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環球老虎財經
-
2 # 顏開犇
我的個人理解,所謂銀行理財產品靠不靠譜,其實質是投資者的風險認知和承受能力,是不是與理財產品的風險等級相匹配。
對於陌生的、不熟悉的事物,人們一般的心理是不信任,或者抱持警戒、感到恐懼。但是人可以透過學習,加強自身實力,提高應對風險的耐受力,並逐漸增強戰勝未知恐懼的自信心。
對於投資理財也是同樣的道理。不學習、不瞭解金融經濟知識,對未知事物沒有開放心態的人,往往認為投資理財都有騙人錢財的嫌疑。殊不知,金融的本質就是,透過信用和信任銜接資金提供者(投資者)和資金需求者。如果沒有信任,也就沒有投資理財市場。
投資理財的三個原則,一是風險收益對等原則,二是賣者有責,三是買者自負。
作為投資者,一方面要對所投資的物件有所瞭解,搞清楚投資獲益的邏輯,對風險收益有清醒的認識;另一方面,要透過專業機構和從業者,獲得專業的投資建議,獨立做出投資決策,併為自己的決定負責。
投資者購買銀行理財產品前,負責任、有職業精神的客戶經理,一定會對投資者進行風險承受能力評估,根據風險偏好推薦理財產品;或者把理財產品的風險解釋清楚,使得產品的風險等級與個人的風險承受能力互相匹配。比如保守型投資者適合投資低風險理財產品,激進型投資者可以參與高風險理財產品。
目前來講,銀行中低風險等級的理財產品,比如R1級產品,或者保本型產品、智慧存款、結構性存款、創新型現金管理類產品等,都適合於保守型或者無投資經驗的人參與。
最後提示一下,對於理解不了的理財產品,投資者務必保持謹慎態度,堅持一個原則——不明白不簽字,這樣就基本上可以避免把本來的存款、銀行理財,稀裡糊塗就變成了保險理財,事後再反悔不成遭受損失。
一句話,靠不靠譜要看人,“藝高人膽大”、“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是比較通俗易懂的說法。
首先如果你購買的確實是銀行理財產品,那會虧本的可能性還是很低的。因為2015年到期產品中,其中僅有0.03%出現本金虧損,同時,你有超過99%的可能性收益很低(2016年銀行理財預期收益持續下滑,目前已經瀕臨4%)。
還有的就是,你所選擇的銀行是否靠譜,一般來說四大國有銀行中農工建,以及招行、交行、郵局等大型商業銀行都可以算比較靠譜。客戶只需要比較收益,比同類產品的單位收益就可以了。
這裡強調一點就是不要聽信部分駐點或巡點的行外人員忽悠,也不要輕易去找什麼理財或者投資管理公司,p2p網貸也是不要沾。
再者就是,銀行的產品型別也很重要,一般分為自營和代銷,自營的產品由於銀行的信譽兜底,所以整體來說還算是比較有保障的。一般來說客戶只要選擇自己接受的期限、起售金額和回報率即可。那麼代銷的理財就不一樣了,廣義上,基金(公募)、保險、私募、貴金屬都算理財產品,這時候就要擦亮眼睛了,避免入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