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鄉村滋味
-
2 # 蘇城Vlog
這個問題同樣也困擾著我,我和你一樣也在外面打工十幾年了,但是唯一不同的應該是地域,
我從十七歲就打工在吳江,所以對於我來說我生活的半生記憶也都留給了吳江,我和你一樣也選擇過回到老家發展,但是回到老家才發現自己什麼都幹不了,最重要的是還失去了和發小們之間的那份情感,心裡會很難受,最主要的是你的交友圈人脈都淡了,人脈不在做什麼事都很難,後來在家呆了有差不多不到一年,還是回到了吳江,所以在你沒有很好的規劃和發展之前最好還是不要盲目的選擇離開你生活了十幾年的地方,
-
3 # 此木君子182
打工十餘年,賺錢庫裡邊。
家中父母老,茶飯誰來端?
或有病和痛,何人在照看?
聽君一席話,敬老應為先。
老人養你小,管老必靠前。
抓緊快行動,居家共團圓。
-
4 # 羊毛圈那些事
跟我一樣的,我來深圳十多年了,也沒有什麼積蓄,年紀也不小了,一年到頭陪她的日子只有過年那麼幾天,有時候真的很痛恨自己的無能。
你養我小,我陪你老。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回家,根本回不去,自己所有的人脈圈子都在這裡,回家以後能幹嘛,從頭再來嗎?不可能從頭再來的,沒有這個時間給我從頭在來,現在在外面每個月還能給老媽寄點錢,讓他們衣食無憂,家裡就我一個男孩,我這邊的經濟來源斷了,誰去養她呢?
前年我媽喉嚨做手術,我出差在外,回不去,我姐也是出差,最後是我叔陪她去的長沙,他們兩這輩子沒出過我們市裡,我閉著眼都能想象的到那種初到大城市的窘迫,侷促與不安。
手術的前幾天我媽天天給我打電話,問我能不能回去陪她,她說她怕,當聽到她說她怕的時候,頓時眼淚就出來了,止都止不住,這是以前我對她說的話,那時我真真正正的認識到,她老了!
手術的當天,進手術室前的那段時間一直跟我看著影片,說一些很喪氣的話,我一直垂著頭,怕我媽看到我哭的樣子。
手術很成功,在她手術的第三條我回去看她,她顯得不是太高興,我知道她心裡不舒服,在她的眼裡,動一次手術就是死過一回的事情,我這個做兒子的沒能陪在身邊,在她身邊待了一天又急急忙忙的回來上班了。
每次上班,熬不住的時候就會想想,加油,加油,在努力點,在努力點就可以把老媽接到身邊來了!
這就是我給你的建議,加油!加油!
-
5 # 鳳凰臺老李
今天給孩子整理房間,翻了翻孩子的語文書。看到一首小學的古詩《回鄉偶書》。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發現這首唐詩就是寫給打工者的。
不知道題主年齡多大了,如果是三四十歲,當打之年。還是儘快回家,搞點什麼,找準找好專案。在不濟種個大棚也收入不少啊。只要肯幹,肯努力,還掙不到打工的錢嗎?
如果是年齡大了,超過五十。不建議回家,還不如多幹幾年,掙到錢回家養老。
空閒時間聽聽劉歡的《從頭再來》。
-
6 # 辰哥168
生命不止挑戰不斷,題主應該是很早就出來工作了,在外地的日子比在家要多很多、感覺回到家反而有些不適應了 、不是生活不適應而是思想啊人際關係各種看法都會有不同的理解、反而不知道在家可以做些什麼、我想出去久的人都有這個憂慮,我也是從十幾歲出門到現在差不多快二十年了、從出生算起我出門在外的日子比在家還多幾年,對家我是又熟悉又陌生,看看村裡的年輕人大部分都不認識,同齡人因為多年的不見也是多了客氣少了少青年時期的友誼,在家的時候我也想過如果我回來我能做什麼、內心也很迷茫,和家人也有思想上的隔閡、可是那畢竟是家,出門該外日思夜想的家、這裡有兒時所有美好或者痛苦的記憶,所以我想過各種回家的理由,大不了人生再重來一次,就像剛出去打工的時候到了一個陌生的城市我也一樣害怕迷茫過,但是還不就是一樣撐過來了、那麼回到自己的家鄉更不用擔心了,這裡有父母兄弟姐妹,有親人和親情在做後盾,有什麼好擔心的,即使回家創業沒有成功那也證明自己勇敢的嘗試了,以後也不會後悔了,努力過的事情即使不成功也沒有遺憾,何況現在只要你有能力哪裡都是舞臺,科技的發達即使你在落後的偏遠地區、也一樣可以透過網路學到你想要的知識,加油吧!只要你夠努力夠堅強到哪裡都可以生活的很好
-
7 # 老圩昭哥
兄弟,我也是這樣考慮,所以回來了。
你猶豫,可能是考慮到後續生計問題。
我們這一代,基本上沒有務農過,所農業缺乏信心。如果沒有父母帶著幹,估計夠嗆。
如果父母身體康健,你可以暫時不回來。十年時間,你已經有了自己的生活圈子,朋友圈子。現在村裡都是空村,如果你一直沒有習慣鄉村生活,突然回去。這種是煎熬。父母不到70歲,基本上都身體硬朗,不需要過度擔憂。趁著還沒那麼快老去,你好好在城裡賺錢吧。真的,我們的父母承受力,比我們想象要強很多。
如果父母年邁,少陪伴,就別猶豫。所謂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責任,該盡孝道,還是多回去陪伴。父母年邁,想得最多的不是給多少錢,而是子女承歡膝下。她們正在走向人生盡頭,不能一路都是一個人走,不然你一輩子都過意不去。現在的網際網路經濟時代,已經給我們人生很多發展機會,在村裡一樣可以接觸城裡的東西。
與其將來遺憾,不如現在行動。
-
8 # 默默的泰山人
1、首先我也已經在外工作了近十年了,剛畢業就到了離家千里之外,結婚前跟父母團圓不了幾次,結婚後跟老婆孩子父母也是很少見面,之前用QQ影片,現在用微信,我現在也有回家的想法,家裡的就業機會也不少,就怕自己看著那山更比這山高,因為我現在的工作比較專業,學到的手藝其他行業也用不上,所以我想回家去。
2、你可以綜合考慮一下,有沒有車貸房貸等等,父母的健康情況,是否允許你短時間內可能沒有收入,如果可以的話,找一個自己感覺可以的工作,畢竟每個人都想快快樂樂的過一輩子,不要讓工作的壓力一直壓著你,可能你不適合現在的工作?
3、你也可以試著根據自己的積蓄,考慮開個小店,果蔬店,小吃店等等,你可以考察一下你家附近的情況,也可以看下什麼比較火,可以複製一下,自己當老闆時間也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給自己打工勁頭更足。
回覆列表
其實題主可能忘記了最為重要的一點:你是從家鄉走出去的,你的根在家鄉,生於斯,長於斯,家鄉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是你熟悉的、樂見的,因此回到家鄉,並非從頭開始,可能你的重新開始,比你在外面的起點和切入點都要高得多。只不過你有“近鄉情更怯”的感受,這是大家都有的,正常,只要略加調節,就會喚回對家鄉的認識。
對於回老家來說,外出十年,絕對是好事,而非壞事。你以家鄉為圓點,擴大了自身的半徑,開闊了眼界,吸取了更多的營養,瞭解了更大的空間,積累了更多財富(包括資金、人脈、市場等等),重回家鄉,一定比一直枯守家鄉的人,站得要高,看得要遠,再回家鄉做事,相信遠比一直守在家鄉的人們做得更好,因為基礎一樣,而你擁有更多。
可能你會有重整山河,一切從頭開始的感覺,其實這沒有什麼不好,一張白紙可以寫更好的文字,可以畫更好的畫圖,你沒有必須舍而又割捨不下的東西,那是一種尾大不掉,令人疲累的東西,沒有它,反倒更好。
如今國家的政策越來越好,發揮能力的空間越來越大,比如農村,國家的三農政策、惠農政策,給予了人們更為廣闊的空間,只要你站得更高些,看得更遠些,做得更踏實些,可能會做得很好,甚至更好,而且農民再不似過去那麼苦,家有一份地,至少餓不死,種好莊稼,並不耽誤外出掙錢,收入不比別人少,這樣你就比別人擁有更多。因此沒什麼好怕。
千好萬好,不如家好,金窩銀窩,不如自家的狗窩,家之所以為家,就因為那是你的根脈所在,是你汲取營養,蓬勃發展的最好的地方。不要有顧慮,家鄉永遠對你敞開著溫暖寬厚的胸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