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義老師扯歷史

    一是心裡的狠,咬牙切齒的狠。金人入侵中原,燒殺淫掠壞事幹盡,生靈塗炭,少數幸運的人逃到江南得以倖免於難,大多數百姓遭到滅頂之災。中原百姓是多麼希望南宋能夠出兵收拾舊山河,還百姓以太平盛世。可是南宋苟延殘喘偏安一隅,召回岳飛莫須有加害,中原百姓完全失去了對宋朝的信任。一狠為何姍姍來遲,幾十年過去了才來收復,早幹嘛去了,二狠宋朝腐敗無能,從心裡鄙視宋朝,宋朝在中原百姓心中徹底失去正統地位。

    二是過安穩日子,幾十年過去了,曾經的北宋遺民非死即老,在金朝統治下的新漢人跟北宋沒啥感情,在金朝的規則下生活的還算安穩。南宋主動發起戰爭,再次把百姓帶到生死邊緣,肯定仇視南宋加以抵抗,此時的中原漢人完全是大金子民了。不知道金朝政策怎麼樣,可能比起腐敗的北宋末期政府還要強一些吧。

    百姓自古任人魚肉,每有改朝換代和戰爭,人口就大幅度減少,戰爭禍害的終究是百姓,至於是趙皇帝還是完顏皇帝,對百姓來說沒區別,對他們好一點就行!

  • 2 # 北疆同心聊歷史

    中原當然是北宋王朝的故土,而且南宋建立後也曾經幾次北伐,但最終都是無功而返,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讓我們嘗試分析一下吧。

    一、為什麼會出現題目中所謂的“中原人反攻南宋”的現象?

    ①金國在統治了北宋的中原故土之後,逐漸接受了先進的中原文化,並逐步同中原人展開了融合。並且金國還在強迫南宋“稱臣納貢”之後,以“中華正統”自居。如此一來,天長日久之後,人們的思想便被攪亂了,雖不甘心受異族奴役,卻也要被迫接受現實。

    ②中原故土的百姓在連續反抗金國統治無效且對南宋王朝失望的情緒促使下,逐漸被金國的“漢化策略”將人心“俘獲”過去了——儘管最初的遺民反抗過,但他們子孫卻因為長期受到現實的影響,而淡化了曾經的“國恨家仇”。

    二、南宋的北伐為什麼難以成功?

    ①南宋小朝廷的偏安心理過重,只圖偏安享樂,不求恢復中原。久而久之,南宋軍民也逐漸對打敗金國、收復失地喪失了信心。

    ②南宋王朝初建時,尚有岳飛、韓世忠等主戰派大將樂於收復中原。但是他們卻遭到了一貫於恐懼武將擁兵自重的皇帝的猜忌與迫害。在這樣的情況下,再沒有哪位武將樂於主動出擊,嘗試收復失地了。

    綜上:不是北宋遺民樂於助紂為虐,而是在金華人的壓力下,不得不從佂!而南宋統治階級的“惰性”,以及與金國差距懸殊的軍力,也成為制約其北伐成功的因素!

  • 3 # 而知而行的歷史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人們的血緣、心理、情感、地域等認同形成了民族共同體。對於漢族而言,這個民族認同意識的建立還有文化認同。

    漢文化在東亞地區,長期以來一枝獨秀,漢族對自己的文化那是相當自信,對其他民族的文化那是相當蔑視。所以,血緣認同除外,漢民族更重要的認同是文化認同,這就使得漢人不管在遼國、金國還是西夏,都表現出與統治民族全然不同的文化價值取向。

    (北宋疆域:燕雲漢人成了遼國漢人)

    胡虜無百年國運,其實並不是說胡虜的國祚不能超過一百年,而是胡虜的文明落後,他們要是想長治久安,就必須要用漢法。而用漢法,就意味著他們逐漸要被漢文化同化。最後,所謂的胡虜都成了漢文化的守護者,以中華正統自居,那就不再是胡虜政權了。不用漢法的也有,必然在統治漢地時激起反抗,不過數十年功夫就身死族滅了。

    雖然如此,現官不如現管,情感再強烈,總比不過現實。在中華版圖分裂之時,除了中華故土外,還有其他政權生活的漢人,他們的身份認同就比較尷尬了,因為又加多了一個利益認同,即現實認同。這個認同雖然最終起決定作用,卻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有著明顯的漸程序度的。

    (遼、金、北宋混戰)

    三國之後,遼東漢人主體內遷,遼東地區再次胡化,留在當地的漢人也逐漸有胡化的傾向。到唐代時,此種胡化傾向已經蔓延至於河北地區。河北地區胡化的高峰即是安史之亂以及之後河北三鎮割據。後來河北地區漸次開始漢化,可是五代時燕雲十六州被割讓給契丹,燕雲十六州的漢人成了遼華人。起初,宋人反攻遼國時,漢人還心懷故國,可後來宋朝力有不逮,檀淵之盟後一百多年的和平,使這些燕雲十六州的漢人也就認了自己遼國漢人的身份。

    金國崛起後,遼東地區和燕雲地區的漢人是最早歸附的。遼東地區因為早已不見中原衣冠200多年,民族意識比較淡漠(不淡漠也沒法子,漢民族政權照顧不到,日子還得繼續),而燕雲地區的漢人則是出於宋朝背信棄義的不齒。所以,宋朝收復了燕雲,卻只是一座座空城,有金人遷走的原因,也有燕雲漢人主動離開。所以,後來金世宗也說,燕趙之地的人沒有太強的國家概念,誰來就順承誰。遼人來順承遼國,宋人來又順承宋國,本朝至則順承本朝。所以,雖然此地經常戰亂卻能保全,就是這樣的緣故啊。

    (有小堯舜之稱的金世宗)

    原來金國第一次南侵,在河北、山西一帶的漢人,是直接被割讓給金國的。靖康之變後,北宋滅亡。面對大量的人口和財富,金國也是一臉懵逼,他們也不知道怎麼才能統治這麼多的人口。於是他們就把山西、河北一帶直接統治,而把其他北宋故地扶持了一個傀儡政權來管理。這個傀儡政權叫做偽齊,他們倒行逆施的程度連金華人看了都瞠目結舌。有時候漢人對漢人也是真夠狠的,因為彼此都知道底細,所以使起壞來才肆無忌憚!

    金國統治的山西、河北一帶,被稱為河朔地區,在金國統治初期,出現了大量的抗金武裝,以八字軍為代表。他們與南宋的北伐軍遙相呼應,曾經嚇得金人想要放棄中原退回老家。無奈當時的南宋無力也無心北伐。在紹興和議後,南宋與金進入了20年的和平期,金人在河朔一帶剿滅抗金武裝。這一波抗金高潮過後,河北地區就沒有再出現過了。

    這些漢人活的並不好,在1170年,范成大出使中都,沿途見到了很多中原漢人。他們蓬頭垢面,有的還留著金人的髮飾,一些老者看到了范成大,涕淚交流:這就是中華佛國來的人哪!王師什麼時候回來呀!再不回來我們都要老死了。

    (范成大出使金國寫了遊記)

    這次出使以後,金國也執行了一些民族政策,但是北地漢人的命運並沒有得到好轉。可是新一代人,已經全然沒有了宋朝的概念。由於缺少教育,甚至他們連文化認同都丟失不少。這之後,宋人在開禧北伐時,就出現了漢人加入金國軍隊與南宋軍隊作戰的事。

    在黃河以南的地區的漢人,情景就更是尷尬了。偽齊最終被金國取締。金國自己統治黃河以南的土地。此後自秦嶺(大散關)——淮河以北區域被金國佔領。偽齊統治很差勁,金國統治更糟糕。自此一直到宋末,不斷有北方的民眾,包括原來生活在東北、西夏、番羌、溪峒地方的少數民族,出於各種原因,向南遷移。對於這些來自淮河以北的移民,南宋統稱為“歸正人”。

    (南宋疆域:失去了北地半壁)

    歸正人的成分相當複雜,有宗室子弟、文官武將,也有士子文人與平民。不僅有漢人,還有女真人、契丹人、渤海族、奚族人,以及回回人。甚至在李璮歸宋時,還有被迫跟著歸附的部分蒙古人。這些人南遷的原因眾多,有躲避戰火動亂,有逃避金國的籤軍;有因為刮地、災荒而失去生活來源;還有的是因為南宋地方政府或軍隊的招納與脅迫。

    1161年(紹興三十一年),隨著金宋戰爭再次爆發,北方民眾掀起一輪移民高潮。南宋朝內對金開戰呼聲正高,開始大規模的接納歸正人。不到兩年時間,湧入南宋的歸正人達到十萬之眾。南宋邊防軍為了最大限度爭取歸正人,不但採取勸誘的辦法,甚至有些公開將北方人口往南劫掠,逼迫不肯南渡的民眾遷移。

    對於南附的歸正人,南宋政府的態度可謂是陰晴不定。該有用的時候,朝廷要啥給啥;金國一旦抗議,就立刻遣返這些人回去。他們回到金國後等待他們的是什麼呢?不用想也能明白。

    (很多起義軍南下投奔南宋)

    由於大量民眾南遷,給南宋社會帶來了相當嚴重的問題。大量的歸正人之中,其中投機者不少。有些偽造履歷以騙取南宋的官職,或不斷地索要官職差遣讓南宋朝廷疲於應付。有些歸正人官員在地方上作威作福,仗勢欺人,敗壞吏治。還有一些是金華人安插的奸細,或竊取情報或從事破壞活動。這些都增加了南宋官員對歸正人的疑慮與不信任。而不信任感是長期存在於南宋朝廷之中的主流態度。後來,許多歸正的文官多不被授實職,添差後就將他們分散地安置在各州郡中。

    在軍隊中,歸正人受排擠的現象更為嚴重。影響最大的一個是山東李全的“忠義軍”,因為南宋對其採取利用與挑撥的策略,使“忠義軍”最終覆滅,名義上歸附宋國的山東全境因此落於蒙古手中。

    另一個例子是宋末的劉整,因為受到排擠而投降忽必烈,成為滅宋的一支重要力量。 南宋軍隊尤其是前線最具戰鬥力的部隊中,由於歸正人的比例逐年增加,使軍隊的管理出現隱患。端平年間,襄陽、唐州、鄧州、黃陂等地北軍相繼發動叛亂。一方面是這些北軍飽受排擠,另一方面是南宋正軍在數量上不佔優勢,使軍隊內部管理失控。

    (劉整降元使得南宋滅亡成定局)

    所以,對於歸正人的態度,南宋政府首鼠兩端的政策,寒了歸正人的心,也寒了北方漢人的心。他們加入了金國的軍隊與南宋軍隊作戰就顯得合情合理了。這僅斷絕了南宋的恢復努力,還為南宋的最終滅亡埋下了伏筆。

  • 4 # 歷史八卦社

    因為大宋的趙官家根本沒把廣大中原地區的百姓當人啊。

    紹興和議,宋高宗趙構在岳飛等“中興四將”皆在的情況下,與金國劃定封疆,自稱“臣構”,並採納秦檜的“南人歸南,北人歸北”政策,從法理上把北方人變成了“外華人”。

    金國佔領中原,許多金國佔領區的百姓或是不堪金人的壓迫,或是心懷故國,大批南下投奔南宋。而南宋方面稱這些逃人為“歸正人”。“歸正人”顧名思義,改邪歸正嘛,意思是原來這些普通的無辜百姓是邪惡的,可見南宋方面對北方百姓的歧視。

    不止如此,宋寧宗趙擴在向金國求和的詔書裡,稱呼這些歸正人為“鼠雀偷生”,並表示自己要這些人沒用,一切聽候上國發落。而這些歸正人被遣返後的結局,不想而知。稱呼心懷大宋的百姓為“鼠雀”,並且把他們出賣,可見趙官家對北方百姓的“恩澤”。

    其歸投之人,皆雀鼠偷生,一時竄匿,往往不知存亡,本朝既無所用,豈以去來為意。

    更別談大宋趙官家為了向金國獻媚,殺害主戰的宰相,以認頭求和的騷操作,更好笑的是這個時候鐵木真已經統一草原,金國時日無多。

    總之,在大宋趙官家眼裡,淪陷區的百姓根本不配懷念大宋,既然君事臣如草芥,那北方百姓自然視趙官家如仇寇咯。

    最後,附上趙構那篇著名的求和表

    “臣構言,今來畫疆,合以淮水中流為界,西有唐、鄧州割屬上國。自鄧州西四十里並南四十里為界,屬鄧州。其四十里外並西南盡屬光化軍,為弊邑沿邊州城。既蒙恩造,許備籓方,世世子孫,謹守臣節。每年皇帝生辰並正旦,遣使稱賀不絕。歲貢銀、絹二十五萬兩、匹,自壬戌年為首,每春季差人般送至泗州交納。有渝此盟,明神是殛,墜命亡氏,踣其國家。臣今既進誓表,伏望上國蚤降誓詔,庶使弊邑永有憑焉。”

  • 5 # 平安讀歷史

    雖然在很多人眼裡,中原原來是宋朝的國土,所以在中原的人應該忠於宋朝,在南宋反攻的時候幫助南宋才對。但事實上卻並不是這樣,因為這些人很多反而站在金國那一邊,幫助金國打南宋,我想這是有很多原因的。因為首先趙宋江山統治100多年,積累了大量的民怨。

    在北宋的100多年裡面出了幾個昏君,他們對國家的統治可謂是毫無意義,讓黎明百姓受了很多苦,所以黎民百姓對他們很失望,連帶著對宋朝也有了很多的怨恨之心。尤其是北宋的末代皇帝宋徽宗,重用蔡京、童貫等奸臣,並且搞花石綱、生辰綱之類的東西,給老百姓們增加了很多的負擔。北宋末年的方臘起義,也說明老百姓對趙宋江山相當的不滿,所以連帶著對趙構建立的南宋也有一定的不滿情緒。

    其次是宋高宗趙構建立的南宋政權安心做偏居一隅的小朝廷,而不管中原百姓。

    北宋滅亡,南宋建立後,趙溝開始的時候也確實勵精圖治了,一度讓中原人民看到了一定的希望,當時中原人民確實支援南宋來光復故土。但是後來趙構的所作所為卻讓人感到無比的失望,他安心於做偏居東南一隅的小王朝,不願意再去過多的北伐,並且斬殺了支援北伐的岳飛等人,並且重用秦檜等奸臣和金國議和。看到南宋的如此作為,令中原人民感到無比的寒心,所以漸漸的就不再認可他們了。

    還有經過幾十年的統治,中原新一代出生的人也漸漸認可金國了。

    因為在老一輩忠於宋朝的臣民中,他們很多都已經往南方去投奔南宋了,其他很多在與金國的抗爭中被殺。最後留在中原的那些人民,基本上都是最終不得不服從金國的統治,而在他們後面出生的那些人,由於自小就是在金國土地上長大,接受金國的宣傳教育,所以也就認為自己是金國的黎民百姓,而在南方的宋朝對他們來說是一個陌生的存在。

    正是因為上述諸多原因,在中原的很多人都接受了金國的統治,認為自己是金國的老百姓,而對於偏居一遇的南宋,沒有多少感情。而南宋北伐的時候,他們不僅不幫助南宋,反而幫助金國去打南宋。

  • 6 # 穿越再現彼岸

    南宋建立後一共進行了五次北伐,分別是:一、1134年岳飛北伐,攻佔襄陽和唐州,擊潰偽齊軍隊李成部和信陽軍;二、1136年岳飛北伐,攻佔陝西商州、虢州一部分,並擊潰偽齊部隊的反擊;三、1140年岳飛北伐,攻佔黃河南北的大部分地區,金軍撤退到黃河以北地區;四、1163年隆興北伐,宋孝宗主導,潰敗於宿州,失敗議和;五、1206年開禧北伐,韓侂冑主導,得到辛棄疾、陸游等人的支援,主和派陰謀殺死了韓侂冑,失敗議和。(宋孝宗像,隆興北伐主導者)

    岳飛主導的這三次北伐中,所到之處老百姓大都還是支援北宋的軍隊,此時距離北宋國時間非常短,老百姓還有故國情懷,加之金朝佔據北方後對當地老百姓進行劫掠,此後建立的偽齊政權,橫徵暴斂,民眾生活非常困苦,自然對到來的岳家軍是支援的。但偽齊政權還是蒐羅了大批的北方漢人組成了軍隊對抗南宋的軍隊。

    1163年的隆興北伐緣起於金主完顏亮被廢殺,金國內亂,宋孝宗不顧宋高宗及主和派的反對,突然發動了北伐。宋孝宗派張浚為北伐總指揮,李顯忠和邵宏淵各自率領一軍,

    李顯忠率軍擊敗金軍一部,隨即金軍主力10萬到來。邵宏淵不但不支援李顯忠個,而且在軍中公開說風涼話,他的部下更是在軍中鼓譟金軍將要進攻,軍心渙散。李顯忠抵擋不住金軍的進攻,結果導致南宋軍隊全軍潰逃到淮河以南,幸虧金軍不知道底細,不然會導致全軍敗亡。(韓侂冑像,開禧北伐主導者,被南宋主和派暗殺)

    1206年的開禧北伐更是慘不忍睹,北伐開始就被金軍得知訊息,這是南宋有人洩露了軍機,屢戰屢敗。主和派又暗殺了韓侂冑,首級被送到金國展示,宋金議和。

    為何後兩次北伐宋軍得不到當地老百姓的支援?

    岳飛北伐對金朝的震動非常大,當時金朝為了控制黃河一帶的老百姓和地盤,推動原北宋濟南知府劉豫建立偽齊政權,代為管理北方廣大的地區,金軍可以避免受到北方民眾組成的義軍攻擊,分兵駐紮在主要的戰略要地。金軍每年索要鉅額的歲幣,並干預內政,而偽齊政權的一幫人大都是北宋投降的一批官員,他們老毛病不改,也要搜刮老百姓,這樣形成雙重盤剝,老百姓生活困苦,很多人逃亡南宋,岳飛的北伐軍一到,自然熱烈歡迎,在撤退時很多百姓遷居南宋境內。(金熙宗雕像)

    1136年,偽齊政權的劉豫徵召了30萬人,分三路進攻南宋,可是稍一接觸就失敗,偽軍就撤退,這讓金朝統治者非常憂心,本來是金朝的馬前卒,抵擋南宋軍隊,現在卻成了累贅,稍有不慎,這支部隊還會咬金軍。

    1137年,金熙宗用計策解除了偽齊政權的軍事武裝,廢掉了偽齊政權,囚禁了劉豫。金朝人自己管理北方的民眾,而且金朝對待北方地區政策發生了重大的變化。金朝對待偽齊政權的善後工作可以見到金朝統治者改革的決心:

    廢去齊政權所制定的一切重法,依據金之法律實行統治;免去齊政權的許多苛捐雜稅。齊軍士兵願意歸農或充役者,可依從個人意願;存留於各州計程車兵依然照樣供應衣糧,對年老殘疾不勝任軍役計程車兵,給予販濟,使其養老;對齊廢之前被虜或逃走人員,已在鄉和家人自聚者,不許追回;有背夫逃走的婦人,也準上施行,但是奴隸的妻子不在此限;放齊後宮之人,讓她們自願出嫁或與親屬團聚;無所投靠的,歸宮觀養活;對齊的內侍人員,選擇留用之外,其他聽本人自願選擇居住之處,一切官員和軍人不得侵犯人民的利益;被齊政權非法處分的大小官員都給予改正;對有才能的人要開列姓名,申報官府,以次提任;對古今聖賢墳墓祠廟給以保護,不得加以損壞;對逃亡江南的人,不管是何種原因,只要迴歸,不加問罪。

    金朝對待北方漢民原來是分而治之,女真人是女真人,漢人是漢人。金熙宗在位時按照“混同”的政策,雙方民族差別縮小了。北方民眾開始反抗金軍的義軍要麼逃亡南方,要麼被消滅,要麼自行解散,社會開始穩定下來,普通老百姓考慮的是安全和生存,老婆孩子熱炕頭,至於誰掌握政權他們基本沒有多大意識,再說南宋朝廷屢次拋棄民眾,民眾也不拿他們當回事。

    金朝也進行思想宣傳,金軍是為了保護他們安定祥和的生活,南宋軍隊北伐是對北方老百姓生活的侵擾,久而久之,老百姓也認同了。

    再者,宋孝宗在1163年北伐,不顧宋高宗等人的反對,在政治層面上看是海陵王完顏亮被殺,金國內亂,從另外一個方面講,一個王朝拋棄自己的子民自1127年到1163年已經36年了,一代半人過去了,尤其是年輕人對王朝的認同感幾乎已經不存在了,更談不上什麼支援了。

    1206年的開禧北伐,距離北宋王國已經80年了,北方已經繁衍了3-4代人,他們對宋朝已經毫無感情,談什麼支援,更多的是反對。打仗需要在民間徵大量的稅賦,金國的軍費大都由北方民眾負擔,南宋的北伐給老百姓帶來的是苦難。

    張養浩的一首詞正好可以解釋這種現象: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 7 # 國史記聞

    如果真的把自己置身於歷史中,反而會被很多問題所困惑。就像題主所說的,中原地區原本是宋朝的領土,但是南宋北伐之時中原人卻不願意幫助南宋克復中原,反而是幫助金國打南宋。這個問題可能不需要太多的歷史知識,僅憑我們現在的一些常識或者經驗就可以解答。

    第一,中原地區雖然曾經是北宋的領土,但是南宋時期就不是了啊。中原百姓曾經是北宋的子民,但是南宋時期就不是了啊。A曾經是B的下屬子公司,但是現在已經被別的公司收購,那A還有什麼義務繼續替B服務嗎?如果真的替B服務,那A居心何在?

    第二,金國的統治民族女真族雖然曾經是漁獵民族,但是他們崛起之後就迅速地吸收先進的漢族文明,已經逐漸被漢化。即便是沒有漢化,他們也會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宋和金是兩個軍事對峙的政權,互為敵國。老百姓身在曹營心在漢的情況,是兩個政權首先要杜絕的。

    第三、金國滅北宋之後扶植了偽楚和偽齊兩個政權(主要是偽齊),這兩個政權的統治者也都是漢人。

    第四、且不論民族大義,在戰爭年代,大部分老百姓都是隻要能夠吃飽穿暖,過安穩日子,誰又願意刀頭舔血呢?

    第五、在之前文章中,國史君(國史通論)曾經講到,南宋建立初期,有很多中原人組織義兵抵抗金國,他們有的堅守中原,“南望王師又一年”;有的率兵南渡投奔南宋,卻“身世浮沉雨打萍”。更為令人寒心的是,南宋曾經迫於各方面的壓力而下政策,拒絕接受歸正人,秦檜甚至提出“南自南,北自北”。既然金國嚴禁叛國,南宋拒絕接受,何去何從應該就很清楚了。

  • 8 # 小小小百科全書

    從宋徽宗時期的“海上之盟”開始說起。原本宋朝和金聯盟共同攻打遼國。雙打協定滅遼之後宋朝拿回燕雲十八州的領地。而且宋朝把原本上貢給遼國的歲幣上貢給金國。所以雙方達成的合作意向。但遼國滅亡後由於宋朝現在中間沒有了遼國的阻隔使得金國領土直面宋朝。並且在後開金國開始反悔把燕雲十八州歸還宋朝了,所以雙方又爆發了一系列的衝突。最終在強大金國攻勢下北宋不敵金國發生了歷史上著名的“靖康之變”,隨即北宋滅亡。

    宋徽宗,宋欽宗被金國擄走之後康王趙構僥倖逃脫一劫所以得到了北宋殘餘勢力的擁護。而金國在滅亡北宋之後並沒有直接佔領統治。而是把北宋將領張邦昌扶上位建立了“偽楚”政權。單北宋雖然亡了,但老百姓也不接受張邦昌的統治。而宋朝殘餘勢力的代表也要求張邦昌退位。所以張邦昌無奈之下退位擁立康王趙構為帝。趙構稱帝后建立了南宋政權。趙構也就是後來的宋高宗。

    趙構剛繼位的第二年金國眼看著傀儡張邦昌被殺,所以又派遣大軍來犯。而當時的趙構是一個堅決的主戰派,所以趙構一方面把權力中心難移,另一方面又派遣大將宗澤,韓世忠,岳飛吳玠等將領北上抗擊金國。而此時的北方百姓是不願意在打仗的。從北宋時期就連年戰亂不休,整個北方百姓深受戰爭之苦。因為戰爭他們流離失所,而且因為戰爭北宋的經濟體系也面臨著奔潰。實際上在古代對於普通老百姓而言,他們根本不明白什麼民族大義什麼家國天下。在老百姓心中沒有戰爭能吃飽穿暖誰當皇帝都一樣。所以在南宋再次北上作戰的時候並沒有得到百姓的支援。雖然北方百姓沒有幫助金國進攻南宋的軍隊。但是很明顯可以看出他們厭惡戰爭,厭惡南宋。

    之後隨著戰爭的不斷僵持下去,不僅北方的百姓厭惡戰爭,連南方的百姓也開始厭惡戰爭了。本身宋朝就連年戰亂國家經濟奔潰。所以趙構實際上是沒有錢去打仗的。但實際情況又是不得不打。所以趙構為了打仗抗擊金國就只能對百姓徵收賦稅。而百姓們又常年遭受戰亂,連自己吃飯都困難再多交賦稅的話那就是死。所以裡外都是死那還不如造反。所以南宋時期朝廷不僅得應付金國軍隊,還得平息國內叛亂。最後就形成了惡性迴圈。越是打仗叛亂就越多。最後整個南宋都內外交困民不聊生了。可能就是因為百姓造反讓人誤以為是在幫助金國。

    後來趙構也感到繼續打仗對國家百姓都不是一件好事。所以趙構開始轉變思想,從一個主戰派變成主和派。之後南宋與金國於書面達成《紹興和議》,兩國以淮水—大散關為界,南宋放棄黃淮地區,並割讓之前被岳飛收復的唐州、鄧州以及商州、秦州的大半,每年向金進貢銀二十五萬兩,絹二十五萬匹來換取和平。宋高宗以向金國納貢稱臣為代價,換回了淮河以南半壁江山的統治權。表面上看趙構此舉喪權辱國。但實際上相比起國家滅亡百姓遭受無休止的戰亂來看,趙構的議和之舉就顯得十分的正確了。而後代史學家也把趙構評價為宋朝的中興之主,和漢朝光武帝劉秀同等的地位。

  • 9 # 小武書記官

    這次我們聊一聊“不得人心”的南宋北伐。在靖康之難,宋室南渡後,南宋朝廷也組織了六次大規模北伐(岳飛的四次北伐、隆興北伐、開禧北伐),但均以失敗告終。

    岳飛的四次北伐是因為宋高宗妄圖偏安一隅,勒令北伐軍南撤。當時距離北宋滅亡時間尚短,北方百姓看到故國軍隊的到來的確是簞食壺漿以迎王師,但是在後幾次北伐中這就很少見了。

    南宋時北伐從開始就不得人心。在南宋建立初期,面對金國巨大的戰爭威脅,南宋統治者徵集全國力量進行抵抗。但是喪失了整個北中國的宋廷,面臨著人力財力的雙重匱乏,為此宋廷強徵兵員,增加賦稅,這就造成人們的厭戰情緒高漲,尤其是窮苦人家更是被弄的苦不堪言,被迫鋌而走險。岳家軍刀上的血可不全是女真人的。

    待到時局穩定,人民生活也歸於正規,南方人民不想再讓政府發動戰爭。此外,北伐奪取的土地處於宋金長期拉鋸狀態,經濟自然敗落。作為一名南宋“納稅人”,你肯定不會想拿錢來幫助這些地方恢復經濟。正是這種“自私”使得北伐在南方的民意基礎薄弱,只是政客們撈取政治資本的一個噱頭。

    北伐得不到人民支援,得不到當權者的真心扶持,那會得到北方人民的響應嗎?開始可能會得到那些北宋遺老遺少的強力支援,但是隨著金朝統治者治國能力的成熟,他們也將北方人民認為是自己的子民而不是一味地殺戮。金世宗完顏雍在位時,被稱為“小堯舜”,北方人民的生活好了,早將他國變故國了!

    南宋軍隊除了岳家軍那“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其他軍隊普遍有縱兵掠搶,就地籌糧的習慣。當地人民對於這種土匪行徑自然要給予痛擊。此外金國的籤軍制度也使金軍中漢族士卒的數量增加。

    想當年宋金滅遼,許多遼國漢人投奔北宋。但是由於宋金之前有協議,互不招降納叛。所以金國一要人,北宋就把南逃之人送回去,要人給人,要腦袋就剁了給腦袋。南宋秦檜也提過“南人歸南,北人歸北”。前車之鑑加上眼前之痛,中原漢人對這樣的朝廷徹底失去了信心。

    以上是本人的一絲愚見,望各位大牛多多斧正!

  • 10 # 坐古談今

    土地不會有什麼改變,不論你是畜牧業還是農業甚至漁產品,土地不會變化。但是,在土地上生活的人會改變。對於這一問題,我想對宋朝、南宋針對的幽雲十六州、中原進行全面評述。因為,北宋、南宋在這一問題上都是一個問題:自私自利、只顧自己的位子。

    (1)南宋作為北宋的繼承者,也繼承了北宋統治者的邏輯。掌權者要求弱者“無條件死亡”的思想導致中原地區漢人失去對南宋的好感,同時“歧視”也使人們失去了對故國的期待:我們夢裡多少次夢到王師北伐,其結果如何呢

    在北宋統治者眼裡,幽雲十六州地區的漢人是“無父無君無忠誠”的,怎麼能在遼國統治下安穩生活呢?你應該反抗。因此,他們蔑稱幽雲十六州地區的漢人為“漢兒”。在戰爭中,凡是漢兒被抓比對待蕃人還要兇狠。理由很簡單:見到漢人的軍隊,你們就應該“舉起義旗”幫著我們把槍口對外。

    但問題是,北宋統治者拋棄了他們,《澶淵之盟》的簽訂就代表宋遼和平的到來,那麼,既然是和平,幽雲地區自然也就被送了,不去收復了。有人說,這個不賴宋朝,應該賴石敬瑭,但問題是,石敬瑭是沙陀族人。對於幽雲這一從商朝就是漢人主要統治地區的地方,作為漢人的統治者北宋的皇帝們沒有責任嗎?

    南宋作為北宋的繼承者,在這點上比北宋還有“無恥”。北宋放棄了收復幽雲十六州,南宋更是放棄了整個中原地區。從朝代自我弱化為政權。

    在南宋統治者嚴重,中原地區的百姓也應該不計後果的為他們效忠到死。因此,宋高宗年間,穿著類似金人衣服、沒事兒高興了唱唱金人歌曲的逃入南宋的中原人,無論政府還是百姓都極端仇視,為此,經常發生械鬥。更有甚者,無論是北宋還是南宋,為了和遼、金取得和平,不止一次出賣過幽雲地區、中原地區的義軍。這是不可原諒的。

    宋高宗

    這些情況很多時候都有,例如朱元璋在反元過程中,曾痛罵山陝等地區的百姓認賊作父,反對北伐,跟隨元朝反抗自己。離我們並不遙遠的是後,東三省和東南一省的人也曾遇到過類似歧視。

    (2)遼國、金國在“儒家化”問題上做得還可以,統治時間久了、熟悉了,無論什麼民族都會有忠於所在統治者的心理習慣

    遼國、金國在起初入主漢人聚居地、中原的時候,因為民族習慣和征服民族的高高在上心理,都會對被統治民族有一定的壓迫甚至廣泛的歧視與壓榨。但隨著統治階層的擴容,特別是漢人精英地加入,漢人的主體文化思想——儒家的思想就會深入。因此,統治就相對柔化,自然會減輕抵抗思想。

    辛棄疾

    例如蕭太后與韓德讓對儒家化的引入和推廣,遼國在統治上的“儒家化”是比較成功的。《澶淵之盟》簽訂37年後,遼國大舉進攻北宋,結果北宋再次“花錢買太平”,出現了“慶曆增幣”(重熙增幣),每年貢遼歲幣銀10萬兩、絹20萬匹的基礎上各增加10萬。最終如何?遼國在耶律洪基時期,把“增幣”的錢用於對幽雲地區的減稅工作。

    再例如金世宗完顏雍在位期間,對儒家化問題比較重視,勤政節儉、選賢治吏、輕賦重農、尊崇儒學,其統治被稱為“大定盛世”,雖然言過其實,但也足以證明“小堯舜”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認可。

    綜上所述:土地不會變,你丟了如果還不捫心自問、洗心革面、臥金嘗膽地收回去,那麼,那塊土地上的人的人心就會變化。這怨不得別人,只能願你無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NBA沒拿過總冠軍的超級明星有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