世。
因此,吳三桂不可能投降李自成,更確切地說,李自成逼反了吳三桂。
回覆列表
在大順皇帝李自成攻破明朝京師、崇禎帝朱由檢自殺殉國後,作為明朝在遼東抵禦清軍的大將吳三桂,就成了各方關注的焦點。
悅史君認為,吳三桂和李自成的關係,有一個發展演進的過程,需要具體分析。
在李自成攻打京城時,崇禎帝曾下詔要求吳三桂進京勤王,吳三桂也率部往京城趕,但時間來不及,路上就傳來京城已破、崇禎帝殉國的訊息。
這時候的吳三桂有三條路,第一效忠明朝,與李自成對抗,但背後還有清軍壓力,面臨兩線作戰,危險指數太高;第二投降李自成,作為順朝新貴,這是很多明朝官員的常規操作;第三投降清軍,帶領清軍入關攻打李自成。
就在吳三桂琢磨的時候,李自成已經派明朝降將安撫吳三桂來了,一番勸說之後,吳三桂決定投降李自成,擁抱順朝。
吳三桂的家人大多在京師,也感受到了這股壓力,吳三桂雖然沒有目睹,但也聽到了不少風聲,心裡難免波動。
明朝南方大部分國土,還控制在皇族和官員手中,他們也在積極拉攏吳三桂,讓他繼續效忠明朝,為崇禎帝報仇。
清朝也在行動,他們和明朝在遼東鏖戰多年,很多明朝將領都投降了清朝,其中不乏吳三桂的親戚,已經對吳三桂多年勸降,吳三桂也在權衡。
最終,吳三桂做出了決定,他與昔日的敵人清軍達成一致,共同反對李自成,將李自成趕出京師後,扶立明朝皇太子為皇帝,也會給予清朝土地財富等回報。
但清朝和碩睿親王多爾袞想的更多,他要求吳三桂剃髮易服,做好了入關的準備。
在李自成的重壓下,吳三桂也沒有幻想,他知道自己已經投降清朝,沒有其他選擇。
就這樣,當李自成的少量兵馬前來接收山海關時,吳三桂襲擊了他們,李自成親自來攻打,被吳三桂和後面的清軍合力打敗。
接下來,清軍逐鹿中原,吳三桂也成了清朝的平西王,把刀劍對準了明軍和反明的隊伍。
在那種複雜的情況下,悅史君認為,吳三桂的決定很關鍵,而歷史卻無法改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