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相聲裡需要用到語數外知識嗎?
5
回覆列表
  • 1 # 娛扒府

    相聲拼到最後,拼的是文化,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經常聽郭德綱在不同的場合說到這句話。那麼,這句話是說給誰聽的呢?是說給相聲的從業者,還是說給他自己聽的呢?

    相聲的門檻很低,只要是會說話的幾乎都可以去說相聲。

    相聲也很簡單,只要是嘴皮子很溜,背兩段相聲段子也能夠上臺表演。再不行,就用公式計算一下也可以,也能算是說相聲的,還可以美其名曰“公式相聲”。

    可是,說了這兩段相聲之後呢?在怎麼辦?

    老先生留下來的段子就那麼多,任你本事再大,都背會了。之後呢?怎麼辦?

    說白了,沒有相聲的基本功,只是背下來幾段相聲段子然後去臺上表演的,那不叫相聲,那是對口詞。

    相聲拼到最後拼的是文化,這個文化在這裡不是文憑,而是知識。文憑是你學習的能力和你在某一個領域內的合格證。而知識則是無窮無盡的。

    在之前,相聲從業者的文化水平不高,很多都是沒有正經八百的上過幾年學的人。所以,能夠在相聲的歷史上留下自己名姓的人並不很多。原因何在?沒有自己的作品,是一個很大的桎梏。

    所以,相聲拼到最後拼的是文化,更像是郭德綱跟自己說的。

    原因很簡單,郭德綱沒上過幾年學。但是,郭德綱的有些段子卻讓人聽的是很有意思,原因可能就在於郭德綱自身的不斷學習和創作吧。

    這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說給自己的徒弟聽的。要想著成名成蔓,光靠說老祖留下的段子是不行的。要是要求所有的徒弟加強自我學習。當然了,並不是每個人透過自我學習能夠在相聲的歷史上留下名和姓。但是,如果不學習的話,連留下名和姓的機會都沒有,這是肯定的。

    所以,說到這而,你也就應該明白了為什麼郭德綱會要求郭麒麟去熟讀二十四史了。學史可以使人明智,原因就在這兒。

    除了這些之外,另外一點就是學習曲藝行業裡面的各種技能了。

    你一個說相聲的,如果你也會唱大鼓,也會唱京劇,也會唱評戲,什麼單絃、快板、評書都會的話,那你就了不得了。所謂的文化,不也就包含在這裡面了麼?

    曲藝是一門很大的門類,裡面的技藝也有很多種,就算是你傾盡一生也不可能全部學會。可是,哪怕你鑽研了其中的一兩種,那你就是有文化,就是這麼簡單。

    不然的話,你以為一場四個多小時的相聲表演,最後再來個30多次的返場是鬧著玩的?

    這就是文化積累形成的曲藝自信才有的結果。

    至於說,沒有文化會有什麼後果?

    淘汰唄,還能怎麼樣?

  • 2 # 雨天論娛樂

    苗阜在相聲表演中,曾經把一個人名万俟卨讀作萬莫齊,甚至還給觀眾分解開,教大家其中的含義。雖然事後,苗阜發文承認錯誤並道歉,但是這件事卻對苗阜造成了非常大的影響,以至於到現在,觀眾還時常說他是個白字先生。這也是一個典型的相聲演員沒文化,給自己造成惡劣影響。

    “相聲演員拼到最後拼的一定是文化”,郭德綱經常這樣說。可是,很多人卻會反問到,為什麼老郭以及他兒子郭麒麟都很早就退學了呢?這不是矛盾嗎?

    這裡需要明確一個概念,文化絕對不是學歷。文化是一個非常廣泛的概念,包含著人的三觀,也包含著天文、地理、歷史、人文等幾乎所有方面的知識。而在我們每個人的身上,有文化更多的是一種修養以及知識量。這麼一看,郭德綱的所言所行就沒有任何矛盾了。而且,老郭本身還就是一個有文化的人。

    那麼相聲演員拼的文化是什麼呢?我想更多的應該是他們自身的修養以及與相聲相關的知識。比如說歷史、語言、文字、曲藝等等。相聲演員沒有文化很難吸引觀眾,沒有文化很難創作作品,沒有文化很難一直的火下去。

    同時,我們看現在的相聲,往往現場砸掛非常的多,這就需要有相當的文化才能夠穩住場面。並且,現在的觀眾都非常放的開,往往現場就會起鬨提出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可能對演員是一個非常好的展示才華的機會,也可能是一個丟臉的機會,這個關鍵就是有沒有文化!

    有很多的人,雖然沒有很好的學歷,但是總給人很有文化的感覺。這就需要我們在生活中多學習、多讀書。其實人生中,點點滴滴、柴米油鹽都是學問!

  • 3 # 青衫文士

    郭德綱這話說得有道理。建國後的相聲演員拼的就是文化水平,沒有文化沒法創作新相聲。比如:馬季就是有文化的相聲演員,他一生創作500多段相聲,其中演出了300多段,成為一代大師。

  • 4 # 老飄清心

    謝邀。一位相聲演員如果沒文化,缺少自我修養,最大的表現是演出做作、裝腔作勢、貌似高大上實則假大空。比如不瞭解地域文化(風情),以錯誤的語言表達、以錯誤的肢體動作表達,都會造成惡劣影響,那就是真正的三俗了。相聲演員的肚子就是雜貨鋪(包袱鋪),但鋪子裡的東西必須精,包袱才會響。否則,只有丟人的份兒。

  • 5 # 託撻天王

    文化指的是底蘊而不是學歷,學歷再高沒有德也是沒有用的,德雲社的成功並不是偶然,從班主的學習態度就能看出來再紅也沒有放棄老一輩的東西,而是放到檯面上讓更多的人去接觸去喜歡,有學歷那幫人苗狗什麼的做到了麼,除了蹭熱度還會幹什麼,交大那倆貨更是如此,跟姜太監一個尿性,完全看不起老一輩藝人的東西,這幫人只會害了相聲,謝謝老郭帶領的德雲社給大家帶來的快樂

  • 6 # 下飯娛樂醬

    文化是一個人的知識修養和對自身和世界的看法和格局綜合起來的一種人生狀態。

    別的行當不敢說,但是對於相聲這一行,文憑顯然是沒有文化重要。俗話說相聲演員的肚是雜貨鋪。三教九流、五代十國、吃喝住行、民俗瑣事都得知道一點兒,否則的話在不同的演出舞臺上怎麼從容的面對複雜的演出環境。

    近幾年的郭德綱越來越有文化大師的範了。各種圍繞他開播的節目層出不窮,郭德綱也不負眾望,每一個節目幾乎都做到了精彩絕倫。如此大的工作量,再加上持續不斷的演出,沒有深厚的文化基礎知識支撐那是不可能的。臺上的郭德綱口若懸河、旁徵博引、層次分明,這些東西不是哪個學校或者哪個培訓機構能培訓得出來的,是幾十年如一日地學習和讀書得來的。雖然有時調侃說德雲社是個流氓窩,流氓頭子他姓郭,但是這年頭,流氓就已經能夠吃的不錯了,作為一個有文化的流氓那就更不得了了。

    對於曲藝來說,曲藝的內容少不了談古論今,就算是所謂的三俗相聲,裡邊也有龐大的知識體系。所以說相聲人人都能說,但是會說相聲可不是人人都能辦得到的。

    當然,電視相聲和廣播相聲另從別論。那些都是有臺本的,說白了只要口條利索,加點兒情緒都能夠糊弄糊弄,這也是郭德綱深惡痛絕的一種演出方式。

    郭德綱在多個場合都曾提起相聲拼到最後拼的是文化。這也是郭德綱從業幾十年來的經驗精髓所在。在行業裡打拼的多了,人情世故見得也多了,郭德綱對相聲的理解越來越深刻。

    不只是相聲,任何一個行業都是如此。說到根上,不同的行業其實都是互通的。對於一個行業鑽研得越深,越能找到它與其他行業的共同點所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廣”字可以組成哪些寓意好聽的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