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終歸農村

    為什麼有些農產品種出來賣不出去?

    農產品種得出來,賣不出去,這是很多種植戶遇到的問題。本來看到莊家長勢好,要有一個大豐收了。可歡歡喜喜,辛辛苦苦採收之後才發現沒有銷路。這讓我想起了之前荔枝上市的時候,一位老果農因為收購價格太低,與收購方談不攏,一氣之下全倒坑裡,踩爛了。他那氣憤又無奈的表情,至今難忘。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這些農產品有豐收卻沒有收益呢?

    產量太大,市場供過於求

    農產品有很多產量過剩的,比如玉米、水稻和小麥等等,全國各地都有種植,規模化的,家庭自己種植的等等。就拿玉米來說,2015年的時候產量為2.25億噸,而全國的總消費量僅1675億噸,出現了0.5億噸的產能過剩,更要命的是總庫存量卻達到了2.5億噸。

    這就是玉米出現大豐收卻沒有收益的原因,也是玉米價格一直保持較低價位的重要因素。

    銷售渠道單一

    農民種植出來的農產品,通常的銷售方式是商販收購,坐等生意上門。如果沒有商販前來收購,很多村民的農產品只能夠自己消化,就出現賣不出去的現象。

    要是懂得拓寬銷售渠道,主動推銷自家的農產品,或者把農產品放到網上出售,線上線下全面出擊。這樣不僅農產品可以順利銷售出去,而且出售的價格確定可以掌握在自己手裡。

    農產品沒有特色

    現在發展農業,都強調要走特色產業道路。為什麼要走特色產業道路?因為平常的農產品賣不出去或者買不上好價格,沒有特色,吸引人。飼料餵養出來的肉雞,肯定不比放養的土雞更吸引人;以草養桃結的果實,肯定要比農藥噴出來的桃子好吃;人工飼養的野豬,肯定要比飼料餵養出來的白皮豬更具有誘惑力。

  • 2 # L花果山1862734105

    第一供過於求,第二品質下降,賣不出去的質量不好農產品,第三農產品資訊非產區不知道,我們要變商販來收購為我們送貨到非產區批發市場,產區政府農業部門為農產品銷售進行組織和資訊釋出

  • 3 # 我的品牌我作主

    首先,

    保持產品特色:如品質、口感等,

    在上市之前,多考察行情、交際、銷售等資源資訊;控制或措開大小年的市場滯銷問題,講究“濃縮的才是精華”,不芒然追求產量…

  • 4 # 魯南鄉村小偉

    農民種出來的東西賣不出去原因如下:第一,城市限制了農民進城騎三輪賣東西的權利,第二,批發商和中間販賣販子掙取了絕大利益,造成了賣不出去或者價低。第三進口國外商品的衝擊。第四種地物質的上漲,對於他們失去信心,辛辛苦苦一年,到頭來賣不出去或者賣不夠本錢。第五,菜販子在地頭壓價很低,在市場批發價很高,零售商又把價提高許多倍(比如收購地頭價三毛錢,批發價八毛錢,零售價一塊八毛錢,這也就是農民為什麼種地不掙錢,錢都讓中間環節掙去了)

  • 5 # 農家小趙

    誠邀

    農民的產品滯銷與城市消費者覺得價格太貴,這個問題目前來說還是客觀存在的!

    首先,站在市場經濟學來說,供大於求的時候產品貶值、產品容易滯銷,而當供小於求的時候,物價會攀升,產品很暢銷!

    站在這個角度去分析,農民的產品在生產過程中由於缺乏市場資訊指導,以及時間和空間上的關係(春種秋收),很難把握市場上究竟缺少哪種產品?自己今年種下的紅薯、土豆,到了秋天收穫的時候價格是會像往年的高?還是今年來個過山車?很難把握!這就造成“姜你軍、蒜你狠”市民嫌農產品貴,而農民則產品滯銷!

    其次,有些偏遠地方由於空間關係,本身的資訊流通不暢,再加上長途跋涉,中間商在產品價格低廉無利可圖的情況下,也會選擇作壁上觀,如此一來,農產品滯銷,農民賣不上價格,長距離的運輸也會給成本費用抬高。

    總之,造成農產品滯銷的問題很多,而且往往不是單一性原因造成,所以現在要建立“大資料”解決“最後一公里”加強電商渠道,為農民建立品牌計劃,相信不久的將來,這一問題會被很好解決

  • 6 # 平安是福115628816

    哪一樣賣不出去?我弟種幾畝蘿蔔,1斤多時八毛一個不賣,現在1個3斤多市場批發1毛八,怎弄?農產品沒有一定的價格,找準時機就得處理。

  • 7 # 俄羅斯創業彬哥

    價格很關鍵的,好東西本來就會貴點的,但是很多人相信物美價廉,然後不斷的要求降價,東西也越來越次,好的農產品也不好賣了。

  • 8 # E洋不吹牛

    農產品的銷售跟供需有很大關係。

    中國農民體量很大,相應的農產品也很多,隨著科技的進步,不同地區也能種植相同的農產品,這就導致農產品產量過剩。當供大於求時,對農產品銷售就是一個大的衝擊。

    科技的進步,雖然讓農產品實現了跨地域種植和產量的增高,但也導致了種植成本上升。

    產量高,成本大,是目前中國農產品銷售的主要障礙。過剩的產量,卻沒有相應的消費者去消化,再加上高成本種植,使農產品價格居高不下,所以很多農民朋友感覺賣賤了,感覺不賺錢,賣貴了又沒人買。究其原因還是供大於求,產能過剩。

    中國發展到現階段,不止農業產能過剩,工業,第三產業也已產能過剩,國家為解決這個問題先後提出一帶一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為的就是消化掉中國過剩的產能。

  • 9 # 明日農人

    這樣的情況真的讓人很無語,一邊是農民種植的農產品賣不出去,一邊市民還需要高價買這些農產品。就像今年的蒜薹一樣,農民都扔了,買不到。到超市還需要幾塊錢一斤。

    這心裡情況的真正原因在哪裡呢?說明農產品從農戶到消費者中間有些環節是有問題的。中間商控制了產品的銷路。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讓農產品不能更好的跟消費者對接。這在以前資訊不發達的時代,這種做法就是囤積居奇。人為的製造商品的供應節奏。

    哪有什麼辦法解決這種情況呢?如果當地有大面積的種植農產品,自己完全可以聯合起來成立合作社,直接跟市場對接,這樣自己既可以掌握價格還可以瞭解市場資訊,便於來年計劃。

    成立電商部分,有些產品是有利於物流發貨的,透過線上渠道直接送到消費者手中,這幾年電商渠道漸漸發達,由於農產品的特性,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現在物流速度提高,很多農產品都可以了!

    跟城市大的連鎖果蔬便利店合作,這樣既可以控制產量也能控制來年的計劃,有利於管理。

    總而言之,只有自己掌握渠道,控制自己的生產節奏,掌握市場資訊,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農業的未來肯定會更好。因為人們對生活的要求也更高,繁雜中間環節肯定不利於產品的質量。

  • 10 # 四四說創業

    【內因】

    1、不關心市場,獲取資訊的渠道少

    現在有很多農民兄弟只關心種植技術,對市場資訊關注度不高,或者由於資訊獲取渠道狹窄的原因無法獲取有效的市場資訊,所以在優種選擇、定價、銷售渠道等方面,都非常吃虧。

    2、產品質量標準化程度不高

    很少有農民兄弟知道“三品一標”,農藥、肥料等施用沒有標準,良種、土壤等培育沒有科學化,所以種出來的產品質量不高,市場競爭力較弱。

    3、資訊化程度不高

    在相當比例的農民兄弟,都不知道什麼是電商,從來未自建或者在第三方平臺上建過網店,造成營銷渠道單一的局面。

    【外因】

    1、社會對農民的支援較少

    目前有一定比例的農民兄弟都是採用傳統的營銷方式,比如去市場趕集、交給供銷、商超門店等方式,雖然目前有很多平臺採用扶貧直銷的方式,開始幫助農民銷售產品,但僅僅只限於小部分,普及度較低。另外,種植技術上,政府、科研所、農業院校、農村技術站對農民小戶的支援也不夠深入,落地少,持續跟進少。

    2、市場競爭衝擊

    合作社、農企、大戶在市場上的規模程度要遠遠強於農民小戶,農民小戶沒有品牌、沒有渠道、沒有質量標準,造成農民兄弟的產品比不過這些大實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要送賀卡給好友,應該些什麼內容?要搞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