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他不是反對同美國開戰嗎?
5
回覆列表
  • 1 # 古風93814281

    謝邀,山本五十六確實反對與美國開戰,那是他根據自己的經歷做出的正確判斷。但是他贊同制定偷襲珍珠港計劃,是他作為一個軍人,尤其是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司令長官應盡的職責。山本曾任日本駐美國大使館武官,所以對西方尤其是美國的國情、綜合國力和軍事實力有深刻而客觀的瞭解。他知道日本海軍當時對美開戰必然會失敗,所以他反對對美開戰。但是山本只是一個日本海軍的高階將領,而不是日本或日本海軍的決策者,當大本營最終確定了執行南進戰略後,對美開戰就是必然,此時再去反對已經毫無意義。因此山本作為一個軍人,只能想辦法找到打勝仗的辦法。根據日美國情對比和山本的性格,最終確定採用奇襲戰法可以重創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然後日本在奪取歐美在東南亞的殖民地後,以既成事實的大東亞共榮圈有利地緣政治態勢來與美國談判,從而獲得對日本有利的政治結果。但是,他唯一沒有想到的是,戰端一開就不是他和日本所能控制住的情況了。

  • 2 # 風雲焦點說

    山本五十六其實不願意襲擊珍珠港,不僅如此,他還反對日本對外侵略擴張,當時,他是日本海軍唯一一個反對對外侵略擴張的高階將領,不是因為他善良,而是因為他知道,日本的國力水平在哪,盲目的發動戰爭最後吃虧的還是日本,只可惜,他不能左右日本軍部的決定。

    日本國內資源匱乏,石油基本全靠進口,而美國則是日本進口的石油的主要國家,美國一旦在歐洲國家的壓力之下停止對日本石油出口的話,日本只能乾瞪眼,日本當時國內的石油儲備僅僅能夠維持不到半年的時間,所以他想盡一切辦法瘋狂的購買和生產石油,比如從中國東北開採油頁岩,提取更多的石油。

    當時日本內部分為北上和南下兩派,在和前蘇聯的諾門坎戰役中,日本慘敗,所以最終他們決定南進,但是東南亞地區的油田和橡膠園都是美國控制,美國提出讓日本撤兵,恢復中國七七事變前的狀態,否則就切斷石油供應,日本辛苦綢繆了這麼多年,當然不願意就這麼灰溜溜的撤走,所以必須在美國加入到戰爭前,拿下東南亞這塊“資源寶藏”,而在打東南亞之前,先讓美國癱瘓一陣子,騰不出手來對付自己,給自己爭取更多時間因此就有了投資者張主管餓計劃,即便山本五十六認為此舉愚蠢,但是作為指揮官,他只能照章辦事。

  • 3 # 國平軍史

    1919年,山本曾在美國哈佛大學學習;1925年,開始任日本駐美武官,見證了美國的繁榮,親眼目睹了美國的強大,日本與美國相比較,其綜合國力遠遜,兩國實力差距太大。

    戰前,山本和前首相米內光正海軍大將、海軍航空本部部長井上成美中將組成了海軍“反戰鐵三角”,與狂熱好戰的陸軍,以及薩摩的海軍“艦隊派”主戰將領進行了尖銳鬥爭。

    儘管山本一派據理力爭,但此時的日本已被軍國主義狂熱民意所席捲,不僅陸軍,海軍內部也是一片主戰聲,山本等人的“反戰鐵三角”,在開動的戰爭機器面前無疑是螳臂當車。

    由於日本在華侵害到了英美的利益,美國對日本採取了貿易封鎖,日本無法從美國獲得戰爭所需的石油和橡膠等資源,國內儲備的燃油僅能供海軍半年之需,從皇室到內閣都感到壓力非常大,在事關日本國運的背景下,是“北進”還是“南下”,天皇和內閣讓日本軍方必須做出明確選擇。

    陸軍先慫了,在諾門罕戰役中,日本關東軍完敗蘇軍,見識了蘇軍坦克和摩托化部隊的機動作戰能力,所以不再堅持“北進”攻打西伯利亞,轉而同意海軍的“南下”戰略。

    所謂的“南下”戰略,就是攫取東南亞地區豐富的石油、天然氣和橡膠以及錫礦等維持戰爭所需的戰略資源,將西太平洋地區納入“大東亞共榮圈”。

    作為聯合艦隊司令員的山本五十六海軍大將,深知日本要侵佔南洋,勢必要和美海軍開戰,而美國的整體實力遠在日本之上,所以強烈反對向美開戰,但日本軍部執意開戰。

    山本不得不制定了偷襲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在夏威夷的軍港珍珠港的計劃,企圖一舉殲滅美海軍太平洋艦隊的三艘航空母艦和戰列艦、重型巡洋艦等主力艦艇。

    但山本預言,即便消滅了美海軍太平洋艦隊的主力,日本也只能維持在太平洋上大半年的優勢,最多能抵抗美軍兩年半時間,日本最終將戰敗。

    歷史竟然奇蹟般地見證了山本五十六海軍大將的預言,畢竟在美國留過學,當過駐美武官,眼界確實要比軍部的那幫大都是陸軍出身的土包子開闊。

    最終,日本大本營採納了海軍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海軍大將的建議,大膽地實施了偷襲珍珠港的行動,徹底與美國撕破臉,為進一步征服東南亞地區做好了充分的作戰準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被侵害合法權益,就能打官司解決問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