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頭156934080

    答:不能。為什麼?

    (一)土地所有權是集體的,農民只有承包權,使用權,流轉權,農民沒有權利把集體土地財產變現,成為私人的養老金。

    (二)中國農民分得一畝二分地,一畝二分地你覺得能值多少錢,保險公司願意做賠本的買賣嗎?

    (三)農民土地三權分置,給了農民有償流轉的機會,流轉費每畝每年多則千八百元,少則一百二百,這點錢也是無法養老的。

    (四)農民養老是目前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儘管專家忽悠農民的土地,把口號喊的哪麼高,現實就是現實,農民還得靠養兒防老,40多年只是畫大餅給農民看,中看不中用。

  • 2 # 鄉情小王

    “農二代”不願意種地,這也是現在一個大的現實問題,種地收入低啊!靠種那麼幾畝地怎麼能養活自己一家老小,拿什麼去上學讀書?都是現實中存在的問題!

    如今生活消費水平不斷上漲,靠在外打工都快維持不了,在家種地還不如打工,能怎麼辦呢!雖然我們農村的政策還可以,但是農業技術,還是相對落後。主要還是靠的老經驗技術,種植的莊稼收成還是不太理想,靠莊稼是難以維持生活的!

    我們的農村分為山區和平原區兩大部分,平原區種植可以,小田改大田,大規模種植,機械化操作,收入要稍微好點;可是山區呢,都是坡地,陡坡,沒法使用機械化,只能靠人工種植,這樣投入的人工成本高,效率低,收成還差!怎麼來種地,怎麼養活自己和一家人?

    想要改變這種面貌,主要靠打工來維持生計。現在政府大力的支援農村創業,改變農民的命運,讓我們農民把土地利用起來發家致富,還有很多的優惠補貼,光靠這個還是有些不足!需要我們的領導帶領我們普通農民共同致富,也要靠我們的領導和相關部門申請,提供科學技術,把我們的土地進行科學分析,什麼樣的土質種植什麼樣的農作物?要合理利用好我們的土地資源,不能盲目的種植!

  • 3 # 橙鄉視覺

    “農二代”不願種地,農民能否用土地養老?

    第一:農村種地太辛苦了,年輕人但凡有一條別的路走,都不會選擇回農村種地。

    第二:種地賺不到什麼錢,風險還大,就拿去年來說,颱風“山竹”造成的損失可不少,不少農田和村子都淹了,這對農民來說,可謂是損失慘重,然而能怎麼辦,辛辛苦苦一年的勞作只能白費;或是來一場病蟲害,照樣顆粒無收,農民的心也是跟這一場秋雨一場寒一樣,涼了一截又一截,簡直沒發過!

    農民能靠土地養老嗎?當然可以。

    在本村內轉包。這種形式主要在本集體經濟組織內,那些失去勞動能力的人,將自己承包經營的土地轉包給本經濟組織的其他成員,由他們來負責種植,然後將種植後收穫的部分糧食或經濟作物,用糧食或者貨幣形式給原來的承包經營者一定的補償。按一畝地600塊來算十畝地就6000了,在農村生活開支就夠啦!希望以上回答可以幫助到你!

  • 4 # 美玉193345715

    建設國家不管是種地還是幹其他的事情,都為國家出力,糧食產量不穩國家根基就不穩,把農村農業搞上去,光放空炮解決不了吃飯,把地種好不管是政府部門還是企業都要重視農產品的發展。給農業一片天,支援農村農業各個方式的扶助。

  • 5 # 使用者35107890022

    沒有人種地不就更好嗎,將來犲狼虎犳全出洞,金錢如山屍骨如山,人間煙火盡,富人貪官似仙境,沒糧吃錢,不拉浠世間臭了日雨淋,日月流淚天地空,嘆世人類何時興。

  • 6 # 徐乃建

    土地養老,笑話,土地是用來做什麼的?土地是種糧食的,而不是養老的,泥土可以吃嗎?沒人種糧食土地有什麼B用!

  • 7 # 阿達神話

    農二代不會種地,一個是不遠種植,另一方面,不會種植,透過規模化的土地託管,在不改變農民的土地承包權、收益權和國家惠農政策享有權的前提下,實現了農業規模化、集約化、機械化生產,較好解決了“誰來種地、怎麼種地”的問題。是為了更好地服務農民實現雙贏的很好合作方式,目前全國各地還在共同努力營造良好的環境。

    託管模式有以下幾個優勢:

    一、不改變農民的土地承包權、收益權和國家惠農政策享有權。土地託管,僅僅是農戶將土地託管給服務方,並不存在承包權的轉移,對農戶來講,既擁有土地的承包權,又能獲得土地收益,還不付出相應的支出,同時還能享受國家的惠農政策,這對沒有種植能力或者沒有種植技能的農戶來說,是最好的選擇。對於服務方來說,採取託管的模式,既不付出土地流轉的流轉費用,較少負擔,又能透過集中種植,獲得收益。

    二、實現了農業規模化、集約化、機械化生產。大量土地託管以後,便於農業開展集中種植、集中經營,特別是整方連片的土地,開展機械化生產,能節約大量的人力物力,較少不必要的支出。以山東濰坊市託管模式為例,原來散戶每畝小麥成本大概880元,規模化後犁地、農資、用工、灌溉都能夠省出15%-20%,再加上規模化種植土地整理增加的面積,一畝地託管後在產量相同情況下一季小麥能多收入300多元。

    三、農民和託管方雙贏。透過土地託管,農戶可以進行外出務工、就近打工,或者在合作設計進行務工,在土地收益不減少的情況下,增加群眾收入。同時,對於託管方來說,透過規模化種植,提高畝均收益,既節省了大量的人工費用支出,又增加了土地收益,託管方其中也享受了託管的收益。同時,在同樣銷售價格的調價下,透過保底收益,二次分紅等一系列模式,都可以增加群眾收入。

  • 8 # 芊芊油茶

    可以這樣說,像八零後九零後,以至於零零後,基本上會有可能很少去種地了,隨著國家對教育的不斷普及,要是以後普及到高中義務教育的話,可以肯定的是會越來越少人再願意去種地了。

    現在的農村有大量的土地荒置中,無人耕種,有許多的農二代,三代是不願種地,也不會種地,俗話說得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農民種地種糧,早已可以解決自家吃飯問題,養老只要有國家支援也不成問題了。那麼農民的養老問題如何解決,又如何靠土地去養老呢,我認為可以體現在以下幾點:

    一是農民的土地可以承包出去耕種,收取租賃費維持養老;

    二是國家延長了土地承包期限,農民可以在學到的知識中自己去經營集體土地上的長遠考慮,一次性投入,長久經營;

    三是以土地入股參與集體土地化的農莊,實行先進的機械仇管理,分取紅利維持養老;

    四是國家允許集體土地流轉進入市場,農民可將土地出租收取費用維持養老;

    五是農民交納養老保險,到了六十歲後可以領取國家發的工資維持養老;

    六是國家實行的低保政策、五保政策等農村扶貧救助完全是可以解決農民養老的;

    所以有國家強力的支援和扶貧政策,農民可以放心以土地的各種方式去養老,隨著在人們普遍意識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積極性上,人們的日子相信一天會比一天好,脫貧的物件會越來越少,農民的日子會越來越好,無論哪種方式,以土地的方式有那麼多種,農民都可以非常的放心,相信我們國家的政府,一切為了人民。

  • 9 # 廣西妹小卉

    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多數農村年輕人選擇外出打工賺錢。留守在家裡的都是上了年紀的老人居多,他們捨不得家裡的一畝三分地,但是一年到頭他們也賺不到幾個錢。

    外出打工的年輕人習慣了外面的工作環境,家裡的農活根本幹不動,又髒又累,日曬雨淋的。所以外出的部分年輕人甚至到他們老了也不選擇回到農村幹農活。家裡老人年紀大了,農活幹不動的時候,養老自然成了問題。

    就拿我們村來說,外出打工的,家裡的田地怕荒蕪,主動請求別人免費耕種,以免荒草雜生成了廢田。所以在農村家家戶戶都有農田,有的自家田,家裡勞動力不足耕種不完,所以租田出去相對較難,就算蒙租出去也是租金很低,一畝田年租也就是兩三百,有的直接用收成的農作物拿來交換,所以農村土地養老很難實現。

    遠的不說,就拿我們家來說,公公已經70多歲了,原有的重農活基本幹不了,所以自然就沒有收入來源,就只有政府發放的每月100多的養老補助。還有就是家裡每畝農田不到100的補助,這樣算下來一年國家政府給予的田地補助是很微薄的,根本不足以養老。

    所以說,農民老了靠土地養老是很難的,所以國家應該加大農村老人的養老問題,國家可徵用老人的土地,給予他們最大資金補助,用於他們養老問題,希望每個農村老人都能過上安穩老年生活。

  • 10 # 爛漫花開

    用土地養老是根本不可能的,至少在我的周圍的幾個村莊沒看到誰靠土地來養老。

    現在種地的還是老農民,像我的父輩們,六七十歲了還耕種自居的土地。並不是依靠土地來賺錢,而是解決最基本的溫飽,甚至偶遇自然災害還是虧損的。

    我的父輩們種地,是對土地的一種眷戀,那畢竟是他奉獻了一生,種田交糧為國家做貢獻的地方。看到土地荒蕪那是真心的心痛,但是靠種地,又不能發家致富。

    70後不願種地,80後不會種地,90後不提種地,這是”農二代”“農三代”真實的想法。

    已經沒有了在土裡刨食的觀念,現在很多農村裡是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年輕人已經走出了農村,要麼外出打工,要麼自主創業。

    農村老人尚有勞動能力靠的還是自力更生,自己養活自己。實在無力耕種時,可以透過土地流轉至少可以得到一些微博的補貼,但對於養老遠遠不夠。

    農村老人養老,主要靠的是兒女的接濟,孤寡老人最終的歸宿可能是養老院,隨著國家對老齡化老人的重視,各項政策會接踵而來,老人可能有較好的歸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觀察日記怎麼寫,要觀察大自然的變化,不少於五十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