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5694293344

    1、善良——純良溫厚,與人為善

    所謂善良,就是心懷善意、與人為善、從善如流、善待萬物,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心好。一個善良的人,為人和善,絕無惡意。

    善良的人,純良而溫厚,這是一種本性。他的純良是一種自然而然的顯露,他的溫厚時時體現在他溫和的面容、厚道的言行、關心他人的態度上。這就是所謂的君子之風。

    有些人則是偽善,在大庭廣眾面前表現得善意溫和,骨子裡則是虛偽,要麼是好說話不辦事,要麼是別有目的。這種人的“善”因為欺騙性和迷惑性高,有時比惡人更可惡。

    2、隨和——隨順眾意,不會固執

    所謂隨和,就是平易近人、一視同仁、隨順眾意。

    一個平易近人的人,對人是和藹可親的,沒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一視同仁的人,往往能夠“一碗水端平”,胸懷坦蕩。能夠順隨眾意的人,必然是一個不固執己見、不傲慢的人。

    “隨和”這個詞,也有謙和、應和、附和的意思。君子的隨和,也包含謙虛有禮和入鄉隨俗等品格。

    3、誠信——真誠老實,履行諾言

    所謂誠信,就是在待人處事上真誠、老實、講信譽,“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諾千金。 《論語》中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一個人如果不講信用,就無法在人世間立足。

    班固在《白虎通義》中則說:“信者,誠也,專一不移也。”一個人講信用,是他內心誠實的表現。換句話說,信就是誠,誠就是信,說的都是真實無欺。說話、做事都誠實可信,這就叫“誠信”。

    誠信,是一個人最起碼的品格和行為,是人生的第二個“身份證”,是立人之本、交友之基、經商之魂。何況是對於君子。

    4、恭敬——為人端正,謙恭禮貌

    恭敬,就是對尊長謙恭,對別人尊重,一言一行都有禮貌。

    恭敬人,不應當有偏有向,宜一視同仁。只對比自己地位高,或者能給自己提供利益的人恭敬,對貧窮和地位低下的人就看不起,這叫勢利,跟真正的恭敬恰恰相反。

    懂得恭敬,對任何人都有禮貌,這是一種修養,也是一種教養。有句話說得好:恭敬別人,是在莊嚴自己。君子的莊嚴,正是來自於此。

    俗話說:“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你恭敬他人,也會得到別人的恭敬。

    5、寬厚——寬容友諒,厚道純樸

    所謂寬厚,就是對他人的過錯和不足有寬容心、友諒心,為人厚道純樸。

    厚道和純樸是做人的基本品質。一個厚道而純樸的人,不刻薄,待人和氣,實實在在,不誇張、不欺騙、不算計、不出賣,不明裡一套背後一套,表裡如一。

    吃老實飯,做老實事,就是一個厚道純樸的人。這樣的人讓人信賴、踏實、欣慰、感動,為友可交,為同窗可信,為師可敬,為上司可從,為下屬可用。

    友諒,原指誠實而講信用的朋友,這裡指對他人能夠以朋友身份去體諒、理解和諒解。這就是寬容的真正內涵,儒家“恕”道的精髓,乃君子所為。

    6、盡孝——孝順父母,盡心及時

    《後漢書》中說:夫孝者,百行之冠,眾善之始也。蘇軾也說:治身莫先於孝。“百善孝為先”,如果不孝,人都枉稱,更遑論君子。

    一個君子,不僅能夠慈愛兒女,更應及時盡孝道。不管自己多麼貧困,都有父母的一碗飯吃;不論多忙,都能顧及父母的思念;不管心情多麼不好,都能照顧父母的感受。

    不論君子之道包含多少種內涵,孝都是其中絕不可少、至關重要的一點。

    7、含蓄——言行委婉,留有餘地

    所謂含蓄,就是在言談舉止上表達委婉,不要把話說盡、說死,照顧別人的感受,給別人留有餘地;做事上也不失禮、不過激。這是君子修養與涵養的重要內涵。

    含蓄委婉之所以是一種修養,是因為符合了仁善的要求;之所以是一種涵養,是因為展現著平和的氣質。善良和善意,都體現在這種含蓄委婉之中。

    這既是一種現實的無奈,也是君子的一種知禮、一份修為。

    8、坦蕩——胸襟開闊,心地純粹

    所謂坦蕩,就是胸襟開闊,心地純粹,磊落光明。

    《論語》所謂“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東漢鄭玄也說“坦蕩蕩,寬廣貌”。君子心胸寬廣、坦蕩而豁達,小人的心緒卻經常不能安寧下來。

    坦蕩和城府相對,城府就是待人處事時心機多而難測。心無城府,便會為人坦蕩,自然就能活得坦然自得。

    9、淡泊——不爭名利,清靜自守

    所謂淡泊,就是內心平和恬淡,不追名逐利。這需要的是知足,減去的是慾望。

    諸葛亮《誡子書》中說: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一個君子,總是在身心安寧中完成他的修養,在無慾無求中養成他的美德,因為淡泊而明確和堅定了志向,在心靈的寧靜中抵達胸懷的廣大和境界的超拔。

    10、中正——不偏不倚,正直剛強

    所謂中正,就是為人正直、剛強,不偏不倚。

    一個人能夠做到中正非常不易。社會上有的是人,往往為了利益而趨炎附勢、狐假虎威,“看人下菜碟”。而能夠守住底線和操守,才稱得上有儒家君子的中正之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般冰箱換了壓縮機過後前幾天執行不正常?不停機,但能製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