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鷹眼小組
-
2 # 紫楓攝影后期教學
光圈不夠大,怎麼拍出虛化效果呢?
這個問題而好解決,光圈不夠大,一樣能拍出漂亮的虛化效果。
怎麼做?
我們先說下虛化效果是怎麼來的,與什麼有關。
相機拍攝時,確定焦點以後,在焦平面上都是清晰清楚的,在焦平面的前面和後面都逐漸的虛化。
確定虛化效果的因素有三個,一個是光圈,就是光圈越大,虛化效果越明顯。然後是焦距,焦距越長,虛化效果越明顯。最後一個就是主體與背景的距離,這個距離越遠,虛化效果越明顯,這個很好理解,景深的關係。
就說光圈越大,景深越淺。焦距越長,景深越淺。
所以當光圈不夠大的時候,儘量用長焦,儘量讓拍攝主體遠離背景,一樣可以拍出好的虛化效果。
當然,話說回來,有條件上大光圈定焦是王道,這個誰用誰知道啊!
-
3 # wm90564
根據鏡頭使用的三要素,在光圈不夠大的情況下,若要拍出虛化效果,你能做的:1、儘量近距離拍攝;2、在構圖允許的情況下使用長焦鏡頭。同時注意讓背景儘量遠離拍攝物件。
-
4 # 側臉評測室
你好我是一名不請自來的攝影師。
所謂的背景虛化效果,其實就是淺景深的一種表現方式。而影響景深的三要素有:焦距,光圈,距離,在光圈固定不大的情況下,想要做到背景虛化的效果,只能透過另外兩種要素來實現了。
焦距鏡頭焦距越長景深越小,而焦距越短景深越大。就是說,你用長焦端拍攝,背景虛化效果越明顯,反之廣角端的虛化效果就不明顯。
這三張是我用70mm、150mm和200mm段分別拍攝的,光圈大約是F3.5左右,(截圖上傳可能不是很清晰)但是可以明顯的看出,長焦端的虛化能力要比70段的好的多。
距離這裡的距離,是指拍攝的物距,和被拍攝者與背景的距離。就是說被拍攝主體離拍攝鏡頭越近景深越小,被拍攝主體離拍攝鏡頭越遠景深越大,被拍攝主體離背景越遠虛化越好,被拍攝主體離背景越近虛化就越少。
同樣是這張圖片,可以看的出,離人物近的樹葉,虛化效果就沒有離人物遠的效果好。
還有微距虛化效果一般都是很強,是因為對焦距離太短,焦平面窄,所以稍微離開焦點的就有虛化了,很遠的基本都虛化的很厲害。
-
5 # 行攝千山萬水
簡單來講,背景虛化有三個前提:光圈大,焦距長,背景遠。如果光圈不夠大,就在後兩者上下功夫。一是使用長焦鏡頭拍攝,長焦鏡頭的背景虛化效果也很好。二是注意選擇合適的背景,背景要離拍攝主體遠一些,背景離主體遠了自然就會虛化。明白了背景虛化的道理,拍攝起來就這麼簡單。
-
6 # 玩圖
背景虛化在攝影中的術語叫做“景深”:背景虛,景深淺;背景實,景深深。
在拍攝中影響景深的有三個決定性的因素:
光圈
焦距
距離
光圈顧名思義,光圈就是拍攝的時候光圈的大小,大光圈能夠拍攝出淺景深,也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背景虛化效果。
光圈越大,拍攝的照片中景深約淺。
如果在拍攝的時候光圈不夠大來營造淺景深效果,那麼我們就要透過其他兩個要素來實現。
焦距鏡頭焦距越長,景深越淺;焦距越短,景深越深。
舉個例子呢,比如佳能24-105的鏡頭,相同的光圈大小,在24mm下拍攝的照片景深就比105mm焦距下拍攝的照片景深要深。
所以想營造背景虛化效果的時候,我們要有效利用手中的變焦鏡頭,使用長焦端來進行拍攝。
距離這裡的距離是主體與鏡頭距離:距離越遠,景深越淺;距離越近,景深越深。
在營造背景虛化效果的時候,我們還可以將我們相機和被攝體間的距離拉遠來塑造背景虛化的效果。
以上就是在拍攝中影響景深的三個重要因素,在拍攝的時候要善於利用這些要素來拍攝背景虛化塑造畫面效果。
-
7 # 光學法則
想拍出虛化的效果,就要知道景深的概念,而景深越淺虛化效果越明顯,想要達到淺景深,除了使用大光圈鏡頭以外,還有一個辦法,就是拉開主體與背景之間的距離。
例如下面這張圖,狗離背後的欄杆距離比較遠,而離相機的距離比較近,在拍攝的時候,並沒有特意使用很大的光圈就拍出來了虛化的背景效果。
這是非常好理解的,因為如果相機和主體之間的距離不變,光圈也不變的話,那麼在他背後的距離越遠,虛化就越明顯,而我們只要拉開主體與背景之間的距離,就可以輕鬆的拍出一張背景虛化的效果,這對於使用套機鏡頭等光圈不是很大的鏡頭的攝影愛好者來說是最有效的一個辦法。
-
8 # 攝影師Wilson
首先來了解下拍出虛化效果的三要素:光圈,焦距,距離。 看完下文,就知道怎樣拍出虛化背景的美圖了。
上圖拍攝引數:焦距200mm 光圈F4.0
光圈下圖是單反35mm鏡頭,其中1.4G就是鏡頭的最大光圈值,這個數值越小說明光圈值越大,鏡頭的進光量就越大,虛化效果就越明顯,當然價格也貴很多;反之,數值越大,光圈值越小,虛化就沒那麼明顯了。
下圖是華為P10手機拍照介面,2.8是光圈值,最大值為F0.95,但是虛花效果比較假,沒單反的效果真實。
焦距鏡頭焦距越長,虛化也越好。
比如:同一位置拍相同距離的物品,分別用焦距50mm F1.4 F2.8 和焦距200mm F2.8拍攝,200mm F2.8拍攝出來的肯定要比50mm F2.8虛化效果好很多。
距離下圖1是我前幾天飯後用手機拍的,同時達到以下兩個條件,手機也能拍出虛化效果
1.被拍攝品的背景有足夠的遠。
2.手機離拍攝品足夠的近
-
9 # 檸爸
背景虛化4要素:光圈大,焦距長,背景遠,離得近,在光圈不夠大的情況下,你可以用長焦鏡頭,或者選一個遠離主體的背景,再儘量靠近主體拍攝,這樣的話,在光圈不夠大的情況下,你也能拍出背景虛化的效果,當然,買一個大光圈的定焦鏡頭是最好的選擇。
-
10 # 只不過是一個路過
一,就是靠軟體啦。。。。
二,就是靠背景的距離啦(越遠越好)
三,靠主題的距離啦(越近越好)
回覆列表
光圈是決定鏡頭售價的重要指標,而且,幾乎是最重要的。
以佳能70-200 IS(防抖)鏡頭為例,F2.8光圈的售價為15299元,而F4光圈的僅為8599元。無防抖功能的價格則更低。F後面的數字大小代表著光圈的大小,數字越小,光圈越大,數字越大,光圈越小。
光圈的首要功能是決定單位時間內的通光量,這很容易讓我們想到光圈的第一種使用方法——
在光線微弱的環境內,我們要儘可能地使用大光圈,而在光線十分明亮的地方,光圈則可以收小一些。經常從事室內抓拍的攝影師,都非常喜歡大光圈鏡頭帶來的兩個效果:快速對焦、充足曝光。
但這不是絕對的,因為光圈還有其他功能。比如,當室內攝影師需要獲得較大景深的時候,光圈就不能開得太大。
景深,簡單地說,就是照片的虛化程度。如果前景很清晰,背景非常模糊,甚至模糊到什麼都看不到(這叫“空氣切割”),就屬於小景深。如果前後景物都很清晰,就屬於大景深。
85mm定焦人像鏡頭的光圈都很大,1.8或者1.4,因為人像攝影經常會使用小景深以清除雜亂的背景,而虛化本身也成為一種美感。
有一些鏡頭,其最大光圈會隨著焦距的變化而改變,米湯手頭有一支索尼24-240鏡頭,在24mm焦距端(廣角端),最大光圈是F3.5,在240mm焦距段,最大光圈變成了F6.3,這屬於比較小的光圈了,用起來會非常不爽。
大光圈鏡頭的價格很高,大部分學生黨都買不起。如何用好現有的鏡頭,拍攝出比較滿意的虛化效果呢?
答案在此,請多加練習:
1. 假設畫面中有A和B兩個主體,您想讓A清晰而B模糊,首先要讓A和B之間保持較遠的距離,如果兩個主體離得很近,虛化效果就不可能好。
2. 假設B是前景,A是背景,在取景構圖的時候,相機要儘可能地離B近一些。
3. 使用長焦端拍攝,焦距越長,景深就越小。但要注意的是,長焦端的光圈比較小,快門速度相應變慢,如果手持相機拍攝,可能會造成畫面模糊,這種模糊是相機晃動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