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先知茶壺

    現在都說過年沒有年味 沒有小時候的感覺 其實不光是因為社會變化了 社會進步意味著平時也能吃到過年吃到的美味了 也因為我們長大了 借用比較火的一句話 為什麼小孩不喝酒,因為不喝酒他們也很快樂。年齡越來越大 負重前行 開心的時候自然而然的就少了很多。成年人喜歡的對立不是討厭 而是代價。過年過得是人氣是現在生活水平的一種體現,逃避不了的現實,揮之不去的壓力 所以變化的不是大年三十這個時間而是我們。只能面對啊 所以回家是一定要回的。

  • 2 # 說險人曹傑

    這是一個過程,小時候盼著過年,長大後無所謂,到了中年怕過年,老了後盼過年。

    對於我來說,過年總是那麼美好

  • 3 # 語文萍

    我的兩個孩子,都是在城市長大的,孩子從小沒有爺爺奶奶,只有姥姥姥爺。過年時我父母在老家,因放假時間短,又因為經濟困難,我沒有帶孩子回家過過年,孩子沒有收過一分錢的壓歲錢,我清楚地記得:放寒假了,過春節了,院裡的孩子都去了爺爺奶奶家過年,我的兩個孩子在大門口,一個門邊一個,象要飯的流浪兒……,看到此情景,我心裡很難受!可能最讓孩子高興的是:給他們買一掛小鞭炮,他們不捨得一次放完,拆開一個一個的放,那時對他們來說就是過年最大的快樂!

    現在人情薄如紙,孩子們已很討厭過年那人來人往,不站不坐客套的拜年的形式,只要父母身體健康,孩子高高興興,一家三代人在一起過一個團圓年比什麼都幸福!

  • 4 # 小胖湯圓栗子

    我老公家裡堂兄弟十幾個,沒結婚以前,過年也就是在家看看電視,熬個年十點左右就睡了,自從嫁給我老公,過年真是有年味,三十下午堂兄弟們就聚在大嫂家一起準備年夜飯,男同志一桌,女同志和娃娃一桌,每年的年夜飯也不一樣,有時候吃火鍋,有時候吃餃子,三十初一吃飯都不講究了,吃過年夜飯,堂兄弟們打牌,我們妯娌帶孩子嗑瓜子聊天,熬夜到一兩點才睡,有說有笑,時間過的很快,非常熱鬧。初一早早起床放鞭炮,不吃早飯先去拜年,拜年後吃過早飯又聚集在大嫂家,又重複了前一晚的活動內容,晚上再聚集在我家吃飯,下午我就和嫂子提前回去準備晚上的飯菜,又熱熱鬧鬧的吃飯聊天到深夜,第二天大家才分開走親戚,剛開始我不太習慣覺得太鬧騰,現在我就盼著過年的這兩天,一大家子聚一起真熱鬧。

  • 5 # 隨心之侶

    現在過年真沒有小時候的年味了,記得小時候最高興的事就是過年,因為小時候不像現在想吃什麼都有,小時候過年可以吃好吃的,穿新衣服,還有就是最喜歡放鞭炮了。現在過年感覺和以前調換位置了,過年吃飯都吃一些比較素的,衣服更不用說了,還有就是放鞭炮,我都有7年不放了鞭炮了,感覺看人家放到是很有意思,其實現在過年,不是吃什麼,喝什麼玩什麼,最主要的就是過年和家人在一起!

  • 6 # 想吃熟食的猴子

    現在回家感覺一點年味都沒有了。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物質條件變得越來越好,過年的物質刺激遠沒有以前濃,甚至有時候變成了拖累。以前,中國整體經濟條件還不太好,大部分人比較窮。所以過年的時候會買新衣服,會吃到平時吃不到的大魚大肉,能拿到長輩給的紅包,大人也不怎麼管你玩鬧,簡直是小朋友一年最期盼的時候。春晚也是覺得是一年中最重要最好看的節目。但是現在,我們不需要過年才買新衣服,每天基本能吃自己想吃的,過年的大魚大肉讓我們反而吃得不如平常舒服,畢竟越來越多的人注意健康養生了。小時候得到紅包很開心,大了發現紅包也是一場社交活動,發得自己很心累。小時候和同齡的小夥伴能想出各種好玩的事,大了卻是拿著手機各玩各,或者說誰家八卦,或者吹自己牛皮。看春晚簡直能分分鐘睡著,除了提供吐槽點再也感受不到春晚的魅力。

    第二,大家族紐帶的失去。一個家族重要的紐帶就是年紀最大的長輩。只要有這個長輩在,那麼這個家族聚在一起過年的可能性就很大,這個年就比較熱鬧,反之,則比較冷清。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還在的時候,父母的兄弟姐妹就得在過年的時候聚在一起陪老人過年,那個時候生的子女多,一過年就至少是四五家人聚在一起,所以相當熱鬧。而長輩去世以後,就基本是各人回家過各人的年了。而我們這一代,下一代生的孩子都只有一兩個,人口驟降,當然熱鬧不起來。

    第三,許多傳統在消失。其實,很多時候人類是需要儀式感的。過年的時候寫對聯,貼福字,吃餃子,守歲放鞭炮,早起給長輩磕頭等等這些儀式好像在慢慢消失。去年過年,發現鄰居中只有我們家貼了新對聯和福字。北方還好,比南方年味要濃一些。但是,年味還是在無形中慢慢消失了。

  • 7 # 我在我這裡

    小時候最期盼的就是過年,那真的是歡天喜地的高興,因為有好吃的好喝的,有新衣服穿,更重要的是壓歲錢啊,雖然那時候都是一塊錢兩塊錢,但是真的開心啊。快過年那幾天街上鞭炮聲,鑼鼓聲,買東西賣東西的討價還價聲,都覺得讓人那麼開心。三十那天跟爸媽一起包餃子,貼對聯,放鞭炮,全家圍在一起看春晚,肆無忌憚的吃零食,年夜飯,討壓歲錢……快過十五的前幾天到處在街上尋自己最愛的手工燈籠,買菸花……小時候有那麼多的開心快樂!簡簡單單的快樂!

    慢慢的長大了,年每年都還在,這些快樂卻一點一點的流逝,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開始害怕過年了,可能是因為錢包癟癟的吧,害怕見朋友見親人了。因為過年時候的人情往來,互相攀比越來越讓過年失去了往日的感覺。可能還因為現在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吧,吃的喝的穿的過年跟平時也都差不多,吃喝穿沒了期盼,壓歲錢也是水漲船高,過個年光壓歲錢就跟吸血鬼一樣把人吸乾,我們不再是收錢的了,而是發的那個了……

    辛辛苦苦攢一年的錢,過個年兩天就給霍霍乾淨了。可能這也是一個原因吧!

    不過我覺得還是要好好的過年的,因為我們要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過年氛圍。不喜歡人情世故的,不如一家人像小時候父母帶給我們的那樣開開心心的過年。

    我們成了父母,要為孩子營造快樂的氛圍。

    不知道那時候的父母是不是有我們這樣的煩惱。但那時候的我們卻是快快樂樂的。

    這就是傳承吧,過年也是這樣的傳承吧。

    感覺自己寫的亂亂的。

  • 8 # 7月遊人生

    說實話,現在過年沒有小時候的年味了。現在一群人抱著手機,誰都不搭理誰。不像過去搭夥一起出去玩。出去浪。打牌。放鞭炮。年味越來越遠了

  • 9 # 崇勝國際勞務

    現在回家感覺一點年味都沒有了。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物質條件變得越來越好,過年的物質刺激遠沒有以前濃,甚至有時候變成了拖累。以前,中國整體經濟條件還不太好,大部分人比較窮。所以過年的時候會買新衣服,會吃到平時吃不到的大魚大肉,能拿到長輩給的紅包,大人也不怎麼管你玩鬧,簡直是小朋友一年最期盼的時候。春晚也是覺得是一年中最重要最好看的節目。但是現在,我們不需要過年才買新衣服,每天基本能吃自己想吃的,過年的大魚大肉讓我們反而吃得不如平常舒服,畢竟越來越多的人注意健康養生了。小時候得到紅包很開心,大了發現紅包也是一場社交活動,發得自己很心累。小時候和同齡的小夥伴能想出各種好玩的事,大了卻是拿著手機各玩各,或者說誰家八卦,或者吹自己牛皮。看春晚簡直能分分鐘睡著,除了提供吐槽點再也感受不到春晚的魅力。

    第二,大家族紐帶的失去。一個家族重要的紐帶就是年紀最大的長輩。只要有這個長輩在,那麼這個家族聚在一起過年的可能性就很大,這個年就比較熱鬧,反之,則比較冷清。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還在的時候,父母的兄弟姐妹就得在過年的時候聚在一起陪老人過年,那個時候生的子女多,一過年就至少是四五家人聚在一起,所以相當熱鬧。而長輩去世以後,就基本是各人回家過各人的年了。而我們這一代,下一代生的孩子都只有一兩個,人口驟降,當然熱鬧不起來。

    第三,許多傳統在消失。其實,很多時候人類是需要儀式感的。過年的時候寫對聯,貼福字,吃餃子,守歲放鞭炮,早起給長輩磕頭等等這些儀式好像在慢慢消失。去年過年,發現鄰居中只有我們家貼了新對聯和福字。北方還好,比南方年味要濃一些。但是,年味還是在無形中慢慢消失了。

  • 10 # 小胖5311

    早就沒有了,現在過年跟平常一樣了,沒有過年的感覺。我是八零後記得小時後到臘月就開始忙活上過年的事了,媽媽給我們做新衣服。我們老家那時候還是住的窯洞,家裡每年到過年前房子刷一次白,那時候窗戶不是玻璃的,所以每年過年也要用麻紙糊窗。村裡會寫毛筆字的人不多,還要提前找人寫對聯。吃的東西也都是家裡自己做,還要蒸花饃,燉肉,剁餃子餡,貼對聯,貼年畫,每家還壘一個大火爐。特別盼望那一餐豐盛的年夜飯,那一餐是一年當中最豐盛的一餐,所以很早就期待了。吃完年夜飯就可以放炮去了,村裡小孩三三兩兩的一起去放炮。記得那天晚上有鞭炮,也有稀稀拉拉的焰火,好不熱鬧,玩的不亦樂乎,被家長叫上幾次才回家睡覺。但是大年初一早上起個大早,去廟裡燒香拜拜,祈求一年無災無難,身體健康,順順利利。燒香會來還要去給家族裡面的長輩去拜年磕頭,祝福她們身體健康,萬事如意,長輩們會給壓歲錢。大年初二就開始走親戚了,今天這家明天那家,得要走大半個正月,每天都能吃餃子好不開心。到開學前夕才發現只顧著玩嗨了,作業還沒寫呢,一晚上不睡覺狂補作業,最後發現還是寫不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作文:一個熟悉的人,突出性格特點,必須是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