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末學王五

    道要自己去悟,聽人說道,就認為自己領悟了真道,那是沒有的事情,所以說道可傳不可授。名可名,任何事物,你給他取個什麼名,他就有一個什麼樣的使命,名者命也!如果你把這個名丟了,那你的命也就丟了,就不具備那樣的價值了!你比如我是人,人是我的名,做人事就是我的命,我們如不做人事,就沒有人會把我當人看,我就不是人了!

  • 2 # 閆顯惠

    道是萬物的一個整體,就如化學元素表裡面的某一個元素,一個道就是一個元素,有的元素只有一八性質,有的元素有多種性質,它們都有其存在的意義,有了一個物質的存在,這就是道的形成,如粥道,是米和幾樣配料形成,那就是粥道,那名就稱粥,或稱稀飯,形成了某種物體,就有某一物體區分的名了,這就區分各類的名了,如男人或女人一生也改變好多名稱,他一出生分男女,道以形成,然後隨著時空的變化就變成非常時空的非常名了,如女子出生,乾道成女,名女孩,少女,女青年,結婚了叫嫂子,媳婦,再老了名婆婆,是某一物某一時期的非常名,如果你經營生意又叫女老坂,如果你經營藝木又名女戲子,例子極多,不勝細舉例,所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說明世間萬物名時期的道和各時期的名多變之非常名了。

  • 3 # 卍玅發

    道之所以被稱之為道,是因為道不是固定的、道乃恆常不變的理。也就是說:“道是活的,不是死的。”但是道有道的自然執行規律,任何事物都離不開道的約束。生滅盛衰是道的基本形式。有生就有滅,有盛就有衰,是萬物能保持永恆運作的理也。任何名字本事不存在任何意義,只是一個人為假名而已。是便於稱呼和識別記憶用的,是人為強加上去的。而“道”這一名字也是一樣,只是給它一個方便說明事物的稱呼罷了。

  • 4 # 手機使用者宣德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修行些許歲月,歷經眾多坎坷,則修道之心俞加堅定,幾十年修道,對道德經已略有感悟!經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古人云!大道三千六百法門!佛門四萬八千法門!餘以為,道!乃先天之道,人乃後天之軀,若想返本歸真,修成大道,可以有很多種修道之法,能使修行者功德圓滿,而修道之道,並非常人之道!若是常人之道,也能修成大道,那道法也就不珍貴了!名可名!非常名!天地原本混沌,道乃強之為名,而世間修道法門眾多,不論各派修行方法和名字如何,但都是為修道而名,再多的名字也是道家一脈!名字也並非尋長!

    道德經乃天之道也,修行數年雖得皮毛,可是還是對道法感悟很深,又感覺精神世界卻無比充實!縱觀世俗其他,卻無一與道法相比,今生有幸得修大法,乃天之幸也,餘生必勒修之,若功德圓滿,當不負此生!上善!!

  • 5 # 講科學堂

    “道可道,非常道”的意思是:大道如果可以說出來,它就不是大道了。“大道不可言傳”也是這個意思。

    “名可名,非常名”的意思是:如果進行命名,它就失去了本來的意義了。

    在老子看來,大道只能靠自己領悟,凡是說出來的道理都不是大道。道家和儒家、佛教合流後形成的哲學思想深刻的影響著華人的思維模式。筆者認為,這種唯心主義思想是科學未能在中國發展出來的一個重要原因。老子的哲學思想作為古代文化研究是可以的,但要用來指導實踐,就謬之千里了!

  • 6 # 羅無聲永不落幕名博彙

    這是一個高層次純文化高品位傳播文化的問答。

    能回答這個問題的,都是“道友”,很值得進行一些交流和探討。更是為了中國文化的弘揚傳播與交流,這裡姑且說道說道:

    道,是中國文化與中華文明的核心,華人給自己提出了一個一生相伴的問題,就是你到底“知道不知道”,一句話,一生不忘,日常用語,可見“道”對於華人,是何等之重要,這裡面就含有“道可道,非常道”的玄妙與真諦。

    大道至簡,道不遠人,道法自然,一陰一陽謂之道。這就是“道”,是常道,更是“非常道”。“道”,不是不可說,而是可以說,經常說;但僅靠語言是無法完全完整的描繪出來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這也是“道”的玄妙之處,故:道,可道;非常道。道,是規律,是規矩,亦有變化,不斷變化,推動變化。規律規矩,乃“道”也,更是非常道,可道,常道,更是非常之道。不是常道,就不能長久,就不能有“非常”之功效,所以:非常之道,乃是永恆長久之道。

    道可道,非常道。其意有三:一、道,乃常規,可道,所謂大道至簡,道不遠人,道就在我們身邊,我們就生活在“道”中。二、道,可道,又是“非常”之道,即正常亦是超常,不正常就不能超常。三、道,又是“非常道”,也在不斷地變化之中,有變化才有萬物,才有新生事物,這就是“非常道”。道,無處不在,頭頭是道。

    名可名,非常名。是“道可道,非常道”之排比重複延伸加重,這裡就不再贅述了。

    道,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 7 # 豐豐224616993

    我只講一個字,可。古漢語中,是通假字,通呵或啊,義為感嘆語氣,不是轉折之義。眾多釋家望文生意,把一個簡單而又由衷的對道抒情表達之義,變成對道複雜和神秘化關係了,以致使道的平凡簡單規律“大道至簡"變成高不可攀的東西,這是不可原諒的錯誤。所以道可道(名可名),就是感嘆道的偉大而平凡,所以就可直接譯為,道啊道,不是平常的道理,名啊名,不是平常的名子。這樣就可以符合整篇語氣了,以讚歎開頭,冷靜收尾,喻理並存。也挫了神化大道那批人的氣,還了道的樸素性物的本性,啊,這就是偉大的道呀!

  • 8 # AAAET

    道是天理,天道,也是宇宙的法則,所以人們要遵守為原則才是非常道。明是明白的,要懂得原則性的法規必須要明明白白而且還要必須應用才是非常明。名不虛傳,主要是人們懂得了道理明白了事實以正確的方式來看待事物的發展,多為人們做些好事,做有意義的事名就自然才非常出名,以道德為基準,以明式為思維,就得名利雙收。謝謝!

  • 9 # 平凡2850

    先說答案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意思是:

    (那些人所制所立的)可言說、可制立、可執用的道,都不是常道;

    (那些可以有質像、可以描摹的事物,)可以被(人為)命名的,那就不是常名(,不是永恆的無名,不是永恆的大道之象)。

    一些解釋

    “道可道非常道”中,第一個道字,指的是人之道,人所制立的法則規;

    第二個道字,言說,制立,執用的意思;

    第三個道,常道,是指至道,說的是萬物的根源,為宇宙的第一因,永恆不變。

    也就是“道生無,無生有,有生萬物”裡的“道”。這個道,是未有天地萬物之前的狀態。有了天地萬物之後,道也一直存在,推動和造化著萬物。並不是說,道生了萬物之後,自己就分解消弭在萬物之中,不復存在。它不僅生萬物,而且生了之後,還要養萬物,化萬物。所以說,道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名可名非常名”中,第一個名字,指的是有名。無生有,開始有了形質,形質繼續分化,萬物被演化出來。萬物有質有象,有形有狀,為有名。故可以對其進行描述,為可名。

    第二個名,指的是命名,描摹的意思;

    第三個名,常名,也就是無名,只表現為純粹的虛漠鴻蒙之氣,沒有形狀與物象,所以無法描摹。無名是永恆的沖虛之氣,它不可見,創造並分化出萬物而自己卻無絲毫損耗。萬物皆有生有死,有變有化,而唯獨無名之氣,未有形質,無生無化,此為永恆之名,故為常名。

  • 10 # 臨風邏輯

             《論老子“道與名”》  

           

            傳統的詮釋觀點都認為,文字的意義是作者賦予的,其意義是確定的,詮釋就是對作者意圖的重建。如何重建作者的意圖,德國哲學家施萊爾馬赫提出了語法闡釋與心理闡釋相結合的詮釋方法。

             施萊爾馬赫的語法闡釋。接近於中國古代訓詁學,孟子所提出的“知人論世”、“以意逆志”的詮釋方法,相當於施萊爾馬赫所謂的心理闡釋。藉助於這兩種詮釋方法,還不能準確地、無可爭議地闡釋出作者的原意,從詮釋史來看,特別是對被奉為經典的文字的詮釋史來看,歷來大多是異說紛呈,意見難以一致。幾乎每一個詮釋者都宣稱自己讀懂了古聖先賢的微言大義,然而往往又會遭到其他詮釋者的批駁。

             老子《道德經》乃中國思想史上的一座豐碑,人類文明寶庫中的一顆智慧明珠。古今中外,註釋的著作可謂汗牛充棟。因其言簡意豐,哲理般詩的語言,具有很大的模糊性,故而歷來異解紛紜,莫衷一是。“道可道非常道”這幾個字,各種釋義就即大相徑庭。大相徑庭。

              韓非子在《解老》篇中即以“理”與“道”的區別來說明“道不可道”。他說:“理者,成物之文也”。《道德經》原文過於簡潔和具有模糊性,所以造成後人詮釋時帶著各自所理解的“道”的特性。現在很難搞清楚老子原本所要表達的意願。因為每一種詮釋更像是一種再創造。“誰想理解某個本文,誰總是在完成一種籌劃。當某個最初的意義在本文中出現了,那麼解釋者就為整個文字籌劃了某種意義。一種這樣的最初意義之所以又出現,只是因為我們帶著對某種特殊意義的期待去讀本文。”(《真理與方法——哲學解釋學的基本特徵》

    上冊),伽達默爾說:“理解不是一種複製的行為,而始終是一種創造性的行為。”我們每接觸一種詮釋,都會帶著審視的態度去看,去理解,每個人都會有各自不同的感悟,這就是尋“道”的過程。

             筆者認為詮釋必須從本義出發,本義即字、詞的最原始意義,輔以每一詞的語法作用,加上每句的修辭及感情色彩意義,結合全文的主旨以及作者當時的情感背景、語言風格、個性特徵。用嚴密的邏輯性推理演繹出現代語言,儘可以還原作者的旨意,減少詮釋者的另外“造旨”。

            “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道德經》)。

            “道可道,非常道”——“道理雖然是可以表述的,但不是一般一般人就能真正講得清楚的,也就是說,道是需要悟的”。第一道是指“道理”,第二個道是指“表述”,第三個道是指“解釋清楚”。

             “名可名,非常名”——名稱雖然是可以說出來,但不是一般就能解釋清楚的。第一個名是指“名稱、名字、名詞”,第二個名是“命名、表明、叫出、說出”,第三個名是指“說清楚、說明白、讓人領悟”。例如“莫名其妙”中的名就是“明白、清楚、領悟、懂、知道”的意思,又如“著名”就是很多人都知道,“名”就是“明”。“名正言順”意思是表述正確,對語言的理解就順暢,名的意思就是“說明”“非常”——非,不是,  常,通常,一般。非常——不是一般,不是輕易。非常道包含有“不是一般就能表述清楚,不是一般就能理解透徹的”。

            道=名,在此用綜合的方法詮釋——“名”,而“道”可借鑑此法去理解、去“悟”。①從現代漢語的語法實踐來進一步分析,“名可名,非常名”中的“名”。第一個名是名詞——名稱,第二個名是動詞——說出來,第三個名是動詞+形容詞的動賓片語——解釋清楚。②從現代邏輯學的概念理論來進一步分析,第一個“名”是指“概念”,第二個“名”是指“概括”,第三個“名”是指“定義”。除此之外,“名可名,非常名”的另一層意義的詮釋表述是:“事物的名稱或說法能夠概括地表達,但要對這個被概括物件進行清晰的定義或闡明清楚並非易事”。由此可見,在老子的認識及思維中已存在“概念”、“概括”、“劃分”、“定義”、“演繹”、“推理”、“論證” 的嚴密邏輯,存在著認識的“辯證法” 思維,即“哲學”思維,與後來古希臘阿里士多德創立的《邏輯學》如出一轍。所以要詮釋老子思想必須運用《邏輯學》知識,也好像是叫來古希臘的阿里士多德幫助詮釋,唯有如此才能詮釋老子的哲學思維及認識過程的“辯證法”。

            亞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古代先哲,古希臘人,世界古代史上偉大的哲學家、科學家和教育家之一,堪稱希臘哲學的集大成者。他是柏拉圖的學生,亞歷山大的老師,創立《邏輯學》為現代《形式邏輯》奠定墓礎,也為當今的《數理邏輯學》、智慧數字技術奠定基石。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約生活於前571年至471年之 間。老子是中國古代偉大思想家,他所撰述的《道德經》開創了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的先河。他的哲學思想對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從中西方早期這兩位先哲的生活年代考究,中國老子去世約一百多年後古希臘的阿里士多德誕生了,也就是說中國邏輯學、哲學思維的真正形成比西方早一百多年,老子的辯證邏輯思維是否影響過“柏拉圖”和“阿里士多德”沒有文字記載。(臨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多少人嫁給了愛情,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