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似蜉蝣

    我的觀點:沒錯,這就是封建迷信。

    用老家的一句話來說:

    燒紙錢就是上墳燒報紙,糊弄鬼! 活著不孝,死了亂叫!

    我是一家公墓的員工。這不清明節期間,我們一直在宣傳、倡導文明祭掃,為保護環境,不燒紙。

    大部分的家屬還是比較贊成我們公墓的做法,但也有家屬不同意我們的做法。

    1,這是中國幾千年的優秀傳統,不能丟掉。

    2,我是一個保守的人,我不能掃墓不燒紙。

    3,大家都燒紙,我不燒紙心裡不踏實,怕親人找我。

    你說這能不是封建迷信嗎?

    革除封建陋習,是你我的責任!

  • 2 # 柏拉圖式的水瓶

    清明是中國的24節氣之一,傳承了幾千年。同時,又是我們緬懷先人的傳統節日。在此期間,我們燒冥幣祭奠是我們的一種傳統文化。在現代,可能會對我們的環境造成一些汙染,但要被稱為封建迷信就有一點過了。畢竟流傳千年的東西一定有它存在的價值,不然早就被淹沒在歷史長河裡了。如果是封建迷信,政府也不會坐視不理,早就取締了。

  • 3 # 我是笑花

    先讓我們瞭解一下燒紙錢(燒冥幣)習俗的由來:相傳東漢蔡倫發明了造紙術,給書寫帶來了極大的方便,人們爭相購買。蔡倫的嫂子見有利可圖,就讓丈夫蔡莫向弟弟蔡倫學習造紙,由於蔡莫學的倉促,技術不佳,導致造出的紙質量粗糙,賣不出去。夫妻倆正愁眉不展,機靈的嫂子想到了一個鬼主意。一天她躺在了棺材裡,讓蔡莫燒紙哭啼,引來街坊四鄰圍觀,這時嫂子在棺內大聲喊叫:“陽間錢能通四海,紙在陰間是錢財。我用丈夫燒的紙買通了三曹官府,讓我還了陽。”眾人信以為真,爭著買紙。後來人們就用燒紙來祭奠死者,流傳至今。

    我認為清明燒冥幣應該算不上迷信,可以算作對已逝親人的一種思念方式。現代人生活節奏很快,沒有時間去墓地或安息室進行掃墓,採取燒冥幣的方式來拜祭親人。但確實對周邊環境造成了一定的汙染,而且還有火災安全隱患。但相比起汽車尾氣,工廠排放這種汙染可以算是微乎其微了。其實我們可以採取其他的祭奠方式,比如獻花、網路祭祀、種一顆小樹等方式以示對親人的思念。

    燒紙錢緬懷親人,提醒著我們對逝者只是一種思念,對於在世的親人我們更應該好好的孝敬!

  • 4 # 守望寫作小園

    我們回答這個問題前,先看一下題主題目中出現的有關關鍵詞。

    清明節:

    清明節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古代又叫祭祖節、掃墓節、鬼節等。清明在二十四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清明節已經被列為國家法定假日。

    清明節習俗:

    提到清明節,我們就會想到杜牧《清明》詩詞中的名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它告訴我們清明節風俗習慣就是在清明節前後祭奠先人。

    春風拂煦清明節,踏青祭祖念先人。清明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它是人們掃墓祭奠祖先、緬懷先烈寄託哀思的節日。

    從古至今,人們在清明節前後上墳剷除墳墓上的雜草、擺放供品,燃燒紙錢金錠,於墳前上香禱祝,或在墳前獻上一束鮮花,以寄託對祖宗先人的懷念。

    燒冥幣:

    每逢清明,人們總要為死去的親人燃燒紙錢。人們相信,紙錢就是死者在另一個世界裡的錢,也就是冥幣,多燒一些紙錢,死者在那個世界裡才會有錢(冥幣)用。

    我們如何看待清明人們燃燒冥幣這種封建迷信行為呢?

    對於清明節人們燃燒冥幣的行為,我們應該持有保留和改進的態度去對待。

    一方面,清明節掃墓祭奠先人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習俗,需要我們繼承發揚。因為這是人們對死者的悼念,是人們透過這個方式緩解人們對親人的相思之苦,人們相信,人死後有靈魂存在,為了讓死去的親人能在陰間少遭些罪,心誠的人們便燒紙錢(冥幣)給他們,希望他們在另一個世界能過上好日子。這是人們善良樸素的願望,我們不能也不應該徹底拒絕和反對。

    另一方面,其一,社會在發展,科學在進步。人們已經明白清明節燒紙(冥幣)亡者自然不會收到,與其死後多燒紙,不如生前多孝順。父母生前孝順方為孝,父母死後燒紙(冥幣)盡孝徒枉然。

    其二,我們是現代文明社會,人們逐步認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清明節燃燒紙錢(冥幣),不僅造成大氣汙染,也給森林防火帶來隱患。因此,人們逐漸改變了過去封建迷信的做法,燃燒紙錢(冥幣)的人在逐年減少,人們開始清明節到墳地擺放水果、鮮花等文明的祭祀方法,也可以輕點滑鼠,網路上為逝者獻上蠟燭、鮮花等虛擬祭品等等來緬懷先人、寄託哀思,讓我們的清明節越來越清潔,越來越文明。

  • 5 # 枇杷啊

    說燒紙錢是不是封建迷信之前,我們來說說燒紙錢是哪裡來的吧。

    據研究,以冥幣事鬼的習俗起源甚早, 在戰國楚墓中, 已發現此種冥幣。

    而後經過了漢代的“痊錢” (《史記· 酷吏列傳》之記有: “會人有盜孝文園痊錢。”裴馴集解引如淳曰: “ 痊埋錢於園陵以送死。” 即埋於葬處之錢,也就是陪葬), 而至魏晉時期開始用紙錢代表冥幣, 到了唐代紙錢則使用於官禮, 並且流行於民間。

    那麼冥幣是打哪裡來的呢?

    有研究稱,冥紙的始作俑者則為巫覡與天師道,最早就是道教寫在紙上的符籙。而既然是符籙、紙錢,那麼開始應該是有紙之後,所以有可能起源於東漢(藉以蔡倫改進造紙術)。至唐宋時期,記載巫覡活動中使用紙錢的詩文代不絕書,說明唐宋時期對於紙錢的使用已經很普遍了。

    如唐代白居易《寒食野望吟》中的“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累累春草綠。”北宋王安石《思王逢原三首》“想見江南原上墓,樹枝零落紙錢風。”南宋陸游《春晚出遊》,“岌岌高丘近道邊,寂寥翁仲臥荒煙。生前意氣今何在,寒食無人掛紙錢。”等等。

    關於使用紙錢,其實裡面的起源故事蠻多的,比如蔡倫初造紙為了促銷而假死,其妻焚燒紙張裁剪的“紙錢”而招得蔡倫還陽;魏徵夢斬東海龍王后,龍王敖廣到地府告李世民,李世民被帶到地府之後,受賣豆腐二老以存於冥府紙錢相助而免受眾鬼打擾;朱元璋起兵缺少糧餉故向各家神堂借真銀,但是事成之後以紙錢相還,等等。

    那麼紙錢到底是用來做什麼的呢?

    早期的紙幣是做為陪葬品,一則認為是“人鬼殊途”,人間使用的東西在陰間不能使用,所以才有替代陽間貨幣的紙錢,二則紙錢作為陪葬品,取代了貴重的冥器之類的,同時也是減輕家庭負擔,又可以避免盜墓者上門。

    紙錢怎麼用?

    過去紙錢是作為陪葬品,所以自然是隨著墓主人下葬而埋到墓葬裡面。而之後,還有包括焚燒、懸掛、拋灑等等用法。

    具體來說紙錢是幹什麼的?其實就跟陽間的錢一樣,就是錢,用來生活。用處無外乎賄賂神靈達成夙願、對祖先“事死如事生”讓先人能在陰間還能享福而不因窮困而受苦,等等。

    回到題目,焚燒紙錢算不算封建迷信?

    其實中國歷史發展的這5000年,很多傳統文化基本上核心包括了各種方面的內容,而在古代封建社會,因為時代限制,自然會在文化中體現出其侷限性,比如祭祀文化。

    我們國家,是一個推崇唯物主義的社會,所以不相信鬼神之類的,因為我們是“無神論者”,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有哪個華人敢說自己“無神論、不信祖先、不信老天、不信舉頭三尺有神明……”有嗎?有也是很少的。

    所以不能一概而論地說祭祀就是封建迷信,因為我們內心深處仍然認為這個世界還存在有一些我們看不見摸不著的存在,無論是處於祈福、祈求也好,處於對祖先的懷念也罷,我們都會用自己的方法對他們進行紀念,而祭祀是最好的紀念、祈禱方法。

    那麼該怎麼祭祀呢?這就需要延續傳統的一些做法,比如擺上祭品、焚燒香火、拋灑點燃紙錢等等,因為我們還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現代化版”的祭祀方式,對於這樣的“傳統信仰”我們只能使用傳統的方法去祭祀。

    而且,為什麼焚燒紙錢會被看做封建迷信,而祭祀本身不被看做封建迷信?關鍵在於焚燒紙錢或者燒香點蠟燃放鞭炮,對於周圍有所“不良影響”,比如汙染、火災等等。

    所以這些年我們提倡“文明祭祀”不是因為不提倡祭祀,而是傳統的祭祀方法不符合現代的價值觀,這樣一推論,也就變成了焚燒紙錢不符合現代的價值觀,也就是所謂“封建”。

    傳統的做法蘊含傳統的味道

    祭祀、焚燒紙錢,其實本來沒有什麼所謂封建不封建的,因為本身對祖先、對神靈的信仰按照現在的社會文化信仰來說,就可以算是一種“封建”了,關鍵在於這種信仰、這種行為,會不會造成“不良影響”罷了。

    很多人感嘆現在的年味“淡了”。為什麼“淡”,就是在於過年這種事情就是一種“傳統”的東西,使用傳統的手段對待它,它才能發出傳統的味道。

    而今天,城市對於過年已經沒有留存多少“過年的方式”的,甚至連煙花爆竹都不允許燃放。傳統的文化——比如年味——其實就蘊含在各種傳統的“做法”之上,當“做法”這個載體沒有了,裡面的內涵——傳統,自然也就“淡了”。

    祭祀也是如此。

    去到農村,過清明非常隆重,而且你會感覺到深深的“祭祀文化”“傳統文化”“對祖先的懷念悼念”,其實關鍵也就在於農村祭祀的方法更趨於傳統,由“傳統的做法”再帶出“傳統的味道”,就是這樣。

  • 6 # Ann9358

    舉頭三尺有神明.

    謝邀。我個人認為第一:任何祭奠行為都是懷念的一種方式。不管是掃墓獻花,還是燒紙錢;第二,封建迷信這四個字形容的是裝神弄鬼,而清明祭奠燒紙是為了活人的自我慰藉;第三,信仰。難道佛道基督伊斯蘭沒有宣揚天堂地獄之分?你能評論這是封建迷信嗎?不能,信仰的自由決定你信或不信。所以,這種事在個體不在大眾。

  • 7 # 人性智慧

    在我們的教育當中,就把燒冥幣祭奠先人這種方式看作封建迷信。我們一直在這樣的一種教育氛圍當中。所以直到現在,很多人一看到燒冥幣祭奠先人的這種方式,腦子裡邊立刻與封建迷信掛鉤。

    咱且不說到底什麼是封建迷信,他有沒搞清楚。把燒紙錢祭奠這種懷念先人的方式否定掉,就已說明他的幼稚可笑。燒冥幣祭奠與鮮花祭奠,在紀念意義上有什麼不同嗎?用鮮花祭奠就比燒冥幣祭奠更文明更高貴嗎?用鮮花祭奠不是封建迷信,燒冥幣祭奠就成了封建迷信?真是可笑得很。

    比如,我們過生日,是吃一碗長壽麵好呢?還是分享一塊蛋糕好呢?你可能會說,吃長壽麵和吃蛋糕都是慶祝生日的方式,沒有什麼好壞之分呀。那為什麼到了祭奠這件事上,就要把燒冥幣當作封建迷信,而把獻鮮花看作是文明之舉呢?我說,它可笑得很,難道不對嗎?

    我們國家曾經有一段時期把我們傳統中的一些做法通通貼上封建迷信的標籤,給否定掉。這種思想一直影響到今天。所以,人們往往把燒紙祭奠、磕頭、祭拜、燒香等等這樣祭奠先人的方式,稱之為封建迷信。甚至有的地方,直到現在還會動用公權力去制止。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

    還有個類似的例子,在北方農村過年的時候,是要給老人磕頭拜年的。但在一些人的思想當中,把這種行為當作一種封建迷信的東西。真的是很可笑。

    我們國家民間有很多習俗。我覺得,只要這些習俗不是那種危害社會,禍害他人的惡俗,而只是那種在我們眾多的選擇方式之中可以做的一種選擇,我們就不要給它貼什麼封建迷信的標籤。就像這燒冥幣祭奠,他的存在對社會一點危害性都沒有,那就讓它存在吧。當然,有些人家先人的墓地在需要防火的地方,那就不要在現場燒冥幣,以免導致火災。可以在允許焚化的地方焚化冥幣,以示對逝去的親人的紀念。

  • 8 # 老麥說說

    這個咋說呢,說這話的人呢,其實偷偷不知燒了多少次冥幣紙錢了;就像天天喊著房價要降了,大家千萬別買房的磚家啥的,早就偷偷買了不知道幾套房了。在當前的社會,從來不缺乏這樣的一些人,這樣的一些事,還有這樣的一些聲音。

    老麥今天就與大家分別從科學角度與不科學的封建迷信角度跟大家分析分析這清明燒紙錢的問題。還是那句話,大家就當故事聽。

    首先,清明節這個節日咱們簡單的來介紹下,這個節日在陽間呢,是一個祭奠先人,寄託哀思的節日,是從古時就傳承下來的一個傳統節日,在這一天人們往往走向山野,對先祖的墓地進行一些除草打掃等工作,在墳頭添些新土——傳統中叫:掃墓。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是一個祭奠、追憶、憂傷的季節。也就是說,從科學角度來說的話,清明節是一個傳統節日,代表了我們中華五千年深厚的傳統文化傳承。

    而清明節在陰間呢,也是陰間的鬼魂每年少有的幾個假期日,這一天可以領取來自陽間親人的供奉,也就是——陰間通行的冥幣啊、祭品啊等等,這一天也是陰間房子的修葺日(添新土),當然,趁著後人來上墳的時間呢,也可以看望看望陽間的親人,他們是瘦了還是胖了,是高了還是黑了。對於他們而言,這是一個喜慶的日子,有假期,還有好吃的,好喝的,關鍵是還有紅包拿。也就是說,從非科學的角度來說,清明節是陰間的假日,就如同我們陽間的五一、十一假期似的帶薪假。

    然後,咱們再說一下這紙錢或是冥幣的問題,上香燒紙,是一種儀式,或者說是聯通陰陽兩屆的一種儀式,是雙方認可的一種行為,透過上香、燒紙錢,給予陰間相應的能量場,陰間的鬼魂靈體,沒有實體,所以不食人間煙火,但是他們需要能量場的供養,而上香、燒紙恰是可以給予提供能量場的一種陰陽兩界認可的一種形式,所以冥幣、上香後,陰間會接收到這種能量,然後再行分配。分配的原則和陽間的原則差不多,陽間燒給你的就是你的,陽間不燒,那就沒有。沒有得到這種供養,雖然說不至於餓死,但是肯定會影響到靈體場能的強弱。這就是為什麼要燒紙錢的原因了。當然,燒的紙錢就用最普通的黃草紙就可以,冥幣的話選用人間通用的面額的那種就行,動輒上億的那,不實用啊。

    其實,透過老麥的掰扯,你會發現,這個行為其實一點都不迷信,但是老麥的解讀確實是比較迷信哈。呵呵。

  • 9 # 聞而思之

    清明燒冥幣祭奠被稱為“封建迷信”,這帽子夠大吧!一封建二迷信,都是什麼年代了,你還守著封建還要繼續迷信?這棒子夠狠的! 第一說說封建這個漸漸遠去的詞彙:

    因為封建,才說明其歷史源遠流長,燒紙錢冥幣祭奠從唐朝開始的,作為“國禮”制定下來的。它是在唐代才正式由民間習俗確定為國家禮制。唐朝很尊重理解老百姓的這種儀式感很強的祭奠方式和內容,就這麼流傳下來了。不否認,他是封建的。麼有人說要全部否定封建啊!不能一說封建就是錯的不對的落伍的垃圾的。故宮也是封建留下來的,怎麼不砸了重建?讓老百姓自己去體驗,哪個好哪個不好,選擇哪個才是為人民服務。

    第二說說迷信、這個可以一棒子打死人的:

    祭奠在東北俗一點叫上墳。封建社會時期特提倡:孝。百善孝為先,祭奠是孝道的表現,因為孝道對於故去的親人的原則是“事死如事生” ;才會有祭奠燒冥幣紙錢的習俗。習俗是什麼?是你不知道為什麼,還要去這麼做的。有約束力規範性。(不明白習俗的是啥的,可以關注“聊以充飢”下樓搜尋檢視。)是習俗不是迷信。

    結合“7月15的鬼節”可以更清楚理解: 霜降以後天氣轉涼,我們自己要添衣禦寒,那生活在彼岸世界的先人們是不是也有同樣的需要呢?於是就有了給他們捎點衣物錢財以順利過冬的習俗。事死如事生的情感邏輯以古老而樸素的靈魂觀念和祖先崇拜為基礎。鬼節最初的緣起如此,清明節最初的緣起也是如此吧。第三那為什麼要燒紙錢冥幣呢?必須燒麼?銀行轉賬、支付寶不行麼?快遞也行啊!

    火神秘的火啊!焚燒很早就被選擇作為祭奠的方式、途徑或形式,(文縐縐吧?)。東西方都有這個。燒紙的一個過程是“燒著了”,另一個就是“冒煙”。東西燒沒了,意味著“東西”之由“陽”轉“陰”;煙還向上升,於是它具有作為承載虔誠、能把錢送過去的功能——接通陰陽兩界吧。所以,燃香、燒紙、冥幣作為搭建人神連線的一種方式,而漸漸成為祭奠一個重要的內容。

    是否封建迷信 公道自在身心。

  • 10 # 鮑宜龍

    看了這個題目,筆者也說兩句。

    清明節燒紙被稱為封建迷信?要我說,是迷信,也不是迷信。

    說是,因為這天要為死者燒紙、冥幣等。

    說它不是,這天是思念、祭奠親人的日子。

    如何祭奠、思念?這天,一家人都到去世的親人墳墓前燒紙、送束鮮花,敬個禮,在咱們農村,還要為死者添墳掃墓。這樣隆重的事情,怎麼能用封建迷信四個字來形容呢?

    其實這些祭奠方法,是歷史傳承下來的。國家為了傳承,還為這放三天小長假。

    所以我說,清明這天,燒點冥幣,不算封建迷信活動,是一個正常的祭奠方式而已。當然,在祭奠時,要注意公共安全,千萬不要引起火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20考研,如何充分利用考研參考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