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yfccvvbhg

    《明史·魏驥傳》原文及翻譯明史原文:魏驥,字仲房,蕭山人。永樂中,以進士副榜授松江訓導。常夜分攜茗粥勞諸生。諸生感奮,多成就者。用師逵薦,遷太常博士。宣德初,遷吏部考功員外郎,正統三年,召試行在吏部左侍郎,屢命巡視畿甸遺蝗,問民疾苦。八年改禮部,尋以老請致仕。吏部尚書王直言驥未衰,如念其老,宜令去繁就簡。乃改南京吏部。復以老辭,不允。十四年進尚書。英宗北狩,驥率諸司條上時務,多施行。景泰元年,年七十七,致仕。驥居官務大體。在太常,山川壇獲雙白兔,圻內生瑞麥,皆卻不進。在吏部,有進士未終制,求考功。同官將許之,驥持不可。法司因旱恤刑,有王綱者,惡逆當闢,或憫其少,欲緩之。驥曰:“此婦人之仁,天道不時,正此故也。”獄決而雨。正統中,王振怙寵,凌公卿,獨嚴重驥,呼“先生”。景泰初,以請老至京師。大學士陳循,驥門生也,請間曰:“公雖位冢宰,然未嘗立朝。願少待,事在循輩。”驥正色曰:“君為輔臣,當為天下進賢才,不得私一座主。”退語人曰:“渠以朝廷事為一己事,安得善終。”竟致仕去。驥端厚祗慎。顧勁直,好別白君子小人。恆曰:“無是非之心,非人也。”家居,憂國憂民,老而彌篤。蕭山故多水患,驥倡修螺山、畢公諸塘堰,捍江潮,興湖利。鄉人賴之。居恆布衣糲食,不殖生產。事兄教諭騏,雖耄益恭。時戴笠行田間。嘗遇錢塘主簿,隸呵之。答曰“蕭山魏驥也”。主簿倉皇謝慰而去。成化七年,御史梁昉言:“臣先任蕭山,見致仕尚書臣魏驥里居,教子孫孝弟力田,增堤浚湖,捍禦災患。所行動應禮法,倡理學,勖後進。雖在林野,有補治化,齒德有餘。乞下所司,酌前代故事施行。”帝覽奏嘉嘆。遣行人存問,賜羊酒,命有司月給米三石。使命未至而驥卒。賜祭葬如禮,諡文靖。其子完以驥遺言詣闕辭葬,乞以其金振饑民。帝憮然曰:“驥臨終遺命,猶恐勞民,可謂純臣矣。”許之。(節選自《明史·魏驥傳》,有刪改)譯文:魏驥,字子房,蕭山人。永樂年間,以進士副榜的身份授職松江訓導。常在深夜攜帶茶粥慰勞諸生。諸生感動而發奮,其中多有功成名就的人。因師逵的推薦,升任太常博士。宣德初年,升任吏部考功員外郎。正統三年,召入試用行在所吏部左侍郎,多次奉命巡視京城郊區蝗蟲災情,詢問民眾的疾苦。正統八年,改任禮部左侍郎,不久因年老而請求辭官退休。吏部尚書王直說魏驥沒有衰老,若考慮到他年齡大,最好下令除去繁雜的工作而做簡要的事情。於是改任南京吏部左侍郎。他再次推託年老而辭官,但是朝廷不同意。正統十四年升為尚書。英宗被俘北去,魏驥率領各司眾官吏逐條上陳時弊,大多被施行。景泰元年,年齡七十七,辭官退休。魏驥做官識大體。任太常官時,山川壇抓獲一對白兔,京畿內長瑞麥,他都拒絕進呈給朝廷。在吏部時,有一進士服喪期未滿,就請求考核功績授官。同僚打算答應他,可是魏驥堅持不同意。司法官因天旱體恤受刑者,有個叫王綱的犯人,罪大惡極,應判處死罪,有人憐憫他年少,想要給他減刑。魏驥說:“這是婦人之仁,天道不合時節,正是這個原因。”依法斷案後,天就下雨了。正統年間,王振依仗寵幸,凌辱公卿,唯獨尊重魏驥,稱他為“先生”。景泰初年,魏驥因請求退休養老到達京城。大學士陳循,是魏驥的學生,找機會避開眾人對魏驥說:“您雖位居冢宰,然而不曾在京城中央作官。請您稍稍等待,可叫朝廷為您加官封爵,這事兒包在我陳循等人身上。”魏驥正色道:“你身為輔佐之臣,應當為天下推舉賢才,不能因為我是你的老師就偏私我。”魏驥後來對人說:“他把朝廷的事作為自己的事,這樣怎麼會有好結果呢?”最終辭官退休歸家。魏驥端正厚道剛勁正直,善於識別君子小人,常說:“沒有是非之心,就不是人。”在家閒居也憂國憂民,此情到老而更加純厚。蕭山原來多水災,魏驥倡議修築螺山、畢公等塘堰,攔截江潮,興修水利。鄉里人依賴它獲利。居家一直布衣粗食,不置產業。事奉作教諭的兄長魏騏,雖年長而更加恭敬。經常戴斗笠行走于田間。曾遇到錢塘的主簿,僕隸呵斥他,問他是誰,他回答說“是蕭山的魏驥”。那主簿倉皇謝罪慰問而離去。成化七年,御史梁昉說:“臣最初任職蕭山,看到退休尚書臣魏驥的鄉下住宅,教育子孫尊崇孝悌,致力農耕,增築堤壩,挖掘湖泊,抵禦災害。所做的事符合禮法,提倡理學,勉勵後進。魏驥雖身處山野,但對治理和教化有益處,年齡大,德行高。請求陛下下令給主管部門,參照前代舊例實施對魏驥的表彰。”皇帝閱覽奏摺而嘉嘆讚賞,派遣使者前往慰問,踢給羊和酒,命令有關部門每月供給米三石。但使者和命令還沒到達魏驥就去世了。按照禮制賜予祭品,諡號文靖。他的兒子魏完因魏驥的遺言赴朝堂推辭葬禮,乞求用禮金救濟饑民。皇帝嘆息說:“魏驥臨終的遺言還害怕勞民傷財,可謂忠誠的大臣啊!”答應了魏完的請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青州雲門山門票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