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地理儲存站

    1、從國家發展來看,這當然跟教育投資有關係了。人家的教育投資所佔財政支出的比例是我們現在才不能比的。不能說他們的國民素質比我們高很多,只是不得不承認的是,他們的確很注重各種教育培養。

    2、從國家的產業結構來看,社會越發達,第三產業所創造的財富值所佔GDP的比例就越大。第三產業反過來又促進了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發達國家的第三產業基本上佔GDP比例超過60%,你看這個數就知道了為什麼日本的GDP能夠排那麼前了。

    3、從科技層面,如果按照每10萬人產生的科學家或者科技工作者數量而言,日本的數值在全世界都是排前列的。比如在電子產品上,日本的技術確實讓我們沒話說吧。所以說,注重教育、注重科技是日本經濟發展的重要原因。

    4、在實行品牌戰略上,日本的世界品牌可不少啊,你知道這些大公司為日本創造了多少GDP啊。他們在世界各國建廠,各地銷售,然後將錢又帶回日本,使日本GDP快速增長。

    5、在地緣政治上,是日本GDP排名靠前的重要原因。美國有意促進像日本、南韓這些國家的發展,以牽制中國嘛。

    日本的動漫為什麼如此發達

    原因:1、動漫屬於第三產業,日本政府有意扶持促進

    2、日本對智慧財產權的保護,促進了動漫產業的發展。

    3、日本教育對藝術的重視,使得有足夠的人才。

    4、動漫與遊戲等的結合,擴大了動漫的市場。記得80年代、90年代,我們玩的遊戲動漫基本上都是日本的,在某種程度上大大的促進了日本動漫業的發展。

    5、其它原因

  • 2 # 凌雲333

    日本戰後經濟迅速發展的原因

    在戰後不同時期,日本經濟發展有著不同的業績和表現,但從總體上看,其發展速度一直遙遙領先於其他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其宏觀及微觀經濟效益也令其他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望塵莫及。日本之所以能夠從戰敗的廢墟上迅速站立起來,隨之又實現了經濟的長期高度發展,這中間既有歷史方面的原因,也得益於戰後政治、經濟等多方面有助於經濟發展的條件,還受益於戰後相對有利的國際環境。

    一揚長避短,充分利用歷史條件歷史賦予戰後日本的條件是雙重的:既有不利的一面,也有有利一面。而日本政府和社會各界卻在充分認識客觀條件的基礎之上,有效地利用了其有利的一面,最大限度地改變了其不利的一面,從而實現了經濟的長期迅速發展。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時,日本經濟、政治和社會各方面均處於嚴重的癱瘓和混亂狀態,大多數國民在飢餓失業的困境中幾乎失去了恢復和重建經濟的信心。但事過不久,日本政府即重金聘請了許多專家,請他們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之上,對日本經濟恢復和進一步發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條件進行評估。專家們指出,日本面臨的不利條件主要是:(1)國土狹小,總面積只有37.7萬平方公里,而山地和丘陵又佔總面積的75%。(2)礦產資源貧乏。雖有鐵礦和煤礦,但儲量極少,而原油儲量則更少,只有900萬噸左右。(3)人口相對過剩,人均耕地面積太少。(4)經濟發展水平低下,技術管理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大約落後20~30年。(5)產品國際競爭能力差,被視為劣等貨。(6)戰敗投降,社會生產力遭到巨大破壞。(7)企業資金不足。同時他們也指出,日本經濟發展不光有不利條件,也有有利條件:(1)尚有相當的物質技術基礎。(2)重化工業發展有較長曆史,也較為先進,儘管已轉化成了軍工產業,但恢復民用並不難。(3)勞動力質量高,這是自明治維新以來重視教育的結果。(4)國民長期接受島國意識薰陶,受儒家思想影響,又吸收了西方的市場經濟觀念,危機感和競爭意識強,工作勤奮,集體感強,能夠聯合對外。(5)擁有大量高階技術管理人才,隨著戰後對日官僚財閥的整肅,他們脫穎而出,走上社會經濟、政治主導崗位。(6)國家干預經濟有經驗,效果突出。(7)有美國的保護,軍費支出少。(8)國際上資本主義國家之間貿易自由化進步顯著。(9)世界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尤其是大戰中的軍工技術大量轉向和平經濟,新的科學技術在和平環境中發展更快。(10)作為東亞經濟強國,日本在東亞乃至整個世界,均有著廣泛的經貿關係,有利於展拓市場。

    鑑於上述情況,日本採取了一整套揚長避短,促進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其中主要是:(1)在恢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確立了政府、金融機構、社會經濟團體、企業以及從業人員、消費者等相互協調的經濟體制,利用協調的力量充分發揮社會各方面的經濟優勢,克服社會競爭不足和競爭過度兩方面的不利影響;(2)用聯合的力量對外,吸收海外的技術、資源、管理,同時,為防禦海外資本的侵入,組成各種貿易組合等;(3)建設加工貿易型經濟,一方面進口海外廉價資源,引進海外先進技術,另一方面將加工的產品出口到海外;(4)加強質量管理,創造出一整套全面質量管理體系,以優質、低價、服務周到的產品佔領海外市場;建立強有力的金融組織體系和相應的金融制度,解決企業資金不足問題等等。

    戰後日本揚長避短,有效地克服了戰後初期的困難局面,走上了高速增長之路。

    1973年石油危機前後,日本認識到自身在資源、能源供應方面極度依賴國外的嚴重性,決定實施“科學技術立國”新戰略。出於這種認識,日本大力開發自動化產品,建立新的資源開發和供應相結合的體制,倡導開展全民節約資源、能源活動,調整產業結構,拓展國內市場。由此,很快就克服了石油危機的影響,並把資源、能源供應緊張的國際環境,作為其經濟技術再次超越歐美國家的絕好時機加以利用。

    80年代,日本經濟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具競爭實力的經濟,有能力和條件在全世界範圍內縱橫馳騁。同時,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發達國家經濟衰退,需要外部資金輸血補充;以亞洲“四小龍”臺灣、南韓、香港、新加坡為代表的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要實現經濟跳躍增長,需要外部資金技術支援;以中國為代表的改革開放國家,需要大量引進外資,不斷吸收海外先進技術。這些無不為日本經濟提供了廣闊的海外活動場所。於是,日本大舉向海外投資,從國際化的角度安排日本產業、企業發展結構,與美國、歐共體、亞洲“四小龍”、東盟等組成多層次多水平和垂直交叉的國際分工體系,透過投資促進對外貿易的發展,繞過貿易摩擦暗礁,做到既廣泛利用海外資本市場為自己眼務(這與歐美國家要借日本投資解決就業、經濟衰退的願望相反),又取得了土地利用、勞動力價格、產品市場方面的比較成本收益。

    總的來看,日本在經濟發展的各個重要時期,都能較深刻、較實際、較長遠地認識自身及國際上的條件,進而採取卓有成效的對策,做到變不利因素為有利因素,促進經濟的高速增長。

    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美國承擔了日本的軍事防衛,所以日本得以專注發展其輕重工業體系,而中國得一邊防一邊發展,而且高新技術及材料均被國際限制。但是,現在的中國已經崛起。!

  • 3 # 財智成功

    很多人看到日本兩個字,要麼想起當年的戰爭,要麼想起某些兩個人就演完的動作片,很少會去思考日本為什麼會在數十年內變得如此強大。

    最近日有所思,隨筆寫下幾點,希望拋磚引玉,請勿胡亂評價,希望看到更多真知灼言。

    日本:行走在軌道上的國家

    一是對教育的重視,非常的重視

    大約二十多年前,曾經看過一篇文章,記錄日本投降後撤退的時候。兵荒馬亂的年代,依然有日本人組織起孩子學習,接受教育。日本人對於教育的重視態度,可見一斑。

    二是開放,尊重強者,靠攏強者

    有句俗話叫做不打不相識,日本似乎對於這句話理解的格外有特點。即使是歷史上使用武力開啟日本國門的國家,也能得到日本的尊重和親近,最後能夠獲得較大力度的扶持。從這一點上看待,日本歷史上曾經侵略成性,戰敗投降後,對於選擇原諒並且不要賠償的國家,態度似乎更加的惡劣。而真正將日本打痛打傷打慘的國家,反而得到了更多的尊重。這是一個很值得深思的問題,國際關係,有時候不僅僅是寬宏大量。

    和服、櫻花

    三是政局的穩定,企業生命力強

    能夠實行終身僱傭制的國家,企業的生命力何等頑強。

    世界上任何國家和制度,都有其現實的社會基礎。但是能夠實行終身僱傭制,這一點在世界上都比較少見。終身僱傭制雖然有日本當時的現實因素,但是最基本一點,就是說明企業的生存週期比較長,遠非創業公司活不到三年所能比。

    而日本的員工能夠選擇平心靜氣的在一個企業裡踏踏實實的工作數十年,又是怎樣的教育才能做到。能夠踏實的領著工資,重複一天又一天的勞動,而不是滿腦子想著創業走上人生巔峰,何其困難。

    四是靠近中國

    從早期的大清朝開始獲得鉅額賠款,到後面的侵華戰爭,從中國掠奪的財富和資源堪稱天文數字。

    這一點無需多說,時至今日,國際貿易必不可少。低端的原始資源只能換取少量的外匯,而高科技產品的進口則需要付出更多。現在的世界,通過出口產品科技含量的高低,完成了財富的重新分配。

    五是地域的先天劣勢

    身處島國,不得不居安思危,資源匱乏,不得不以科技立國。市場有限,不得不行銷世界。

    個人淺見,隨筆寫下,與君分享。

    日本新航母"出雲"號下水

  • 4 # 樓盤網

    日本自然資源匱乏,沒有石油、沒有天然氣、沒有煤碳、沒有鐵礦石……但是,日本擁有的富翁在世界排名第二,日本的森林面積佔國土的比例在世界名列前茅,世界500強企業的前十名中,日本企業佔了三分之一以上。為什麼日本經濟如此強盛?因為日本有人才。

    日本自明治維新以來,就把“教育立國,科學興國”立為國策,大力培養人才,勵精圖治,發奮圖強,從而使日本迅速成為世界強國。由於日本長年堅持教育立國,從而使國民的素質極大的提高,尤其在精神方面。日本人的文明禮儀是世界聞名的,對客人總是彬彬有禮,鞠躬迎送。在華人看來,日本人的深度鞠躬有一種低聲下氣的味道,殊不知日本人是很強悍的民族。日本人崇尚榮譽,尊敬英雄,崇拜強者,鄙視弱者。你不能騎在他頭上,他就會騎在你頭上;你比他強,他就會服服帖帖,你比他弱,他就要你對他服服帖帖。許多日本人把榮譽看得比生命還珍貴,做了錯事勇於道歉,甚至以死謝罪,為了榮譽不惜剖腹自盡。武士道精神就是這樣培養出來的。

    國民的高素質,令日本人有一種民族優越感,這種優越感的不當發揮,就演變成為軍國主義。對他國耀武揚威,窮兵黷武,認為優等民族就是應該統治劣等民族,不惜侵略他國。日本的軍國主義思想是亞洲人民必須警惕的。

    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作為戰敗國,更加意識到培養人才和發展經濟的重要。因為戰後日本憲法被定格為“和平憲法”,取消了軍隊,只能擁有自衛權,不能在海外駐軍或採取軍事行動。這樣日本就失去了利用軍事手段獲取自然資源的可能(美國就不同,打伊拉克不但可以消除一個敵視美國政府的政權,還可以得到大量的石油開採權—--在此之前,美國公司無法染指伊拉克的石油)。

  • 5 # 菁城子

    首先要明確一點,日本不是小國。從綜合硬體指標看(國土+人口規模),日本並不小,在世界上能排前幾號。從古至今,中國都是超級大國的體量,這讓很多華人對各國體量的認識,產生了偏差,以至於日本也常被視為“彈丸小國”。

    日本怎能算小國呢?它的國土面積37萬平方公里,比中國江蘇+上海+浙江+福建總面積還大。這種對比可能還不夠醒目——若放在西歐,已是僅次於法國的大國。況且日本有1.2億人口,放在歐洲僅次於俄羅斯,可以稱為一霸。發達國家裡,日本的人口僅次於美國,這是當年他們叫板美國的一大本錢。

    如此體量的國土和人口,足以傲視世界上大部分國家。再加上日本是列島國家,擁有遠超領土面積的海洋勢力範圍——達到驚人的400多萬平方公里,同樣位居世界前列。這樣的國家,誰敢輕視?

    說到這,可能你會覺得,日本國土面積和人口,也算不得世界頂級吧。可是日本的發達程度,在同體量國家那裡,卻是最發達的。還是從硬體方面來解釋吧。

    日本是人多地狹的國家。這裡的地狹,並不指其國土總面積,而指適宜生活的地區。眾所周知,日本的平原面積較少,大部分瀨戶內海周邊。面積廣大的北海道,氣候過於寒冷,其實人口非常稀少。自古以來,日本人民就生活得比較聚集,尤其到近代化以後,人口逐漸向城市湧去。今天的日本,以東京、橫濱、千葉、大阪為核心的都市圈,佔據日本人口總量的80%。大東京地區則佔全日本人口四分之一。

    這個過程雖是漸進,但是日本人口的聚集由來已久,這是他們發展經濟的一大優勢。人口越聚集,規模效應明顯,生產生活成本將急劇降低。3000萬人口聚集的大都市,其生產能力,比分散在鄉鎮農村的1億人口的生產能力,要高出十倍百倍都不止。

    這一點也可從中國看出,以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為代表的三大城市群,面積不足中國領土1%,人口總量卻超過1億,但是其生產能力,卻佔中國一半。日本的幸運就在於,他們本國絕多數的人口,相對地聚集。放在全世界看,簡直是天然的超級都市圈。

    一個大國,人口高度聚集,未免有“發展不平衡”“地區差距懸殊”“國家安全”的疑慮。日本是浮於海上的列島國家,又是單一民族國家,沒有民族矛盾,沒有國家分裂危機,甚至不擔心外國入侵。因此,日本完全不限制城市化,不搞什麼平衡發展。經濟高度發達,很多問題就不會再是問題。

    國土面積相當大,人口有足夠多,各項產業都容易發展得好。今天的日本經濟,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可是回想一下,日本經濟全盛的時候,他們難道不是各項產業都發展得很好嗎?日本的製造業曾稱雄一時,東京是亞洲金融中心,日本遊戲、娛樂、服務產業,都曾做到極致。即便是很多人認為“日本不行”的農業,他們也早早實現現代化。日本農業的機械化和精細化,在全世界看來,都首屈一指。

    當然,日本經濟發達的原因足夠寫幾本書。我談的僅僅是其國土和人口體量,對於發展經濟的關係。國土和人口是基本條件,更主要還是看經濟政策。明治維新以後,日本施行了較為西化的政策,對私有產權高度保護,法治原則得以貫徹,這是其自然條件得以轉化成經濟成果的原因。二戰以後,日本成為善治國家的典範,各方面治理都不遜於歐美白人,這才成為亞洲的明珠。從自然條件說,中國各方面都不遜於日本,只要善加治理,成為發達國家並非沒有可能。

  • 6 # yvddghffsdsdhhj

    我們平時總是說小日本,的確,日本在俄羅斯,中國,美國三個國土大國之間夾著,加上南北狹長,很顯著小,但日本真的小嗎?

    1,國土面積:日本在世界上200多國家裡排國土第60位,中上等。

    日本週圍三個國土大國,顯小。如果把日本放在歐洲西部呢?

    法國>西班牙>日本>德國>英國>冰島>葡萄牙>愛爾蘭>丹麥>荷蘭>瑞士>比利時>盧森堡>梵蒂岡,這樣日本還小嗎?

    2,人口數量:和中國,印度,美國確實沒法比。但日本確實是世界第十人口大國,發達國家中就兩個人口過億的國,一個美國,一個日本。把它放在歐洲(俄羅斯人口只算上歐洲部分的),人口排名是NO.1。

    發達國家人口排名:美國>日本>德國>法國>英國>加拿大>荷蘭>紐西蘭>冰島……

    3,人口密度:300多人/每km²。什麼概念?日本,在四個多火山地震海嘯等自然災害,多山地丘陵的小島上,以平均每一平方千米的面積養活了300多人。

    有人說德國是負責任的大國,德華人口密度剛200多人/KM²,並且德國多平原少災害。所以在人口密度的角度,德國是大國日本也一定是大國。

    4,經濟水平:國內生產總值居世界第三,如果把它放在歐洲西部,它是最有錢的國。

    世界經濟體排名:美國>中國>日本>德國>英國>法國>印度>義大利……

    5,抗戰水平:日本九一八事變後,佔領中國東北三省。當時日本人帶著日本列島,北韓半島,臺灣島,庫頁島,東北三省所有人力物力和中國內地開戰。1937年進入中原,後又控制印度支那,1942年版圖達到巔峰,此時實際控制(陸地)面積約740萬KM²,領海+領陸≈3200㎞²,實際控制人口約5億,和大英帝國巔峰時期的人口差不多。

    PS.這個時期日本國號叫大日本帝國,您知道原因了吧,人家那陣確實國土遼闊人口眾多,有稱大的資格。

    綜合以上,日本還算是小國嗎?

  • 7 # 地理沙龍

    謝謝邀請,這個問題好像問的有點不恰當,日本不是發展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日本曾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從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末期開始,日本一直霸佔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曾經一度還逼近老大美國。後來,日本由於樓市和股市泡沫破滅,經濟下滑,在2010年被中國超越,才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

    雖然,日本被中國超越,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之後,兩者的差距越來越大。到了2017年,中國GDP已經達到13.1萬億美元,而日本卻只有4.34萬億美元。不過,日本取得這樣的成績,還是難能可貴的,和中國與美國相比,日本面積僅37.8萬平方千米,人口數量為1.27億人,而且國內資源匱乏,自然災害頻發。

    日本,經濟之所以成績矚目,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一是人口紅利,日本二戰以後,由於男性大量缺乏,日本迎來了一個生育的高峰期,人口快速增加,我們不應該簡單的把人口增長看成負擔,當新增人口成為勞動力,就會產生人口紅利。二是發展模式得當,日本本國資源匱乏,市場狹小,但是作為島國,對外交通便利,在海運不斷髮展的二十世紀,日本利用港口進口原材料,加工生產工業製成品,然後再透過港口輸送到海外市場,獲取利潤。

  • 8 # 使用者6658910154

    一個國家總體經濟實力大小,第一要看它的總體生產效率,第二要看它的勞動力人口數。當一個國家率先掌握了某種高效實用的科技,並能組織大規模生產從而賺取超額利潤的時候,它的生產效率無疑是很高的,兩百多年前的英國僅幾百萬人口,借第一次工業革命成為世界第一超級大國,就是憑當時的高科技帶來的超額利潤為基礎的,但高科技隨著時間的推移也會被他人學習或發明發現,從而讓賺取超額利潤的時代逐漸消失,英國就是這樣被勞動力人口相當的德國超越的。

    日本自明治維新之後,積極學習西方科學技術,迅速實現近代工業化和現代工業化,並在1895年擊敗清帝國和1937年擊敗中華民國兩個體量比自己大很多的大國,靠的也是掌握大量先進科技後國家實力的迅速強大,但日本的文化和國民性決定了他們是一個好學生、是一個極認真精細的戰術家,但他們不是好的戰略家,也不是對未知領域充滿好奇心和冒險精神的探索者,因此獲得重大科技創新發明的機會不多。當中國、美國兩個既有幾倍於日本勞動力人口,又具有巨大創新能力的大國出現的時候,日本就翻不了身了,不久之後印度也會後來居上,日本只能屈居第四,這是宿命。

  • 9 # 震旦90629641

    日本經濟戰後得到極大發展得益於美國的扶持,北韓戰爭給日本提供了第一次機會,美國在日本採購大量軍需物品,如同給戰後的日本經濟注入了一劑強心針,二戰中日本工業基礎並未被徹底摧毀,加上日本勞動力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質,日本開始走上經濟大國的道路。越南戰爭給了日本第二次機會再次把日本經濟推上了高速發展道路。可以這樣說,日本經濟是帶血的經濟,日本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也一步一步地喪失政治獨立性,成為美國的幫兇,馬前卒。這是日本為什麼是經濟巨人政治侏儒的重要原因。

  • 10 # 自由職業研究者

    光在十四年時間在中國就搶了天文數字的財富了,再加上二戰後老美髮動了兩場戰爭<朝戰越戰>又發了一大筆戰拿財,能不富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粵菜裡的牛腩煲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