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楊柳枝18
-
2 # 武漢壹周
首先,同北宋的蘇軾類似,清朝的袁枚也是一枚有著極高文學造詣的吃貨不過與蘇東坡豁達開朗,憂國憂民的高尚人格不同,袁枚可謂是典型的資本主義小情小調——他雖然少年成名,但仕途不佳,便於38歲退隱,在南京自購一豪宅“隨園”歸居。
此後,袁枚便以“好色、好吃、好詩”的三好行走於世間,還一口氣活到九九八十一歲。
說個實話,瞭解了袁枚的一生,壹周君認為他只是一個玩世的風流才子罷了
至於《隨園食單》,是袁枚在南京隨園時所著的一本菜譜。書中記述了327種菜餚和美酒名茶,包括了海鮮單、江鮮單、特牲單、雜牲單、羽族單、水族有鱗單、水族無鱗單、雜素單、小選單、點心單、飯粥單和菜酒單十二單,大到山珍海味,小到一粥一飯,味道南北兼具,無一不包。當然了,袁枚作為美食家還是非常靠譜的,他在南京以食會友。每次吃到美味佳餚,他都會向主人家討教飪之法。
《隨園食單》,就是透過40多年的積累沉澱下來的文字記錄,這一點堅持,著實讓人欽佩!
至於題主問到的,《隨園食單》中的飲食思想,壹周君簡單歸納一番,就是——選菜:“物性不良,雖易牙烹之,亦元味也” ;搭配:“凡一物烹成,必需輔佐” ;調味:“調劑之法,相物而施” ;火候:“熟物之法,最重火候” 。
什麼意思呢?簡單理解就是菜好不好吃,先看原料,要按季節選擇時令菜,還要根據食材各個部分的特色來分檔取材,而且,包括調味品都應該選擇上品。
至於搭配,就是氣味相投,食材結構類似的才好搭配,有時候葷素搭配合理,有時候益葷不益素才合理。
調味則是講究保持菜品本色,視食材本身特性,來採用不同的方法。
最後就是烹飪時的火候,要掌握講究“守中”原則,過猶不及!
-
3 # 亞洲食學論壇
《隨園食單》是清代的美食家袁枚所著的美食著作,袁枚先生生活在乾隆年間,這一時期,烹飪技術不斷地提高,菜餚的原料也越來越多,飲食文化十分的鼎盛,所以有人說,“袁枚對飲食的追求可謂是集先人飲食文化之大成”這本書充分的說明了當時的飲食狀況,在中國的烹飪史中更是佔據著重要的地位。
一、追求食物的本味
袁枚在《隨園食單》中寫道:“凡物各有先天,如人各有資稟。人性下愚,雖孔孟教之,無益也。物性不良,雖易牙烹之,亦無味也”,所以他一再的強調,烹飪美食的時候選擇的食材一定要新鮮,他還從食材的各個方面單獨的介紹,也十分注重食材的搭配還有火候、烹飪方法,他說:“清者配清,濃者配濃,柔者配柔,剛者配剛,方有和合之妙”,對食物的本味是十分的看重了。
二、不分食材的貴賤
千年前的宋代就有官員說:“臣聞物無定味,適口著者珍”,的確如此,每個人的口味愛好都是不一樣的,彼之砒霜吾之蜜糖的說法不是沒有道理的。袁枚也是這樣認為的,他說:“豆腐煮的好,遠勝燕窩,海菜若燒的不好,不如竹筍”。他還曾經把豆芽與燕窩搭配在一起,說:“以柔配柔,以白配白故也”。
三、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
袁枚認為應該在合適的時節,吃適合的食物,《隨園食單》中寫道:“夏日長而熱,宰殺太早,則肉敗矣。冬日短而寒,烹飪稍遲,則物生矣。冬宜食牛羊,移之於夏,非其時也。夏宜食幹臘,移之於冬,非其時也”。這種和諧,不僅僅體現在季節中,烹飪菜餚也有一定的規律,“炒葷菜用素油,炒素菜用葷油”也是和諧的一種。
回覆列表
《隨園食單》出自於乾隆年間,是乾隆時期的烹飪大師袁枚的代表作。該書描寫了清代乾隆(乾隆57年)時期浙江一代的烹飪方法,按食材型別分好多單篇,共326種菜餚製作過程。
《隨園食單》是提高烹飪技術,研究傳統菜餚的一部史書,自問世一來,被烹飪大師尊為提高烹飪技術的經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