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江雪寒

    1、達芬奇

    列奧納多·迪·皮耶羅·達·芬奇(義大利語: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儒略曆1452年4月15日—1519年5月2日),義大利著名畫家、科學家,與拉斐爾、米開朗基羅並稱義大利文藝復興三傑,也是整個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之一。

    他學識淵博、多才多藝,是一個博學者:在繪畫、音樂、建築、數學、幾何學、解剖學、生理學、動物學、植物學、天文學、氣象學、地質學、地理學、物理學、光學、力學、發明、土木工程等領域都有顯著的成就。

    他全部的科研成果儲存在他的手稿中,大約有15000頁,愛因斯坦認為,達·芬奇的科研成果如果在當時就發表的話,科技可以提前半個世紀。

    他15歲左右到佛羅倫薩拜師學藝,成長為具有科學素養的畫家、雕刻家,併成為軍事工程師和建築師,1482年應聘到米蘭後畢業於義大利理工學院成為義大利著名建築師、畫家,在貴族宮廷中進行創作和研究活動,1513年起漂泊於羅馬和佛羅倫薩等地。

    1516年僑居法國,小行星3000被命名為“列奧納多”。最著名的作品是《蒙娜麗莎》現在是巴黎的盧浮宮的三件鎮館之寶之一。

    現代學者稱他為“文藝復興時期最完美的代表”,是人類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全才,他最大的成就是繪畫,他的傑作《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巖間聖母》等作品,體現了他精湛的藝術造詣。

    他認為自然中最美的研究物件是人體,人體是大自然的奇妙之作品,畫家應以人為繪畫物件的核心。

    2、特斯拉

    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1856年7月10日~1943年1月7日),塞爾維亞裔美籍發明家、機械工程師、電氣工程師。

    他被認為是電力商業化的重要推動者之一,並因主持設計了現代交流電系統而最為人知。在邁克爾·法拉第發現的電磁場理論的基礎上,特斯拉在電磁場領域有著多項革命性的發明。

    他的多項相關專利以及電磁學的理論研究工作是現代的無線通訊和無線電的基石。

    3、牛頓

    艾薩克·牛頓(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爵士,英國皇家學會會長,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百科全書式的“全才”,著有《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光學》。

    他在1687年發表的論文《自然定律》裡,對萬有引力和三大運動定律進行了描述。這些描述奠定了此後三個世紀裡物理世界的科學觀點,併成為了現代工程學的基礎。

    他透過論證開普勒行星運動定律與他的引力理論間的一致性,展示了地面物體與天體的運動都遵循著相同的自然定律;為太陽中心說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支援,並推動了科學革命。

    在力學上,牛頓闡明瞭動量和角動量守恆的原理,提出牛頓運動定律。在光學上,他發明了反射望遠鏡,並基於對三稜鏡將白光發散成可見光譜的觀察,發展出了顏色理論。他還系統地表述了冷卻定律,並研究了音速。

    4、馮諾依曼

    馮·諾依曼(John von Neumann,1903~1957),原籍匈牙利,布達佩斯大學數學博士。20世紀最重要的數學家之一,在現代計算機、博弈論、核武器和生化武器等領域內的科學全才之一,被後人稱為“計算機之父”和“博弈論之父”。

    先後執教於柏林大學和漢堡大學,1930年前往美國,後入美國籍。歷任普林斯頓大學、普林斯頓高階研究所教授,美國原子能委員會會員。美國全國科學院院士。

    早期以運算元理論、共振論、量子理論、集合論等方面的研究聞名,開創了馮·諾依曼代數。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第一顆原子彈的研製作出了貢獻。為研製電子數字計算機提供了基礎性的方案。

    1944年與摩根斯特恩(Oskar Morgenstern)合著《博弈論與經濟行為》,是博弈論學科的奠基性著作。晚年,研究自動機理論,著有對人腦和計算機系統進行精確分析的著作《計算機與人腦》。

    主要著作有《量子力學的數學基礎》(1926)、《計算機與人腦》(1958)、《經典力學的運算元方法》、《博弈論與經濟行為》(1944)、《連續幾何》(1960)等。

    5、吳清源

    吳清源(1914—2014年),原名吳泉,是世界圍棋革命的推動者與實踐者,有“棋聖”之稱。

    1914年6月12日(農曆五月十九日)出生於中國福建省福州市的名門望族,後舉家遷居北京。早年即在圍棋上表現出過人的天分,有“圍棋神童”之譽。

    11歲時成為北洋軍閥段祺瑞門下棋客,時常出入北京中央公園(現中山公園)來今雨軒棋席。14歲東渡日本,開始職業棋手生涯。

    1933年,年僅19歲的吳清源運用自創的“新佈局”對陣本因坊秀哉名人,翻開了圍棋史上嶄新的一頁。1936年,加入日本國籍。

    自1939年至1956年,在十番棋擂臺擊敗了同時代所有超一流棋手,令當時日本棋壇所有頂尖人物全部降級,創造了圍棋界的“吳清源時代”,被譽為“昭和棋聖”。

    在圍棋理論上,提出了新佈局思想以及以大雪崩內拐為代表的吳清源定式。

    晚年將主要精力放在了提攜後進、促進圍棋國際化和中國圍棋的發展上,更以畢生之體悟,融匯古老的中華文化,提出21世紀圍棋——六合之棋,昇華圍棋的藝術性,揭示了圍棋的高遠境界和滄桑正道。

    2014年11月30日(農曆十月初九日) ,吳清源在日本神奈川縣小田原市內去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海賊王》中最讓你感動的情節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