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蔓莓愛跳舞
-
2 # 帥
這裡只代表個人的觀點,想法是不正確的。如果以金錢的方式誘導孩子去讀書,激發的一定是孩子的貪戀。他認為讀書是給父母在讀,幫父母在讀。看似積極主動,其實成了一種買賣。如果一旦沒有了金錢的誘惑可能就會喪失對學習的興趣。更有可能激發孩子在工作中間的貪戀,所做的一切不是為了興趣,不是為了愛好,不是為了奉獻而只是為了錢。日後很可能變成金錢的奴隸被金錢所累。
-
3 # 芝麻雜談
我不會,我的孩子上小學一年級,老師建議孩子每天閱讀30分鐘,孩子不知道時間的概念,我每次讓他對3個故事。起初孩子讀完後也向我邀功,要獎勵。我直接回復:讀書是你自己的事;學習也是你自己的事;老師表揚的人是你,不是我;同學羨慕的人是你,不是我;給自己學習、讀書,我為什麼給你獎勵呢?
對於孩子的獎勵,我會給,給的原因是孩子堅持、努力學習的過程。這個學習精神值得家長去讚賞。
建議不要把學習與物質獎勵放在一起,物質獎勵越多,孩子的學習動力越低。
-
4 # 思思陽陽媽講真話
其實家長的出發點是好的,想讓孩子更加投入在學習上,從課本里多去吸收一些知識。沒有一個父母是會傷害自己的孩子的。只是用金錢去鼓勵孩子來的更加直接一些而已。
確實教育一個孩子沒有那麼簡單,在成人的眼裡金錢肯定是特別有誘惑力。或許小孩受成人的影響他也覺得有錢可以買許多的東西。特別是愛吃甜食的孩子喜歡買巧克力。或者家長,平常用一種飢渴的方法激勵孩子多學習,很少買一些零食,讓孩子自己透過學習或做家務掙買零食的錢。我覺得這個也不能說不對。
我個人覺得能讓孩子主動的去學習,肯定不是獎勵他金錢。一定要讓孩子從書中得到一種快樂或者一種滿足,他才會主動的去多讀書。當然孩子也是會累的,所以他讀了一段時間可以適當的休息一下,這個是有必要的。
如果家長每天不把成績放在首位,和孩子靜下心來讀一本書,各自說各自的一個讀後感受。或許這是一個非常愉快的遊戲,孩子一定非常願意投入在這個遊戲當中。因為這個遊戲當中沒有任何壓力,只是說出自己看書的一個觀點,或者說出書中人物給自己帶來的一些思考。
-
5 # 我影自徘徊
根據我的經驗看,這個方法在孩子的某些階段也是可以採用的。對於孩子的獎勵,不同階段要採取不同的獎勵方式,才會有效果。
小學低年級階段,主要培養他的學習興趣和良好學習習慣。為激勵孩子完成既定目標,可以給予適當獎勵,但這個階段採用物質或金錢方面的獎勵不合適,孩子更喜歡精神方面的鼓勵和肯定,一句表揚,一個擁抱,一次郊遊,一場電影等都能讓孩子興致盎然。
小學高年級階段,一般的精神鼓勵可能效果不大了,孩子也開始不稀罕父母的擁抱或者父母的陪伴了,他們開始有自己的群體,有自己崇拜的物件,有自己心儀的課外活動。這個時候可以獎勵他一套偶像的書,好朋友的一次聚會,或者一套運動裝備等。
到了初中叛逆期,那是人嫌狗煩的年齡,你說什麼他都反對,你給他什麼都嫌棄,自以為是,全天下他小子第一。這個時候你想激勵他,可能金錢對他有誘惑力。因為他開始嫌棄你買的衣服鞋帽,有自己的審美,要自己做主買他自認為時尚的衣服;他開始交朋友,有時候需要和兄弟一起花錢,哪怕是一瓶水一份快餐,要顯示自己的兄弟義氣。所以有一份自己能做主的零花錢還是很渴望的。如果學習成績好可以加大零花錢的額度,學習成績差就減少額度。
總之,孩子需要精神鼓勵,也需要物質獎勵,就看聰明的父母怎麼做了。
-
6 # 黃梅嬌
不贊成這種獎勵,以前我的孩子,學習不是很好,而且膽子特別小,我常常鼓勵他,我兒子很聰明,善於思考,非常棒。
-
7 # 小舞與孩子的生活日記
鼓勵孩子用心學習並獎勵他的在學習時獲得的好成績,應該是每位家長都會去做的事情,方式方法可以投其所好,但一定要靈活多樣,不一定僅反使用獎勵人民幣現金這一種方法。比如每當孩子考了100分,爸爸媽媽可以帶著出去旅遊,遊樂園,參觀知識類博物館,還可以看兒童電影,購買心儀己久的書籍,玩貝和學習用品,要讓孩子們在獎勵中獲得書本與課堂上得不到的知識,既開闊眼界,也促進了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
-
8 # 虞海棠
存在就有合理的理由,用錢獎勵孩子也是一種社會現象,與其反對和厭惡,不如透過現象看清本質更好!
錢是好東西,用於教育孩子時,方法對了反倒是好事!西方家長教育孩子時從來不避諱說錢的事,他們很大方的灌輸和說明錢是個好東西,它能買到想到的東西,辦成自己想要辦成的…但是想要得到錢必須勞動付出才可以,即使是自己的爸爸媽媽,作為子女也不能隨便向父母要錢,不能有不勞而獲的思想,要想要錢可以,可以去幹點力所能及的事來換取報酬,很多小孩第一份工作就是給社群的居民送報紙…年紀更小的孩子不能外出幹活,但是父母同意可以在家裡做些家務,如掃地,修剪草坪…等勞動,或者做到其他一些行為表現(如從來不曠課,努力讀書等)可以換取一些零花錢或獎勵!西方父母讓孩子勞動不是要壓榨他們的勞動力,是認為孩子早晚會接觸財物,很有必要教育他們認識錢財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透過正當途徑和個人努力,得到錢財,孩子透過勞動得到錢物,也會更加珍惜,同時也學會了理財!這一點很值得我們思考和借鑑!
華人看來父母給孩子錢是天經地義的,應該無償給予,不能有任何要求和附加條件,讓孩子去做什麼換取或幹活這是西方父母在壓榨和剝削自己的孩子,思想上是不接受的,其實這是文化和理念的衝突,也有很多華人是質疑傳統理念中,父母無償,無私奉獻的育兒觀念的,認為這種育兒行為,反倒會養出許多不珍惜父母錢財,不勞而獲,不知感恩的熊孩子!其實現在父母育兒的觀念也在悄然變化中,用獎金鼓勵孩子讀書就是一個例子,事先和孩子提出努力目標和要求,設定一定的獎勵物或獎金,只要孩子努力了,哪怕沒有達到預期的成績也會酌情鼓勵,這是培養孩子努力的品質,只要家長正面引導,也能起到促進孩子積極努力向上的效果,所以用錢鼓勵也不是壞事!
-
9 # 原育草香
各位好!以前我就是用這方法鼓勵孩子讀書的。下面分享下這種方法在孩子身上產生的效應。孩子讀幼兒園的時候,拿了大紅花,拿了一百分。我就會給他伍拾元作為獎勵。剛開始還蠻起效的,可是到了小學二年級的時候,他的胃口就變大了,考的好就讓我給一百。後面我就慢慢調查他錢的去向,不調查不知道,一調查嚇一跳。他所謂的好成績是用金錢交易出來的。每逢考試,就用錢買通周圍的同學,誰給他一道題的答案,給誰多少錢。後面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孩子讀書應該教他,讀書是給他自己讀的,不是給父母讀的,不用附加條件,讀好書,做好人,將來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
10 # 鄉下女人談八卦
我不會拿錢獎勵,直接告訴她讀書,是為自己讀的你的錢還是爸媽賺的,物質獎勵就是慣養孩子,但也不可把錢管得太緊。
回覆列表
一、從多方面評價孩子。 評價孩子不要只盯在考試成績上,要從多方面評價孩子。注重孩子多方面能力的培養。如:文明禮貌、熱愛勞動習慣、動手操作、善於觀察、勤於動腦、善於思考、善於創新的能力,終身學習的願望。學知識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讓學生熱愛學習。不光學書本是學習,學習書本以外的有用的東西同樣是在學習。如大風車節目是學生非常喜歡看的,從中可以學到許多知識。 二、營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圍 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圍,可以使孩子有良好的文化教養,養成良好的個性和思想品德、行為習慣,使其受益無窮;同時也會使家庭成員關係融洽、和睦,心境愉快,生活目標高尚,生活質量高,充滿安全、幸福的感覺。家庭文化氛圍包括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兩個方面。 物質文化方面,如果經濟條件許可,居室寬大、明亮、整潔,是最好的。但是,“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山不在高,水不在深,居室打掃得乾乾淨淨,佈置得體,也同樣可以形成濃厚的文化氛圍,比如牆壁上懸掛著字畫(或者是名人的、或者是朋友贈送的、或者是自己創作的字畫)、地圖、照片等,書架上放一些古今中外名著和當前的暢銷書刊等。只要有可能,一定要給孩子安排一間光線充足、安靜而不受干擾的學習室,至少也要在房間一角給孩子擺一張書桌和一個小書架。應該認識到家庭文化環境對孩子的薰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而現在有些家庭拼命追求居室裝修的富麗堂皇,高檔傢俱和家用電器應有盡有,家裡一天到晚是打牌聲、喝酒猜拳聲和吵吵罵罵聲,卻沒有讀書聲,似乎是不可取的。 精神文化方面,一要建立文明、科學的現代家規,形成文明民主家風。家規不是單純約束孩子,而要全家共同遵守。父母要以身作則,率先垂範。要明確規定家庭成員各自的權利和義務,對傳統的家規要批判地繼承。良好的家風是一種無聲的命令,有著巨大的力量。二要形成民主、和諧的家庭氛圍。家庭成員要互相尊重、互相愛護、互相關心,講文明禮貌,講理解寬容,無論何時不說過頭話,不採取過激行動。家長要尊重孩子的人格,鼓勵孩子關心、參與家庭事務的處理,要經常與孩子溝通,不僅要做他們的老師,而且要做他們的知心朋友,使家庭關係更加親密融洽。須知父母的專制只能使孩子變得懦弱無能或蠻不講理。三要形成愉快的氛圍。家庭成員在勞作和學習之餘,不妨在一起講講見聞、故事、笑話,語言風趣幽默些;可養成一些良好的興趣愛好,如讀書看報,寫字畫畫,種花種草,打球,郊遊,下棋,欣賞音樂,收藏,等等,都可以陶冶性情,有益身心健康。要認識到21世紀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懂現代科技、不會操作電腦的人。家庭要有濃厚的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氛圍,這樣的家庭才能造就適應知識經濟時代挑戰的有用之材。 三、莫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眾所周知,田徑場上運動員起跑動作的好壞,會影響到比賽成績。新學年的開始,也正是孩子們站在新的起跑線上。那麼,作為家長應該怎樣熱情幫助他們做好各項準備,滿懷信心地去迎接新的開始呢? A.學習態度的準備 孩子從幼兒期做遊戲為主變為入學後的學習為主,這是一個很大的轉折,要鼓勵他們按時到校,遵守紀律,專心聽講,大膽發言,認真做作業,做個好學生。在評價孩子學習成果時,要以期待的親切眼光鼓勵他們:“我相信你能改正粗心的毛病。”“我相信你能完成學習的任務。”千萬不要傷害孩子的自尊心,用冷漠的語言訓斥孩子,說什麼:“你真笨!”“我看你是不會學好的。” B.學習習慣的準備 學習習慣是完成各項學習任務的基本保證。要讓孩子入學後儘快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學習用品要準備好,帶齊全;聽到鈴響要按時進課堂;認真做作業,按時交作業;保護視力,認真做眼保健操和愛惜書籍簿本和學習用品的好習慣。在家中家長應配合我對孩子進行學習習慣的培養。在這裡我想就孩子的寫字姿勢與家長進行交流。 c.學習方法的準備 一方面要糾正在幼兒階段養成的不正確的學習方法,諸如:錯誤的執筆方法和坐姿不正確,用手指數數等。另一方面要按老師的要求執筆寫字看書做到三個一,即:眼離書本簿本一尺;手離筆尖一寸;胸離課桌一拳頭。 隨著年級的升高,還要幫助他們學會怎樣查字典,怎樣劃批註,怎樣驗算和檢查作業等自學自查方法。積極動腦思考,質疑問難,鼓勵他們大膽創新,越學越聰明。 四、檢查孩子作業 不要只看做了多少 家長在檢查孩子家庭作業時,只看重孩子的作業是否做完了,而對於孩子作業的質量很少過問。實際上,這樣檢查作業不利於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孩子做作業是為了鞏固所學知識或為了下次上課做準備。總之,做作業是想讓孩子學到更多的知識。作為家長應該怎樣檢查孩子的作業呢? 首先看是否一筆一畫、認認真真的寫字了。透過孩子的字家長可以看到孩子的心理活動,做作業的態度。如果孩子做作業時心情平靜、態度認真,他將會很投入、很自然地寫好作業中的每一個字。否則,孩子所做的作業也只是應付老師或家長的檢查。這樣的作業做了也幾乎等於沒做。因為孩子的“心”已經飛走了,他的“心”也不會去記所做的是什麼了。這樣做作業當然沒有達到做作業的目的。 其次看是否全部填完,填對了空、做對了題。題目中的空是留給孩子填的。透過孩子填的做的是否對,可以看出孩子是否去認認真真的審題、分析題了;同時也可以瞭解到孩子對這些知識學的怎麼樣。如果對了,說明孩子已經掌握了這些知識。否則,家長就要看看孩子是因為不會做而做錯的,還是因為態度不認真沒有很好的審題分析題而做錯的。這時家長就要給孩子指出,是因為什麼使題目出現錯誤的。 再次看作業整體佈局。作業整體佈局,也就是孩子作業的全面安排情況。家長檢查孩子作業時看整體佈局是否美觀、有條理,可以提高孩子的審美能力和加強對孩子美的薰陶。 五、孩子貪玩怎麼辦 有的小學生整天貪玩,對學習毫無興趣,缺乏自覺學習的態度,即使是在監督的情況下,也總是左顧右盼,心不在焉。那麼,應該如何對待這種貪玩、不愛學習的孩子呢? A、從小培養注意力。兒童不愛學習常與其注意力差有關。所以要從小培養孩子的注意力。 B、學習強度不可超過孩子的承受能力。許多家長往往在孩子放學後又安排幾小時的學習,其實這樣並不好。一是因為孩子在學校本已很累,再加上幾個小時的額外學習,大大超過了其承受能力;二是“課堂——家庭式”的接力學習往往使孩子學習由最初的好奇、愛學變成厭倦甚至仇視學習了。 C、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學習興趣是促使孩子自覺學習的原動力,如果孩子對學習有興趣,孩子就不會把學習當成苦差事而加以拒絕。我們經常看到,有的孩子對昆蟲有興趣,凡是有關昆蟲方面的事情,他都願意知道,有時甚至找來一些他們根本看不懂的書籍來閱讀,表現得十分專注。可見培養孩子的興趣十分重要。 D、使孩子嚐到成功的滋味。不斷取得學習上的成功,是對學習的最佳刺激與鞭策。很多孩子不愛學習的原因,多是由於學習總是失敗,考試成績總是不如人。因此,一定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恰當地為孩子確定學習目標,並給以切實有效的幫助,這樣孩子就能透過努力而獲得成功的體驗。 E、不要強迫孩子學習。如果父母不顧孩子的接受能力和興趣,不考慮孩子活潑好動的天性,一味叫孩子學這、學那,搞疲勞戰術,則往往會使孩子對學習生厭,產生嚴重的學習心理障礙。 F、身教勝於言教。父母言行是孩子最好的榜樣。要使孩子熱愛學習,自己必須愛讀書,努力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如果父母成天玩麻將、看電視、跳舞、應酬,那麼要想孩子“出汙泥而不染”是絕對不可能的。 G、避免家教中的誤導。家庭教育中父母講話不慎而產生的錯誤導向,也是孩子不愛學習的重要原因,例如,有的家長說:“這孩子小時候生過病,腦子不好使,所以學不進去。”結果孩子果然也認為自己腦子不好,於是放棄學習。 H、為孩子找一個愛學習的好夥伴。有的孩子在單獨一人時不愛學習,但如果旁邊有一位愛學習的好朋友,孩子就變得愛學習。這種同伴的力量往往比家長的說教、打罵更有效。 六、發現孩子的興趣和愛好 興趣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培養和發展孩子的興趣,家長應學會去發現孩子的興趣愛好。 A、從孩子的發問中去了解孩子的興趣和愛好 經常聽到一些家長這樣講:“孩子提問,別理就是了,煩都煩死了……”殊不知,孩子愛提問題正是一件好事,說明他有強烈的求知慾和探索精神。孩子愛提問,是受好奇心的驅使,是興趣愛好的標誌,也是其智力活躍的徵兆。家長要善於從發問中,挖掘孩子的興趣愛好,幫助他們解決“為什麼”,認識“是什麼”。例如:大發明家愛迪生小的時候就喜歡問“為什麼”,他的母親充分肯定了他的敢於問個“為什麼”的發問精神,並加以培養,使他成為人所共知的大發明家。 B、從孩子與父母的活動中挖掘孩子的興趣愛好 週末、節假日,與孩子一起進商店,逛公園,或到樹林裡散步時,家長可留心孩子感興趣的商品、書籍、景物等。此外,家長還可以跟孩子一起寫字、畫畫、做紙工、修理日用品,一起搞烹飪……一般來說,孩子在與家長共同活動時,其興趣和才能便會清楚地表現出來。 七、怎樣使孩子安心做功課 孩子入學以來,一些父母頗感頭痛:孩子不能安心做功課。有的即使是坐在那裡做功課,也不知道在想什麼;有的做功課像是在跑馬拉松,從放學回家一直做到全家熄燈睡覺,可作業批下來還有不少是錯的。於是,有的父母便採取嚴加“管教”的方法,沒有完成作業,不準吃飯,不準看電視,不準……有的父母索性在旁邊坐鎮,不時監督,或採用體罰手段。然而,這些措施收效甚微,甚至適得其反。 怎樣才能使孩子學會控制自己安心完成家庭作業呢?這就需要家長根據孩子的心理特點,採取相應的辦法,大致要注意以下幾點: A.創造安靜的家庭學習氣氛。要讓孩子安心學習,家長首先自己安下心來,此時可讀讀書,看看報,或做一些不出聲,不惹孩子發生興趣的事。“身教重於言教”,年幼的孩子還不懂得為什麼學習的道理,但他們見到父母認真看書學習,自會仿效去做。 B.不要跟孩子嘮叨。有的父母出於感情交流的需要,喜歡在孩子做功課時關心孩子。一會兒問“今天在學校表現好不好,有沒有受老師表揚(或批評)”,一會問“肚子餓了嗎,要不要吃點心”;有的父母還愛在旁督促,“做幾道了?還有幾道?”“做快點,要吃飯了”等等。這樣不時地干擾孩子,弄得孩子一陣急,一陣惱,無法集中注意力。 C.不要在孩子做功課的房間裡接待客人。鄰居串門,好友來訪,這是常有的事。可是有的人話匣子一開啟就沒完沒了,全然忘了還有孩子在房內做功課。長此以往,孩子的學習肯定會受影響。因此,作為父母,應儘可能地安排在不影響孩子學習的地方或孩子的娛樂時間裡接待客人。而親朋好友也最好在孩子的休息日去登門拜訪,如果有事急需登門,應把時間安排得緊湊些,以免影響主人家孩子的學習和休息。 八、冷靜地對待孩子 無論在生活,還是學習中,對於許多孩子來說,既有令人興奮的成功,也有使人困惑的失敗。對於孩子的失敗、過錯,有些家長缺乏應有的耐心和冷靜,只會罵罵咧咧,隨便地將“笨豬”、“沒出息”之類的帽子強戴在孩子頭上。殊不知,這樣做會極大地傷害孩子的自尊心。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採取科學的教育方法,儘快使孩子從“失敗”走向“成功”,這是家長應有的正確選擇。 ------------- 如果我回答對你有幫助,請關注我一下。或有其他問題也可以關注我,給我發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