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妖鬼雜談錄
-
2 # 青言論史
匈奴人當然不是逃走的秦人,有關這一點,太史公在《史記-匈奴列傳》裡早就有了記載:
“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維。唐虞以上有山戎、獫狁、葷粥,居於北蠻,隨畜牧而轉移。”
匈奴人早早地在漢朝建立以前兩千年,就已經出現在了高原上。而在中原漢地不斷演進的過程之中,匈奴也在不斷強大:“自淳維(匈奴初代目)以至頭曼千有餘歲,時大時小,別散分離,尚矣,其世傳不可得而次雲。”
而匈奴形成一個相對比較穩固的草原帝國的時候,其大頭領名曰頭曼單于,也就是著名的冒頓單于的爹。而這位頭曼單于,早早地就跟蒙恬幹過仗,自然就不可能是老秦人了。而在冒頓單于的時候,匈奴的疆界達到最大,其武力也達到頂峰,把漢高祖劉邦圍困在了白登山整整一週,從而確立了漢匈之間近百年的爭鬥格局。
其實想想也可以知道,老秦至少也算是農耕文明,而匈奴則是比較徹底的遊牧文明。老秦滅亡到漢朝立國不過十年,這十年就可以讓習慣了刀耕火種的老秦人徹底變成刀口舔血的匈奴人?不可能的嘛。
-
3 # 南柯多萌
匈奴這個民族到夏商周時期已經形成了,漢朝成立是公元前202年,楚漢之爭時劉邦擊敗項羽,自此建立漢朝,匈奴人不會是老秦人,據史記記載:“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維"。
題主可能是因為漢朝跟匈奴的戰爭比較多才推測匈奴是秦人,這是不對的,匈奴的出現和成立要早於漢朝,可以這樣說,匈奴自商周以來就開始與中原國家進行戰爭了,直到東漢匈奴才徹底降伏於中原王朝,但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匈奴又有崛起之勢。
漢朝建立之初,高祖劉邦就和匈奴交過手,只不過這次高祖皇帝乘興而去,敗興而歸,差點兒就步了項羽的後塵,白登之圍讓整個西漢王朝一直屈辱到西漢武帝時期,所以說匈奴之前的勢力是時大時小,到了漢朝時期,匈奴的勢力達到了鼎盛時期,這不代表匈奴才剛剛成立。
但是每逢災年或者戰爭頻繁的時代,人口就會進行一次遷移,人們為了躲避戰爭,有可能融入到匈奴之中,更不要說是秦末時期,秦人完全有可能為了生存去匈奴。
-
4 # 第五空間44
匈奴當然不是逃走的老秦人,蒙恬率30萬大軍北據匈奴說明當時草原民族與中原民族是敵對的,楚漢爭霸時期陝西一帶是漢王劉幫地盤,劉邦對老秦人是很友好的,老秦人更不會逃走了,史料記載匈奴為夏氏苗裔是不可靠的,因為當時他們並不知道草原之外還有什麼,遊牧民族來源很複雜,當然有一部分逃亡的中原人,西周時期他們就已存在了,應該也與夏商並存,也許是東遷民族的兩個支派,一支進入草原,一支進入黃河流域。
-
5 # 士說新語
這個純屬臆測,沒有任何根據。
春秋戰國時期,北方就已經存在大大小小的各種胡人部落,它們之間因為遊牧的性質,在不斷遷徙放牧的過程中,互相攻伐。而我們今日所能瞭解到的歷史,對這些文化不成熟,幾乎沒有文字的中古世紀北方遊牧民族的稱呼,不盡相同。
它們因地域的不同,在戰國時期,被稱之為林胡、月氏、西羌、義渠、樓煩等等、至少在商周時期,從西域到塞外已經形成了散落的部落,而匈奴是這些部落中逐漸演變而來的。
匈奴的建立跟西漢的建立時間上有差距,匈奴組成中央王庭、左右賢王的統治體制是在公元前3世紀,他們控制著裡海到長城的廣大區域,包括了蒙古、西伯利亞、中亞北部,中國東北一部分。
而在秦朝未建立前的戰國末期,與匈奴主要接壤的有兩個國家,一個是秦國、一個趙國。彼時,趙國名將李牧曾出動戰車1300乘、騎兵13000人,步兵接近5萬、弓箭手10萬之眾,於匈奴會戰,據聞大破匈奴10萬餘騎、自此匈奴不敢南下犯邊。
上面這個戰爭的數字,必定是有水分的,但是這樣表明了,秦未滅亡之前,匈奴已經開始南下了,只是沒有討到任何便宜。
據《史記》記載,在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匈奴被蒙恬逐出了河套地區,自此秦開始大規模修築長城,抵禦塞外異族的入寇,如果匈奴是逃走的秦國遺民,那麼難的長城是秦國修了觀光度假的麼?
秦末動亂,六國諸侯死灰復燃,雖然楚漢之爭持續的時間並不長,但在秦嚴刑峻法,以及滅六國、徵百越的諸多事件的相互作用下,中原人口銳減、生存遭受到了極大的破壞,漢初時,中原國力衰退了一大截。
而在中原戰亂的時候,北方的匈奴也沒有閒著,雖然暫時幹不過中原諸侯,以及後來強大秦國,但他們的對外擴張一直沒有停止,特別是在冒頓成為大單于之後,相繼吞併了樓煩、逐漸收復了當初被蒙恬收復的漢之朝那、膚施等郡、並對燕趙之地形成了威脅。
在整個秦末動亂時期,關中的損失相當之大,特別是項羽入襄陽之後,但實際上秦國遺民即便逃走,也不太可能出長城到塞外去,畢竟秦人也是種田的,放牧遷徙的生活方式並不適合他們。而據日本《古事記》、《日本書記》的記載,秦之遺民逃出國內的大概是前往北韓半島,後來又有部分渡海去了日本。至於可信不可信,這就很難講了,畢竟這是日本單方面的記錄,而中原史書中並未提及秦人是否有遷移逃亡的記錄。
再者而言,戰亂雖然導致秦人遭到殺戮,但並非到了要舉族遷移的地步,楚漢戰爭時期,項羽自立西楚霸王后,將原秦將章邯、董翳、司馬欣封王而將關中一分為三,如果秦人集體失蹤了,那這三個王還怎麼建立起自己的統治,以此作為項羽牽制劉邦的存在?
同時,匈奴文化與秦人文化之間的差距相當巨大,在西漢初匈奴都還沒有自己的文字,沒道理秦人跑到塞外後突然間不識字,連發型也完全變了吧,這才十幾年的工夫啊。
-
6 # 歷史哨聲
這歷史從哪學的?匈奴如果是西漢成立才有的 那趙國李牧、秦朝蒙恬打的是誰?
《史記》中匈奴一詞出現最早是秦本紀:
“七年,樂池相秦。韓、趙、魏、燕、齊帥匈奴共攻秦。秦使庶長疾與戰修魚,虜其將申差,敗趙公子渴、韓太子奐,斬首八萬二千。”秦惠王七年是公元前318年。如果不是誤記,就說明秦惠王時期匈奴就已經存在了。
其次就是《李牧列傳》記錄:
“李牧者,趙之北邊良將也。常居代鴈門,備匈奴。”所謂雁門,是指雁門郡,原為樓煩土地,在趙武靈王擊敗樓煩後所設立的。秦漢時的雁門郡治所在今山西右玉縣,轄境為今山西河曲、五寨、寧武等以北,恆山以西,內蒙古自治區黃旗海、岱海以南。
雁門郡地區見圖
再次就是蒙恬從匈奴手中奪取河套之地:
“秦已並天下,乃使蒙恬將三十萬眾北逐戎狄,收河南。”河套地區見圖
從李牧守雁門郡、蒙恬從匈奴手裡奪取河套地區來看,李牧時匈奴應該就是居住在河套地區:
公元前328年秦惠王7年時,秦國已經從魏國手裡奪取了上郡之地,開始和匈奴有了直接的接觸,這才有匈奴和五國合攻的記錄。
A、司馬遷《史記》:匈奴是山戎、獫狁、葷粥三族融合後裔;
B、王國維《鬼方昆夷獫狁考》:匈奴只是戰國到秦漢時的稱呼,在不同時期稱呼不同:商朝稱呼為鬼方、混夷、獯鬻;周朝時稱呼為獫狁;春秋時稱呼為戎、狄;戰國稱呼為胡、匈奴;
C、所有中國古史籍上的北方遊牧民族都是匈奴,如鬼戎、義渠、燕京、餘無、樓煩、大荔等;
D、匈奴並非中國古代史籍中所記錄的民族,而是從西方草原遷移到漠南、河套平原的外來遊牧民族。
3、2006年法國和匈牙利將2300年前的古匈奴貴族進行DNA驗證,發現:現代蒙古人和匈奴人最為接近,和西伯利亞的雅庫特人、安納托利亞的土耳其人並不接近。
4、秦朝滅亡後,逃亡的秦人大多數都是逃亡北韓半島,並因秦人秦音而形成了三韓之一的秦韓。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著實不知道該說什麼。哪本書上說道漢朝成立時,匈奴也成立?秦朝蒙恬率軍在河套走廊趕走的不是匈奴麼?匈奴只是在西漢前期強大起來正式開始發揮北方遊牧民族作為中原王朝心頭陰影的作用。
《史記》記載匈奴是夏王朝的後裔。
“匈奴,其先夏后氏之苗裔,曰淳維(獯鬻、燻育)。唐虞以上有山戎、獫允、薰粥,居於北邊,隨草畜牧而轉移”對於北方遊牧民族的起源想來難以考證,因為其記載多為中原王朝記載,所以匈奴可能就是古代一些北方草原上的一些部落的融合與演變而成。
王國維在《鬼方昆夷獫狁考》中,把匈奴名稱的演變作了系統的概括,認為商朝時的鬼方、混夷、獯鬻,周朝時的獫狁,春秋時的戎、狄,戰國時的胡,都是後世所謂的匈奴。
可見匈奴的存在不止早於漢朝、秦朝,甚至在商朝時期就已經存在。
匈奴第一位有確切記載的單于是頭曼單于,其後便是冒頓單于,冒頓單于崛起與秦漢之際匈奴單于曰頭曼,頭曼不勝秦,北徙。十餘年而蒙恬死,諸侯畔秦,中國擾亂,諸秦所徙適戍邊者皆復去,於是匈奴得寬,復稍度河南與中國界於故塞。《史記》中記載的很清楚頭曼單于打不過秦國,只能往北走,秦亡之後,秦國的戍邊部隊南下中原,匈奴的生存環境才寬鬆了一些。
這些雖然沒有說明匈奴的起源,但是至少說明了匈奴在漢之前就存在,而且與秦的關係並不好,如何會是逃走的老秦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