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道深言淺

    我的答案是:父母與子女相處時,用雙重身份比較好!

    因為年齡的增長,不同時間段的人,隨著自己的經歷,思想的逐步成熟,人就會慢慢改變。通常每隔十年,人的思想包括行為就會發生改變。

    每個人都會經歷由子女最終變成父母的角色。起初,孩子最好的啟蒙老師便是父母。父母的從小的教育方式,言行舉止會陪伴孩子一生,也會影響到孩子的一生。

    所以父母應該根據孩子的不同年齡段,用不同身份與子女相處。但前提條件是,如果父母計劃使用多種身份與子女相處時,建議在10歲左右,孩子有了自己思想的時候,首先要與孩子溝通,思想要達成一致,讓孩子信任父母的雙重身份。當然父母也要做到,使用不同身份時,不能參雜其他身份的因素。

    多重身份一:朋友身份!

    用朋友身份與孩子相處時,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孩子喜歡什麼,對什麼感興趣,父母就陪著孩子一起玩,一起瘋。那時,朋友身份的父母,不能是孩子眼中的其他身份,就是一個無話不談,放下拘束,放開了一起相處的朋友關係。利用這種關係,就能洞察到孩子所有的思想,知道孩子想什麼,在孩子身上發生了什麼事,知道之後,找準時機,但不能當下互換身份教導孩子。再用其他身份和孩子溝通,以免孩子走彎路,走錯路!

    多重身份二:人生導師!

    孩子在不同時期,都會發生變化,發生不同的事。不同的時期大概可以分為:懵懂期,叛逆期,工作期,戀愛期,成家期。

    尤其是懵懂期和叛逆期,作為父母的一定要仔細觀察,要學會利用朋友身份獲取不同資訊。這兩個時期尤為重要,會直接影響孩子後面的幾個時期,對事物的判斷,以及行為能力的控制。

    使用人生導師這個身份和孩子相處時,不要擔心孩子會吃虧,如果不是原則問題,又能在父母的暗中監控之下,作為父母的只要告訴孩子做這件事的後果是什麼就行,不要多加干涉,只要控制好關鍵點就好。在父母眼皮底下吃虧失敗,要好過於在父母不知情的情況下,孩子的所作所為給自己,以及父母帶來的傷害要少很多。

    因為,自己的孩子,自己教育好。如果讓社會去幫你教育孩子,後果可能不堪設想。

    父母和孩子相處,還可以有其他身份關係,因為家庭情況不同,身邊可能也就不同。我個人認為這兩個身份只要來回切換自如,運用得當,父母與孩子之間溝通無障礙,就足夠了!

    以上觀點,僅代表我個人,不喜忽噴!

  • 2 # 朝晨夢梵

    父母與子女相處時哪種關係比較好?這個問題怎麼回答,關鍵得看子女處於哪個年齡段了,答案其實是很多的,因為子女不可能總是處於同一個年齡段。

    一個孩子從出生一直要經歷好幾個人生中的重要階段,做為父母不可能總是用同一種心態去和孩子相處,更不可能用相同的方式去和孩子相處,畢竟孩子在一點一點的長大,孩子的思維在不斷的發生著很大的改變,如果做為父母總是用同一種方式和孩子相處,那麼孩子就可能會產生很多的想法。

    所以今天,就父母與子女相處哪種關係比較好?筆者在這裡給朋友們簡單的介紹一下自己的想法。

    當孩子小的時候,我覺得孩子與父母相處的關係就像是老師和學生的關係比較好。人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事實證明的確是這樣。當孩子開始學習人生的第一件事情時,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甚至是一顰一笑孩子都會去學,去模仿,所以做為父母的我們一定要做一個合格的老師,讓我們與孩子的關係從師生關係開始。

    當孩子開始進入初中,生活開始可以自理了,也到了每個孩子不可逾越的青春期,這個時候,我覺得父母與子女的關係相處模式應該像老朋友那樣去相處。

    當孩子到了青春期,也就是到了孩子的叛逆期,叛逆行為比較多,更多的是自己對於父母一直以來的管束產生了叛逆,覺得自己長大了,有自己的主見了,不再需要父母的約束了,感覺父母很煩,很嘮叨。

    這個時候,做為父母就要正確的處理和孩子的關係了,不應該拿出父母對待孩子的姿態,認為你既然是我們的孩子就要聽我們的,不許孩子對父母的管束提出建議或者是不滿,這種想法也許會對孩子產生不好的影響,所以我覺得從初中生活開始,父母和子女的關係相處起來應該像朋友之間的關係,遇到事情父母不要去獨斷專行,和自己的孩子更應該像朋友一樣去交流,去討論。

    而對於成年以後得子女,我覺得父母與子女的相處關係可能會讓父母有點頭疼,感覺孩子長大了,翅膀硬了,孩子的事情也管不了了,其實是父母這個時候沒有擺正自己與子女的相處關係。

    其實當子女長大成人成家後,父母就應該慢慢的改變自己和子女的相處關係,這個時候,我覺得父母應該與子女就如同鄰居的關係那樣去相處,這樣父母就不會總是因為子女不聽自己的話而傷心了,。既然子女已經成家立業了,那麼我覺得父母也只能和子女像鄰居那樣去相處了,因為這種相處關係,對於父母與已婚的子女相處起來是比較好的。僅個人觀點。謝謝邀請。

  • 3 # 手機使用者81608733745

    父母與子女相處有幾種關係,上下關係,朋友關 系師生關係。

    在這幾種關係種,朋友關係比較好。

  • 4 # 阿華聯想

    父母子女之間有很多爭執別人不夠愛,愛都是相互的,你愛別人了嗎?爭來的願給的會一樣嗎?所以埋怨別人不愛你,你先去愛別人。

  • 5 # 心藍藍

    【沒意思,真的沒意思】

    上個星期,我到社群醫院去配藥。剛進候診室,就聽見兩個60歲左右的姐姐在聊天,一個說:“沒意思。”另一個連連點頭:“真的沒意思。”

    見我坐下,馬上和我攀談起來。

    知道我還沒有孫輩,兩個人爭先恐後地把自己的經歷告訴我。聊了半天多小時,其中夾雜著最多的話是“沒意思,真的沒意思。”

    “沒意思”是上海話,可以理解為沒意義、不值得。

    原來,兩位都是獨生子女的母親。一位是兒子,一位是女兒。都成家了,有了第三代。

    在兒女成家的前後,這兩位母親的做法,在我們同齡人之中並不鮮見。

    1、兒女買房,傾其所有資助。包括包攬新房裝修、購買傢俱等一站式服務;

    2、兒女婚後提供“老飯店”,免費吃喝,常常“吃不了 ,兜著走”;

    3、不時地到兒女家中,去做不收費的鐘點工;

    4、在兒女鈔票緊張時,成了“自動取款機”;

    5、孫輩出生後,又華麗麗地轉身為24小時、全自動、不收費的優質保姆;

    ......

    那麼,怎麼又會“沒意思,真沒意思”呢?

    1、兒子在我生日時,連句問候都沒有,更別說送禮物了;他們一家三口的生日,我可都記得的;

    2、女兒夫妻倆假期出去旅遊了,把孩子扔給我。她難道不知道我為她,雖然退休了,但比上班還忙,多少年都沒有休假旅遊了;

    3、我最近腰一直疼,在兒子媳婦面前說了好幾次,他們要麼低頭玩手機,要麼叫我孫子給我敲敲。最後還是老伴陪我去檢查了。上海看病有多難多累,他們沒數嗎?

    4、外孫女感冒、蛀牙,不舒服了,就說,媽媽,你是怎麼帶的呀;

    5、最近,孫子上學了,在學校受到批評了,回來就說,都怪奶奶。更可氣的是,兒子媳婦一聲不吭;

    ......

    反正一地雞毛。

    “沒意思,真的沒意思。”,背後是多大的委屈和不甘吶。

    不能說這就是現在五六十歲人生活的全部寫照,卻是相當一部分人都過著這樣的退休生活。

    雖然表面還是一團和氣,其實內心早巳暗潮湧動,一觸即發了。

    和成年子女的相處模式,巳經關係到老年幸福了

    那麼,怎麼和成年子女相處呢?

    首先,來看看兩代人的特徵吧:

    1、父母:50後、60後。

    生在困難時期、長在動亂時期、處在調整時期。書未讀多少,苦卻吃了不少;

    獨生子女家長,有了孩子後,遵循“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的信條,大包大攬,把孩子都寵成了“小皇帝”。

    時不時有養兒防老思想。

    2、子女:80後、90後。

    生在改革開放時期,長在經濟上升時期,享受著中國最豐厚的發展紅利:良好的教育機會、豐富的物質條件和日益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

    作為第一代獨生子女,從一出生就享受著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6個大人的關心,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小皇帝”生活,造成了習慣性的接受,而不懂得主動地給予和付出;

    容易認可先進和前沿的理念。

    兩代人的特徵和差距,決定了相互關係必須保持距離,聯而不鎖,相對獨立

    1、放手。子女成年了,放手是父母給予的成年禮。要知道,在你的羽翼下,孩子是不會自由飛翔的;何況你的羽翼有時並不很安全;

    2、“兒孫自有兒孫福”。一代人自有一代人的責任,不要越俎代庖;不要以為自己是鋼鐵巨人,無所不能;有時是你離不開孩子,是你需要“斷奶”;

    3、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不要把孩子當作你唯一的興趣。讀書、唱歌、跳舞、旅遊、書法、畫畫、攝影、種花、養草、等,弄個一兩樣,做細做精。也許,假以時日,子女會對你刮目相看;

    4、財富獨立。子女成家後,你們是兩個獨立的經濟體。可以相互扶持,但一定要有原則和底線。一定要保住自己老年生活的財富,才能保證有良好的心態,有足夠的安全感;

    5、老年夫妻之間的相互依存很重要,要關注自己的健康,包括身體和心理。要有這樣的意識:你們慢慢的、快樂的、健康的、優雅的老去,是對子女最好的體貼、關心和照顧;

    6、不要把養老的希望寄託在子女身上。這代獨生子女的負擔也很重的。該買保險買保險,該進養老院進養老院;

    7、要相信你們的改變,會推動子女的改變。

    也許,“沒意思,真沒意思”,就變成了“嘿,還真有意思”!

    你們的精彩,就是是兒女們的光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隻藏獒是否可以打贏一隻孟加拉虎?有什麼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