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說歷史的女人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其實前面還有一句,卻從來不為人知!

    在三國中,關於諸葛亮出山的時間一直被三國迷們津津樂道,爭議不斷。最核心的焦點是因為跟另一個三國奇才有關,此人是曹魏的大謀士郭嘉。郭嘉在公元207年,因病死於征伐烏桓的途中。

    郭嘉死之前,諸葛亮一直在隆中隱居,雖然當時諸侯林立,甚至自己身邊都有一個大諸侯劉表,而且他跟劉表還是親戚關係,但是諸葛亮卻一直始終不仕。若是諸葛亮想做一個真正的隱士倒還好理解這種不仕的行為,但事實並非如此,諸葛亮常以管仲樂毅自比,如此就可知其仍然心繫天下,還是想要出仕的,但是既然要出仕,又為何一直遲遲不出呢?而最後偏偏選擇的出仕時間又是在公元207郭嘉去世之後,劉備三顧茅廬,他就投奔了劉備。於是坊間就開始流傳:"郭嘉不死,臥龍不出。"

    這句話的流傳多半是為了展示郭嘉的厲害,但是也並沒有貶低諸葛亮的意思,只是說他們出仕的時機而已,多少有點機緣巧合。不過暫且不論他們誰高誰低,且來看看這句話前面的一句,各位可能就會發現在郭嘉背後原來還有高人。

    根據史載,郭嘉在投奔曹操之前,在他21歲的時候曾去袁紹那裡了一趟,但是郭嘉具有慧眼識人之能,一看便知袁紹並非雄主,難成大業,於是就離開了。那麼在他離開的那個時間段,當時也是諸侯林立,隨便找個也能去投奔的,但是郭嘉沒有去。他只幹了一件事,回家賦閒,其實跟諸葛亮在隆中躬耕讀書應該差不多,只是諸葛亮的隆中躬耕被無形的藝術化了而已。也就是說,郭嘉和諸葛亮在出仕之前,情況都是一樣的:等待雄主。

    不過最後的結果稍有不同,諸葛亮是等來了劉備的三顧,而郭嘉等來的是荀彧的力薦。不管怎樣,兩人都遇到了明主。諸葛亮遇見了劉備,而郭嘉遇見的是曹操。那麼我們還說郭嘉,力薦郭嘉的荀彧在公元191年都投奔了曹操,而荀彧和郭嘉是好友,既然知道曹操是明主,而郭嘉又是大才,為何荀彧當時不向曹操舉薦郭嘉呢?為何非要等到五年之後的公元196年才向曹操舉薦呢?

    這其中的原因跟一個人有關,此人叫戲志才。陳壽的《三國志郭嘉傳》記載說,曹操最開始創業時,身邊有一個籌畫士,是潁川戲志才,此人謀略過人,曹操"甚器之"。但是這個戲志才卻天生短命,很早便去世了。戲志才去世後,曹操對荀彧說,志才走了,沒人能與之商議大事,聽說潁川多奇士,還有沒有能力跟戲志才一樣的奇才啊?於是荀彧就舉薦了郭嘉。關於戲志才和郭嘉的才能,在《三國志荀彧別傳》有記載:"戲志才、郭嘉等有負俗之譏……皆以智策舉之。"

    由此可知,戲志才和郭嘉都是以智謀和策劃為長的超級大謀士,故而可以說:志才不死,郭嘉不出,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這並非是誰比誰的能力更厲害,而是一個時機的銜接,剛好在歷史中這樣呈現了出來。戲志才、郭嘉、諸葛亮都是當時之大才,其智謀、才能,都很令人欽佩。

  • 2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公元207年,年僅38歲的郭嘉因病去世,同年,劉備三顧茅廬請27歲的諸葛亮出山。

    郭嘉大諸葛亮11歲,38歲的郭嘉身為曹操手下第一謀士而名滿天下,而此時的諸葛亮卻名不見經傳,僅圈內幾名好友知悉,如徐庶。不僅身在荊州本土的劉表,沒有把諸葛亮當做人才,連公元201年投奔荊州的劉備直到公元207年才請諸葛亮出山,很顯然這6年劉備也沒把諸葛亮當人才或壓根就不知道。

    三國傳說:‘’郭嘉不死,臥龍不出‘’。我想說的是:郭嘉死不死,臥龍都會出。或者後面再加上一句:臥龍既出、天下三分。顯然諸葛亮是最大的潛力股,而郭嘉一直都是績優股。

    郭嘉,字奉孝,出自汝南潁州士人集團。21歲曾投奔袁紹,一眼看出袁紹非成事之人,便離開袁紹閒賦在家。26歲時經同為潁州士人的荀彧推薦給曹操,郭嘉與曹操見面交談後,均相見恨晚,於是曹操封郭嘉為司空軍祭酒,就是作戰參謀的意思,從此郭嘉便追隨曹操四處征戰。

    郭嘉助曹操徵呂布,準確預測孫策之死,提‘’十勝十敗論‘’,助曹操在指導思想上戰勝袁紹,平定袁紹殘餘勢力,神速破烏丸,用自己的謀略奠定了自己在曹操手下首席謀士的地位。

    郭嘉有三個特點:

    1、長於人物性格分析。郭嘉對於曹操的對手研究非常深入,分析非常到位。如對袁紹的十勝十敗論,指出袁紹想法多卻無法實施,喜謀算卻不能決斷。如孫策,指出孫策輕率剛猛而不防備,必死在匹夫之手,準確預測孫策之死。

    2、善奇謀險策、神機妙算。郭嘉說服曹操徵烏丸,要求兵貴神速,輕裝進軍,敵必無防備,一舉可破。其它人擔心曹操遠征劉備會偷襲許昌,郭嘉力排眾議一針見血指出,劉備投降了劉表,劉表會猜忌劉備,必會阻止劉備偷襲,事情完全如郭嘉所說。

    3、郭嘉獻策能說服曹操採納。這個很重要,謀士獻策再好,領導不採納,等於無用。但郭嘉很懂曹操,兩人行則同車,坐則同席,能夠設身處地的為曹操的利益著想,每次都能說服曹操採納,這是曹操手下其它謀士所不及的。

    赤壁之戰曹操失敗後,有一句很有名的感嘆: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比。意思是:若郭奉孝還在,我怎能到這個地步。

    是啊,若是郭嘉多活幾年,赤壁之戰有可能曹操就會勝出,那句三國傳說應該是:郭嘉不死,天下一統。

  • 3 # 我這下馬上就睡

    其實我我聽到這句話,想問這句話是哪裡出的,在品三國之前我從未聽過這話,我還看到前面有人回答說坊間流傳,我問下哪裡記載了,還是你穿越回去聽到了,三國志裡郭嘉位置是蠻靠後的了,一同列傳的人物一般人可能都不熟悉,後世其他人也沒怎麼提起過,我覺得郭嘉是個參謀型的人才,本身聰明,頭腦靈活,但是不是執行者,就是負責提提意見,人走的早,要不可能有更大的發展。

  • 4 # 中行偃1

    答:“郭嘉不死,臥龍不出”與正屎上的郭嘉是什麼樣的關係不大。真正的諸葛已經在郭嘉死之前就出生了……

    郭嘉的為人處事非常聰明睿智是毫無疑問的,其審時度勢、出謀劃策、運籌帷幄、知人善任的功力也是有目共睹的,絕不參假!這些都不是我今天要說的,今天要說的是“正屎”上的郭嘉究竟是什麼樣的?

    既然是“屎”,在郭嘉身上到底有沒有臭味?從《郭嘉傳》中,聞不到!那麼,這個臭味哪來的:陳群給了答案,是說郭嘉“不治行檢”,而且還是在朝廷上投訴郭嘉!直接投訴到曹操!郭嘉依然是我行我素,曹操的態度反倒越來越喜歡,但是,卻更加器重陳群,就是說曹操肯定了陳群!什麼問題呢?

    一般來說我們都知道郭嘉好喝酒,又沒有欺男霸女、霸佔良田、騷擾民生的行為記載,怎麼會“不治行檢”?我是這樣看的:還得從《郭嘉傳》中找出蛛絲馬跡——郭嘉曾謂紹謀臣辛評、郭圖曰:夫智者審於量主,故百舉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機。多端寡要,好謀無決,欲與共濟天下大難,定 霸王之業 ,難矣!”。這一段話非常重要!!!我們可以看到這是在和誰說的?辛評、郭圖,就是當著二人的面說袁紹的壞話,當然郭嘉肯定的是這二人與袁紹的關係不至於出賣自己才敢放肆,如果是對馬超,絕對不會說的,轉身就能出賣了他,郭嘉就完蛋了……

    好了!答案就出來了:郭嘉與辛評、郭圖應該是同黨,也就是袁譚的人;而對手卻是同樣睿智、廉直的審配、逢紀!也就是袁尚的人。這麼看來真的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國家大計最怕的就是重臣之間結黨營私!!!你們看,荀彧薦程昱薦郭嘉薦劉曄及辛毗等等一系列的同黨自然地串聯在一起了,曹操殺荀彧就等於……不敢想象!

    因此陳群無論如何都是非常正確的!指出了郭嘉結黨營私的“不治行檢”問題,公開與這種不正之風做堅決的鬥爭,及時提醒了曹操,才使的曹操更加全面地發展他的人才觀念,陳群、杜襲、趙儼、華歆、陳矯、繁欽等等一大批優秀的廉直人才應運而生,極大地制約了荀彧、崔琰們的霸權,曹操對他們下手,國家安穩如山!

    回答完畢。

  • 5 # 泊圖泊途

    這話不知道是誰最先提出來的,客觀如此,主觀上真的這樣嗎?一句話中,兩個“不”字,則有點表明郭嘉強於諸葛亮,到底誰優誰劣,有分曉嗎?

    公元207年,郭嘉去世年僅38歲,此人優於謀略,具有非常清晰的軍事思想和對人物的洞察力。我們經常以諸葛亮和他相比,那諸葛亮和他有多大的可比性呢?

    諸葛亮恰好是在那時候被劉備請出來的,劉備請他有一定的偶然性,是徐庶的功勞,諸葛亮為什麼不幫助近在咫尺的劉表呢?《隆中對》諸葛亮說的很清楚“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諸葛亮認為此人幹不出什麼大事來,是個弱主。諸葛亮有政治理想,那是興復漢室,劉表、劉璋皆不在其類。恰徐庶被曹操騙走,因此才有了諸葛亮出山在郭嘉。算是巧合。

    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一個幫齊國稱霸,另一個克齊72城,都是幫助主公由弱到強。不以局勢所累,試問,管仲。樂毅面對困難或者強敵時,怕了嗎?諸葛亮以其自比,也會怕某個人嗎?

    郭嘉潁川名士,早年仕袁紹(袁紹名流,幕僚頗多,人皆依附),後隱居。荀彧把他介紹給曹操,是年26週歲,倒是和諸葛亮出山年紀差不多。其輔佐曹操的生涯中,多出奇謀,留劉備以圖美名,急功呂布以得其土,奇襲劉備因袁紹寡斷,緩取袁紹兒子,讓其自相殘殺,還提出了著名的“十勝十敗論”。曹操對他的評價非常高“凶逆克殄,勳實由嘉。”,還稱是自己的知己。

    蜀國有一個能和他相比,那就是法正,而不是諸葛亮,郭嘉和法正都是該方的關鍵謀臣,而且品行上都有點瑕疵。曹操赤壁之敗說,要是郭嘉活著,不至於這樣。劉備夷陵失敗,諸葛亮表示要是法正在肯定能阻止他。諸葛亮同荀彧更像,對東漢的忠誠,同具有優秀的政治才能,軍事才能則次之。

    相比於政治才能,諸葛亮的軍事才能確實稍遜一籌,但是也掩蓋不了他的偉大。郭嘉則是謀略特別突出,而政治能力稍微差些。

  • 6 # 草色青青春意新

    說郭嘉和諸葛亮,就要說劉備和曹操。

    謀士的本分是輔佐領導統一天下,還人間太平。不是彰顯個人品德,不是顯擺個人能力。出師表的格局就是諸葛亮的格局了。百姓在戰爭裡的痛苦,諸葛亮一字未提,心心念唸的是領導的恩寵。就這被儒家那幫子人才吹上了天。

    諸葛亮心心念唸的三顧茅廬,人謀士都是自己找東家的,諸葛亮是被東家找的。誰有主動權誰才是根本。看看衛鞅怎麼找領導的,這就是差距,衛鞅的格局需要匹配得起的領導,所以他一再的試秦王,所以衛鞅和秦孝公可以平分秋色,可以共赴時艱。諸葛亮看得是什麼,劉備的格局?他們屬於人以群分,被儒家洗腦成功的君臣,劉備玩桃園三結義,三顧茅廬,臨終托子各種把戲。諸葛亮也玩七擒七縱,出師表各種附和。

    郭嘉死得早,但曹操是個有能力的領導。還是那句話,政治上,有時候霹靂手段方顯菩薩心腸。曹操是被譽為盛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存在,能臣能雄,盛世亂世都能駕馭,可他成不了君主,這就是儒家文化的束縛和壓抑。他的能量翻不過儒家體系這座山。郭嘉能選曹操,曹操也很看重郭嘉,這兩人就都不是儒家這一派的,是少不是死儒。

    當儒家變成一派死氣,就算個別能人能掙開思想的束縛,利用這種文化風潮成就個人霸業,但子孫也難免淪落在這種風俗裡。看到自己的孩子被文化纏死,不知道清醒的人是種什麼心情。

    曹操的孩子也是個頂個的聰敏,曹衝稱象,曹植賦詩,曹丕怎麼也比劉禪強,還有一個救沙場救曹操的,所以就看遺傳,曹操也比劉備強。

    那郭嘉比諸葛亮強有疑問?選擇錯了,是助紂為虐。封神演義裡妲己做了那麼多壞事,但人是有功的。

    脫離開儒家話語體系重新看歷史,嬴政焚書坑儒,商鞅耕戰法,李世民登位,還有那誰修的大運河,都該重新想想了。

    那諸葛亮和關羽被拉下神壇也是正常的事了。

  • 7 # 歷史風暴

    如果“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這句話是歷史事實!那麼郭嘉的死,劉備有重大嫌疑。

    先看郭嘉有多厲害

    郭嘉是曹操手底下一個重要謀臣。當初,曹操對北征烏恆猶豫不決,因為當時曹操只不過統一了北方部分地區,剩下的地方還在軍閥們手裡,曹操最擔心的就是劉備聯合劉表襲擊許都。郭嘉認為劉表一定不會同意劉備的意見,完全可以放心北伐。事實是,劉表確實沒有聽從劉備的建議,失去了打敗曹操的唯一機會。郭嘉厲害的地方在於,他不僅算定劉表不敢襲擊曹操,也算準了劉備沒有能力說服劉表!

    建安12年12月,郭嘉隨曹操一同北上,並且在路上病逝。同一年,諸葛亮投在了劉備麾下。

    諸葛亮對郭嘉的死訊知道的太及時了

    但是,郭嘉死於建安12年年底,而且死在了北方草原上,按照當時的資訊傳播速度。諸葛亮是不會那麼及時獲得郭嘉的訊息,理論上他最早也得建安13年年初才會知道。那麼諸葛亮怎麼知道的那麼及時呢?

    這事跟劉備有關!

    其實,郭嘉的死訊是劉備告訴諸葛亮的。因為,當時唯一有能力獲得曹操方面的情報,又對曹操北上極為關心的人只有劉備!

    前面說了,劉備想趁曹操北征烏恆的機會,聯合劉表攻打許都,但是劉表沒有同意。據此可見,劉備對曹操方面是非常關心的。雖然劉備實力較弱,但派一些臥底潛伏在曹操軍中還是沒問題的,這是他清楚瞭解曹操動向敢於偷襲許都的依據(雖然最後劉表的不配合讓這一機會白白浪費)。

    建安12年,劉備在新野的時候,徐庶找到了劉備,告訴他有一個人叫做諸葛亮,非常厲害,劉備一聽趕緊前往拜訪諸葛亮。可是,一開始諸葛亮並沒有和劉備見面。但是,劉備獲得了一個重要訊息:郭嘉不死臥龍不出。

    既然“郭嘉不死臥龍不出”,為了讓諸葛亮投靠自己,劉備就讓曹軍中的間諜殺掉了郭嘉。於是,郭嘉在北征烏恆的路上死去了。殺掉郭嘉後,劉備的人快馬加鞭返回中原,向劉備稟報了這一訊息。

    劉備第三次拜訪的時候將這個訊息告訴了諸葛亮,於是諸葛亮答應投到了劉備的門下,並且留下了著名的《隆中對》!

    就是這樣。。。

  • 8 # 伯延

    郭嘉,字奉孝,是潁川陽翟人。

    其人洞察人心,深通謀略,料事如神。可以說,曹操從徵呂布起到平定北方,用的大多是郭嘉的計謀,

    郭嘉最初是先投袁紹。但見到後,覺得袁紹此人不是人主,便離開。他對袁紹的謀士辛評、郭圖說:聰明的人要善於選擇自己的主人。袁紹雖然想效法古人哪樣禮賢下士,可不知道用人的方法,喜歡聽建議而不能決斷,幫助他打天下是很難的。

    是荀彧把郭嘉推薦給曹操的。曹操與他見面談論後,說:使我成大業的,必然是他。郭嘉好歡喜的說:他就是我的主人。

    曹操征伐呂布時,久攻不下,士卒疲倦,想要放棄。是郭嘉要求繼續攻擊,才取得勝利。

    曹操和袁紹在官渡相持時,聽說孫策打算偷襲許昌,曹操和眾人都很害怕,想先回許昌,是郭嘉分析說孫策新近取得江東,屠殺英雄豪傑,得不到支援。他雖然有百萬之眾,不足為懼。我推測他肯定死於刺客之手。後果然如此。

    曹操打敗袁譚、袁尚時,郭嘉建議不要逼近太急,逼近太急則他們團結一致,只要稍緩進功他們就會內訌,我們先假裝攻打劉表,侍他們內訌,再回軍攻擊,這樣就可以一舉平定河北。事實果如郭嘉所料。

    可惜,天不假年,郭嘉38歲就病死了。如果他不死,估計還真沒東吳和蜀國什麼事。

    另,郭嘉此人不治行檢,陳群常常因此為難他,在朝廷上斥責他,但郭嘉本人神色自若。曹操因此更重用他

  • 9 # 溫讀

    郭嘉,字奉孝,潁川人,東漢末年曹操帳下著名謀士。

    其出生潁川,初在亂世隱居,後欲尋找明主成就一番事業。

    先是北去尋找袁紹,但是在袁紹賬下發現袁紹並非明主,不值得自己傾心輔佐,成就一番偉業。從此便辭袁而去,斌閒許久年。

    建安元年,曹操因戲志才去世,便想要尋找一位可以與之並肩的人輔佐自己。賬下謀士荀彧便將好友郭嘉推薦給曹操。在曹操面見郭嘉共論天下之事,兩人相見恨晚。曹操大喜過望,立馬將其招入麾下,郭嘉遇到自己的伯樂。

    自此,郭嘉便為曹操征戰四方出謀劃策,不遺餘力。

    建安二年,曹操南征張繡,張繡投降,但因曹操好色,納了張濟遺孀,張繡懷恨在心,後偷襲曹操,直接導致長子曹昂被殺、大將典韋戰死。此時曹軍軍心不穩,郭嘉適時提出著名的“十勝十敗”,振作軍心,並助曹操擬定此後的戰略規劃。以此,郭嘉為曹操智囊集團的核心人物。

    建安三年,劉備為曹操所俘,曹操問郭嘉如何處置。郭嘉反對殺死劉備,以此會背上殺害賢良的惡名,但因劉備有萬人敵之能力,出了軟禁劉備的主意,曹操卻為了讓劉備心服自己,卻和劉備更親近。後下邳之戰,在曹操準備放棄之時,提出水淹下邳的計謀,呂布兵敗被殺。

    建安五年,郭嘉提議先破在徐州立足未穩的劉備,曹操舉師東征,大破劉備,擒拿關羽。

    同年,曹軍與袁紹軍相持官渡,孫策欲偷襲許都,曹軍軍心動亂。郭嘉上言孫策剛吞併江東,殺了很多本地豪傑,部下必然沒有太多死忠,就算征討中原也無濟於事。並預測孫策會死在刺客手中。不料,孫策後被許貢門客所殺。

    建安七年,官渡之戰大勝,曹操進攻袁術袁尚,接連告捷。曹軍正打算乘勝追擊破二袁,此時郭嘉卻力排眾議,建議退兵。他分析袁氏兄弟之不和,必然反目。勸先南征劉表,靜待其變,再一舉拿下。於是曹操假裝南征劉表,袁氏兄弟內戰,曹操趁機將其輕鬆擊破。

    建安十二年,曹操想要北征,但怕劉備突襲許都。由此,郭嘉力勸北征,分析劉備會被劉表所壓制,並不會為大患。由此大軍北上,依照郭嘉計策,北方被完全平定。

    但可惜,郭嘉北征歸途,英年早逝。曹操大嘆“哀哉奉孝!惜哉奉孝!痛哉奉孝!”

    我不否認,郭嘉算得上一介名士。

    但是,你說區區一個謀士之才,三國志都沒有單獨列傳的人,把我進了武廟十哲,人中之王全才葛公嚇的不出山,是不是有點太扯了?

    單論謀士,你郭嘉可以短短十幾年就把一個47歲半無基業無兵將的老漢劉備,推到帝位嗎?

    27歲葛公出山輔佐劉備,隨後佔荊州,取西川,得漢中,稱王稱帝。

    更厲害的是,這個劇本,是葛公未出茅廬已經寫好的。

    劇本已寫好,出山還能演好,你郭嘉,可以?

    所以,能不能不要吹噓這位宇宙戰神郭奉孝了?

    以上。

  • 10 # 酒翁

    郭嘉,字奉孝,穎川名士。可能天妒英才,郭嘉只活了三十多歲就去世了。而就在同一年,被後世稱為臥龍的諸葛亮,被劉備三顧茅廬給請了出來,於是就有了“郭嘉不死,臥龍不出”的諺語。

    無論是從年齡還是從這句話,我們都可以看出,郭嘉名滿天下的時候,諸葛亮還只是個毛頭小子,還沒成啥氣候,也沒多少人認識。但一個人成功與否,他不會受到其他人的影響,也就是說,不管郭嘉死不死,諸葛亮都會被劉備給發掘,給請出山。

    郭嘉在一開始時,時投奔了袁紹,可沒多久,就發現袁紹不是個成大事的人,於是郭嘉果斷放棄了袁紹,轉投曹操名下,而轉投曹操名下,則是被老鄉荀彧給推薦的,在郭嘉與曹操見過面後,兩人互相都看上了眼,當我看到這一段時,我經常會說:這兩人就好比面試,看似老闆的曹操在面試郭嘉,實則郭嘉也是在面試曹操。而雙方能否共事的決定方則來自於郭嘉。還好,我們的曹阿瞞沒有讓郭嘉失望,郭嘉很愉快的就答應留在曹操身邊。追嘴曹操四處征戰,出謀劃策。

    1、善於分析。這個分析不僅時對事,還是對人,郭嘉對曹操的對手,分析的可謂非常之深刻。最有名的就是對袁紹的“十勝十敗”論。如對孫策,分析出孫策雖勇猛但卻不懂防守,必死無疑。

    2、神機妙算。郭嘉建議曹操在征戰烏丸時,一定要兵貴神速,一舉攻破,結果真如他所說;在劉備是否投降給劉表時,又猜對了,且還猜對了日後劉表會猜忌劉備。

    3、郭嘉懂得如何諫言。無論是忠臣還是諫臣,倘若你想讓皇帝接受你的建議,並不只是敢於上奏摺,善進言就行,如何上奏摺,如何進言,什麼時候說話,怎麼說話,都需要好好琢磨。否則你的意見再好,皇上不採納,也沒用。郭嘉之於曹操,之所以能如此成功,其原因就在於郭嘉懂得如何進言,會被曹操採納。這一點比前兩點都很重要。因為這一點決定了前兩點最終的成功可行性。

    只可惜,老天嫉妒郭嘉的才情,早早的就將郭嘉收到了自己身邊侍奉,當曹操得知郭嘉將死時,可謂非常的悲傷,一直喊著“奉孝奉孝”,甚至在後來赤壁之戰戰敗後,曹操還非常懷念奉孝,假若奉孝在,我哪還會到這個地步呢?

    歷史不能假設,但我們還是忍不住去猜測:假若郭嘉不死,曹魏會提前多少年完成一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汽車改裝天然氣後發動機故障燈長亮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