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許速遞
-
2 # 荔枝89957791
1,其實這一點可以參考《雍正王朝》小說或者電視劇裡面的情節;康熙快不行的時候把很多能員干將降職撤差的寓意就是要保護他們,新君登基一紙詔書就可以復原高位,新主還能落得個識才愛才的美名。只能說雍正過於自信了,或者說太相信弘曆了,他認為他留下的人是為了弘曆更好的治國。這點反而害了那幾位重臣。俗話說“一朝天子一朝臣”,更不用說乾隆那種主見意識特別強,皇權思想特別重的人。 2,再來說說乾隆這個人,弘曆青年繼位,少年受過康熙的親自教導,兄弟也很少。所以早期沒有遇到過什麼挫折和困難,自我感覺不是良好的那種,而是天下第一的那種。他打心底是瞧不上李衛和田文鏡這種非科舉途徑上來的人,更看不慣張廷玉和鄂爾泰那種有任何一點倚老賣老的跡象。
-
3 # 愛之育之
皇帝隱秘,宮庭內幕知曉太多。
功勞太大,權柄太重。
皇帝已經賞不勝賞。
只有死路一條。
范蠡與文仲,助越王勾踐,滅吳王闔閭。
事成後,范蠡帶西施,奔走江湖,從商營生,成為首富,自號陶朱公。
文仲,不聽范蠡勸解,執意輔佐勾踐治國。
後被勾踐殺害。
漢初名將韓信,戰無不勝 ,攻無不取。
大漢王朝建立不久後,由楚王貶為淮陰候,後被呂后殺害。
抗金名將岳飛,功勳卓著。
宋高宗感覺壓不往了,夥同漢奸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岳飛殺害於風波亭。
歷朝歷代如此。
更何況老皇帝時期手握重權的老臣。
新帝剛登基尚可湊合。
一旦江山坐穩,這些老臣必遭迫害。
解鈴還須繫鈴人。
若老皇帝憐憫寵臣,就該在病入膏肓時,將他們全部解甲歸田,放野山中,則能保全身家性命。
但是,新帝登基,無原權臣、重臣鼎力支援,江山難穩。
故,此乃悖論。
難以兩全。
只能犧牲臣子了。
#凌遠長著#
-
4 # 尚新源蠍子
登基之前,乾隆必須處處圍著雍正轉,對雍正的國策心中並不認可,可還要表現出擁護支援的樣子!對雍正的重臣也不以為然!即使不為了組建自己的領導班子,也不會繼續重用!
因為乾隆一登基,就變相的否定了雍正的路線!
路線都否定了,自然不可能繼續重用改革派舊臣!
一句話,康熙打天下,雍正改革使國家富裕起來,乾隆上臺就開始敗家!
-
5 # snail42
俗話說:一朝天子一朝臣,一個朝代過去,不僅是屬於上一任皇帝的輝煌時代沒有了,上一任大臣的輝煌時代也往往隨之消逝了,對於前任皇帝重用的大臣來說,當新皇登基,或許急流勇退才是最好的選擇。
鄂爾泰,李衛,張廷玉,這三個曾經備受雍正重用的大臣,在乾隆登基以後,就用實實在在的經歷,驗證了這句俗話。
鄂爾泰:
對於鄂爾泰來說,他曾以為自己一生也就這麼平凡無奇的過去了。
鄂爾泰,字毅庵,滿洲鑲藍旗人,從小就攻讀四書五經,一直以官場仕途作為自己的目標,他在20歲中舉進入仕途,十一歲襲佐領世職,充任侍衛,此後一直活躍在官場。
雖然他不缺才能,自己也很想幹一番大事,然而,卻總是缺了那麼一點運氣,直到三十七歲時,才出任內務府員外郎,然後又停滯不前了。這讓鄂爾泰很苦惱,他覺得自己大展宏圖的希望很渺茫了。
等到康熙六十年,鄂爾泰都四十二歲了,他更是鬱悶了,眼看著人生都走完一大半了,官場之路還是沒什麼起色,鄂爾泰都覺得,或許自己這一輩子就這樣了。他作詩寫道:看來四十猶如此,便到百年已可知。
他沒有想到,他並非沒有前途,只是他的前途,不在康熙時代,而在雍正時代。雍正登基以後,對鄂爾泰很是重視,鄂爾泰實現了自己出將入相的人生理想,還有了行使內閣首輔的職權。他和同一時期的李衛,張廷玉,田文鏡,都是雍正不可缺少的左膀右臂。雍正死前還留下遺詔,讓張廷玉和鄂爾泰配享太廟,保有他們的尊榮。
但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乾隆並不願意接手自己父皇留下來的大臣,一心想要敲打鄂爾泰,後來,鄂爾泰的長子鄂容安和門生仲永檀密謀對付張廷玉,事情暴露後,乾隆皇帝大怒。乾隆皇帝雖然看在鄂爾泰的面子上,對鄂容安、仲永檀等人從輕發落,但還是嚴厲地敲打了鄂爾泰,警告他不要再犯。鄂爾泰病逝後,雖然剛開始乾隆遵照雍正遺詔讓他配享太廟,但沒過幾年,又因為鄂爾泰的侄子子鄂昌、門生胡中藻犯案,將鄂爾泰撤出賢良祠。
李衛:
李衛是在“高考”上作弊了的人,他很想當官,不過自己比較難考上,好在家境殷實,李衛捐資員外郎,隨後不久便入朝廷任兵部員外郎一職。康熙五十八年,李衛任戶部郎中一職。不過,雖然李衛的官是買來的,但他的實力真的很強。這點在雍正登基以後,得到了充分的印證。
雍正皇帝即位後,他頻繁升遷,在不到10年的時間,即從一個從五品的兵部員外郎,快速升遷至從一品的浙江總督,名列封疆大吏。後來,更是任職拱衛京畿要地的直隸總督。自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至雍正五年(1727年),不過十年之間,李衛從一個從五品的員外郎閒職,一路擔任各種要職,並最終官居總督,成為朝廷一品要員、封疆大吏,其升遷速度不可謂不快。
乾隆登基才兩年,李衛就去世了,按理說和乾隆並沒有多大沖突了,但是乾隆也沒有多喜歡這個大臣,有一次,乾隆皇帝南下視察的時候,發現老百姓在供奉李衛,大發雷霆說:“李衛仰借皇考恩眷,任性驕縱,初非公正純臣。託名立廟,甚為可異!”下令將李衛神像拆除並燒燬。
張廷玉:
張廷玉是幾個大臣裡活得最久的,然而晚年擔的心受的驚也分外的多。張廷玉是進士出身,在康熙時期就頗受重用,經常陪康熙皇帝外出視察工作。等到雍正登基,就更重視張廷玉了,因為張廷玉的父親張英,還是雍正的老師。有了這一層關係,君臣二人相處起來更為融洽。張廷玉曆任禮部尚書、戶部尚書、吏部尚書,官至保和殿大學士。後來雍正設立了軍機處,張廷玉又任軍機大臣。
在雍正的遺詔裡,張廷玉也是配享太廟的,張廷玉也是對這一點很執著,張廷玉前半生沒有什麼汙名,該做的做了,也確實想急流勇退了,尤其是看到鄂爾泰被乾隆打壓後,他在乾隆十三年向乾隆請辭,希望告老還鄉,結果乾隆一句話就打回了:你是要配享太廟的人,怎麼可以這麼快就退休?張廷玉無奈只好繼續幹下去。
乾隆十四年,張廷玉再次請辭,這次乾隆終於答應了,可是張廷玉對配享太廟太過執念,還要乾隆皇帝做一個保證,乾隆當然不開心啊,不過還是給了,而張廷玉估計高興傻了,也不會看臉色,只讓兒子去謝恩,自己沒有去,這讓乾隆更生氣了。而張廷玉的門生正好在裡面當差,就告訴張廷玉了,結果著急的張廷玉,天還沒亮就跑去皇宮裡請罪,這讓乾隆皇帝更不開心了,明顯有人通風報信啊。
於是乾隆帝下令削去他的伯爵,還命以太廟配享諸臣名示張廷玉,命其自審應否配享,乾隆的雷霆之怒,張廷玉也看出來了,急忙痛哭流涕的說自己不配享太廟之殊榮,請求皇上收回。於是,張廷玉心心念唸的配享太廟就沒了,還多了這麼多汙點,可想而知張廷玉當時的心情了。
直到乾隆二十年,張廷玉卒於家中,享年八十四歲。不過他死後,乾隆還是給了他配享太廟的待遇,只是死了的張廷玉也不知道了。
雖然一朝天子一朝臣,不過雍正這幾個大臣,在乾隆時期還真的有點慘,進也不是,退也不是,只能說,乾隆新帝登基,自然看不慣自己父皇留下來的老臣子,嫌他們倚老賣老,更願意培養自己的心腹大臣,而且打壓老臣子,也是給自己這個新皇帝立威,所以雍正的幾個臣子就悲催了。
-
6 # Snownan
中國古代有408位皇帝,每個皇帝在位時都會有自己的寵臣,這些寵臣在頂峰時可以說是呼風喚雨。但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幸運不會永遠持續,哪怕是同一朝代都不一定。
歷經十三年的雍正王朝,出現了不少治世能臣。當時有四大寵臣,分別是李衛、田文鏡、鄂爾泰和張廷玉。他們都深得雍正的信任。
先說說李衛,他出身於富商人家,雖是花錢買的官。但是個人能力擺在那兒,雍正即位後很喜歡李衛,他從一個五品的兵部員外郎,最後做到從一品的浙江總督,後來更是任職拱衛京畿要地的直隸總督。
接下來是田文鏡,他從康熙時期就在基層,雖是正藍旗,但他身為監生不受重用。到了雍正時期因為擁護「攤丁入畝」政策深得雍正青睞,隨後被提拔至河南山東巡撫。田文鏡公正廉明,屬於與雍正比較合拍的一個大臣。
然後是鄂爾泰,他雖然20歲就考中舉人進入官場,但仕途不順,四十多歲時還只是個內務府員外郎。後來他遇到了雍正,先是被安排到雲南當考官,5個月後直接調任江蘇布政使,後來又成了廣西巡撫,最後直接以保和殿大學士的身份行使內閣首輔職權。至此,他達到了人生巔峰。
最後是張廷玉,他是進士出身,三朝元老。因為父親是雍正的老師,所以在雍正即位後享受了優待。張廷玉先後任禮部尚書、吏部尚書,後官至保和殿大學士。等到軍機處設立,直接是首席軍機大臣。他為雍正做了很大的貢獻,雍正承諾張廷玉,他在死後可以配享太廟,在古代,這是一種至高無上的榮譽。
但是乾隆登基後一切都變了,這些人中有三個倒了黴,唯一倖免的田文鏡是因為年紀大,比雍正去世的還早,那麼剩下三人的結局到底如何?
鄂爾泰和張廷玉的權利大到乾隆都很不安。而鄂爾泰為了討好和親王甚至建議把雍正曾經的雍王府賜給他,這讓乾隆很不高興,當場駁回他的提議。鄂爾泰的兒子也不安分,乾隆還當面敲打了他。鄂爾泰死後,乾隆本來沒收拾他,但是他侄子犯案後,乾隆直接把他移出了賢良祠。
張廷玉看到鄂爾泰被打壓,因為不安便主動請辭,但乾隆不許,又兩年,乾隆同意他退休,張廷玉自然提到太廟的事,乾隆就拿出享受配太廟的名單讓張廷玉看,問他可配,張廷玉一看名單,多是多爾袞等功高蓋世之人,於是,乾隆剝奪了他配太廟的資格。雖然在張廷玉死後乾隆還是允許他進入太廟,但張廷玉已經看不到了。
李衛也活的比較短,他只做了兩年官就去世了。但乾隆對他厭惡至極,一次下鄉南巡,看見百姓自發供奉李衛,乾隆大怒,命人砸了神像,燒了廟宇。
臨終前張廷玉作了一首詩:一場辛苦一場空,死後歸還泥土中,萬里長城萬里空,百世英雄百世夢。這世間的權爭利鬥,滿眼浮華,到頭來也只是一場空罷了。
-
7 # 伊耆角木
首先有個問題,題主所謂雍正寵幸的三大朝廷重臣是誰?這個有點模糊。我能想到的只有張廷玉和鄂爾泰。也許第三個指的是李衛,李衛是善終的,雖然死後確實被乾隆打擊了。另外可能就是莊親王允祿、果親王允禮,這二位有點尷尬。被乾隆敲打過,但也不是特別慘。那就都說一下。最主要的自然是乾隆想要自己“當家做主”。另外,乾隆也算古代數一數二喜歡玩弄權術,敲打大臣的皇帝了。
雍正臨終,給乾隆留下了四個顧命大臣,就是莊親王允祿、果親王允禮,以及軍機大臣鄂爾泰、張廷玉。這四位是雍正最信任的朝臣,允祿允禮是在怡親王允祥死後跟雍正最貼心的兄弟,鄂爾泰、張廷玉則是雍正一手提拔進入權力中樞。雍正當然希望他們能繼續在乾隆朝發揮作用。但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乾隆是個很有自己想法的人,又怎麼會一直活在父親的陰影之下。但是,既然是父親留給他的,也不能隨便除掉,重要的是找到理由。
第一個倒黴的是允禮,允禮是被小小敲打了一下。乾隆元年九月,乾隆賜允祿、允禮共享親王雙俸,並且免除了他們“便殿召見跪拜之禮”。但後來,乾隆在乾清門御門聽政,允禮居然也沒有跪拜,坐而論事。乾隆動怒,下旨革去允禮親王雙俸。當然,乾隆免的是允禮便殿跪拜之禮,御門聽政是正式場合,允禮確實還是應該正式跪拜。但是,如果乾隆有意,輕拿輕放,訓斥兩句也就是了,剝奪親王雙俸也是比較丟臉面的懲罰了。也不知是幸運還是不幸,允禮身體一直不好,乾隆三年就去世了,乾隆給他極高哀榮。但因為允禮的兒子早逝,乾隆以幼弟弘曕過繼,承襲果親王爵位。
第二個倒黴的是允祿,與允祿一起還有一群人一起倒黴,這就是著名的弘晳逆案。乾隆四年,原廢太子胤礽之子理親王弘晳有“謀逆”之舉,允祿和次子貝勒弘普,以及恆親王允祺之子世子弘升、已故怡親王允祥之長子貝勒弘昌、第四子寧郡王弘皎都因為與弘晳“往來過密”受到牽連。結果允祿被革去親王雙俸和議政大臣職位,弘昌、弘普革爵,弘升永遠圈禁,弘皎永遠停俸。弘晳作為“主犯”最慘,被奪爵圈禁至死,改名四十六,剝奪宗籍。其實,弘晳的罪責也是可小可大,其他人更是沒有什麼罪證。弘晳逆案是乾隆對這些宗室的一次系統性警告,而為首的除了最具威脅的(康熙的長孫,也是養在身邊最久、最喜愛的皇孫)弘晳,自然還有位居首輔的允祿。自此,允祿雖然保留了世襲罔替爵位(當年允祿被雍正指定過繼給已故莊親王博果鐸,成為鐵帽子王),但從此遠離權力中樞,一蹶不振。
第三個倒黴的就是著名的張廷玉了,乾隆十年鄂爾泰去世,張廷玉成為朝中最老資格的大臣。乾隆十三年,張廷玉告老還鄉,被挽留,自此開始走上被乾隆嫌棄的不歸路。次年,張廷玉再次乞休,乾隆終於恩准,但張廷玉卻提出要乾隆給予一道聖旨保證雍正允諾的配享太廟尊榮不會有變。乾隆不滿,次日,張廷玉居然沒有親自進宮謝恩,乾隆龍顏大怒,命軍機處擬旨讓他親自進宮回話,結果旨意未發,張廷玉已進宮謝罪。乾隆惱怒軍機處有人暗通訊息,命廷臣議罪,商議剝奪官職,罷配享太廟,乾隆“開恩”,僅僅剝奪了張廷玉伯爵爵位。乾隆十五年,在皇長子永璜去世的喪期,張廷玉又一次不識時務地提出回家養老,被乾隆痛斥,最終剝奪配享太廟資格,貶回家去。後來又因為學生犯罪被牽連,乾隆命收繳賞賜之物,可謂難堪至極。乾隆二十年,張廷玉淒涼去世,乾隆“開恩”恢復了他配享太廟資格。
最後一位顧命大臣,死了也不安生。鄂爾泰,雖然他早已於乾隆十年去世,乾隆二十年,其侄子鄂昌與門生胡中藻捲入文字獄,被處斬,居然也牽連到鄂爾泰,將其牌位撤出賢良祠。鄂爾泰雖死,勢力仍在。乾隆此舉,意在打擊鄂爾泰一黨。
最後一位雍正寵臣也就是李衛。李衛官位遠不及前幾位那麼高。乾隆初年,李衛任直隸總督,兼總河。乾隆三年去世。臨終前,乾隆還派御醫診治,死後賜予哀榮。但是後來乾隆南巡,見西湖花神廟裡立著李衛自己及其妻妾的神像,號“湖山神位”,又引發乾隆不滿,下諭說:“李衛仰借皇考恩眷,任性驕縱,初非公正純臣。託名立廟,甚為可異!”,命撤像燒燬。李衛已死多年,卻被加上了這樣的惡評。
其實,乾隆對付允祿、允禮,為的是警告宗室成員絕對服從,不許有異心,處置張廷玉,死後追貶鄂爾泰是打擊他們兩派在朝中的勢力,告誡百官聽話。最後對李衛的行為,那是不許有人享有比自己高的名聲,用來警告官員,同時也是告誡百姓,皇權至高無上,天下是他的。
-
8 # 夕陽下的晚楓
雍正帝最寵愛的朝廷大臣莫過於鄂爾泰、張廷玉、李衛和田文鏡四人。
史料記載乾隆曾對尹繼善道:“汝知督撫中當學者乎,李衛、田文鏡、鄂爾泰是矣。”
尹繼善回答道:“李衛,臣學其勇,不學其粗;田文鏡,臣學其勤,不學其刻;鄂爾泰,大局好,宜學處多,然臣不學其愎也。
這是一段經典的對話,而這其中的三個人,均為雍正帝的寵臣。因田文鏡在雍正朝便已經去世,故不在此問題的探討範圍之中。
下面談談剩下的三位雍正帝的寵臣是如何被乾隆帝一一打盡的。
(一)李衛李衛是雍正帝的寵臣,自不必說,《雍正王朝》中曾指出李衛是雍正帝的家人,雖然小說與歷史存在一定的出入,但李衛為雍正帝所寵信是事實。
乾隆帝繼位之時,李衛時任直隸總督,直隸總督雖然是個二品官,但也可謂九督之首了。但乾隆帝對於李衛並不信任,借河道事務辦理不善,要求他離任休養。因鬱郁不得志,乾隆三年便去世了。
看似並未對其展開打擊,實則不然,乾隆二十年左右,李衛的門人彭家屏便因身涉查抄偽稿案而被清理,在處理彭家屏案的時候,乾隆皇帝一直強調其為李衛的走狗等等,可以說,李衛生前沒遭到破壞,身後其勢力遭到了清洗。
(二)鄂爾泰鄂爾泰更是雍正帝寵信依賴的大臣。鄂爾泰在康熙朝之時,便因較高的氣節而受到雍親王胤禛的重視。
雍正登基後,隨著西南改土歸流程序的推行,先後任命鄂爾泰為雲南巡撫、雲貴總督,雲貴廣西三省總督,成為西南改土歸流的總設計師。
西南事畢,鄂爾泰被召回京,升任內閣大學士、加封太子太伯,賜予其伯爵。並與當時的大臣張廷玉並列為滿漢大學士,排在張廷玉之前。雍正一朝,對於鄂爾泰的恩賜無出其右。
不過,到乾隆朝時,鄂爾泰死後十年,乾隆借胡中藻案發難,將鄂爾泰撤出賢良祠,鄂氏一門遭到了殘酷打壓,以致鄂氏後人為官者寥寥無幾。
(三)張廷玉除鄂爾泰之外,雍正帝寵信的另一名大臣便是張廷玉了,影視劇了對張廷玉刻畫的較多,人們較為熟悉,雖然他並未擔任封疆大吏,但卻一直在朝中,伴皇帝左右,為朝中政務鞠躬盡瘁。
乾隆帝對於鄂張兩派勢力爭鬥深惡痛絕,但最終保全了他們善終,鄂爾泰去世之時,尚令其配享太廟,入賢良祠。
張廷玉則更為悲慘,尚未去世之前,便因告老一事被乾隆帝痛斥了一番,予以警戒。去世後,其家族姻親等勢力也遭到了乾隆帝的打擊。
那麼乾隆帝為什麼會做出如此的行為?這主要與乾隆帝的疑心有關。
乾隆皇帝與雍正皇帝不同,他是一個好大喜功,極度自我之人。對於雍正皇帝遺留下來的舊臣,特別是倚老賣老的三朝元老,是難以容忍的。
他們雖與清初的多爾袞、鰲拜專權不同,但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乾隆帝的專政,所以必除之,乾隆帝內心才能平復。
另外,這也與歷來皇帝皆以打擊前朝舊臣的慣例有關。
舊臣盤根錯節,阻礙集權,同時也可擺脫先皇的為政方略,以大展宏圖,施展為政拳腳。這也是新皇帝打擊老臣的普遍原因之所在。
乾隆朝之時,朝中最大的兩股勢力便是鄂爾泰和張廷玉。素有朝中大臣“滿洲則思依附鄂爾泰,漢人則思依附張廷玉之說”,可以說兩方勢力勾心鬥角之事頻發,如鄂爾泰門生仲永檀任御史之時,便控告張廷玉的手下鄂善;張廷玉的門人更是與鄂爾泰手下勢若水火。
也正是基於這些考慮,乾隆才會無情打壓前朝舊臣。
-
9 # 莫山主說青史
莊親王允祿、鄂爾泰和張廷玉深受雍正信任,但在乾隆時期這三位都被治得很慘,原因很簡單:結黨營私,政治不正確,這是乾隆最敏感最痛恨的行為,處治的過程充分展現了乾隆的帝王駕馭之術。
雍正彌留之際,遺詔莊親王允祿、果親王允禮和大學士鄂爾泰、張廷玉四人輔佐弘曆,這幾位在雍正生前都備受寵信。然而到了乾隆當政,允禮在乾隆三年就病死了,反倒是這幾個人中最幸運的,剩下的三人都經歷了一番折騰,被乾隆玩的不死也脫層皮。
(允祿畫像)
先看看允祿吧!允祿在乾隆四年被削掉了議政大臣等職務,基本已經失去在官場的權威。乾隆為什麼這麼做呢?原因就是允祿和弘皙搞到了一塊,乾隆認為允祿是弘皙集權的後臺。弘皙是何許人也?
這還要追溯到康熙年間,廢太子胤礽在他老爹死後,並沒有被處死,而是被幽禁在了王府,眼睜睜地看著後來的雍正皇帝胤禛爬到了權力的頂峰。
即將到手的皇位從眼前靜悄悄的溜走,讓他受到了很大的打擊,結果鬱鬱而終了。
但胤礽的兒子弘皙還活著,作為曾經的太子嫡子,弘皙很受康熙的疼愛,和他父親一樣,作為康熙的嫡孫子,他也是眼睜睜看著一個非嫡孫的弘曆登基的,心中難免不滿。
為了擴大自己的勢力,弘皙開始到處拉攏宗室力量,此時他的第一個目標就是莊親王允祿。這群人長期在一塊廝混,妄議國事,還傳出些悖逆之語讓乾隆知道了。
乾隆對朝臣黨爭和他的爺爺、他的爹一樣的痛恨和敏感,為了把黨爭禍國的火苗扼殺在搖籃中,乾隆命宗人府徹查了允祿和弘皙,最終治了一個“結黨營私”的罪名。
(乾隆與弘皙劇照)
弘皙這件事鬧得很大,還查到了他大逆不道的行徑,主要是他居然私自在自己府中,仿造皇宮內務府模式建立的七司制度,儼然是把自己當皇帝了。
自此乾隆就對結黨營私這幾個關鍵詞非常的敏感,一有什麼風吹草動就必須斬草除根,鄂爾泰和張廷玉就是在這個地方跌了跟頭。
打擊結黨營私,鄂爾泰集團首當其衝。鄂爾泰是西林覺羅氏,滿洲鑲藍旗人,終康熙一朝擔任的都是員外郎等小官。當年胤禛還在藩邸的時候,曾經找他幫過忙,誰知他鋼鐵一般的直男性格二話不說就拒絕了。
然而人有時就是抗不住天命,雍正繼位非但不記仇,還特別欣賞他的剛直,對他委以重任,真是命太好羨慕不來啊。
而張廷玉是大學士張英的次子,安徽桐城人,一出生就含著金鑰匙。張廷玉這個人處事非常謹慎,瞭解雍正的心思,博得雍正的倚重,還多次寫詩賜給張廷玉。
因此對這兩位朝中重臣,在雍正八年的時候,胤禛直接下旨讓鄂爾泰、張廷玉配享太廟。
在雍正年間,這兩位寵臣就已經開始培植自己的勢力,像張廷玉經過從他父親開始的幾代努力,形成了以張氏為核心的桐城官僚集團。
但是雍正對他二人一直採取姑息養奸的態度,導致鄂爾泰和張廷玉集團明爭暗鬥得厲害。
對這兩大集團,智商超凡的乾隆又怎能不知,但乾隆畢竟比他父親更加的眼裡揉不進沙子,對於滿人依附鄂爾泰,漢人依附張廷玉的現象,是絕對不會姑息的。
只是精明的乾隆知道鄂、張勢力盤根錯節,絕不能一蹴而就、操之過急。
乾隆的策略經過了利用、限制到最終完全剷除的過程。鄂爾泰有個得意門生叫仲永檀的,乾隆六年仲永檀揭發提督鄂善受了京師富戸俞氏的賄賂,並且俞氏去世張廷玉也送了柬貼,可以看出仲永檀的矛頭是直指張廷玉的。之後仲永檀成功檢舉鄂善,還升了官。
在初次嚐到甜頭後,他又把矛頭對準了鄂爾泰的政敵張照,誰知卻反被張照抓住小辮子,告發他把留中密發的機密檔案洩露給了鄂爾泰的兒子鄂容安。認定仲永檀依附師門,與鄂容安結黨營私,明確指出這件事鄂爾泰也脫不了干係。
(鄂爾泰劇照)
之後鄂爾泰連降兩級,是乾隆對鄂爾泰集團的一次嚴重警告。乾隆十年鄂爾泰病逝,但乾隆依舊遵照了雍正的遺願,賜他配享太廟,算是結果不錯了。
老奸巨猾的張廷玉也難逃乾隆的制裁。比起鄂爾泰,張廷玉是一個絕對的官場老手,很會察言觀色。當發現乾隆對自己家族勢力心存芥蒂後,他便立刻上疏,請求辭去他兼管吏部的所有職務。
但乾隆並沒有同意,因為他還需要張廷玉,只是把訥親代替他升為首席軍機大臣。
乾隆十三年,張廷玉以年老古稀為由請退還鄉,但乾隆都拒絕了他的請求。但乾隆十四年的一件事惹怒了乾隆,張廷玉擔心乾隆不能兌現雍正許諾他的配享太廟的承諾,居然要求乾隆予以保證。
一個臣子、奴才,居然要求皇帝給他立下保證書,乾隆必然心頭惱火,況且乾隆答應他後,第二天他卻讓自己的兒子代替他去面聖謝恩,最終完全激怒了乾隆。
因此乾隆便把張廷玉削去了爵位,只留下大學士的頭銜,仍許配享太廟。此時張廷玉完全失寵,乾隆不時就過來找個茬訓斥他一番,想要摧垮張氏集團的心昭然若揭。
之後各種理由罷了張廷玉配享太廟的資格,又因為他的姻親朱荃曾涉及到當時文字獄一個大案——呂留良案,連張廷玉大學士的頭銜也一併革去了,並追回之前對他的所有封賞,至此張廷玉徹底垮臺。
不過乾隆二十年張廷玉去世後,乾隆依然遵從他爹的諾言,給張廷玉配享了太廟。
(乾隆劇照)
由此可以看出,乾隆深諳帝王心術,對大臣的駕馭之術,應在乃父之上,被康熙看中的他確實是不一般啊。
回覆列表
雖然雍正一朝,只有短短13年,但也出現了不少治世能臣。其中,深得雍正皇帝寵信的有4個人。他們分別是鄂爾泰、李衛、張廷玉、田文鏡。其中,田文鏡年齡最大,李衛年齡最小。
雍正皇帝有多寵信他們?
先說鄂爾泰。
鄂爾泰,字毅庵,滿洲鑲藍旗人,生於1677年。鄂爾泰20歲考中舉人,進入官場。但是,他的前半生頗為不順,直到42歲還是一個小小的內務府員外郎。他寫詩哀嘆自己的命運:“看來四十猶如此,便到百年已可知。”自哀自怨之情,溢於言表。
雍正皇帝即位後,鄂爾泰迎來了屬於自己的春天。1723年初春,鄂爾泰先是被外放雲南鄉試副主考,5個月後,就地提拔為江蘇布政使。1725年,又被任命為廣西巡撫。可鄂爾泰還在赴任途中,雍正皇帝就改任為雲南巡撫。由於雲貴總督楊名時只管轄雲南巡撫的事物,所以鄂爾泰實際上被當作雲貴總督使用。此後,鄂爾泰歷任雲貴總督、兵部尚書、雲貴廣西三省總督等,管轄雲南、貴州、廣西三省。
1732年,鄂爾泰被召進京城,以保和殿大學士的身份,行使內閣首輔職權。鄂爾泰實現了出將入相的人生理想。這一切,都與雍正皇帝的寵信有關。愛屋及烏,雍正皇帝還將鄂爾泰的弟弟鄂爾奇、長子鄂容安、次子鄂實等提拔到重要部門擔任要職。
再說李衛。
李衛,字又玠,江南銅山(今江蘇徐州豐縣大沙河鎮李寨)人,生於1687年。李衛出身富商家庭,沒有走寒窗苦讀這條路,而是花錢買了一個小官,進入官場。
當然,李衛雖然是花錢買官,但做官的能力還是很強大的。當雍正皇帝即位後,他頻繁升遷,在不到10年的時間,即從一個從五品的兵部員外郎,快速升遷至從一品的浙江總督,名列封疆大吏。後來,更是任職拱衛京畿要地的直隸總督。
雍正皇帝有多寵信李衛?李衛性格直爽,經常率性而為。雍正皇帝對他循循善誘,悉心教導:“汝宜勤修涵養,勉為全人,方不負知遇。”“丈夫立身行己,此等小節不能操持,尚何進德修業之可期?當時自檢點,從容涵養。”
第三是張廷玉。
張廷玉,字衡臣,安徽桐城人,生於1672年。張廷玉是進士出身,在康熙時期就頗受重用,經常陪康熙皇帝外出視察工作。
雍正皇帝即位後,更加重用張廷玉。因為張廷玉的父親張英,是雍正皇帝的老師,他們兩人有了這一層特殊的關係,相處極為融洽。張廷玉曆任禮部尚書、戶部尚書、吏部尚書,官至保和殿大學士。1729年,雍正皇帝設定軍機處,張廷玉擔任首席軍機大臣,負責制定了軍機處的執行制度,沿用了清朝末年。
雍正皇帝多次誇獎張廷玉,還不無親暱地說:“朕即位十一年來,朝廷之上近親大臣中,只和你一天也沒有分離過。我和你義固君臣,情同密友。如今相隔月餘,未免每每思念。”雍正皇帝甚至還公開承諾,張廷玉死後可以配享太廟,陪孔子吃一口冷豬肉。在古代,這可是一種至高無上的榮譽。
最後是田文鏡。
田文鏡,字抑光,漢軍正藍旗(後抬入漢軍正黃旗),生於1662年。田文鏡是監生出身,在康熙時期沒得到重用,長期在基層摸爬滾打。
雍正皇帝即位後,田文鏡因為推行“攤丁入地”,與雍正皇帝的改革策略不謀而合,得到了雍正皇帝的青睞。隨後,田文鏡歷任河南巡撫、河南總督、兵部尚書等職。為了褒揚田文鏡的公正廉明,雍正皇帝甚至為了設定了一個“河南山東總督”職務。
有什麼好東西,雍正皇帝第一個想到與田文鏡分享。雍正皇帝很喜歡煉丹。田文鏡70大壽時,雍正皇帝送了一些丹藥,作為壽禮。雍正皇帝還用充滿關愛的語氣說:“田老愛卿,雖然你年近70,朕還是希望你能夠老年得子。這個丹藥特別好,朕都吃過了你怕什麼?”
1735年10月8日,雍正皇帝去世。隨後,雍正皇帝第四子弘曆繼任皇位,是為乾隆皇帝。隨著乾隆皇帝的即位,鄂爾泰、張廷玉等人的好日子就結束了。
雍正在遺詔裡說:“大學士張廷玉器量純全,抒誠供職;鄂爾泰志秉忠貞,才優經濟,此二人者,朕可保其始終不渝,將來二臣著配享太廟,以昭恩禮。”這讓乾隆皇帝多少有些不快。
及至後來,乾隆皇帝更是感覺鄂爾泰、張廷玉等人在朝廷裡勢力太大,有心進行抑制。他在一份上諭中說:“滿洲則思依附鄂爾泰,漢人則思依附張廷玉,不獨微末之員,即侍郎、尚書中亦所不免。”這是說,朝廷裡滿漢官員唯鄂爾泰和張廷玉馬首是瞻。
鄂爾泰第一個撞到乾隆皇帝的槍口上來。
此前,雍正皇帝留下遺願,把自己當親王時居住的雍王府改為廟宇。鄂爾泰為了討好乾隆皇帝的弟弟和親王弘晝,主張將雍王府賜給弘晝。乾隆皇帝當即駁回他的建議,將雍王府改為雍和宮。
這時候,鄂爾泰的長子鄂容安和門生仲永檀密謀對付張廷玉,事情暴露後,乾隆皇帝大怒。乾隆皇帝雖然看在鄂爾泰的面子上,對鄂容安、仲永檀等人從輕發落,但還是嚴厲地敲打了鄂爾泰,警告他不要再犯。
1745年,鄂爾泰病逝。乾隆皇帝允許其配享太廟,入祀京師賢良祠。1755年,又因侄子子鄂昌、門生胡中藻犯案受到牽連,被撤出賢良祠。
鄂爾泰受到乾隆皇帝打擊,讓張廷玉預感不妙。張廷玉主動申請辭官,乾隆皇帝照準。可是,張廷玉臨行前請乾隆皇帝寫一份保證,允許自己死後配享太廟。乾隆皇帝很不高興,但還是照辦了。第二天,張廷玉沒有親自上朝廷謝恩,而是派兒子作為代表。這讓乾隆皇帝逮住機會發了一通脾氣。
1750年,張廷玉的學生、皇長子永璜去世,張廷玉再次告老還鄉,激怒了乾隆皇帝。乾隆皇帝拿出配享太廟的名單給張廷玉看,讓他自己覺得應否配享。隨後,乾隆皇帝召開大學士九卿會議,覺得罷去張廷玉配享太廟的資格,免予治罪。
1755年,張廷玉病逝後,乾隆皇帝開恩,允許他配享太廟。
李衛在乾隆皇帝即位後,只做了兩年多,就於1738年病逝了。但是,這並不能削弱乾隆皇帝對他的厭惡。
有一年,乾隆皇帝南下視察,在西湖花神廟裡發現當地老百姓自發供奉的李衛神像,大發雷霆說:“李衛仰借皇考恩眷,任性驕縱,初非公正純臣。託名立廟,甚為可異!”下令將李衛神像拆除並燒燬。
雍正朝四大重臣裡,唯一沒有遭到乾隆皇帝無情打擊的只有田文鏡。田文鏡有什麼高招,能夠躲過乾隆皇帝的無情打擊?
原因很簡單,只因他死得早。田文鏡在雍正十年(1732年)就病死了,乾隆皇帝想打擊,也實在沒有辦法呀。
【參考資料:《清實錄》《清史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