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Mnbcxs

    博士,古義為官名。秦漢時是掌管書籍文典、通曉史事的官職。今義為學術上專通一經或精通一藝、從事教授生徒的官職。如明代初期,朱允炆曾封方孝孺為“文學博士”等。“博士”最早是一種官名,始見於二千多年前的戰國時代,負責保管文獻檔案,編撰著述,掌通古今,傳授學問,培養人才。秦有七十人。漢初沿置。秩為比六百石,屬奉常。漢武帝時,還設立了五經博士,博士成為專門傳授儒家經學的學官。漢初,《詩》、《書》、《禮》、《易》、《春秋》每經置一博士,故稱五經博士。擴充套件資料:秦朝時,博士官掌管全國古今史事以及書籍典章。到了唐朝,把對某一種職業有專門精通的人稱之為“博士”,如“醫學博士”、“算學博士”等。而宋朝,則對服務性行業的服務員也稱為“博士”。據《封氏聞見記》“飲茶”條記載:“命奴子取錢三十文,酬煎茶博士。”秦始皇時代,由於獨裁殘暴,引發了陳勝、吳廣揭竿起義,農民軍攻城佔府,訊息傳到了皇宮裡,荒淫無能的秦二世胡亥召集大臣商議對策。眾皆奏說,應該趕快發兵,鎮壓農民起義。可是唯獨叔孫通這個人發現皇帝臉色不悅,於是便見風使舵低聲恭維地說:“皇帝英明,仁愛四方,威嚴可敬,那些犯上作亂者成不了什麼氣候,這事何必驚動皇上呢?”皇帝聽了叔孫通的話,更加狂妄高傲起來,把提建議的人抓起來,而對叔孫通大加獎賞,並晉升他為“博士官”。博士的稱謂,在中國古代有幾種涵義。作為官名,最早出現在戰國時期。西漢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賈誼,十八歲能誦《詩》、《書》,二十歲博通諸子百家之言,被文帝召為博士。漢朝大儒董仲舒,從小勤奮讀書,有“三年不窺(花)園”的美說,由於學識淵博,被景帝舉為博士。秦代至漢代,博士的職責主要是掌管圖書,通古今,以備顧問。秦始皇時,有博士70人。漢代博士為太常屬官,官秩為六百石,員額多至十人。漢代武帝採用公孫弘建議,設五經博士,專掌經學傳授。到了唐代,設定國子、太學、四門等博士。另有律學博士、書寫博士、算學博士,府學、州學、縣學博士之稱,均為教授官,而非中央官學傳授儒經學官的專稱。如魏晉以後,常任用精於禮儀的人為太常博士,掌宮廷禮儀;任用通曉音律的人為太樂博士,掌宮廷祭祀享宴作樂歌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性與中和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