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MZY65853399天奴
-
2 # 溫和的長者
簡而言之,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以及中庸之道基本概括了儒家思想和其核心。如果要將流傳兩千多年的儒家思想以及核心說透,絕非三言兩語所能辦到,即使鴻篇鉅製也未必能系統的講明白儒家思想從生成到發展的整個的全部內涵。所以,抓住概要和綱領,通曉歷史沿革,就已經不錯了。
-
3 # 江上客舟
儒家學說的核心是維護社會的穩定,無論民為貴,君為輕也罷,克己復禮,天下歸仁也罷,它的理想秩序就是社會穩定。作為統治者,他當然不希望有人犯上作亂。但應該明白,不變是相對的,變是絕對的,山崩起於朽壤,每天每日發生的土地兼併,皇上無休無止的苛政遠役,這些不是道德說教可解決的,矛盾積聚引起大規模社會動亂,可孔孟對這一客觀事實避而不談。所以它是空洞的說教。解決這些問題根本的出路是政治架構的重塑,但這不是小事,也所以中國從辛亥革命起,到一九四九年,中間犧牲了多少先烈,儒家學說能擔當起這偉大的重任嗎?也所以它沒有價值。
-
4 # 琮璋
天地君親師,沒有我。什麼都是過去最大、什麼都是上級最大,我要突出要超越,不可能的,要創新要突破,不可能的,唯唯諾諾、按部就班、蕭規曹隨、墨守成規、依樣畫葫蘆才能在那一畝三分地裡生存,碰到列強入侵,立馬咯屁
-
5 # 大道為物
儒家思想是在中國真實發生的,是真實的歷史事物。可是發現很多人根本不尊重歷史,天天宣揚孔孟王陽明,儒家思想是孔孟王陽明創造的嗎?難倒儒家思想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江湖騙子?如果連儒家思想的起源和發展史都不敢說,是何居心?到底是尊重儒家還是抹黑儒家呢?這樣的儒家思想解讀有說服力嗎?我的主頁有介紹儒家思想的起源,有興趣的可看看,互相討論。
-
6 # 文刀沐子
歸根結蒂,巫儒之術的核心就是原始社會,奴隸社會的自然法和習慣法。
原始社會,奴隸社會人剛剛從動物界分離出來,身上殘存著從猴界帶來的許多習性,這些習性的核心就是猴群中嚴格的等級制,猴王對猴群的絕對支配權,高等猴對低等猴的役使權等等。當然,猴王和高等猴也有保證猴群安全種群繁衍的責任,否則,猴頭也很難做下去。
原始人儘管帶有很大的野獸習性,但他們畢竟是有一定思維能力的人而不是純野獸,人王要像猴頭那樣完全靠蠻力統治人,根本就不可能。而經過長期經驗,人王發現巫術是統治人類社會最有利的工具,於是,儒的祖宗一一巫和覡就應運而生了。
-
7 # 大秦魂的微博
儒家思想滲透到華人的生活當中的方方面面,可以說很多經典語錄對於華人來說耳熟能詳。
最精華的有幾個,比如格物致知,中庸,慎獨。其實這些哲學範疇內的思想本身是沒有問題的。雖然這些短語被解釋的偏離了本意。比如格物致知被解釋為探究事物的原理,以獲取知識。專家們研究這麼幾個字,可以寫一篇幾萬字的論文,我就不贅述了,總之我也認為格物致知的意思是革除外物以達良知,這是一種很高的心理境界,比上面說的探究事物原理要更高一個層次。
中庸呢被朱熹朱大聖人解釋為不偏不倚的平常心,也說的過去,但是其實也被降格了,好像是推崇平平凡凡庸庸碌碌。其實中庸是讓人以中為用,庸者用也,這個中本來就從西周王官之學(道家前身),所以和道家、法家的“中”意思是相同的,《道德經》裡面講過“多聞數窮,不如守中(西漢帛書本是‘聞’而後世流行本被改為‘言’)”,韓非子中講過“守中拙之所萬不失”都是以中為用之意。
而慎獨被朱聖人解釋為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也要謹慎,要謙虛……,而綜合近代各大國學家的見解,及百家經典(現在知識爆炸資訊發達的時代,讀百家經典遠比古代容易許多,所以我們更容易找到答案)來看,慎獨之‘慎’為‘誠’,而‘獨’為‘舍體’,也就是心的意思,放在一起就是誠心,也就是儒家經典裡常說的誠其意。
以上幾個儒家思想的重要語句,其實都來自王官之學,也就是道家。這與諸子百家都是同根同源的,但是廢了這麼多的話,其實儒家思想的真實體現,卻不是這些。因為這些都是修心之術,而在治國安民方面具體的操作,儒家的核心思想是有另外幾個重要主張的。
主要就是仁義和孝道,這幾個字冠冕堂皇,誰也說不出毛病來。孔曰“殺身以成仁”,孟曰“捨生以取義”,但是仁義到底是什麼?孔子曰“克己復禮為仁”,孟子曰“義也,恭敬之心也”,說白了二者所追求的,是禮治和人治。
可以說兩千年來,儒家的教化、執政官點都是從仁義道德為開端展開的,但是高臺教化的最終目的是施行人治,這才是最後的核心,這才是複合士大夫集團的根本利益的重點。
孝道是我華夏民族的傳統美德,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孝道被一部分利益集團推向了另一個極端,為了所謂的孝道,他們可以讚賞逃兵(為了回家孝順母親),他們可以忽略違法(兒子替父親隱瞞罪行),諸如此類,把私情凌駕於公理之上。這就導致了社會的黑暗,阻礙了文明的進步。
總而言之,儒家用兩千年的時間,成就了一個人情社會。所用的核心理論,就是人治。
-
8 # 平凡2850
先說答案
儒家思想,就是人倫之道,人倫之學,人倫之教。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人。
真正的儒家為了滿足日益增加的人口對生存的需求,羲皇開天,我們的祖先在那個時代進入了農業文明。
在天人未分之際,社會是不需要儒家的,因為那時候,天人合一而不分,百姓天真淳樸,異端不興,聖王清淨無為而天下治。
在農業文明之後,天人相離,人從本能的自然而然循天理而生活,變成了循人道之禮儀法度而生活。
天人兩立之後,要立人,就需要仿效天道,以人為天。
在儒家看來,天地化育萬物的天倫,可以複製到人倫。
以天倫觀之,只有一個宇宙,那麼人倫效法天倫,只有一個天子,這就是天無二日,國無二主;
天像母親那樣生育並慈愛的衣養萬物,那麼天子也應該像母親疼愛自己的孩子那樣疼愛百姓。
這就是仁,孟子說,仁者愛人;
有了仁,人倫綱常的禮儀就制定出來了。
遵循並捍衛這一套人倫秩序,合於人倫者,為義,不合於人倫者,為不義。
再進一步,天地從不偏私於萬物,同樣,天子也應該毫不偏私,這就是天下為公。
天道下降為人道,天倫下降為人倫,天運下降為禮運。
儒家的禮運大同便是要使天下一統,人人遵守華夏禮儀,人人皆堯舜,最終實現天下為公。
儒家禮運的最終結果,就是天下一統,天下為公,以文明制野蠻,止於至善。
儒家的至善是什麼,就是人倫之至,人盡堯舜。
-
9 # 赤虎煞
100個讀者有一百個哈姆雷特,同樣每個試圖解讀儒學者也是各取所需的把儒學裁割成各種版本!自秦初統中原,中國一國一種族治國百世的施政方略深入每個朝代的統治者的胸懷中,而儒學派系者們不斷修飾段改使儒學適合統治者的需求固化了君命天賦,君臣等級森然的理論基礎。其實原始樸素的儒學教義更適合民眾對教學生活的需求如孔丘時代的因材施教,文體品性兼修,以仁義信善濟世等文人烏托邦思想滋潤了亂世中民眾對安穩生活,國泰民安的生存環境的渴望的需求等!
-
10 # 長風浩蕩
儒家思想,這個概念是個泛泛的集合體,是集合了若干被歸為儒家的人的思想結果的一個泛泛的集合體,這個集合體本身沒有確定的核心。這些人確實對某個共同領域闡釋了自己的見解與觀點,但是,他們沒法有一個共同的核心啊,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核心,但是沒法在這若干核心裡找到一個所有核心的核心。
在這三個方面,被歸為儒家的人,大致有如下共識:
一、自身為人,多反省,慎獨,守正修身。
二、與他人:仁,推己及人;義,責任擔當;禮,往來為尚;智,排憂解難;信,有驗有證。
三、與天地自然,應順勢應人,求天人合一。
回覆列表
恭,敬,禮,讓,賢。庸,貴,侍,立,參!乃儒之十要詣。深索之六藝,詩,書,禮,樂,射,御。五行,仁,義,禮,智,信。上繼炎黃,下承周公,以人倫立世,參左以服務於國,君,臣道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