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這樣是新零售還是新商業,又會出現什麼型別的獨角獸或是新業態呢
3
回覆列表
  • 1 # 諮詢師天生

    大概在九幾年的時候,北京開闢過一個農產品直銷市場,讓山東的農民可以把蔬菜水果直接運到北京,取消了經銷商的環節,讓菜農果農能夠直接面臨消費者,後來這個市場大概只堅持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倒閉了。

    在經濟的發展越來越細緻的現在,分工的細化是一個主要的趨勢,一個物流商集約式的運輸是要比個人承擔運輸成本要節約很多的,所以經濟的趨勢,會更加傾向讓專業的人來做專業的事情。所以在當時那個環境,生產商直接面對消費者並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但是現在情況正在發生變化,電商的出現讓生產者能夠有零成本面對消費者的機會,而快遞公司的興旺也讓生產運輸環節有了更加專業的選擇,因此從現在來說,經銷商這個環節可以被取消,但是卻轉入了其他的形式,比如說電商的服務平臺和快遞公司等運輸環節,總的來說沒有什麼改變。

  • 2 # 天閱財經觀察

    現代的網際網路經濟時代很多倡導生產者直接對消費者進行經營的模式,說實話在現在的技術和理念的幫助下,這不是一件太難的事情。

    在以前生產者面對消費者會有很多的問題,比如說更多的分銷壓力會壓在生產者身上,而專業的分銷商建立渠道之後,相對的成本會比較低,另一方面生產者將產品運送到各地的消費者那裡,成本也非常的高,甚至可能高於生產成本,但是專業的分銷商固有渠道進行不同產品的分銷,可能用的都是相同的物流和渠道,這樣成本就會縮減很多。

    不過在網際網路時代這些問題都解決了,網際網路相當於在消費者和經銷商之間架設了固定的銷售渠道,電商的出現就是這樣,電商平臺的搭建讓所有的生產者用相同的方式面對消費者,從而實現了生產者與消費者的接觸。另一方面物流的進步,比如說全國快遞網路的搭建和基礎設施的飛躍,都讓原先分銷的渠道得到了解決,依靠物流和快遞完全能夠實現生產者直接向消費者發貨的問題。

    當然現在技術和理念仍然有一些問題,比如說在一些理念相對比較落後的生產者那裡,電商的入門還是一個門檻,而且如何進行廣告推銷也是一個問題,在電商的紅利消耗殆盡之後,新的生產者進入電商領域,苦於競爭的激烈和銷路的開啟。這樣就誕生了一個新的領域,也就是現在火熱的主播帶貨行業。

    這相當於以前的電視購物,把若干種商品直接帶到了消費者面前,同樣是實現了生產者與消費者的對接。

    也就是說在現在的經濟環境下,生產者其實已經可以完全實現與消費者的直接對接,中間的分銷商的環節很多情況下都被取消了,只不過分銷商並沒有消失,而是轉變成了其他的形式,比如說電商的平臺,推廣的服務和快遞的服務等等等等,未來這些原先有分銷商所壟斷的渠道會進一步放開,成為更加專業的行業。生產者直接對消費者的模式即將成為趨勢。

  • 3 # 稀不拉嘰

    生產商和經銷商是相互依存的,沒有生產商,經銷商無法生存,沒有經銷商,生產商舉步維艱。

    還記得計劃經濟時代,由於物質的極度匱乏,所有的生產都是國家控制,國家根據情況生產,分配物資,實行按需分配,結果呢?學過歷史的都知道了吧!

    社會發展是需要分工的

    社會分工是人類的一大發明,有的人擅長這個,有的人擅長那個,這樣才有了社會的融合,有了融合才會碰撞出更多的靈感火花,推動社會向前發展。

    小米手機的銷售依賴經銷商嗎?

    一個企業的主要責任和精力應該放在生產上,生產出來產品後,大批次的向外銷售,沒有一個生產商可以不依賴銷售商,僅靠零售就能讓產品銷售出去的。

    有人會說,小米啊,小米手機就是自己在線上銷售的,中間沒有經銷商!拜託,小米在剛開始的時候用的是飢餓營銷的手段,直接在自家官網上賣,中間確實沒有經銷商,後來呢,隨著小米產品的大量增加,僅僅依靠自己的網路銷售,已經不能滿足大量增加的產能。一方面,線上銷售是有瓶頸的,不說伺服器,技術等方面投入,在線上購物的人也就那麼多發燒友。不能就指望這群人吧,不然公司怎麼做大做強?!

    後來大家都看到了,小米開始線上下招經銷商,雷軍還特意跑到一線農村市場去調研,而且還在天貓,京東等平臺開設旗艦店,換句話說,小米如果不利用經銷商,是不會有那麼大的銷量的,沒有銷量,就沒有收入!

    術業有專攻

    問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老祖宗的智慧還是有用的,有的人擅長生產,有的人擅長銷售。二者配合才能實現物資的有效流通,和生產的持續。

    銷售是需要成本的,比如說新疆的哈密瓜,讓瓜農自己從大西北拉著車拉到東部賣嗎?他們不會的,因為這個成本太高了,就算運到,沒有一定的銷售網路,是不可能快速銷售的。

    很多人都在好奇,為什麼很多水果爛在樹上,賣不出去,而超市的水果卻依然價格不菲?這就是經銷商的作用,經銷商有自己的渠道和網路,把產品從一端,分配到幾端,再有幾端傳送至萬端,經過幾層的轉銷,才最終到達消費者手中。當然中間環節肯定是會加價的,經銷商需要賺取差價和利潤的!

    總結

    不要說什麼沒有中間商的某二手車專賣網,都是忽悠人的,中間商就是它自己。生產商和銷售商是相互依存的,隨著物流資訊和科技的發展,中間商只會越來越少並不會消失,因為現代社會生產是高度集中的,集中化的產品生產就需要經銷商分散化處理,不然產品只能逮在倉庫,蘋果只能爛在樹上。

  • 4 # 產業經濟研究

    生產商在目前情況下已經有一些可以截斷中間環節,透過網際網路或者自建銷售渠道賣給消費者,主要是一些耐用消費品,比如說戴爾,你可以上網進行定製,並透過郵寄和電子支付完成支付過程。蘋果其實也是可以在網站上訂購,在實體店取貨。

    但是,作為生產商如果是大批次無個性的生產,總是希望有經銷商可以在生產後完成銷售過程,雖然出讓了一部分利潤,但是資金可以回籠,隨著未來整個生產過程,成為一個由消費者進行決定的過程時,經銷商就可以結束他的使命了,生產的過程得以再造,由消費來決定生產,以銷定產,這需要使用更多的技術建立消費者和生產者之間的聯絡。

    未來一定會實現的。

  • 5 # 福巖

    前不久5G上市開始商用,其中的一個作用提到了5G與物聯網結合。作用是消費者是未來的消費者購買的產品都可追溯可查詢。比如說消費者在商超購買一塊豬肉,可以從包裝的二維碼查詢到,豬肉是怎麼進入超市,是哪裡的屠宰場宰殺,是哪一家農戶或豬場養殖。

    從這裡可以看出,所有的流程都可以透明化,但是還是需要各個環節進行支撐。總不能所有人想吃肉,然後養殖場直接宰豬送過來吧,換句話說即使送過來也是需要物流環節。

    如果取消現有經銷商,那麼這些經銷商的資金和渠道會不會湧入生產商和和原材料供應環節,會不會湧入到物流環節。如果是這樣那麼現有經銷商所承擔的風險由誰替代?比如我們喝的茅臺,如果你想喝,茅臺酒廠能否直供?不會的,只有小廠家才會採取這種零售方式,而大廠家做的更多是分銷方式。

    完全去除經銷商環節是沒有可能,最多就是經銷商的名字換了一下而已,而實際的作用還是經銷商的作用。如題主所問,現在的這種形式其實已經開始發生。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直播帶貨,比如水果,看似是直接從農戶手裡直郵,但主播帶貨需不需要佣金,電商直播平臺需不需要抽成?所以真的有一天沒有了經銷商,也是不過是換了個名稱而已。

  • 6 # 小漁的創業信條

    其實現在很多生產商早就越過經銷商了,在未來全行業去中介化,去經銷商不僅是大勢所趨,更是必然的結果。

    目前最難實現的是生鮮領域的流通環節,也是一直被社會詬病:農民賣出去兩毛錢,終端銷售十元錢。

    而對於傳統的工業製品,例如衣服、電子產品、小商品等,都已經非常多廠家直接面對消費者了。

    電商行業先行一步

    一些小品牌,沒有太大的銷售壓力,直接透過電商銷售就可以達到可觀的利潤了。

    而且減少了這種中間經銷環節,市場上的價格優勢更加明顯。在浙江這一代,很多小工廠都是直接利用電商走貨,早就不做批發市場的業務。

    之所以讓人感覺現在很多經銷商的原因是,大品牌還在繼續走經銷的路數。因為大品牌成立的早,經銷商的渠道也相對比較成熟,貿然砍掉經銷商會對銷售產生很大的影響。所以很多大品牌一面成立自己的電商事業部,進行直銷,一面也走經銷商模式。而小廠家就沒有這種負擔了。

    我做電商的時候,跟同行交流,發現賣家中至少有30%以上都是廠家直銷的。

    只有去掉中間環節才有競爭力

    科技發展到今天,讓廠家直接面對消費者完全不是什麼困難的事情。當同行都直面消費者,但是你還繼續面對經銷商,那一定會被市場同行打敗。

    我們看下幾個最近成功的例子,科技領域的小米,所以產品都是透過自己的官網,電商店鋪,直營的小米之家進行銷售,完全沒有透過任何經銷商。

    小商品領域的名創優品,所有產品都是自己設計,然後找到工廠代工,最後運送到自己的門店進行銷售,中間也沒有任何經銷商。

    對於經濟的影響

    這種去掉經銷商的模式,對於經濟是正面的影響,因為大大提高了社會經濟領域的效率。

    更多的勞動力可以得到解放,從事其他的生產和商業活動。去中間環節的模式本身就是商業的理想狀態,但是過去由於制約於技術的發展,而沒有得到實現。

    未來創業也一定要向這個方向去發展,不要再走回頭路,趨勢比人強。

  • 7 # 理財師玉顏

    某某二手車打出的口號就是:沒有經銷商賺差價,彷彿經銷商就是橫在生產商和消費者之間的壞人,令人深惡痛絕,取締經銷商彷彿是大家一致認同的理念,並且一直為之努力。

    但其實,經銷商之所以存在,是因為它掌握了一定的市場資訊和客戶資源,生產商和消費者之間,很多時候,都存在關於商品的資訊差,經銷商更底層的存在邏輯就是消除了這個資訊差,所以在整個商業鏈條上能夠佔有一席之地。

    除此之外,關於商品的運輸,倉儲,分揀分發等具體步驟和成本,也因為社會分工越來越精細,經銷商做起來要比生產商來做,效率高成本低,利潤空間變得更大,這也是經銷商的價值之一。

    說白了就是社會分工促進了效率提高,成本降低,經銷商存在即合理。

    所以如果經銷商被取締,生產商直接對應消費者,那是不是消費者真正得到實惠了呢?那得看除了生產成本之外,其他環節能不能在沒有經銷商的情況下順利完成,並低成本持續運作,比如商品推廣,尋找客源,運輸,倉儲,分發打包等等。

    目前來看,自媒體平臺的興起解決了推廣連結客源的問題,物流行業解決運輸等問題,在某些行業已經在淘汰經銷商,但什麼時候所有經銷商都被淘汰,也真是未知之數。

    社會在發展,很多職業和崗位被淘汰,也是必然,但同時很多新的行業職業也會出現,所以最近【轉型】啊【跨界】啊一些詞都很火。

    至於對經濟的影響,個人感覺不會像經濟危機那麼大,畢竟經濟發展規律內優勝劣汰的表現,如果有身在當中的同行,提高警惕避免失業就是了。

  • 8 # 和光同塵一小學童

    理性來說,生產商直接取消現有經銷商這種一刀切的舉措只會傷害企業利益,進而傷害到整個經濟的發展,經銷商這個事物從廣義上是不會消除的,無非是內化到企業成為企業的組成部分,或者由現下流行的電商渠道替代,只看這兩種形式哪個更有利於企業,以及哪個更有利於增加顧客的價值感受度,從而來判斷未來哪個會成為主流。長期來看,因為科技的發展,狹義的經銷商很可能會消失。

    下面,我們將從渠道、企業規模對渠道的選擇、科技賦能3個維度展開論述。

    一、渠道的定義

    渠道屬於企業產業鏈中的一環,是連線企業和顧客的紐帶,它負責將企業的產品分銷出去,從而為企業創造價值,而經銷商屬於渠道的一種,就其類別來看,主要包括:

    1、線下渠道

    (1)自營店。自營店由企業自己投入資金,選擇合適的地理區域建設門店,承擔門店一切費用,並從門店獲得銷售增長。格力電器、美的電器、海爾電器這種傳統家用電器製造商都有自己的自建門店,特別是格力電器,其自建渠道銷售就是靠這個發展起來的。這種店企業控制力強,能夠很好貫徹企業的各項銷售政策,並能提高企業的產品形象。但這種方式投入比較大,耗用企業太多資本,且自營店的風險由生產商自行承擔。

    (2)加盟店。加盟店則是在所有權上脫離了生產商,但生產商通常允許加盟店使用企業的品牌形象,會對對店內人員進行產品培訓、銷售技能培訓,協助加盟店做大銷售,但會向加盟店收取加盟費。這種方式容易造成管理失控,損害企業的品牌形象,但對於企業而言,投入會小很多,而且風險也轉嫁給了加盟商。

    (3)經銷商。經銷商實質上是屬於批發商,它批次購買生產商的產品再批次銷售出去,複雜的情況下,會有一級經銷商、二級經銷商等等層層分銷,最後到終端門店或超市等,這才銷售到客戶手裡,尤其是以前網路不發達的情況下更是如此。它的好處是生產商可以鋪貨,將庫存壓力轉嫁給經銷商,從而加快產品的週轉,緩解自身資金壓力,此外批次進行產品運輸,工作量小且耗費也少。

    2、線上渠道

    (1)自建電商渠道。即企業透過自己的網站銷售公司的產品,這裡面涉及到很多問題,首先是網站建設問題,企業得組建專門的團隊來打造自己的銷售電商網站,建設銷售結算系統、客戶服務系統等軟體系統,還要花費資金購買伺服器、網路裝置、寬頻等底層IT資產,這些都是不小的投入;其次,還要有物流體系的支援,接受零散的訂單、倉庫選貨、打包、發運、退貨處理,這些繁瑣的工作特別消耗企業人力,即便有技術支援,也需要耗費企業大量的資本支出,增加企業的負擔;最後,是流量的獲取,企業產品相對來說會單一一些,因此很難獲得大的流量實現銷售,需要耗費很多營銷資源來獲取流量。

    (2)第三方電商渠道。即企業透過類似淘寶、京東、拼多多、環球易購、亞馬遜等這類第三方電商平臺實現產品的銷售。這類渠道可以省去企業自建電商渠道的成本和物流體系建設的成本,且電商自帶的流量能夠為生產商尋找合適的客戶,這樣可以讓企業聚焦於產品本身,提高產品的附加值來實現規模提升。但壞處是,企業必須遵守平臺制定的各項規則,支援平臺的各類營銷活動,支付各類平臺的管理費用,導致企業受制於平臺,缺少部分營銷自主權,嚴重的情況下電商中斷企業的流量,導致企業無法實現銷售。

    二、企業對渠道的選擇

    1、大中企業

    這類企業相對來說規模較大,資金實力相對雄厚,短期來看,他們是有能力也有意願建立線下自有渠道和線上自有電商渠道,他們的考慮會更加全面一些,並不希望自己的分銷渠道被某一個經銷商或者某一個電商壟斷,從而對企業造成威脅,所以他們會平衡不同渠道的規模,以防止被渠道綁架的情況,具體而言:

    (1)現實產品鋪貨的需要,仍需要經銷商緩解生產企業的銷售壓力、庫存壓力和現金流壓力。生產商畢竟也很看重走量,看重資產的週轉效率,而經銷商這種批次銷售方式目前還是最能夠提高資產週轉的方式,因此短期內生產商不可能放棄經銷商這個渠道,但同時也不會讓某個經銷商一家獨大,企業對外的依存也是要講究平衡的,任何過度地依賴都會造成企業風險。

    (2)基於企業安全的考慮,大中企業也不會全部依靠第三方電商渠道。儘管第三方電商確實能夠為企業帶來諸多好處,但基於當前現實的商業信任問題,企業也不可能完全依賴第三方電商渠道,將自己的大部分產品全放在電商渠道,一旦與電商關係處理不好,就會喪失大部分的收入,這是任何一家生產企業都承受不起的,沒有哪家企業願意將命門留給別人把控著。

    (3)足夠的銷量規模是可以讓生產企業自建電商渠道產生規模效應的,但受制於企業對電商渠道的管理能力。當企業規模足夠大,顧客分佈足夠廣,企業品牌形象足夠深,企業也可以透過自建電商渠道獲得足夠的流量來滿足其電商發展的需求,現在幾乎大一點的,包括美的,格力,海爾這些都有自己的線上銷售網路,但它們名聲不顯,若非有真需求,誰會去它們網站去呢?電商渠道與傳統生產畢竟差異很大,企業有否有能力管理好自己的電商,做到如第三方專業電商那樣的程度,也是有大大的疑問的,例如流量問題,第三方電商有足夠豐富的產品線能夠彙集各種客戶形成流量,這是傳統生產商做不到的,產業優勢擺在那裡,生產商很難突破;例如物流問題,京東自建物流,能夠實現一天內到貨;淘寶賦能物流,透過機器人篩檢分發,提高物流效率,生產企業有這樣的管理和創新能力嗎?因此,生產企業做自有電商渠道,所為的,不過是希望自己多一些渠道,少一些對外依賴,避免企業受制於人。

    2、小微企業

    小微企業大部分只能依賴電商渠道來實現產品的銷售,它一沒有足夠的資金自建門店和自建線上渠道,二沒有足夠的管理能力來管理門店和線上渠道,還不如小而美,做成輕資產,將銷售放在第三方線上平臺就好,至於受制於人?與產品沒有銷路無法生存比起來,只能低頭賠笑臉了。

    三、科技賦能

    整體看起來,基於商業不信任,基於資訊處理能力的弱點,基於企業風險管理,生產商一不能完全依賴第三方電商,二又不能很好的利用自有的電商渠道,三也不能完全放棄經銷商,在可見的一段時期內,生產商一定是各種渠道綜合發展,不可能只依賴某一個領域,但未來類似區塊鏈、大資料、雲計算等科技可能會讓生產商做出改變。

    1、區塊鏈

    區塊鏈技術解決的就是商業信任問題,從小處說它讓每一筆交易都得到了各方確認,實現了交易資訊的無法篡改、刪減,讓交易更加真實有效,也更加透明,從大處說它會重塑商業信任環境,提高整個社會的誠信水平,由此構建的產業鏈基礎,會更加強調專業分工,讓適合的人做適合的事,在自己專業領域內深耕做精細化,而涉及的利益分配可以制定規則後交給區塊鏈自動結算,這其中,包括生產商員工工資結算、上游供應商的原材料結算、與渠道之間的結算、與顧客之間的結算,他們構成了一整個交易區塊鏈條,無法篡改,無法刪除,分散式計算與分散式儲存在不同終端,各方確認,從而構建了完整的信任基礎。而經銷商在這個鏈條中並無太大存在價值,它不能在這個鏈條中創造價值,而整個區塊鏈所有交易區塊鏈條都必須以價值增值為基礎。原因是產品只有到終端客戶手上才結算,整個交易過程效率極高,生產商以顧客的訂單驅動生產,供應商以客戶訂單為驅動供貨,也就不存在鋪貨需求和銷售壓力,資產週轉也更快,也就是不需要經銷商再來加速這個過程。

    2、大資料、雲計算

    電商透過大資料和雲計算,在銷售端,可以透過使用者的個人屬性、社交行為、交易行為、金融行為等各類日積月累的海量資料,預測客戶未來的各類需求,進行產品的精準推送,提高產品銷售量;而在物流端,則透過物流大資料的分析,根據客戶的需求情況和產業鏈的佈局情況,為生產企業如何建廠、建倉庫做出最優的配置,以便縮短物流時長,降低物流時間損耗,從而從整體上提高社會效益,這些已經是阿里巴巴在做的事情了,這也是賦能思想的一種具體體現。這裡的關鍵是,誰才有能力做到?是有電商渠道的生產商還是第三方電商平臺?

    現在下結論還為時尚早,但不管怎麼說第三方電商平臺在我們可見的趨勢裡面已經佔據了先發優勢,而從資源最佳化配置來說,生產商實在應該聚焦在產品生產上,要提高產品的附加值;而其他的,交給第三方電商來做也無不可,當然,這個有賴於科技和商業誠信建設的進一步發展。

    自從網際網路+行業以《三體》的降維打擊作為商業理論後,消滅中介降低資源在中轉過程的消耗,從而讓客戶獲得最多收益變成了常見的業務模式創新,例如本題中的幹掉經銷商,事物的發展都有其過程,既然它存在自然有其存在的理由,它消亡也有它消亡的道理,但任何商業創新都只能提前走一步,再多走一步就沒沒人理解了,比如企業立馬乾掉經銷商。大體的趨勢是,生產商的各類渠道會共存很久,隨著科技的發展,商業誠信環境的改變,經銷商會消失,然後在生產商與第三方電商之間的資料資產博弈戰之中,勝出的一方,會成為新零售方式的主導方,目前來看,第三方電商在這個領域時佔據極大優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感覺男人事業越優秀,越不喜歡自己老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