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塗山玄喬

    我的家鄉中秋義烏傳承著一個風俗:每到中秋之夜,家家戶戶都會在窗前點起香球,祈禱家人團圓、平安。

    製作香球,義烏人用新鮮的柚子為基礎,“柚”諧音“佑”。製作過程需協作完成,通常在柚子上插上365支香,祈禱一年平安。

    其他地方也是有很多不同的習俗的,就吃月餅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在福建浦城,女子過中秋要穿行南浦橋,以求長壽。在建寧,中秋夜以掛燈為向月宮求子的吉兆。上杭縣人過中秋,兒女多在拜月時請月姑。龍巖人吃月餅時,家長會在中央挖出直徑二、三寸的圓餅供長輩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讓晚輩知道。這個習俗是源於月餅中藏有反元殺敵訊息的傳說。金門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廣東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習俗,主要是婦女和小孩,有“男不圓月,女不祭灶”的俗諺。晚上,皓月初升,婦女們便在院子裡、陽臺上設案當空禱拜。銀燭高燃,香菸繚繞,桌上還擺滿佳果和餅食作為祭禮。當地還有中秋吃芋頭的習慣,潮汕有俗諺:“河溪對嘴,芋仔食到”。八月間,正是芋的收成時節,農民都習慣以芋頭來祭拜祖先。這固然與農事有關。

    江蘇省無錫縣中秋夜要燒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紗絹,繪有月宮中的景色。也有香斗以線香編成,上面插有紙紮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

    江西省吉安縣在中秋節的傍晚,每個村都用稻草燒瓦罐。待瓦罐燒紅後,再放醋進去。這時就會有香味飄滿全村。新城縣過中秋時,自八月十一夜起就懸掛通草燈,直至八月十七日止。

    安徽省婺源中秋節,兒童以磚瓦堆一中空寶塔。塔上掛以帳幔匾額等裝飾品,又置一桌於塔前,陳設各種敬“塔神”的器具。夜間則內外都點上燈燭。績溪中秋兒童打中秋炮。中秋炮是以稻草紮成髮辮狀,浸溼後再拿起來向石上打擊,使發出巨響並有遊火龍的風俗。火龍是以稱草紮成的龍,身上插有香柱。遊火龍時有鑼鼓隊同行,遊遍各村後再送至河中。

    四川省人過中秋除了吃月餅外,還要打粑、殺鴨子、吃麻餅、蜜餅等。有的地方也點桔燈,懸於門口,以示慶祝。也有兒童在柚子上插滿香,沿街舞動,叫做“舞流星香球”。嘉定縣中秋節祭土地神、扮演雜劇、聲樂、文物,稱為“看會”。

    在北方,山東省慶雲縣農家在八月十五祭土穀神,稱為“青苗社”。諸城、臨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墳祭祖。冠縣、萊陽、廣饒及郵城等地的地主也在中秋節宴請佃戶。即墨中秋節吃一種應節食品叫“麥箭”。

    山西省潞安則在中秋節宴請女婿。大同縣則把月餅稱為團圓餅,在中秋夜有守夜之俗。

    河北省萬全縣稱中秋為“小元旦”,月光紙上繪有太陰星君及關帝夜閱春秋像。河間縣人認為中秋雨為苦雨,若中秋節下雨,當地人則認為青菜必定味道不佳。

    一些地方還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習俗。除了賞月、祭月、吃月餅外,還有香港的舞火龍、安徽的堆寶塔、廣州的樹中秋、晉江的燒塔仔、蘇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託球舞等。

    不同的地方就行的中秋習俗不同,中國可是多民族國家,各個民族的習俗也是有所不同的,下面就看看各個民族中秋的習俗。

    雲南傣族在中秋之夜,盛行“拜月”風俗。傣族傳說,月亮是天皇第三個兒子巖尖變的。

    鄂倫春人祭月時在露天空地放上一盆清水,擺上祭品,然後跪在盆前,向月扣拜;

    土族人用盆盛清水,將月亮的倒影受到清水盆中,然後,人們不停地用小石子打盆中的月亮,俗稱“打月亮”;

    廣西西部壯族的“祭月請神”活動更典型,每年夏曆八月中旬,有的就在中秋夜,人們在村頭村尾露天處,設一供桌,供放祭品和香爐,桌子右邊樹一高約一尺的樹枝或竹枝,象徵社樹,亦作月神下凡與上天的梯子,這裡儲存了古老的月亮神話因素。整個活動分為:請月神下凡,由一名或兩名婦女作為月神的代言人;神人對歌;月神卜卦算命;歌手唱送神咒歌,送月神迴天四個階段。

    蒙古族“追月”。中秋之夜,蒙古族人愛做“追月”的遊戲。人們跨上駿馬,在銀白色月光下,賓士在草原上。他們朝西放馬賓士,月亮由東方升起,墜落天西方。執著的蒙古騎手,不到月亮西下,“追月”不止。 藏族的“尋月”。西藏一些地區的藏族同胞歡度中秋的習俗是“尋月”。是日夜晚,男女青年和娃娃們,沿著河流,跟著倒映水中的明月,把周圍河塘中的月影措遍,然後回家團圓吃月餅。

    赫哲族“祭月”。在中國東北的赫哲族聚居地,每逢中秋佳節,人們要採葡萄、祭月。相傳是為了紀念一個聰明、勤勞的赫哲族媳婦媳婦。她受不了婆婆的虐待,跑到江邊向月亮求救。最後終於奔到了月亮上。 德昂族“串月”。

    雲南潞西的德昂族青年男女,每逢中秋月明高掛,分外明亮的時候,山頭塞尾,不時傳來一陣悠揚動聽葫蘆笙,男女青年在一起“串月亮”傾訴衷情。有的還透過“串月亮”送賓榔、送茶訂下婚約。 阿細族“跳月”。阿細人過中秋的傳統習慣是“跳月”。中秋之夜,從各個村塞聚集到山村中的開闊地,披紗的姑娘跳起來了,肩負大三絃的小夥子跳起來了。然而,尤為撩人的還是那種青年男女表達愛慕之情的對歌,彷彿月亮也聽利為之動情動容。

    苗族“鬧月”每逢中秋之夜,苗族群眾沐浴著如絲縷的月光,吹奏悠揚的蘆笙,跳起苗家歌舞,青年們在“鬧月”活動中互相尋找意中人,互相表白要象月亮和清水一樣,心地純潔明亮,永結百年之好。 高山族“賞月”居住在臺灣省山區的高山族同胞,每逢中秋明月高懸、清輝灑滿大地的時候,穿著民族盛裝,圍坐在一起載歌載舞,飲酒賞月,共享天倫之樂。

  • 2 # 祥耘

    【中國傳統節日中秋佳節馬上就要到了,筆者首先預祝大家幸福團圓,中秋快樂!】

    中國傳統佳節中秋節,是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佳節。中秋節,又稱為月夕、秋節、仲秋節、團圓節、拜月節、祭月節等說法,是中華民族傳統節日。

    至古以來,中秋節除了吃月餅之外,便有祭月、賞月、玩花燈、賞桂花、飲桂花灑等人世間習俗。

    中秋節是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主題,為寄託思念親人、思念故鄉之親情,祈盼人生幸福、慶賀豐收等人間喜悅之情懷,是豐富多彩、極其珍貴的文化遺產(國務院將中秋節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秋節起源於上古時代,廣泛應用於漢朝,確定為唐朝初期,流行於宋朝以後。中秋節是盛行中國及世界有華人地方的傳統文化之重大節日,春節、中秋、端午、清明並列稱為四大中國傳統文化節日。

  • 3 # 聽風看海讀夕陽

    想想老家除了吃月餅,也沒有什麼風俗了。

    不過題主的問題引起了我的回憶,想起了小時候的中秋節。

    想起了被各色彩紙包裹的那兩塊半斤重的月餅。

    日子越來越好過,吃的用的比過去要好上許多倍。

    每個節日前,商場裡的禮品琳琅滿目,中秋節的月餅種類越來越多,各種包裝也越來越精美。

    可週圍的同齡人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咱咋沒有了以前的味道?

    猶記得那二斤月餅的“漂流記”。

    農忙,物質匱乏,這是我們這一代人小時候過中秋的印象。

    八月初,村頭小店裡擺出被花花綠綠的包裝紙包裹的月餅。無論什麼顏色的包裝紙,裡邊的月餅只有一樣:一斤兩塊,青紅絲芝麻冰糖餡的。

    村人都念叨著:該過中秋了。

    除了有新娶媳婦的人家,急著回孃家買上幾斤,並沒有人急著把它們買回家。

    普通的人家,初十過了,急忙買上二斤,去親戚家,端端正正的擺放在八仙桌上。

    主人家弄上兩個菜,和久未相見的親戚拉著家常,家長裡短間時間就過去了。

    客人告辭,照例是一番推讓,月餅留下一斤。

    第二天也許就有親戚回看,留下一斤與先前的一斤湊成塊,又可以串一家親戚。

    兜兜轉轉轉,家裡或許還是原先的那二斤月餅,只不過略有破壎的月餅包裝紙已經被油浸透了。

    圓月升起,老人在院子裡擺上瓜果月餅,點燃香火,一番禱告後,香燃盡,方才端到飯桌上。

    眼巴巴盼了好久的孩子們接過長輩遞過的一塊月餅,迫不及待的放進口中,冰糖在嘴裡咔咔喳喳的嚼碎,甜入心脾……

    如今的走親戚的風俗依然有,只不過二斤月餅換成了煙、酒、奶、茶之類,匆匆忙忙到了親戚家,一杯茶未涼,起身就走,理由是太忙了……

    或許那種老味道就是因為“匆忙”才失去的吧?

  • 4 # 正源畫廊一業餘學法

    中秋節是團園節!

    像春節一樣!

    奔波在外的人們回家與家人團聚!

    中秋節是僅次於春節的重要節日!

    晚輩要給長輩、部下給領導送月餅、燒雞等禮品!

    禮品不在多少!

    重在心意!

    特別女婿要給岳父、岳母送月餅、燒雞!孫子孫女要給爺爺、奶奶送月餅、燒雞!

    好朋友之間也要互相贈送月餅、燒雞增進感情!

    中秋節一家人吃月餅、吃燒雞賞月亮,享受美好生活其樂容容!

  • 5 # 刨食者

    燒瓦塔

    小孩子們中秋節那天先修搭一個瓦塔,然後把全村的爛門窗、凳腳、鋤頭把等木料收集起來,晚上放入塔中燒掉,老人會告訴小孩子道理:中秋離過年不遠了,燒掉好置辦新的。現在小孩子都不會玩了,前年回家過節手把手的教他們搭了一個小塔。

  • 6 # 秋風落葉1220

    座標四川宜賓

    中秋團圓佳節,首先我們這也和各地一樣,親戚會聚在一起,也會吃月餅啥的。還記得小時候,爺爺會拿很大的月餅,紙包的,應該是手工製作,還別說,挺好吃的。

    其次,我們更多的是在節日當天,打餈粑吃,對,就是打,首先將糯米和一般大米混合,在甑子裡蒸好,然後倒在一個竹子編制的容器裡(俗稱撥撥),再用一種類似竹子的植物,做成木棍,(也有用甘蔗的)敲打飯糰,直至米飯完全融合,再揉成小塊餅狀,即可蘸著花生芝麻粉吃咯!全手工製作,味道還是很好的。

    不知道中秋節吃餈粑的習慣,是不是隻有我們這邊才有!

  • 7 # 夢北遊

    在我的家鄉,山東臨沂市沂水縣,有一種中特色的中秋美食:豐糕。

    沂水的豐糕是粘米加糖炸至膨脹,然後用糖稀粘在一起,壓成規則形狀的一種食物,跟現在的沙琪瑪差不多,大家都說沂水豐糕就是大號的沙琪瑪。

    沂水人的中秋節,桌上除了月餅必備之外,豐糕也是不可或缺的一個。務實的沂水人在中秋節除了用月餅慶祝一家團圓之外,也會用豐糕預祝豐收。

    在中秋走親訪友時,帶上一包豐糕,親友們總會非常高興,因為豐糕象徵著豐收,老人們尤其在乎這種象徵意義。

    小時候吃的豐糕表層都有厚厚的一層白糖,甜的齁人。在豐糕中間會有紅綠絲點綴,也甚為美觀。在物資不算豐饒的年代,甜食總是收到孩子們的喜愛,所以總會在父母的笑罵兄吃下大大的一塊才肯罷休。

    寫到此處,我已經決定,今年中秋定要回老家去過,再次在月下吃著月餅,嚼著豐糕,過一次沂水特色的中秋。

  • 8 # 輕塵墨跡00708

    在三湘區域中秋節是比較甚重珍愛的節日在這天人們不但會親人團聚吃月餅、在臨近旁晚時候家人會在院內或摟臺上擺好桌椅、泡上好茶、端來好吃月餅、乾果、糖果新鮮水果、自己土產的米酒來兩壺。

    就這樣邊吃邊喝邊賞月、你一語他一句、不知不覺月亮就當頂了。在收穫的季節能過上這家人團聚、一塊賞月賞餅、喝酒喝茶、講收穫、道成功、談笑風生、溫聲溶溶、難含難分的短聚特別開心舒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讚美祖父的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