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執戟郎中
-
2 # 鳴沙古今
多爾袞是清朝非常有名的攝政大臣,在皇太極突然去世後,帝王繼承人就成為了最大的爭議,而多爾袞是最有實力成為皇帝的人,但最終多爾袞選擇了扶持幼主福臨登基。他自己為什麼不更進一步,皇袍加身呢?這最後的結果實際上是一場各方勢力較量的結果。
爭奪帝位
皇太極突然去世後,當時的情景十分兇險,各大勢力都蠢蠢欲動,當時的主要競爭者除了多爾袞還有豪格,豪格不僅是皇太極的長子,而且有軍功在身,掌管戶部,擁有三旗的勢力,不容小覷,而當時戰功顯赫的多爾袞身後只有兩白旗和善戰的兩個弟兄。
退而求其次
多爾袞和豪格這兩股勢力爭執不下,不得已的情況下,多爾袞提議讓皇太極的第九個兒子福臨登基,同時宣佈鄭親王濟爾哈朗和睿親王多爾袞輔政,這場帝位之爭才告結束。
雖然最終的結果不是多爾袞最滿意的,但至少儲存了各旗的勢力,沒有擴大內部矛盾,基本上算是和平解決。多爾袞之所以沒有登基,主要原因還是迫於形勢,畢竟名不正言不順,於是多爾袞才想了這個下策,讓幼主登基,自己輔政,將來便於把持朝政。
後世紛爭
很多人認為多爾袞擁立幼主福臨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喜歡孝莊皇后,其實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但是從皇權利益的角度講,可能性卻很低,因為多爾袞代表的不是一個人,而是他背後的所有支持者,一旦多爾袞奪權失勢,那麼他背後的勢力都將滿盤皆輸,這就是血腥的皇權之爭,只講利益不講道德,所以多爾袞不可能為了一個女人,犧牲背後眾多的支持者。
-
3 # 浮生若淺
多爾袞是努爾哈赤的第十四子,生母是大福晉阿巴亥,皇太極異母弟弟。
努爾哈赤死時,多爾袞三兄弟都還算年幼,雖然他們三兄弟是努爾哈赤晚年最喜愛的兒子,但架不住年紀小,實力無法與其他兄長相抗衡。因此多爾袞錯失了第一次與登上汗位的機會。
而題目所提及的面對唾手可得的皇位,是指清太宗皇太極突然暴斃,未留下遺詔,未確立繼承人選,清政權一度陷入混亂的時期。跟第一次不同的是,此時的多爾袞已經軍功傍身,實力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了,對於皇位已然有足夠一搏的實力了,但這次,他依然沒有成功,而且選擇擁立皇太極的第九子福臨作為繼承人。
看起來明明擁有了實力與時機,為什麼他還是放棄了?
首先,皇太極是有兒子的,古代帝王繼承人大多數是子承父位居多,像趙匡胤死後由弟弟繼位的情況相對較少。在皇太極有健康成年的兒子(豪格)的前提下,多爾袞作為皇太極的異母弟弟,想要繼位自然沒有那麼名正言順。
其次,皇太極暴斃時,清朝正處於入關入主中原的重要時期,從小跟著努爾哈赤南征北戰的多爾袞,同樣有這樣的宏願和政治眼光。如果他強行登基,那麼對於八旗內部必然要經歷一番腥風血雨,這對入主中原是極為不利的。即使後面多爾袞打贏了登基了,也失去了入主中原的最佳機會。
最後還有一種說法來自野史,據說多爾袞為了大玉兒,即孝莊太后,為了心愛的女子,放棄了唾手可得的皇位,轉而扶持心愛女人的孩子上位。當然這種說法可信度不高,畢竟登上了皇位,且滿人有兄死弟娶其嫂的風俗,他要再講孝莊娶了也未嘗不可。
最終,多爾袞扶持福臨上位,自己為攝政王。順治七年,多爾袞死於塞北狩獵途中,追封為“清成宗”。多爾袞死後兩個月,自小對多爾袞攝政不滿多時的順治帝,對其開始清算。順治八年剝奪多爾袞的封號,並掘其墓。一直到了乾隆帝時期,才恢復其“睿親王”封號,肯定了多爾袞在清初以及清朝入關之後的功勳。
-
4 # 遺失在密林深處
多爾袞也是雙手沾滿漢民族的鮮血,為滿清入主中原立下汗馬功勞的急先鋒,他一生屠漢人城池不在少數。1649年明朝大同府總兵姜瓖投降清軍後反叛,多爾袞圍攻9個月大同府久攻不下,糧草絕經盡,多爾袞破城後洩憤屠城,除殺害姜瓖的楊震威等23人及其家屬外,其他所有官吏兵民盡行殺戮,十萬人死於屠刀,並將大同城牆拆去5尺。平城大屠城大同變成沒有活物的一座荒城。說繼承皇位最有實力的,由於努爾哈赤突然駕崩,沒有明確皇位接班人,當時多爾袞年紀尚小隻有14歲,支持者不多,沒有實力與皇太極爭位。皇太極突發疾病離世,這時候羽翼豐滿的多爾袞這是最好的一次機會,權衡利弊後多爾袞決定放棄,如果上位可能引起滿清八旗爭奪皇位的內訌,扶殖皇太極的第九子六歲的福臨推上了皇位,架空了福臨順治帝,自己成為大權獨攬的攝政王,誅殺異己,蔑視順治,好色成性,只有他看上的美女,不管是誰,都要攬入床上,除掉豪哥後,把侄子媳婦納入懷中,尤其對北韓美女情有獨鍾,妻妾多的難以統計。成於馬背卒於馬下,不可一世的多爾袞天怒人怨,打獵墜落馬下而亡,時年39歲,多爾袞死後僅一個月,順治皇帝就將多爾袞“削去爵位、黜出宗室、抄沒財產”,追奪一切封典,誅殺其黨羽,又掘開多爾袞的陵墓,割下其頭顱,用棍子和皮鞭抽打蹂躪後,拋置於荒野。多爾袞在經過一生苦心經營,從“叔父攝政王”變成了“皇叔父攝政王”,再到後來的“皇父攝政王”,離真正的“九五至尊”稱號,僅一步之遙。但身後下場悲慘。順治皇帝當時下旨:任何人不得為多爾袞掃墓祭祀,讓其不得享血食,這算是封建時代最為嚴厲的懲罰了。致使此後的一百多年間,無人敢談論多爾袞,直到乾隆四十三年乾隆皇帝為多爾袞“平反”,多爾袞的五世孫淳穎繼承了睿親王爵位。專治宮廷政治搞人最後免不了被人搞,迴圈往復,陰謀殺人,貪權戀色,六親不認概莫能外。
-
5 # 好心情丫丫娛樂
清朝距我們現在的生活時間最近,所以關於清朝的歷史也是歷朝歷代流傳下來最為完整的,關於清史不管是正史,還是野史,最為人們津津樂道的還是大清朝開國太后孝莊的野史秘聞,關於這位傳奇政治女性的影視題材實在是太多了,十多年前寧靜和馬景濤主演的經典電視劇《孝莊秘史》就是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一部電視劇。
提到孝莊太后這位傳奇女性,我們就不得不提另外一位跟她密切相關的人物了,那就是多爾袞,根據《孝莊秘史》這部劇講述,努爾哈赤臨死的時候是把皇位傳給多爾袞的,但皇太極利用手中的權利奪去了皇位,並且逼死了唯一知情的大福晉多爾袞的母親。
皇太極死了以後,多爾袞勢力如日中天,雖然因為跟肅親王豪格相持不下,最後不得已扶持少年順治登上帝位,但多爾袞一路從攝政王到皇叔父攝政王再到皇父攝政王,可謂是一路高歌猛進,幾次距離帝位僅僅咫尺距離,可每到關鍵時刻,他都主動放棄了,很多人認為多爾袞放棄唾手可得的皇位,完全是因為對孝莊大玉兒的愛情,果然是這樣嗎?
其實並不是的!在多爾袞的認知裡面,他認為額娘、皇位還有大玉兒是最為重要的,但是大家別忘了,只要他得到皇位,那麼追封額娘或者得到大玉兒都不在話下,可他為何遲遲不肯稱帝呢?
一方面在於名不正言不順,當時迫於形勢多爾袞擁立了順治皇帝,之後再要廢黜順治帝總要有個合適的理由,再說順治帝的母親孝莊太后是個何其聰明的女性,斷然想盡辦法也不能讓這種事情發生的。
另一方面多爾袞在1650年就意外墜馬死了,年僅39歲,他生前一直有稱帝的雄心,但一直沒有等到合適的機會,或者還沒有準備充分,意外死亡是不在他的計劃範圍之內的,所以在他死後僅僅兩個月,就被自己的親信揭發生前謀反的罪證。
之後背叛他的同黨或者是政敵紛紛揭發多爾袞罪行,剛剛被順治帝追封為“清成宗皇帝”,僅僅兩個月後就被下旨挖墳鞭屍,還褫奪了封號等等。
因此可以斷定,多爾袞有實力也有機會可以稱帝,但遲遲沒有動手,絕不僅僅是因為對大玉兒的感情,其實還因為自己沒有準備充分,再者人算不如天算,他大概自己也沒有料到,自己年僅39歲就英年早逝了,真可謂是時也命也!多爾袞沒有當皇帝的命而已!
-
6 # 穿越再現彼岸
多爾袞登上帝位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整合清朝政府內不穩定因素,多爾袞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沒想到的是自己在馬上跌下來一病不起,很快就掛了,時年39歲。
多爾袞人生中的登基機遇是否都合適?多爾袞在14歲的時候,努爾哈赤已經任命多爾袞的哥哥阿濟格,弟弟多鐸開始掌管兩黃旗,待到多爾袞成年在撥給多爾袞一個旗,這是明顯要傳位多爾袞的暗示,但努爾哈赤並沒有留下傳位詔書,皇太極捷足先登,並逼迫多爾袞的母親阿巴亥殉葬,奪得帝位。一切以實力說話,多爾袞三兄弟都還沒有長大,沒有掌握實權,也只能承認皇太極了。(多爾袞劇照)
1643年,皇太極突然病故,看似多爾袞的機會來了,實則不然。皇太極經過將近十多年的調整,多爾袞三兄弟掌控的兩白旗在八旗中的實力並不是最強的,幾乎另外的六旗明面上都不贊成多爾袞登上帝位,多爾袞要在此次擁立中渾水摸魚,掌控更加大的權利。
多爾袞是一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是清朝定鼎中原的奠基人物,不會採取直接暴力手段奪取地位,而是逐步實施的。(故宮正大光明殿)
多爾袞的帝王之路。順治帝即位後,多爾袞和鄭親王濟爾哈朗共同輔政,都是攝政王,多爾袞下令處死了擁立自己為帝的阿達禮和碩託,穩定了八旗,多爾袞的勢力進一步攀升,濟爾哈朗也自己要求攝政王以多爾袞為先。
1644年四月,多爾袞受領大將軍職務,統領清軍所有人馬,軍隊的權利全部到手。攻佔北京後,順治皇帝從新登基,封多爾袞我叔父攝政王,凌駕於諸王之上。(順治帝劇照)
1645年,多爾袞晉封“皇叔父攝政王”,1646年5月,多爾袞以每次出兵都要向順治皇帝請印璽比較麻煩為名,直接把皇帝的印璽拿到多爾袞的府上收藏,隨時可以用玉璽。
1647年,多爾袞不用向順治皇帝行禮了,1648年,多爾袞晉封“皇父攝政王”,所有儀仗和配置基本和皇上一樣了,是實際上的清朝統治者,與多爾袞對立主要反對派豪格(皇太極長子)也不明不白的死於囚禁之中。清朝額諸王貝勒都到多爾袞的府衙報道,多爾袞是沒有皇帝頭銜的皇帝,走出最後一步還需要慎重對待。(豪格劇照)
1649年4月,多爾袞的弟弟多鐸因病去世,多爾袞失去最大的臂膀,而自己的哥哥阿濟格不堪大用,登基的步伐緩了下來。
1650年,多爾袞追封了自己的親生母親為皇后,配享太廟。同年12月,多爾袞在古北口狩獵,在馬上摔了下來,很快就病故了。
其實多爾袞沒有走出最後一步的主要原因還是他自己沒有直系後代,他的兒子是養子,弟弟多鐸的兒子,一個女兒在史書中也很少記載,如果他的弟弟多鐸活著的話,多爾袞有可能走出最後一步——登基為帝,後繼有人啊!
多爾袞的身後事多爾袞死後被順治皇帝追尊為“清成宗”,他的正妻也被追尊為“義皇后”,此時多爾袞培植多年的勢力仍然存在,不過缺少領軍人物是一大弊病。不到兩個月,反多爾袞的聯盟形成,大臣們紛紛倒戈,多爾袞的命運從天堂墜落地獄。
多爾袞在人生的最後幾年實際上就是沒有皇帝頭銜的皇帝,對於虛名,多爾袞並不那麼看中,尤其是自己的弟弟多鐸去世後,登上帝位的風險增大,他也就不急於登基了。
回覆列表
皇太極死後,只有6歲的福臨繼承大統,多爾袞被封為攝政王,實際上題主說的帝位唾手可得應該是後兩次機會。
第一次:天命十一年(1626年),多爾袞被封貝勒,當時的多爾袞年僅14歲,可見努爾哈赤對這個兒子是很器重的,努爾哈赤將自己統領的正黃旗和鑲黃旗大部分給了多爾袞的兄弟阿濟格和多鐸,可惜的是,努爾哈赤突然離世,多爾袞那時候年紀還小,努爾哈赤也沒有指定的繼承人,於是皇太極在多人的擁立下,勝利登上皇帝寶座,而多爾袞第一次和皇位失之交臂。
第二次:崇德八年農曆八月初九日,清太宗皇太極猝死於盛京清寧宮,生前未立子嗣,皇位爭奪中最有利的兩方是皇太極的長子肅親王豪格和多爾袞,豪格掌管兩黃旗,從利害關係而言,兩黃旗的大臣當然希望皇子繼位,以保持兩黃旗當時的優越地位,但是多爾袞無論戰功和謀略甚至在兵力上都比豪格要強,當時多爾袞應該是很想當皇帝的,如果他用武力坐上皇帝寶座,這會使八旗分裂,剛剛建立起來的大清政權搖搖欲墜,於是他就選一個對自己沒有威脅的未成年的皇子繼位,這樣對兩黃旗就有了一個交代,畢竟還是先帝的皇子,他們也沒話說,就這樣他們選中了皇九子福臨也就是後來順治皇帝。這一次又和皇位擦肩而過。
第三次:順治元年,順治帝拜多爾袞為大將軍,親賜大將軍印,令他統兵南下,入關和明朝爭奪天下,多爾袞不負眾望帶兵攻入北京,徹底打敗明軍,於順治元年九月迎順治入京,順治封多爾袞為攝政王。這時的多爾袞也已經肅清了自己的政敵,順治皇帝遠在盛京(瀋陽),攻入北京的是多爾袞,多爾袞也成為了當時實際的統治者,封為皇父攝政王,達到了自己政治生涯的頂峰。
多爾袞是有野心稱帝的,可能他自己認為時機還不成熟,自己還年輕,有大把時間來為自己鋪路,但是可惜的是,在多爾袞的黃金年齡,意外墜馬身亡,享年3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