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軟工周澤康

    首先印度手上沒有技術,這是客觀硬傷,其次他們製造業並不發達,網友平常開的玩笑也確實不只是玩笑,對於這個問題。。。。阿三航母做的慢難道不像每天都要吃飯一樣是常識嗎。

  • 2 # 最美時光的守望

    有以下原因

    1.技術問題:中國的崛起讓印度惶恐,印度這幾年把中國當做假想敵,試圖在多方面操過中國,特別是軍事方面,中國這幾年高新武器橫空問世,特別在海軍方面,航母以及其他裝備,這些武器都是中國經過幾十年的刻苦研究出來的,我們在引進其他國家裝備的同時也進行模仿升級從而掌握真正核心技術,而印度是出了名的萬國牌武器,缺乏造航母的核心技術,很多東西是靠拼湊的,並不形成相容性,航母作為大國的象徵,需要極高的技術。

    2.美俄羅等大國對印度其技術的限制,印度作為軍事武器進口大國,每年大量進口,但是作為出口國是不會把真正的核心技術出賣的,因此得到的只是次武器和技術。

    3.作為一艘航母,想要其發揮戰鬥力不僅僅只是建造一艘航母如此簡單,一個航母艦隊包括艦載機,護衛艇、驅逐艦等等,而這些印度都暫時缺少。

    4.人才缺少,曹操說過“大業之本首在英才”,中國為成為航母大國,經過幾年或者幾十年培養了大批人才,印度很明顯缺少這方面人才

  • 3 # 文史小茶館

    這又是軍事界一個大笑話。“阿瓊”坦克的事情印度朋友們忘了麼?

    印度這個中國產航母專案預計於 2010 年完工,2013 年完成海試,2014 年預計可以開始正式服役。

    現在2018年了......

    據印度方面稱,該中國產航母可能也許猜測今年服役......真是讓人想起“左三年,右三年,縫縫補補再三年。”

    該航母的設計和建造費用現在高達29億美元。不光如此,向法國採購的陣風戰鬥機一架就是2.17億歐元,比美國的F35還貴。

    經過計算,如果配齊飛機和其他裝置,該航母需要花費600億人民幣以上!相當於兩艘中國航母的造價,換成美國,也能造一艘尼米茲核動力航母。

    問題還不光在造價花費上,建造過程也是困難重重。在鋪設龍骨時,俄國公司做著做著發現鋼材不夠了,而且無法按時供貨。印度人撓頭之下,只得引入許多本國公司,又讓義大利公司負責安裝平臺管理系統。接下來,印度本國一家公司又聲稱無法按時交付變速裝置,中國產的鍋爐質量也不過關,雷達系統還需要向各國採購拼湊,俄羅斯又爆出無法按時提供航空綜合體部件,真可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2013年時,該航母進行了下水儀式,後來又拖回幹船塢繼續裝修。2017年開始海試。但現在,這艘傳奇的航母在新聞裡已經不知道下水幾次了(目前已經三次下水),弄得人們以為印度一次性建造了一大批航母。

    究其原因非常簡單——基礎工業落後,這也造不出來,那也造不出來。反觀中國在建國後幾十年的積累為工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不像印度全靠一張嘴——隨便吹。

    以下附上當時張召忠教授對印度航母下水試航的神評價:

  • 4 # 含涵說事

    首先呢,我其實並不是很認同維克蘭特號是印度的中國產航母,這艘“印度第一艘中國產航母”的藍圖是法國設計的,準備搭載的是從俄羅斯買的艦載機,許多內部設計都是義大利設計的,印度製造了一個船的外殼和其他部分的硬體,其餘都是進口其他國家的,我看不出來這叫什麼“中國產”。

    早在1999年,印度就提出了自造輕型航母的計劃,直到2004年政府才撥款,2005年才正式由印度承包商科欽造船廠開始動工,這個承包商可能是覺得造航母不賺錢,同時又接了一艘3萬噸級的貨船、兩艘大型油輪,要知道這艘維克蘭特號航母設計的滿載排水量也不過4萬噸,這樣一來,航母常常以“待料”而停工。在進行航母船體分段建造時,由於缺少監管、分層施工能力又不到位,導致管線鋪設誤差和焊接大失誤,基本要全刨出來重來,工期嚴重延誤。

    這艘印度“中國產”航母可謂是命運多舛,到今天已經建了13年,曾經三次下水,淤泥導致了船塢大門故障、鍋爐起火、螺旋槳傳動軸被大面積腐蝕,問題不斷,印度媒體預測這艘航母在2025年能服役就不錯了。

    不過這艘由法華人設計的航母是輕量級航母中設計最為合理的,而且在一邊建、一邊修、一邊學習的過程中,印度的軍工勢力一定會有進步的,這艘航母遲早都會建出來(錢不可能白花),到時候印度就有小成規模的戰鬥群,雖然抗衡大國有點費勁,但是在印度洋地區、南亞、中東、東非地區影響力還是蠻大的,除了上述地區外,勢必也會對中國和周邊國家產生一定影響。

    不過還是挺心疼這艘船的呢,在水裡泡了好幾年也沒能看看外面的世界,還沒來得及年輕就變成一艘老船了。

  • 5 # 快速軍事一點通

    印度的中國產航母“維克蘭特”號航母遲遲不能服役關鍵因素有以下幾點。

    1.印度沒有一個健全的軍工體系,航母上的各種裝置都是採購他國,尤其是在核心技術上,比如航母核能發動機上,均求助於俄羅斯和中國,俄羅斯對其獅子大開口,航母上的核發動機系統遲遲難以完成。而印度並沒有獨立完成的能力。

    2.印度所承造的船廠並沒有大型戰艦建造的經驗,以至於2013年下水的航母,至今還停泊在水面。

    3.航母長時間的擱淺,以至於航母已經落後於當代技術,還沒造出來就已經落後國際上的航母技術,不得已又改,又重新規劃。然而困難重重,以至於航母依舊不能完成建造。

    4.技術落後,國內腐敗,種姓制度等都阻礙航母完成。

    這些大概是印度航母遲遲難以服役的原因吧。

  • 6 # 白虎堂

    印度現在自己建造的中國產航空母艦沿襲了其第一艘航母的艦名“維克蘭特”號,該艦的建造計劃於1999年獲得審批透過,但是經過了數年時間的拖拉,直到2006年才開始正式開建。如今十幾年時間過去了,新的“維克蘭特”號航空母艦已經三次下水三次入塢,但是究竟什麼時候服役,仍然是未解之謎。

    其實按照科欽造船廠的說法,“維克蘭特”號航母真正能夠造完的時間可能要推到2023年,也就是說現在等它服役為時尚早,能夠在2030年之前成軍就已經是不錯的了。可能大家會很費解印度用了那麼多年的航空母艦,為什麼自己造一艘航母去那麼困難呢?這裡面的原因是很複雜的,簡單點總結,就是印度軍購專案效率低下,軍工基礎薄弱,嚴重依賴國外技術資源支援等等。

    印度軍備發展效率奇低是出了名的,而且中間還充斥著腐敗等問題,所以像航空母艦這樣的大專案,如果不是因為印度政府執意推動,那麼恐怕到今天我們還未必能看到造了一個殼的“維克蘭特”號。

    當然如果僅僅是效率低也就算了,可是印度的軍工技術也實在上不去。別看印度用了幾十年的航母,可是你要他自己造一艘,他就是造不出來。同理地,印度一輛“阿瓊”坦克也能搞幾十年,LCA戰鬥機則從未來戰鬥機發展成過去戰鬥機。這其中除了因為效率超低之外,也有技術瓶頸太多的因素存在。

    而且印度是嚴重依賴進口的,所以印度的武器基本上都貼了萬國牌的標籤。“維克蘭特”號航空母艦名義上是印度自己開發的航母,但是這艘航空母艦實際上是法國幫印度設計的,而且義大利也出了一部分力。俄羅斯就不用多說了,米格29K就是俄羅斯的作品,而且“維克蘭特”號本身就是參考俄式航母設計的,其所用到的許多材料技術也都由俄羅斯提供。

    所以說到底,印度的航空母艦就是別人幫忙湊合起來的。於是這裡又產生了一個問題:大家都希望透過這個專案多撈印度一點錢,那麼幹嘛急著讓印度擁有新航母呢?況且印度軍力的發展也正在衝擊著法國、義大利、俄羅斯等國家的安全利益,所以這些國家也不能真心實意幫助印度造好航空母艦。因此科欽造船廠的說法其實很科學,“維克蘭特”號還真得再磨蹭多幾年才有機會服役。

  • 7 # 裝備空間

    總體印度中國產航母還是創造了世界造艦史上的兩大“奇蹟”,一是先後三四次宣佈下水,二是一艘艦造二十來年也是沒誰了。至於印度首艘中國產航母“維克蘭特”號為何遲遲難以服役,那就是我們將要講到的各種技術問題。

    印度在2002年就已經批准其中國產航母建造計劃,也制定了具體建造實施方案,但是科欽造船廠一直拖到2005年才正式開工,並宣佈將於2011年建成。但是熟悉印度造船工業水平的朋友們,肯定知道這樣的計劃是絕對不可能實現的。

    根據國際海軍造艦慣例,一般建造一艘主力戰艦,應在開工前就需要備好50%以上的航母用鋼,並且這些鋼材還需完成預加工。且不說印度本身無力製造高強度航母甲板用鋼材,就連其本事可以生產的鋼材也因為造艦計劃不周密、準備計劃混亂、工序銜接不力和過程監督不完善,導致各種鋼材料臨到用時才發現短缺,於是乎無休止的停工待料自然就導致整個工期的拖延。原料短缺、進口裝置的不能如期交貨、造船能力的低下就導致了“維克蘭特”號先後三四次下水的戲碼。

    維克蘭特號航母第一次下水在2013年8月,當時僅完成施工量的40%左右,2014年12月這艘航母再次下水,下次下水時艦島已經開始建造,2015年5月當這艘航母第三次下水時,主體施工完成了75%。總之,每次下水,熱烈期盼中國產航母印度媒體就像打了雞血一樣興奮,這種心情我們可以理解,但是一艘船迎接這麼多次而沒有下文也不太好吧?

    可能是下水次數太多,第三次下水的時候還出了以外,當時印度船廠選擇了不利的潮汐時間導致淤泥堵塞船塢出口,維克蘭特號出塢被迫延遲。有可能是下水的心情太急迫,忽略了水位因素吧。

    除了原材料問題,造船設施和技術問題,航母配套部件也成了印度航母延遲交付的重要原因之一。曾經因為維克蘭特號核心傳動部件主減速器交貨延遲,與之匹配的推進軸研發只得延後,然後柴油發電機發生故障、傳動系統設計問題、動力匹配問題一再耽誤航母的建造進度。萬國造的航母子系統整合問題也讓印度吃盡苦頭,來自俄羅斯的艦載機、義大利的管理系統、以色列的艦載雷達以及來自法國、荷蘭、西班牙等中國產品或技術指導,讓印度焦頭爛額。根據最新訊息,維克蘭特號航母的交付日期已經推遲到2025年,這距離其批准建造已經過去23年,距離其正式開工也有20年之久。所以現在的印度中國產航母還能說是一個“半成品”。

  • 8 # 異域邊緣

    印度中國產航母早就想服役了,而且是時時想刻刻想只不過實力實在欠佳而難以搞定罷了!這就是印度的實際情況,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印度的基礎工業不足以支撐它發展現代化的軍事裝備,可印度非要強行為之。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造就了很多半拉子工程,不光是航母了,空軍的光輝戰機,陸軍的阿瓊坦克都是這種不切實際的想法所造成的。

    這艘印度的中國產航母從設計圖紙到原材料再到配套設施統統都是在國外相關國家公司的幫助下完成的,目前航母的空殼基本上建造完成了,但是航母上眾多的艦載裝置產自不同的國家,相互之間的相容性很成問題。印度想要把這些完全搞定沒有足夠的時間是難以完成的,有時候想合做完全就是兩碼事,可印度往往有時候就是有點異想天開覺得想到就可以做到,這也就造成了它的航母計劃不斷地延期延期再延期。

    好在印度人對這都已經習慣了,正是由於大家對這種浮誇拖沓作風的習以為常造就了印度整體的工業製造水平低下,同時提高的程序也相當的緩慢。技術水平不高製造肯定受限,航母的服役時間一再拖延也就變得順理成章了。

  • 9 # 數碼朋克

    1999年印度議會批准了自造輕型航母“藍天衛士”號的計劃,2006年11月建造工作正式啟動。雖說是印度中國產航母,但“藍天衛士”號由法國設計藍圖,搭載俄羅斯米格-29K "支點-D”艦載機,部分設計由義大利幫助完成。為紀念退役的“維克蘭特”號,印度將“藍天衛士”號重新命名為“維克蘭特”號,並於2009年2月28日舉行了龍骨安裝儀式。按照設計要求維克蘭特號航空母艦長260米,寬60米,排水量37500噸,最高航速為28節。此航母設計有兩條飛機起飛跑道和一條降落跑道,可搭載30餘架艦載機。

    反觀我001A型航空母艦是首艘自主建造的新航母,基於對前蘇聯庫茲涅佐夫級航空母艦、遼寧號航空母艦的研究,自行改進研發而成,真正意義上的第一艘中國產航空母艦。排水量65000噸,最高航速為32節。基本尺寸引數和遼寧號相差無幾,遠大於印度的維克蘭特號。

    那麼問題來了!為何2009年上馬開建的印度航母在進度上遠低於4年後才開建的001A呢?眾所周知,航母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和國防工業能力的體現,製造速度也恰恰體現了兩國巨大的能力差。001A從船體設計、動力裝備、武器系統、艦載機全部實現中國產化、配套產業齊備,進展自然有條不紊。反觀印度,從設計圖紙到製造用鋼,從電子裝置到艦載武器,幾乎全是買來的,與其說它是“印度製造”不如說“印度拼裝”。這麼多的東西需要進口,就要看提供國的生產能力來定進度了。我總覺得印度人打腫臉之作到最後只不過是貽笑大方的笑柄而已。

  • 10 # 96121578447

    印度航母從設計到各種裝置都是外國來的。錢多就快點,有時人家拖著叫價,獅子大開口。特別是獨家技術,更是漫天要價,這一來國內各黨派起鬨,貪官汙吏大撈一把,水給攪的越來越混,慢慢的錢飛了,雞飛蛋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家裡有個自認為是自己人的嫂子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