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魔法少女芝士醬

    先說是不是,再說為什麼!

    題主你問題本身就是錯誤的,造成《大話西遊》這部電影評價兩極分化的節點並不是一個地域問題,而是一個時間問題。

    並不是香港人認為《大話西遊》是爛片,內地人認為它是一部難得一見的佳作,真正的情況是2000年以前無論內地還是港臺,大家都一致認為這又是一部無厘頭電影,這種電影星爺已經連續演繹十幾年了,那些年每年都至少有一部上映大賣,觀眾難免會產生審美疲勞。

    並且這種電影型別一直以來被福斯詬病的一點就是電影裡除了數不盡的笑點包袱逗你哈哈大笑外,完全沒有一點現實意義。它既不能讓你重拾生活的希望,也不能使你對自己的人生有所反思,簡而言之,這種電影型別雖然可以大賣,但觀眾看過也就看過了,並不能從中有什麼收穫。

    可是大家卻沒有想到星爺這次卻放了一個大招,《大話西遊》這部電影一改以前的風格,雖然電影本身依然可以看到周星馳經典搞笑的影子,但這些情節在整部電影中都是細枝末節,雖然這部電影被分類為喜劇片,但是在喜劇的外殼之下卻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悲劇情節,並且電影裡的哲學思辨以及對於選擇的探討也很有深度。

    “問世間情為何物物,直叫人生死相許”,這一次,周星馳正經的讓人不相信是他。

    但也正是因為風格的突然轉變,導致了《大話西遊》在上映之初的口碑下滑,畢竟觀眾一開始是衝著周星馳的喜劇招牌看這部電影的,可是最後的結局卻不是那麼的皆大歡喜,那種失落的情緒大家想必都知道。還有作為一部喜劇電影,本片所討論的那些東西和對經典的重新解構,對於那時的觀眾來說太超前了,很多人看完都是一知半解的,所以評價也不是很高,然而我想說正是這些情節將這部電影拔高到了一個其他電影難以企及的高度,成為了影史難以磨滅的經典。

    直到2000年以後,中國大地迎來了網路時代,網路的一大特點就是顛覆、惡搞、解構經典,《大話西遊》在沉寂幾年之後終於迎來了適合它的土壤,當人們再次審視這部電影的時候,終於看懂了那些悲歡離合的事情,終於看懂了電影。“苦海,泛起愛恨”,真正看懂這部電影的人沒有一個不會為主角面對無常的命運時所做的抗爭而感動。

    最後再說一下,前面一位答者瘋狂diss《大話西遊》並將裡面的愛情汙衊為“屌絲的意淫”,我在這裡實名反對。本來想一條一條的反駁你的,但又覺得話不投機半句多,跟你說什麼也改變不了你的偏見,你眼中的“屌絲愛情”就是是大多數普通人愛情的真實寫照,我們每天都在為愛情與麵包的問題而發愁。醒醒吧姑娘,買買買的霸道Quattroporte才是真正的YY,勸你不要太過沉迷這些不切實際的的東西。還有,會背幾句詩歌不代表你懂愛情,你渴望的是自以為很深刻的愛情,而不是愛情本身。

    希望你腳踏實地,畢竟,太端著容易著涼!

  • 2 # 遞茶君

    而在這之前的,周星馳主演電影《逃學威龍》《整蠱專家》《審死官》《鹿鼎記》《唐伯虎點秋香》《中中國產凌凌漆》,這些電影基本上都是周星馳主打的搞笑無厘頭電影,也非常符合當年香港電影的大的趨勢,繁榮之下,大家都喜歡樂呵樂呵。

    但在這樣的大形勢下,周星馳推出了這樣一部電影,《大話西遊之月光寶盒》,看過的朋友都知道,雖然也有喜劇的成分,但看完卻讓人笑不出來,甚至說是讓人更加迷惑。

    大家看不懂,也不是大家期待的周星馳式的無厘頭搞笑,高期待下的失望,自然不會叫座,甚至說是爛片,也情有可原。

    為何內地一片叫好,好在哪裡

    要解決這個問題,還是得聯絡當時的大環境,大背景下。

    當時處於1995年,20世紀末,即將進入21新世紀,在這時候,最潮流的,也是最先進的思想就是與眾不同,或者說是‘超前’。

    沒錯,在大陸的觀眾們看來,這是一部完全不同的超前作品,與經典名著《西遊記》完全不同,還有穿越的劇情,這在當時可是很少見的。然而事實上,也的確如此。最開始的時候,在高校學生圈裡火了起來,慢慢的,整個內地都是一片叫好。

    而我自己也非常喜歡這兩部電影,在我心裡,這兩部電影僅次於星爺的《喜劇之王》。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每個人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多多少少都能看到一些屬於自己的東西,或許這就是這部電影的魅力吧。

    至尊寶的身上,讓我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或許我們沒有辦法像至尊寶一樣,在兩份愛情面前難以抉擇,以為自己愛的是白晶晶,回到500年前,卻愛上了紫霞仙子,最後為了愛情,帶上金箍,從此“塵世間的愛戀與他沒有半點關係”。最後“你看那個人好像一條狗啊”。

    雖然我們沒法像齊天大聖一樣,為了救紫霞與牛魔王大戰一場,但我們不也都曾經有過一場對自己來說,堪比神魔大戰的感情嗎。

    最後,只是我們都成熟了,就像那個扛著棒子遠去的齊天大聖,不知道他是不是還記得當年那個被逼迫說出的表白:“曾經有一份真誠的愛情放在我面前,我沒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時候我才後悔莫及,人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此。 如果上天能夠給我一個再來一次的機會,我會對那個女孩子說三個字:我愛你。 如果非要在這份愛上加上一個期限,我希望是…… 一萬年。”

  • 3 # 老貓大片

    從《大話西遊》香港上映的表現看,觀眾並不買賬。原因很簡單,這不是那個“逗笑的周星馳”,這不是那個熟悉的《西遊記》。對於周星馳和周氏喜劇的刻板印象,最初讓這部具有顛覆精神的電影被打入冷宮,直到在那個特定的時代背景下,被北大、清華的學子們以反抗傳統、歌頌愛情的思想表達,賦予了其“新的含義”,挖掘出其“本心與本性”。

    作為一名崇尚個人表達的影視人,周星馳本身具有極強的創造力與顛覆精神。在看淡了商業化的票房和娛樂化的套路之後,被媒體和業內推高到“星爺”的地位上,周星馳終於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作者電影”了。

    談《大話西遊》之前,繞不開周星馳的另一部晚幾年才上映的電影《喜劇之王》。作為周星馳本人的半自傳體電影,《喜劇之王》被賦予了很深的意味。除了觀眾熟知的“小人物的奮鬥史”和“笑中帶淚”的表達方式之外,周星馳淋漓盡致的自嘲自黑,與對影視圈甚至觀眾的尖銳諷刺,讓這部電影天生就具有很強的顛覆精神。

    看得出,《大話西遊》的顛覆性,其實與《喜劇之王》是一脈相承,但相對於前者,後者的最終呈現,是周星馳進行了“自我修正”之後的結果。畢竟,《大話西遊》的慘敗和《回魂夜》的再次慘敗,讓周星馳終於認識到了,任憑自己的娛樂圈地位有多穩固、呼聲有多高、觀眾緣有多好,這麼單刀直入的挑釁觀眾的“底線”,總歸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

    作為一名植根於港產電影的影視人,周星馳被打上了深刻的港產電影“烙印”。一方面,他懂得追求導演強勢、表達強勢、風格強勢(如徐克、杜琪峰的作品)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又要在面向票房、尊重觀眾上做出必要的妥協。

    起初,《大話西遊》的顛覆式解構,以及能夠自圓其說的劇情,對很多觀眾來說是赤裸裸的。延續了周氏喜劇無厘頭的精髓,與周星馳“笑中帶淚”的拿手好戲相互疊加,創造出一個看起來荒誕、乖張,充滿了“反骨”的電影。

    或許,我們現在口口相傳、人人稱頌的《大話西遊》精神,其實,並非周星馳所想、所表達的,就像閱讀理解題目中,那個連原作者都答不上來的“思想內涵”,但這並不妨礙當時的那群年輕人,以《大話西遊》這部影片為載體,表達和抒發自己的思想與感情,進而形成一種不可忽視的文化現象。

    所以,作為一種文化現象的“載體”,《大話西遊》本身是好是爛,其實已經不重要了。我們要關注的,是《大話西遊》蘊藏的顛覆精神,在被不斷的討論和解構之後,發展出來的文化現象。它被賦予了那個年代的年輕人的思想與追求、愛情與夢想、迷茫與不吝、批判與繼承。那是一個特殊的時代中,一代人藉助一部電影進行的集體性的情感宣洩與思想表達。

    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帶有獨特的時代性、承載著一代人精神追求的《大話西遊》,無疑是一部獨一無二的電影作品。

    大話西遊正好趕上網路時代來臨,網路的特點就是顛覆、惡搞,特別是在大陸這種長期壓抑、刻板、嚴肅的氛圍中,當普通人也能在媒體上自由表達看法時,必然會走向主流文化和傳統媒體的反面,也許這就是所謂的後現代吧,於是這部具有顛覆和惡搞性質的爛片翻了身,在網路上被吹捧起來了,並進一步影響了傳統媒體。如果不是正好趕上剛剛興起網路時代,在任何時代,這部電影都翻不了身。

    然而在港臺,由於港人已經習慣了這種表達手法,直到現在大話西遊在港臺以及國外始終沒有掀起任何浪花。

    從電影的角度,無論是拍攝手法,還是故事邏輯,還是美學追求,大話西遊都是不折不扣的爛片。比如說,電影裡的至尊寶(孫悟空)明明是個爛人(幾乎和裡面所有的女性角色都有染),卻被解讀為一個情種。本來很牽強的、莫名其妙的愛情(至尊寶對紫霞突然就愛的死去活來了,呵呵,名副其實的死去活來),怎麼能得出事業與愛情的二難選擇。什麼不戴金箍如何救你,戴上金箍如何愛你,可明明電影中戴上金箍也沒能救下紫霞呀,諸如此類的一廂情願的解讀太多了。這部電影95年剛上映我與幾個同學就看過一遍,大家一致認為是爛片無疑,後來口碑翻轉後,為了找到網上吹捧的那種神奇感覺,我又陸陸續續看過兩遍,結果除了惡俗搞笑能搏人一笑之外,怎麼也沒有那種一遍笑,二遍哭,三遍默默無言的感覺,其實我看電影的笑點淚點都不高,難道是我還不夠矯情?

  • 4 # 眼裡的茶

    初期上映時沒幾個認可的,主要是顛覆了西遊記在福斯心裡的固有形象。不論香港還是內地,連去評論的興趣都很少。票房更是慘不忍睹,所以周星馳補救性的拍了回魂夜,結果卻依然慘淡。但是後來大話西遊在北大學子們的剖析下,讓大家對這個作品有了新的認識。這裡就不詳談了。我看大話西遊總有幾十遍了,當年在錄影廳看時覺得天馬行空,覺得很搞笑。只記得幾個女主角很漂亮,唐僧是話癆,孫悟空和英雄二字差距何止十萬八千里,還記得就是最後那句他好像一條狗。在這個作品火起來之前,我已經看了不知幾遍,已不再把它當喜劇去看 ,周星馳說沒想那麼多,就是為了給大家帶來歡樂,可是他的作品是純粹搞笑的嗎?當時光流動,當無奈拋之不去時,更多的體會只留給能有體會的人。

  • 5 # 猴神大叔的小蘿莉

    大話西遊正好趕上網路時代來臨,網路的特點就是顛覆、惡搞,特別是在大陸這種長期壓抑、刻板、嚴肅的氛圍中,當普通人也能在媒體上自由表達看法時,必然會走向主流文化和傳統媒體的反面,也許這就是所謂的後現代吧,於是這部具有顛覆和惡搞性質的爛片翻了身,在網路上被吹捧起來了,並進一步影響了傳統媒體。如果不是正好趕上剛剛興起網路時代,在任何時代,這部電影都翻不了身。

    然而在港臺,由於港人已經習慣了這種表達手法,直到現在大話西遊在港臺以及國外始終沒有掀起任何浪花。

    從電影的角度,無論是拍攝手法,還是故事邏輯,還是美學追求,大話西遊都是不折不扣的爛片。比如說,電影裡的至尊寶(孫悟空)明明是個爛人(幾乎和裡面所有的女性角色都有染),卻被解讀為一個情種。本來很牽強的、莫名其妙的愛情(至尊寶對紫霞突然就愛的死去活來了,呵呵,名副其實的死去活來),怎麼能得出事業與愛情的二難選擇。什麼不戴金箍如何救你,戴上金箍如何愛你,可明明電影中戴上金箍也沒能救下紫霞呀,諸如此類的一廂情願的解讀太多了。這部電影95年剛上映我與幾個同學就看過一遍,大家一致認為是爛片無疑,後來口碑翻轉後,為了找到網上吹捧的那種神奇感覺,我又陸陸續續看過兩遍,結果除了惡俗搞笑能搏人一笑之外,怎麼也沒有那種一遍笑,二遍哭,三遍默默無言的感覺,其實我看電影的笑點淚點都不高,難道是我還不夠矯情?

    但是,這種電影挺符合男性屌絲的心境,他們平庸無能、猥瑣怯懦,卻意淫著有若干大美女愛上了自己,為自己爭風吃醋甚至大打出手。最後自己成功逆襲,變成了拯救世界的蓋世英雄,也不知道是怎麼逆襲的,或者是戴個金箍、或者是看了本如來神掌的小冊子、或者是做了個夢、或者是激發了天生神力、或者是有外星生物幫忙,總之是突然就逆襲了。這時候,最關鍵的來了,屌絲們突然就要胸懷天下了,突然有更偉大的理想了,於是不得不割斷情絲,孤身上路了,於是“命運無常”成為了他們拋棄愛情、不負責任的“合理”藉口。

    我渴望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愛情,敬佩千里相思一線牽的愛情,欣賞相濡以沫生死與共的愛情,感嘆舉身赴清池自掛東南枝的愛情。但鄙視這種被所謂的命運擊倒的愛情,何況所謂的命運往往是某些人始亂終棄、喜新厭舊、不負責的藉口。什麼我搬著磚就沒法抱你,而我放下磚就沒法養你,真nm矯情,你一天二十四小時都在搬磚?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在搬磚?在某些人眼中,馬克思、周恩來、魯迅等偉人是不能有愛情的,因為他們必須要為了事業孤身上路。

    這部電影適合那種稍有點文化但又很浮淺但自以為很深刻,二十左右稍懂點人事但又沒有閱歷但又自以為閱歷豐富的的人看,也就是辛詞中所說的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準確說,當年吹捧這部電影的大學生恰好就是這類人,被甩的以搬起磚無法愛你安慰自己,甩人的以命運無常為藉口,可是你連社會都沒進入,你搬過磚嗎,經歷過世事的無常嗎?當一個人真正長大,歷經劫波和生活的艱辛,識盡愁滋味後,卻道天涼好個秋。

  • 6 # 得著說

    單純的用好或爛來評價周星馳的《大話西遊》,都是有失偏頗的。

    從《大話西遊》香港上映的表現看,觀眾並不買賬。原因很簡單,這不是那個“逗笑的周星馳”,這不是那個熟悉的《西遊記》。對於周星馳和周氏喜劇的刻板印象,最初讓這部具有顛覆精神的電影被打入冷宮,直到在那個特定的時代背景下,被北大、清華的學子們以反抗傳統、歌頌愛情的思想表達,賦予了其“新的含義”,挖掘出其“本心與本性”。

    作為一名崇尚個人表達的影視人,周星馳本身具有極強的創造力與顛覆精神。在看淡了商業化的票房和娛樂化的套路之後,被媒體和業內推高到“星爺”的地位上,周星馳終於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作者電影”了。

    談《大話西遊》之前,繞不開周星馳的另一部晚幾年才上映的電影《喜劇之王》。作為周星馳本人的半自傳體電影,《喜劇之王》被賦予了很深的意味。除了觀眾熟知的“小人物的奮鬥史”和“笑中帶淚”的表達方式之外,周星馳淋漓盡致的自嘲自黑,與對影視圈甚至觀眾的尖銳諷刺,讓這部電影天生就具有很強的顛覆精神。

    看得出,《大話西遊》的顛覆性,其實與《喜劇之王》是一脈相承,但相對於前者,後者的最終呈現,是周星馳進行了“自我修正”之後的結果。畢竟,《大話西遊》的慘敗和《回魂夜》的再次慘敗,讓周星馳終於認識到了,任憑自己的娛樂圈地位有多穩固、呼聲有多高、觀眾緣有多好,這麼單刀直入的挑釁觀眾的“底線”,總歸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

    作為一名植根於港產電影的影視人,周星馳被打上了深刻的港產電影“烙印”。一方面,他懂得追求導演強勢、表達強勢、風格強勢(如徐克、杜琪峰的作品)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又要在面向票房、尊重觀眾上做出必要的妥協。

    起初,《大話西遊》的顛覆式解構,以及能夠自圓其說的劇情,對很多觀眾來說是赤裸裸的。延續了周氏喜劇無厘頭的精髓,與周星馳“笑中帶淚”的拿手好戲相互疊加,創造出一個看起來荒誕、乖張,充滿了“反骨”的電影。

    或許,我們現在口口相傳、人人稱頌的《大話西遊》精神,其實,並非周星馳所想、所表達的,就像閱讀理解題目中,那個連原作者都答不上來的“思想內涵”,但這並不妨礙當時的那群年輕人,以《大話西遊》這部影片為載體,表達和抒發自己的思想與感情,進而形成一種不可忽視的文化現象。

    所以,作為一種文化現象的“載體”,《大話西遊》本身是好是爛,其實已經不重要了。我們要關注的,是《大話西遊》蘊藏的顛覆精神,在被不斷的討論和解構之後,發展出來的文化現象。它被賦予了那個年代的年輕人的思想與追求、愛情與夢想、迷茫與不吝、批判與繼承。那是一個特殊的時代中,一代人藉助一部電影進行的集體性的情感宣洩與思想表達。

    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帶有獨特的時代性、承載著一代人精神追求的《大話西遊》,無疑是一部獨一無二的電影作品。

  • 7 # 君穎娛樂說

    稱之為經典,無論初衷還是滿足感,都和偽裝高潮無異。而且,這既是人家的愛好,又是人家的權利,你想攔都攔不住。

    電影《大話西遊》在中國大陸製造了一種文化現象,一種神話般的文化現象。從最初的冷落,到後來的熱捧,以至於崇拜、迷信、顛狂,箇中原委匪夷所思。是不同年代的評判標準的差異,還是網路媒體的推波助瀾,還是反映了一代新人的文化掙扎、文化反抗?

    《大話西遊》出品的時期,香港電影的沒落已經開始,整個行業,在創新上無能為力。《大話西遊》開機時,劇本都沒有,只有大約的故事框架,邊編邊拍,偏離了跑道,就出現了之後的一部電影拆分為上下兩集。從最終的成品看,非常明顯的,影片嚴重失控——

    1、 人物,猥瑣齷齪,屈服於搞笑

    紫霞仙子“七色雲彩”的夢想,對現實中的女孩有很強的吸引力,“期限一萬年”的承諾也會讓她們痛哭流涕。但是,女孩們希望那個人是至尊寶嗎?或者現實中類似的人物?至尊寶,和周星馳其他影片中的形象一樣,都是小人物突然發達了,發達的過程肯定是陰錯陽差、機緣巧合,不可複製。小人物,卑微、猥瑣,經常下流、骯髒,有些小聰明,經常耍詐、欺騙,卻肯定會得到漂亮女生的欣賞,很快地,女生就死心塌地要嫁給他。《大話西遊》中的至尊寶,還是遵循這個百試不爽的套路,卻更加猥瑣,更加齷齪。褲襠著火,對著鏡頭放屁,這些都算是作嘔的創新;濃密的腳毛、臉上貼毛、香蕉皮糊臉,這些是更早噁心招術的重複。

    吳孟達,“奶媽”,真的會讓人吐出來。

    女生的角色,好象是負責表現“愛情”,因為她們口口聲聲不厭其煩地這麼說。可是,觀眾有愛情的共鳴嗎?幾個美女,對男人都是一見傾心,不管男人的骯髒卑微,三下五除二就投懷送抱,不惜作小三小四,不管天時地利,隨時隨地和男人發生性關係。她們曾經遭遇過愛情的創傷嗎?這是淫娃蕩婦在人間嗎?這是愛情?還是糟蹋愛情?

    2、 故事,胡亂拼湊

    至尊寶,是孫悟空的前世嗎?可是,他已經在五百年前被白晶晶愛上了。至尊寶被殺後,是回到了從前,還是未來?類似的時間混亂,劉鎮偉用“夢”“月光寶盒”“與菩薩對話”之類來解釋。雖然,無數個粉絲幫劉鎮偉把邏輯漏洞逐個補丁,還是無法掩蓋整部影片的拼湊劣跡,因為情感的前後矛盾、情感的發展混亂是無法修補的。無論怎麼解釋,也無法抹殺觀影過程中的嚴重情感不適——包括那些鐵桿粉絲,個個有不適體驗,雖然他們拼命掩飾、努力撒謊。

    談到情感,總有真影迷假影迷、真文人偽文人為《大話西遊》吆喝,販賣推銷其中的“愛情”。真的有愛情嗎?有共鳴嗎?有甜美嗎?如果一定要說有,是因為《大話西遊》的故事,還只是因為盧冠廷的音樂?是否,音樂在沒有至尊寶的猥瑣畫面時更加動人?

    3、邪教化

    《大話西遊》,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電影,就象周星馳公開說不知道“後現代解構主義”一樣,電影製作者只是把影片作為一個獲利的手段,而決不是愛情的教育片,更不是“主義”的學術試驗品。但是,如果一個文化商品披上了學術的外衣,就可能製造現實版《皇帝的新裝》的童話。2000年前後,大陸的高校學子,上演了國家級的文化迷信的鬧劇。本來只是一笑而過的電影,卻被冠上了高雅、神祕的學術光環,學子們痛恨自己才疏學淺、低階趣味,對於如此高深玄妙的藝術品,豈敢笑笑了事,類似朝覲的虔誠與盲從、狂熱而執拗,品評《大話西遊》成為時尚。

    之後,《大話西遊》的地位越來越高,像《紅樓夢》一樣,被當作文藝作品的“神”,絕對的“神聖不可侵犯”,除了吹捧,不允許絲毫否定。對《大話西遊》的任何客觀評價,都會被打壓、謾罵、侮辱。經常的,粉絲們會像邪教徒,對持不同意見者進行惡毒的人身攻擊,巴不得把異端清除出地球。邪教徒們經常自虐,“我已經看了100多遍”,而後虐他,“沒看過50遍就沒資格評論”。還有人把終身幸福託付,“我的戀愛物件必須喜歡《大話西遊》”,類似邪教的自殺式襲擊。

    劉鎮偉、周星馳,是文化人,更是商人,當他們發現大陸這種讓他們竅笑的現象後,第一反應就是——賺錢!劉鎮偉製造了《情癲大聖》《越光寶盒》《大話天仙》,周星馳製造了《西遊降魔篇》,目標就是讓大陸人掏錢。為了讓人們感覺錢買回的東西不算少,周星馳就把《一生所愛》重複重複再重複。粉絲們一次又一次地,抒發情懷、感慨回憶,卻也發現這幾部電影並不好看。事實上,從技術上講,這幾部電影的水平,比《大話西遊》只高不低。

    大陸的觀眾審美疲倦了嗎?片商卻認為,只憑一句“他好像條狗啊”就能賺錢,總有虔誠的信徒又哭又笑地偽裝高潮。

  • 8 # 古樑鏞

    小哥出品,必屬精品!

    這個問題應該分為兩個部分,比如“為什麼周星馳的電影《大話西遊》在香港上映時被評為爛片,但是幾年之後又在內地大放異彩,獲得一片好評?”

    所以說,這個問題必須分做兩個階段來回答。

    下面,小哥詳細分析。

    《大話西遊》票房分析

    《大話西遊》共投資了6000多萬港元,周星馳也是投資方之一,他和楊國輝等幾人組建香港彩星電影公司,《大話西遊》便是“開山之作”,於1995年元旦播出,票房一度火爆,在兩天內全港六十家電影院票房總收入500多萬港元,稍遜於成龍的《紅番區》。

    1995年8月《大話西遊》在上海上映,後又在東北三省上映,票房也曾一度形勢大好。“開門紅”並未持續太久,隨後的整體發行卻急轉直下,即使在當時最為火爆的香港市場,也最終以2509萬收場,在兩個多月後發行的《大聖娶親》最後的票房卻只有2000多萬,雖然能夠收回成本,但與周星馳以前的影片相比,相差甚遠。

    而在北京電影市場,1996年2月《月光寶盒》作為寒假影片推出,5月《大聖娶親》登場,兩部影片均只以20萬左右的票房收場,有的電影公司在放映兩天後就決定以中中國產影片換掉《大話西遊》以免更多損失。

    1995年的香港金像獎評獎中,風頭均被《東邪西毒》、《女人四十》、《飲食男女》等藝術片佔盡,劉鎮偉只獲得了最佳編劇獎。

    周星馳電影票房概況

    周星馳年

    1992年(這一年是周星馳年)因香港當年度十大賣座影片中周星馳佔了七個,並且前五名被周星馳包攬,周星馳也連續第三年徹底佔領了整個香港市場,更憑又一次打破票房記錄的《審死官》獲得亞太影展影帝大獎,這個記錄至今無人能破,也不可能有人做得到了,所以這一年被影壇稱為“周星馳年”。

    《漫畫威龍》,當年度十大賣座影片第十名,票房22,946,994元;

    《家有喜事》獲香港最成功的喜劇之一、當年度十大賣座影片第二名,票房48,992,188元;

    《逃學威龍2》當年度十大賣座影片第八名,有滑鐵盧之稱,票房31,635,680元;

    《審死官》獲1992年賣座影片第一名,票房50,212,947元;

    《鹿鼎記》獲1992年年度十大賣座影片第三名,票房40,862,831元;

    《鹿鼎記2神龍教》獲1992年年度十大賣座影片第五名,票房36,583,964元;

    《武狀元蘇乞兒》獲1992年年度十大賣座影片第四名,票房37,416,607元。

    周星馳1993-1995年電影

    1993年《逃學威龍3龍過雞年》、《唐伯虎點秋香》、《濟公》。

    1994年《破壞之王》、《九品芝麻官》、《中中國產凌凌漆》。

    1995年《大話西遊之月光寶盒》、《大話西遊之仙履奇緣》、《回魂夜》、《百變星君》。

    也就是說,《大話西遊》(上、下)兩部票房不盡人意,雖然能勉強收回成本,但是對於周星馳、劉鎮偉的強大影響力而言,這部片子確實相當於大敗。

    《大話西遊》為何沒能引爆香港電影市場

    關於這個問題,小哥認為有以下幾點。

    第一:氣氛不及預期。

    周星馳的電影節奏一貫給人的感覺是“輕快搞笑”,來看周星馳的電影,不能開懷大笑這還算是周星馳主演的電影嗎?但是大家都沒想到,《大話西遊》是如此“安靜”的一部影片,這首先就和觀眾心目中的期待大相徑庭,因此香港觀眾“乘興而去,敗興而歸”很正常。

    第二:內容太過深奧。

    因為《大話西遊》故事情節太過龐大,因此導演是分為上、下兩部來製作的,因此很多人在看完第一部後,有點懵逼,這到底講的是什麼啊?而看完第二部,依然有點鬱悶,因為一方面回憶第一部,一方面回憶第二部,這中間的邏輯設定就很讓人困惑,要知道當年關於“穿越”這個題材的設定,可是相當少的。所以很多人不明白,至尊寶、白晶晶、孫悟空和紫霞仙子之間的關係,感覺有點混亂,這自然而然的影響了預期。

    所以後來,周星馳專門製作了一個版本,把兩部合二為一。

    第三:畫面感不討喜。

    《大話西遊》是在中國大西北銀川拍攝的,取景地點有鎮北堡、西夏王陵、雞鳴驛城牆、沙湖等等,整個電影的畫面給人一種蒼涼的感覺,但是1995年可是香港電影的黃金年份之一,當時香港經濟發達,每個人都在盡情的享受美好的生活,當時香港電影有多麼火爆呢?號稱“不管拍什麼,只要開機就賺錢”,可見在哪個年代,《大話西遊》的畫風很明顯和時代格格不入,我們可以看看1995年香港電影票房榜。

    1995年香港電影票房前十影片一覽

    第1位:《紅番區》,票房5700萬,成龍、梅豔芳主演,成龍首次製作費過億的影片。

    第2位:《霹靂火》,票房4550萬,由陳嘉上自編自導,成龍、袁詠儀和王敏德主演,題材為賽車。

    第3位:《百變星君》,票房3500萬,周星馳、吳孟達、梁詠琪和徐錦江主演,這部影片有跟風《變相怪傑》的嫌疑,這部片子被視為周星馳向電影市場妥協的一部影片。

    第4位:《烈火戰車》,票房3380萬,劉德華、梁詠琪、錢嘉樂和吳大維主演,主題是賽車,但是導演加入了很多感情戲。

    第5位:《金玉滿堂》,票房3100萬,由徐克執導,張國榮、鍾鎮濤、袁詠儀、趙文卓和熊欣欣主演,那個時候徐克是很看好趙文卓的。

    第6位:《大話西遊之月光寶盒》,票房2500萬,由劉鎮偉自編自導,周星馳、莫文蔚、吳孟達、藍潔瑛、蔡少芬和朱茵主演,現在看來這部影片在當年是受到冷落了。

    第7位:《和平飯店》,票房2480萬,由韋家輝自編自導,周潤發、葉童和吳倩蓮主演,周潤發赴好萊塢發展之前在香港拍的最後一部電影。

    第8位:《大話西遊之仙履奇緣》,票房2100萬,由劉鎮偉自編自導,周星馳、吳孟達、朱茵、羅家英和莫文蔚主演。(2014年重映,獲好評無數。)

    第9位:《流氓醫生》,票房1700萬,梁朝偉、劉青雲和鍾麗緹主演,梁朝偉的演技和喜劇表演方式是亮點。

    第10位:《回魂夜》,票房1600萬,周星馳、莫文蔚、李力持、黃一飛和李建仁主演。

    《大話西遊》內地火爆經過

    1996年結束影院慘淡經營的《大話西遊》將拷貝轉到北京電影學院,電影在高校中的放映立刻引起“滿堂彩”。開始有研究者專門研究影片的巡迴式結構、臺詞對白、經典解構等之於文化學上的意義,影片興起的確切時間雖已無從考證,但它與影片公映所打的“時間差”卻是真實存在的,《大話西遊》戲劇性的“大熱”的核心區域應當就是各所高校,追捧者大多為莘莘學子。

    促使《大話西遊》重獲“經典”的媒介除了1997年、1998年間的VCD熱賣以外,還有電影頻道的播出,1997年春節期間,為了配合春節的熱鬧氣氛,《月光寶盒》和《大聖娶親》在電視上播出,後曾重播過多次,這培養了一大批“大話迷”,而這部安排在非黃金時間播出的影片卻創下了黃金時間播出的收視率。

    此後《大話西遊》正式進入“火爆期”,網路無疑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它的“大熱”幾乎是和網路、網站在中國的興起同步進行的,1999年、2000年則進入《大話西遊》的最鼎盛時期。而香港並沒有像內地這樣掀起長達六年之久的熱潮,周星馳也曾重新剪輯出一個濃縮為一集的全新版本,但這個版本由於版權問題至今沒有公開亮相,而對於這部影片在內地的大熱,甚至連周星馳都感到意外。

    所以說,《大話西遊》這部電影可以說是“生不逢時”,而周星馳和劉鎮偉的苦心,終於被大陸電影學院的莘莘學子所賞識,可謂是遇到了知音,而隨著《大話西遊》這部電影經過大家的全方位探討,它的內在含義不斷被大家解讀,進而和廣大觀眾形成了共鳴,最終重新煥發了光彩,贏得了市場的推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腦上製作圖片用什麼軟體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