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樹下的晴空

    宇宙的定義是我們觀測到的全部空間和時間。這意味著從宇宙誕生時刻起到現在所有被我們觀測到的天文現象,如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星系的大尺度結構,宇宙中各種元素的丰度等都會對我們推測宇宙的構成有限制。 我們平時看到的恆星,行星,動物,植物,基本上都是重子物質。夸克構成質子和中子,質子和中子構成原子核,原子核和比它輕的多的電子構成原子。重子物質發光,我們透過觀測電磁輻射,可以看到恆星、星系等。 根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能量就是質量,質量就是能量,大的質量能夠使它旁邊的光發生彎曲,就好比透鏡也可以讓光彎曲,這意味著大的質量有引力透鏡效應。假如我們觀測到足夠大的引力透鏡效應,但又沒在那個區域發現有足夠多的重子物質,我們就需要假設存在一些我們看不見的,但也有引力效應的物質存在,這種假設中的物質就是暗物質。 暗物質解釋了星系的大尺度結構,足夠多的暗物質,意味著宇宙的各個部分會被互相吸引在一起,宇宙應該是減速膨脹的,但天文觀測發現宇宙是加速膨脹的。膨脹的宇宙,打個比方就好像是個被吹得鼓鼓的氣球,氣球裡面的氣對氣球的壁有個向外的壓力,這個向外的力會平衡掉互相吸引的引力。這個向外的壓力被解釋為暗能量,通俗地說暗能量就是量子力學中的零點能,或基態能,這個能量會導致一個向外的壓力。 現在我們就有了重子物質,暗物質和暗能量三大類。 根據計算,重子物質只佔宇宙構成的很少部分,4.9%,它們構成了我們的可見宇宙。暗物質佔26.8%,暗能量最多,達到68.3%。 這麼一加就已經100%了,按照基本粒子的標準模型,其實還有光子和中微子等,它們也存在,但按能量算實在太少了,就淹沒在小數點後面了。

  • 2 # EO伊萊

    人類一直不斷的在進行宇宙探索目前我們知道宇宙是由空間、時間、物質和能量,所構成的統一體。是一切空間和時間的綜合。一般理解的宇宙指我們所存在的一個時空連續系統,包括其間的所有物質、能量和事件。宇宙根據大爆炸宇宙模型推算,宇宙年齡大約200億年。

    宇宙的組成是由①行星。太陽系一共有八顆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此外還有60多顆衛星、為數眾多的小行星、難以計數的彗星和流星體等。②恆星和星雲 晴夜,恆星就是象太陽一樣本身能發光發熱的星球。我們銀河系內就有1000多億顆恆星。③銀河系及河外星系。④星系團。

  • 3 # 幣圈小楊帆

    宇宙萬有磁場引力:

    目前我們知道宇宙是由空間、光速、物質和能量子,包括黑洞,隕石等等所構成的統一體。是一切空間和時間的綜合。一般理解的宇宙指我們所存在的一個時空連續系統,包括其間的所有物質、能量和事件。宇宙根據大爆炸宇宙模型推算,宇宙年齡大約200億年。

    宇宙的組成是由無數個行星組成。

    我們大家都知道的有幾大恆星,太陽系一共有八顆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此外還有60多顆衛星、為數眾多的小行星、難以計數的彗星和流星體等。②恆星和星雲 晴夜,恆星就是象太陽一樣本身能發光發熱的星球。我們銀河系內就有1000多億顆恆星。③銀河系及河外星系。④星系團。

  • 4 # 西子明星圖集

    目前認為宇宙來自於一個奇點,這個奇點密度無限高、質量無限大、體積無限小。在138億年前的某一時刻,由於未知原因突然發生爆炸,進而極速膨脹,生成了我們現在的宇宙。這就是宇宙起源的過程,但很多人都會疑問奇點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竟然可以從“虛無”中誕生我們的宇宙?而奇點之外又是什麼呢?奇點和黑洞類似,都是幾乎沒有體積的點,但是裡面的物質數量卻十分巨大。很多人都會疑問奇點這麼小,為何可以裝得下如此多的東西呢?說到這裡,我們就不得不講一下物質的組成:物質由原子組成,原子由電子、質子、中子組成,這些大家都知道。如果繼續劃分,質子和中子還可以繼續分割為夸克,電子無法繼續分割。夸克和電子都是基本粒子,被認為是不可分割的存在。我們一般認為電子是粒子,但其實德布羅意等人則指出電子等微小粒子也具有波動性,和光子一樣具有波粒二象性。這說明我們並不能把電子看成一個實心的小球,電子和夸克等粒子可能在更小的尺度上還具有更為精細的結構,只是我們現在的技術不能夠認識到而已。

    就像一枚旋轉的硬幣,轉速快的時候可以看成一個球,而且只有我們把硬幣停下來才知道硬幣的正反面,旋轉的硬幣是正反面的疊加態,這就像是量子世界的量子的行為(波粒二象性)。如果我們的相機速度夠快,完全可以把硬幣的運動狀態拍下來,從而得到一個精確的狀態。類似地,電子和夸克可能也是更為細小的結構某種形式運動的結果,只是我們沒有技術去捕捉這種尺寸極小的精細結構而已。這個時候,超弦理論的思想就被提出來了,粒子是由一維能量弦振動而成,這個能量弦極短且振動幅度極小,振動頻率極快,我們根本無法給這個弦精確“拍照”,於是我們看不見這個弦,只能夠感知到由這個弦振動所表現出來的物質。

    既然物質的本質是類似於能量的弦,那麼就意味著物質可以被無限壓縮,因為能量不需要空間。所以,奇點之中裝下的不是宏觀的物質,而是最為基本的物質狀態,這種狀態不需要能量。

    奇點的來源以及宇宙最終的歸宿。奇點為什麼存在,也是很多人的疑問。有人認為奇點是被高維生物製造的,但是這種觀點會導致邏輯死迴圈,因為高維生物又是怎麼來的呢?所以,我們還是應該從物理規律方面來考慮奇點的來源:或許我們可以從物質的漲落以及熵的漲落現象來得到啟發。在我們的宇宙中,即便是真空中也會突然誕生一對正反粒子,然後再快速泯滅。而霍金所謂的黑洞輻射就是受到這個啟發,黑洞邊緣誕生的正反粒子中,反粒子被吸入黑洞,從而致使正離子逃離黑洞,由此產生了黑洞輻射。而熵也會漲落,我們有序的低熵世界可能就是這麼漲落而來的。那麼既然這樣,奇點也就可能是從“虛無”中漲落出來的。虛無中什麼也沒有,但是突然就這麼漲落出來了一個由正質量物體組成的奇點和一個由負質量物體組成的負奇點,於是乎這兩個奇點都各自爆炸,誕生了各自的宇宙。

    至於宇宙空間由什麼組成天文學家認為,組成恆星、行星、星系的物質,或者叫普通物質,只佔宇宙總質量的不到5%。他們估計,另外25%,可能是由尚未發現的粒子組成的暗物質。剩下的70%呢?天文學家認為那可能是暗能量——讓宇宙加速膨脹的力量。

    因為宇宙中的一切物質都是大爆炸後幾分鐘內,大爆炸的“湯”凝結成質子和中子,它們緊密地擠在一起,其中一些質子和中子聚合成重核,例如氦。如果原子核中質子和中子擠得更緊,它們將聚合成更多的重核。例如恆星和星系際氣體中的氦、硼和氖。然而聚合成為重原子核後,就變成了正常物質。

    而正常物質在萬有引力作用下,將往星系中央集中。這與觀測是不符的。所以,不管看不見的暗物質性質如何,它們都不能進行核聚變。這種不允許進行核聚變的暗物質一種可能就是“冷的暗物質”,它們是大質量亞原子粒子,其質量是質子的許多倍。單個的大質量亞原子叫做“弱作用大質量粒子”,它影響正常物質,相互之間由弱核力和引力作用,對電磁力和束縛質子和中子的強核力不敏感。由於它們不進行核聚變,所以彼此透過時不發生碰撞。

    天體物理學家認為,“弱作用大質量粒子”是可以做工作的最簡單的粒子,除此以外,還有溫暖暗物質、強作用暗物質、湮滅暗物質、衰變暗物質以及模糊暗物質等。但理論家不喜歡引進許多自由引數,多數人不肯接納冷的暗物質以外的暗物質。

  • 5 # 今天是金金啊

    宇宙是由什麼物質組成的?一個脫口而出的答案是:由那些亮晶晶的星星組成的。但在最近幾十年中,科學家越來越發現這個答案是不正確的。天文學家認為,組成恆星、行星、星系——當然還有我們——的物質,或者叫普通物質,只佔宇宙總質量的不到5%。他們估計,另外25%,可能是由尚未發現的粒子組成的暗物質。剩下的70%呢?天文學家認為那可能是暗能量——讓宇宙加速膨脹的力量。暗物質和暗能量的本質是什麼?科學家正在用加速器和望遠鏡尋找這些問題的答案,如果找到了,其意義肯定是宇宙級的。 浩瀚的宇宙 “宇宙”在《現在漢語詞典》中,被解釋為:“一切物質及其存在形式的總體”。那麼,宇宙是由哪些物質組成?它們又是以什麼形式存在的呢? 一、看得見的正常物質 無數顆星星在茫無涯際的宇宙中運動著。我們看得見的星星,絕大多數是恆星。看上去它們好象是冷的,但實際上每顆恆星都是一個火熱的太陽。洶湧的熱浪不斷地從這些大火球吐出來,射向廣漠的宇宙空間。它們的熱度非常高,表面溫度至少有攝氏三千度。即使是最堅硬的金屬,一接觸它們的表面就會熔解,甚至化為氣體。可是,當你看到靜靜的夜空中閃爍著寒光的小星星的時候,說不定還會把它們當作螢火蟲呢。 許多紅色的星星很大很大,有的可以裝得下八十萬萬個太陽。這些星星是由非常稀薄的氣體狀態的物質組成的。最稀薄的,密度只有地球上空氣的幾萬分之一,比我們用抽氣機造成的“真空”還要稀薄得多。 也有一些恆星非常小,有的比地球還小。可是這種星星的物質,密度特別大,火柴頭那麼大的一點點就抵得上十多個成年人的重量。用白金造成同樣大的一個球,重量才抵得上它的二百萬分之一。人到這種星星上面休想站得起來,因為它的引力是這樣大,人的骨胳早就被自己的體重壓碎了。這樣的小星星發出強烈的眩目的白光,它的表面溫度高達攝氏三萬度到五萬度。 還有數量眾多的中等的恆星,這些恆星象太陽一樣,體積不太大,密度不太小(太陽的密度是水的一點四倍),表面溫度也不十分高,只有幾千度。 恆星有各種各樣的,但是全都是灼熱的龐大的氣體球,全都是發光發熱的。 這些星星裡,想來會有不少不發光的行星繞著它們轉的吧。固然,今天憑地球上最大的望遠鏡,還不能直接看見別的恆星世界的行星,但是有什麼理由能說太陽系的構成是宇宙中獨一無二的呢?太陽可以有行星,為什麼別的恆星就不能有呢? 從這顆星星到那顆星星的距離,每秒鐘能飛十六點七公里的宇宙船得走幾萬年。 得走幾萬年,多麼遼闊的宇宙空間啊!儘管恆星都很大,差不多每一顆都能裝下幾百萬個地球(只有極少數比地球小),可是在遼闊的宇宙空間裡,這些恆星不過象大海里的水滴,也許還要小。 還有難於計算的由塵埃和氣體組成的星雲,浮游在星星和星星之間,浮游在宇宙空間裡,阻礙星光的透過。這些星雲有的厚到幾萬億公里,本身並不發光,如果在附近有恆星,它就反射出光亮,叫做亮星雲。否則它就是暗黑的,叫做暗星雲。 這樣就可以知道,宇宙裡的發光的星星,還有亮星雲、暗星雲等,這些都是宇宙中的正常物質。 大約一千萬萬顆以上的恆星組成一個鐵餅形狀的東西,我們把它叫做銀河系,太陽也在其中。從地球上望出去,銀河就象一個環,套在地球周圍。這是一個美麗的環,當它一半沒在地平線下,另一半橫過天空的時候,人們就說,這是一條天河,它把多情的織女和牛郎隔開了。 哪裡知道,這條天河淹沒了一千萬萬顆以上的星星啊!一千萬萬,你一口氣數下去,得數一千多年! 這就是整個宇宙嗎?不,這還只是構成宇宙的一個微不足道的小點點。 宇宙裡有千千萬萬個象銀河系一樣的恆星系,這些恆星系大都有一千萬萬顆以上的恆星。 我們肉眼能看到仙女座裡的一個恆星系。每當初冬晚上八九點鐘的時候,差不多在天空正中有一個紡錘形的小光斑,就是這個恆星系。它距離我們那樣遠,光線從它那裡到地球上得走二百二十萬年。在每一個恆星系裡,光線從這一頭到那一頭也得走幾萬以至十幾萬年。不要忘記,光線是宇宙中最快的使者,若是宇宙飛船,不知道要走多少萬萬年呢。 我們已經發現數以億計的恆星系。可是不要以為我們已經看透整個宇宙了。要知道數以億計的恆星系仍然只是茫茫宇宙的一個極小部分。隨著望遠鏡製造技術的不斷提高,新的儀器的不斷髮明,我們將會看到更遠的世界。 所有的星星和恆星系全都在飛快地運動著。太陽也帶著地球和其他行星以每秒十九公里的速度飛奔。同時,太陽系也參加銀河系的自轉運動。在運動中,太陽系每秒鐘要走二百五十公里。 整個宇宙仍然是在運動著、發展著。 二、看不見的暗物質 宇宙中充滿著暗物質 宇宙中有什麼物質?在21世紀之前,這是一個令人費解的問題。10年前,人們只知道宇宙中有太陽、月亮、星星、像銀河系一樣的星系以及由許多星系組成的星系團。實際上,這些看得見的天體在遼闊的宇宙中只佔極小一部分,宇宙中大部分物質是看不見的。這些看不見的物質是什麼?20世紀90年代中期才有人提出,這是一種叫做“冷的暗物質”的奇異物質,這種看不見的物質構成了90%(注意這個數字不正確!)的宇宙。恆星、行星、人類以及原子、分子等正常物質只佔剩餘的小部分。 孤立地看,這種觀點似乎很對,但考慮一下恆星和星系為什麼旋轉得這麼快,問題就來了。例如銀河系每2億年就要旋轉一次。這樣巨大的旋轉速度雖不會使人感到頭暈目眩,但它有足夠的力量把整個銀河系撕裂開來。銀河系是靠物質引力維繫在一起的,仔細分析,維繫銀河系的物質引力太弱,不能“勒住”高速旋轉的銀河系這匹“Mustang”,除非有很多看不見的暗物質在暗地裡施加一個額外的力把銀河系成員“勒”在一起。另外,星系團裡的星系也在快速旋轉,那又是什麼力量使整個星系團內的星系維繫在一起呢?也是許多看不見的暗物質嗎?現在看來正是!

  • 6 # 小魚變龍蝦

    論述以部分割槽域為主,未必具有普世通用的觀點。

    宇宙幾乎是由暗能量、暗物質與原有物質組成。其他的成分為電磁波(約佔0.005-0.01%)與反物質。宇宙中所產生的電磁波總量,在過去20億年中減少了一半。 原有物質包含了原子、恆星、星系與生命,在宇宙中只佔有全部成分的4.9%[6]。現存的原有物質總密度非常低,約為每立方公分4.5 × 10−31公克,相當於每4立方公尺只有1個質子。暗物質與暗能量的本質目前尚未知曉。暗物質是一種目前尚未被偵測的神秘物質型態,佔宇宙全部成分的26.8%。暗能量是真空中的能量,也是導致宇宙加速膨脹的原因,在全部宇宙成分中佔68.3%

    宇宙是所有時間、空間與其包含的內容物所構成的統一體[8][9][10][11];它包含了行星、恆星、星系、星系際空間、次原子粒子以及所有的物質與能量,宇指空間,宙指時間。目前人類可觀測到的宇宙,其距離大約為93 × 109光年(28.5 × 109秒差距)[2],最大為27,160百萬秒差距;而整個宇宙的大小可能為無限大,但未有定論[12]。物理理論的發展與對宇宙的觀察,引領著人類進行宇宙構成與演化的推論。 宇宙中每一圓盤都是一個又一個的“星系” 根據歷史記載,人類曾經提出宇宙學、天體演化學與科學模型(英語:scientific modelling解釋人們對於宇宙的觀察。最早的理論為地心說,由古希臘哲學家與印度哲學家所提出數世紀以來,逐漸精確的天文觀察,引領尼古拉斯·哥白尼提出以太陽系為主的日心說,以及經約翰內斯·克卜勒改良的橢圓軌道模型;最終艾薩克·牛頓的重力定律解釋了前述的理論。後來觀察方法逐漸改良,引領人類意識到太陽系位於數十億恆星所形成的星系,稱為銀河系;隨後更發現,銀河系只是眾多星系之一。在最大尺度範圍上,人們假定星系的分佈平均(英語:Homogeneity (physics)),且各星系在各個方向之間的距離皆相同,這代表著宇宙既沒有邊緣,也沒有所謂的中心。透過星系分佈與譜線的觀察,產生了許多現代物理宇宙學的理論。20世紀前期,人們發現到星系具有系統性的紅移現象,表明宇宙正在膨脹;藉由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觀察。最後,1990年代後期的觀察,發現宇宙的膨脹速率正在加快[16],顯示有可能存在一股未知的巨大能量促使宇宙加速膨脹,稱做暗能量。而宇宙的大多數質量則以一種未知的形式存在著,稱做暗物質。 目前有各種假說正競相描述著宇宙的終極命運。物理學家與哲學家仍不確定在大爆炸前是否存在任何事物;許多人拒絕推測與懷疑大爆炸之前的狀態是否可偵測。目前也存在各種多重宇宙的說法,其中部分科學家認為可能存在著與現今宇宙相似的眾多宇宙,而現今的宇宙只是其中之一。

  • 7 # 德雲流氓社

    宇宙是由空間、時間、物質和能量,所構成的統一體。

      宇宙是萬物的總稱,是時間和空間的統一。宇宙是物質世界,不依賴於人的意志而客觀存在,並處於不斷運動和發展中。宇宙是多樣又統一的;多樣在物質表現狀態的多樣性;統一在於其物質性。

      分層次的認識宇宙

      從哲學的觀點看。人們認為宇宙是無始無終,無邊無際的。不過,對這個深奧的概念我們不打算做深入的探討,還是留給哲學家們去研究。我們不妨把眼光縮小一些,講一講利用我們現有的科學技術所能瞭解和觀測的宇宙,人們把它稱為“我們的宇宙”或“總星系”。

      從最新的觀測資料看,人們已觀測到的離我們最遠的星系是130億光年。也就是說,如果有一束光以每秒30萬千米的速度從該星系發出,那麼要經過130億年才能到達地球,當然也就是130億年前發出的。這130億光年的距離便是我們今天(2009年)所知道的宇宙的範圍。再說得明確一些,我們今天所知道的宇宙範圍,或者說大小,是一個以地球為中心,以130億光年的距離為半徑的球形空間。當然,地球並不真的是什麼宇宙的中心,宇宙也未必是一個球體,只是限於我們目前的觀測能力,我們只能瞭解到這一程度。

  • 8 # 阿果創業Vlog

    宇宙未來:

    根據現代宇宙學中最有影響的大爆炸學說,我們的宇宙是大約150億年前由一個非常小的點爆炸產生的,宇宙仍在膨脹。這一學說得到大量天文觀測的證實。

    關於宇宙的未來,這一學說認為,如果宇宙總質量大於某一臨界質量,那麼宇宙的結構是球形的,並且總有一天會在引力作用下收縮;

    如果宇宙總質量小於臨界質量,那麼宇宙的結構是馬鞍形的,宇宙內部的引力無法抵消宇宙膨脹的速度而使宇宙一直膨脹下去;如果宇宙總質量恰好等於臨界質量,那麼宇宙的結構是平坦的,宇宙也將像現在這樣一直膨脹下去。

    宇宙由星系的巨大超星系團構成,星系周圍是大團看不見的空蕩蕩的太空。每個星系又包含了數以十億計的恆星,構成這些恆星的物質是一些小得看不見的粒子。質子、中子和電子是最普通的粒子,它們通常以原子的形式結合在一起。質子和中子由更小的粒子構成,它叫做夸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這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