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故鄉的雲

    道德經的深奧之處在於開篇頭兩句,它言示著在人類文明發展的今天人離自己的本相越來越遠。

    道可道非常道…

    其意義在於人以經很難認清自己,我們所描述的自己是出於人自身的認知。

    如果我們說一個人連好賴人都不知道那就成為了傻子,而人性的本相卻不容許你將人分成兩類,否則你就會進入是非之中。

    都是人,都是生命,生命只允許你善待一切,從是非的捆綁中掙脫。

    當然我們都很難做到,做到的都是聖人,這也是人的永恆之道。

  • 2 # 鹿與紅茶

    道德經並不是讓人迴歸本性的書籍,而是讓人知道什麼是本性的書籍。

    人,首要的是活下去而不是去戰爭,去掠奪。

    人之所以為人,主在容納進自然,順其自然,而不是弱肉強食,稱王稱霸。

    道德經與儒學,兩家之言現在根本不符合現代中國觀,可以說一次五四運動,一次文化大革命,不止斷了儒學的根,也斷了道家的根。現在想返祖重歸於禮於道,根本是不可能了。

  • 3 # 劍蘭修竹

    所謂本性就是古樸天真的率性,不要因後天教化及條條槓槓將無條件反射也束傅死了,成為"變色龍"、"應聲蟲"、"套中人"式的人物。我認為:人的天性是純樸的,本性是爽直的,只有遭遇強力的扭曲及無道的盤剝,才變成"失去本性"的可憐怪物。《道德經》的宗旨是道法自然,要求人們按照自我的本來面目去交流、生活。比如"聖人為腹不為目";"挫其銳、和其光、同其塵,使民無慾無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等等,無不是引導人們迴歸本性,只有按本性而活著,才可無為而治,使強種不敢為也。

  • 4 # 中上行

    《道德經》是讓人客現看待事物,正確認識事物與事物的本質。宇宙萬物的規律與老子對社會的客觀認識,促步變成人修身養性的書可能是受道教的影響。是促步變成人修身養性的書還是本來就是一本修身養性的身有待從老子生前著書初的目的至漢,道教興,這段歷史演變有待研究。

  • 5 # 舒心同行

    《道德經》

    1、知欲:有欲和無慾;

    2、知容:容乃至道;

    3、知長生久視之道;

    4、知靜:靜是生命本質。

  • 6 # 東方國學

    《道德經》中實際上隱藏著對人性的深邃洞見,其中老子的一個基本的認識是:人世間如此多的災難、戰爭以及刑罰,給每一個人,給社會帶來了沉重的負擔,老子透過長期的觀察與總結髮現,其實這些不幸的產生都有一個共同的根源,那就是人無窮無盡的慾望。

    因為有了對金錢的慾望,人回去拼命賺錢,這個過程中不可避免地產生焦慮,有的甚至自殺;

    因為有了對權力的慾望,人拼命去做官,在這個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對別人落井下石,甚至使絆子;

    因為有了對美色的慾望,產生了情色服務行業;

    因為有了對地位的慾望,人一層一層地往上爬,而許多人又喪命於往上爬的途中。

    等等等等。

    所以對於老子來說,人只有放棄各種各樣的慾望與追求,放棄自己的才智,迴歸到純真的原始狀態,才能從人類整體的角度回到幸福狀態。

    因此,《道德經》第十九章提出:絕聖棄智,絕仁棄義,絕巧棄利,見素抱樸,少私寡慾。

    在這樣的狀態中,人們回到了原初的起點,沒有競爭,沒有殺戮,沒有戰爭,人與人和平相處,互不打擾,雖然“雞犬之聲相聞”,但“老死不相往來”。互相只要知道對方的存在就可以了,達到一種心靈上的默契就可以了,為什麼一定要見面才能表達感情呢?就像在當代,為什麼一定要用“份子錢”來表達彼此間的感情呢?所以老子認為這些都是繁瑣的禮節。

    這些不行的根源就是慾望。而老子認為只有去掉慾望,才能迴歸人的原始的、天真爛漫的狀態。

  • 7 # 質躍

    把《道德經》買一本嚼嚼吃了吧,然後消化了,道德經就帶你迴歸本性了。

    照這問題的問法,本性都在《道德經》中儲存著呢?人的本性一不小心丟了,趕緊上道德經裡找去啊,狗的本性也在裡面呢,不是嗎,看這問題的句式的樣子隱約可見這個提問的人的“本性”已丟,把《道德經》當人的本性,把人當道德經的奴僕。思維真夠混亂呀。

    你看句式,“《道德經》是如何讓人迴歸本性的?”主語《道德經》,顯然“道德經”人格化了,甚至神格化了,道德經是個大神,不但能讓人的本性迴歸,讓萬物的本性都回歸?不就這意思嘛?下面“如何讓人迴歸本性?”“人”儼然成了“本性”的二級機構,這裡本性到底是“人”的本性,還是《道德經》的本性?

    這有點笑話吧?本性是啥,本質性所在,按抽象的人的類本質的本性所在,本性並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人之所以稱為人的所在,而非別的任何物的物性。那麼人的本性到底是啥?光這一點,古往今來莫衷一是,學說紛紜,也不是三言兩語就都能道的清的,照這問題的問法一問,言外之意是本性都在《道德經》裡啦。驢不驢,馬不馬,指著鹿冠冕堂皇的說是馬。稀裡糊塗和稀泥!這樣的問題,走你孃的吧!悟空以後儘量少邀,浪費時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魔獸爭霸3冰封王座怎麼才能玩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