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鄉野真人
-
2 # 歸去來兮Roc
這是民心所向造成的。
兩漢時期的光輝燦爛在華夏民眾身上留下深刻的烙印,我們到現在還稱呼自己為漢人就是其最直觀的表現。漢朝經歷了文景之治、漢武盛世、昭宣中興、光武中興等一系列的成就,使得老百姓對漢朝的認同感非常強烈,若有人意圖竊國,當然會被民眾貶為“漢賊”。史書上記載曾多次有大臣建議曹操稱帝,但他都拒絕了,客觀上講也有民心所向的考慮。
-
3 # 搬不動的小強
而李世民他爹李淵雖然也是隋臣,但是隋末時天下大亂,隋煬帝楊廣在江都宇文化及的手裡。“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
4 # 源稚生
誠邀。
在中國,漢朝影響力深遠。西漢末年,外戚王莽篡位,最終還是歸於失敗,而他本人也被打上了歷史的恥辱柱,可見在當時名聲對於一個人的影響。
東漢末年,東漢王室名存實亡,東漢獻帝被軍閥董卓挾持,董卓被殺後,獻帝先後被多人挾持,後來獻帝被曹操當做傀儡,曹操興起北方時,有一個政治策略“挾天子以令諸侯”,正是這個策略的實行,曹操迅速壯大了起來,官渡之戰後,曹操逐漸統一了北方。
而相對應的,漢獻帝經常趁曹操遠征之際,聯絡大臣,伺機反撲,這對曹操來說是不能容忍的,但是考慮到自己的政治策略,曹操還是忍了下來,只是殺了漢獻帝身邊的幾個人而已,但是因為曹操的行為有“脅迫君主”之嫌,曹操漢賊之稱由此而來,事實上,這個稱呼也有劉備和孫權兩人的推波助瀾。
而唐太宗則是另一種情況。
隋朝自建立以來,內部看似平和,經過隋文帝勵精圖治的治理,有了治世的景象,但是這一切都是表象,隋朝的統治基礎很薄弱,國家對於門閥士族的控制還不夠,關隴貴族和山東士族都是潛在的威脅,隋文帝在世時他們不敢,但是隋文帝去世後就是另一番景象。
隋煬帝為人聰穎,有做大事的能力,但是他為人過於急躁,好大喜功,無論是長城的修築,還是大運河的開挖,雖然都是有利於後代的事,但是在操作上不恤民力,最終導致了民怨沸騰,各地紛紛反抗。三徵高句麗更是加劇了社會矛盾,不久隋煬帝在江都被部將殺害,隋朝接近滅亡,隋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唐太宗李世民趁勢而起,在唐朝建立的過程裡建立赫赫戰功,為唐朝的統一做出重要的貢獻,他之所以沒有曹操那樣的待遇是因為:隋朝帝王已然團滅,亂世誰贏誰就是老大,沒有那樣的名聲壓力。
總而言之:曹操有那樣的名聲因為他挾持帝王,“挾天子以令諸侯”,而李世民沒有這樣的經歷,隋朝帝王已死,他沒有那樣的顧慮。
-
5 # 香茗史館
《三國志》中稱曹操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後漢書》則稱曹操為“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沒有一個將其評為“漢賊”。曹操之所以被稱為漢賊,更多是因為《三國演義》造成的,正是劉備集團經常稱曹操“名為漢臣,實為漢賊”。
曹操到底是不是漢賊曹操之所以被稱為漢賊,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我們不妨來分析一番。
1、挾天子以令諸侯。這是曹操被詬病的重要原因,然而毛玠的原話卻是“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軍資,,如此則霸王之業可成也”(《三國志·毛玠傳》),“挾天子而令諸侯,畜士馬以討不庭”這句話則是沮授勸諫袁紹的話,只是袁紹沒有采納罷了。然而在《三國演義》當中,“狹天子以令諸侯”則被安在了曹操頭上。兩句話雖然意思大致相同,但“奉”字和“挾”表達的意思顯然是有差距的。
2、曹操權比天子。曹操雖為漢朝丞相,但實際權力早已超越了皇帝,漢獻帝只不過一個傀儡和精神象徵罷了。可是“漢賊”曹操偏偏沒有篡權稱帝,相較於亂世當中那些被權臣殺死篡位或者被迫禪位的皇帝,曹操對漢獻帝的態度已經是極好了,終其一生始終沒有篡位。
3、曹操意圖奪取江山。這點不可否認,曹操的確志在天下,可是亂世當中的各路英豪,又有哪個沒有奪取天下的野心呢?即使是號稱漢室後裔的劉備,難道他真的一心為了恢復漢室江山麼?他願意在奪取天下後拱手將權力還給漢獻帝嗎?恐怕也未必吧。
所以,曹操只是做了亂世群雄應該做的,甚至比大多數梟雄都要客氣的多。
《三國演義》為何將曹操塑造為“奸雄”這個其實並不難理解,《三國演義》有著明顯的“尊劉貶曹”傾向,是以劉備為漢室正統進行描寫的,那麼作為劉備的主要對手,曹操便自然而然被塑造成了朝廷之賊。
《三國演義》畢竟只是小說,是對正史進行藝術加工後的作品,為了追求藝術效果,必然要建立起正反兩個對立面,於是劉備的“正”和曹操的“邪”兩個對立面就這樣被塑造了起來。歷史上的曹操,原本就是一個不甚遵從傳統倫理的“奸雄”人物,他的一生雖然成就極大,但卻也打破了很多傳統倫理道德,因此在傳統倫理道德中很難得到肯定。劉備雖然在能力和成就方面比曹操差一些,可畢竟有所謂的皇室血脈,更容易被塑造為正面人物。
所以,在《三國演義》當中,誇大了曹操的殘忍奸詐形象,同樣也誇大了劉備的寬厚仁愛形象,這多是出於小說的需要罷了。但是由於《三國演義》在民間影響極大,因而導致曹操“漢賊”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而李世民呢,自古以來就將其塑造成了一代聖君的形象,民間流傳的關於他的故事都是重點突出其勇猛、睿智、果敢等形象,自然不會被認為是“隋賊”了。
-
6 # 劉一千五
曹操上頭還有個漢朝的皇帝,漢獻帝,是正經八百的大漢傳承人。曹操依靠自己的力量,先後打敗兗州的黃巾軍,組成一支自己的"嫡系"青州軍。後來又打敗陶謙和呂布。終於成了個強大的軍事割據勢力。
漢獻興平二年.公元195年),曹操計劃要求漢獻帝遷都。並於次年建安一年(公元196年)遷都許縣,改名許都。從此,漢獻帝就在這個地方住到漢朝被曹丕取代為止。
這樣的便利,不利用才是儍瓜。曹操就用皇帝的命令來做自己的事情。成了"挾天子而令諸侯″的漢賊了。
曹操取得了政治上的優勢,當然會引起其他人的怨憤。漢朝皇帝還在,你曹操就敢借用朝廷皇帝的命令除去異己,剷除敵對,陷害忠良,不是偷東西的賊是什麼?竊鉤者死,竊國者侯。曹操是侯都看不上的,當了"公",(三公,周代功封五級,公,侯,伯,子,男),他自擬周召。作了魏王。所以,漢朝的民眾官吏自然腹誹,心中蔑視。就罵曹操漢賊了。
李世民時情況就不一樣,(他的功勞非常大,就略寫了)。隋煬帝在不在,李淵己經是皇帝了。所以,這兩者(李,楊),非死對頭不可。李世民沒挾隋煬帝而號令隋朝官吏民眾。也就談不是是賊了。李世民集團就是明目張膽地要奪楊家的天下,不是"狗盜鼠竊"的"賊"。所以,就不是隋賊了。
大漢是正統,是漢民族的起始,許多人在感情上放不下,漢朝末期再混帳,也畢竟是當家的搞亂了事。而偏是曹操在其位,不盡其責,借公肥私,假國利己,圖謀取而代之這是挖朝廷牆腳,變相推翻漢朝,那就只好招人恨了。罵一聲漢賊,出出口心中的惡氣,也就在所難免了。
-
7 # 立志成蟲
曹操被罵成“漢賊”是因為他迎奉了漢獻帝而“挾天子以令諸侯”,原來是別人傀儡的漢獻帝又成了曹操的傀儡,漢獻帝並無“暴政”,雖然沒有實際權力了但當時漢室的威望和影響力仍然不容小覷,荀彧諸葛亮這樣的大咖心懷效忠漢室的理念,各路諸侯一己之私為先可絕大多數在嘴上仍然自稱是“漢臣”,不管是名義上還是為爭奪利益,架空漢獻帝的曹操當然是“漢賊”了,何況曹操死後漢獻帝是“禪位”給曹操的兒子曹丕的,實際上就是篡漢。隋末大亂的背景是隋煬帝濫用民力的“暴政”老百姓活不下去暴動起義了,各路諸侯趁勢而起,隋朝喪盡民心,各路諸侯和精英階層也少有人嘴上咋呼效忠隋朝的。隋煬帝人在揚州無力鎮壓還被身邊的大臣宇文化及給殺了,宇文化及才是“隋賊”,李世民夠不上這個資格,因為在太原起兵反隋的帶頭人是李世民的爸爸李淵,隋煬帝對李淵這個表兄弟早有殺心,李淵首先為了生存抓住機會也起兵了。漢獻帝想辜負天下都沒那個能力,而有皇權在手的隋煬帝辜負天下了,反隋的人當然不是“隋賊”了
-
8 # 無常的小跟班
1,樓主肯定是又一個把三國演義當歷史的傢伙。
2,回到主題,縱觀中國數千年的歷史,離不開四個字,王朝更替。這就涉及到一個問題。本朝為了自己的正統合法性,肯定會刻意的去抹黑前朝。研究三國曆史,你會發現一個問題,刻意的抹黑曹魏,這個問題是從,南宋開始的。
3,大家都知道,北宋末年發生了著名的靖康之難。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丟失了半壁江山。為了自己的正統合法性,肯定往上倒呀倒的漢朝三國時期,南宋朝廷的偏安一隅,與跟蜀漢朝廷的偏安一域極其相似。那就以蜀漢為正統,塑造自己的正統合法性。這就是統治者刻意的抹黑曹魏。
4,南宋朝廷在南方經近百年。這種抹黑曹魏思想肯定是深入的每一位文人之心,那個年代書籍知識匱乏,所以小部分掌握話語權的人說什麼就是什麼哈!
5,元朝放一邊,暫且不說。但是大明朝是中國唯一一個歷史上從南方起義,統一全國的王朝。其在文化思想肯定承繼南宋。
6,羅貫中老爺子生活在明朝。其在思想上肯定是尊劉備而貶低曹操。
7,經過小說,三國演義跟電視劇三國演義,把尊劉備,貶低曹操的這種思想無限放大。影響了大部分人。
7,回到樓主所問的主題,李世明是有串改歷史的嫌疑。所以其完美形象,肯定有美化的程度。
8,曹操真實的奸詐。劉備虛假的真實。曹操劉備帶半斤八兩,兩人所做一切,何嘗又不是時代所迫????
-
9 # 娛樂摘要
曹操被罵成“漢賊”是因為他迎奉了漢獻帝而“挾天子以令諸侯”,原來是別人傀儡的漢獻帝又成了曹操的傀儡,漢獻帝並無“暴政”,雖然沒有實際權力了但當時漢室的威望和影響力仍然不容小覷,荀彧諸葛亮這樣的大咖心懷效忠漢室的理念,各路諸侯一己之私為先可絕大多數在嘴上仍然自稱是“漢臣”,不管是名義上還是為爭奪利益,架空漢獻帝的曹操當然是“漢賊”了,何況曹操死後漢獻帝是“禪位”給曹操的兒子曹丕的,實際上就是篡漢。隋末大亂的背景是隋煬帝濫用民力的“暴政”老百姓活不下去暴動起義了,各路諸侯趁勢而起,隋朝喪盡民心,各路諸侯和精英階層也少有人嘴上咋呼效忠隋朝的。隋煬帝人在揚州無力鎮壓還被身邊的大臣宇文化及給殺了,宇文化及才是“隋賊”,李世民夠不上這個資格,因為在太原起兵反隋的帶頭人是李世民的爸爸李淵,隋煬帝對李淵這個表兄弟早有殺心,李淵首先為了生存抓住機會也起兵了。漢獻帝想辜負天下都沒那個能力,而有皇權在手的隋煬帝辜負天下了,反隋的人當然不是“隋賊”了
-
10 # 泊圖泊途
即使要稱隋賊也得是李淵,李世民還夠不到這個稱號。
曹賊肯定是他的對手給起得名字,東漢已經崩潰,“賊”不“賊”的也只是對手之間嘲諷的口號,魏國百姓可不一定這樣認為,因為到底是曹操讓北方從混亂趨於安定,從“人相食”變得有飯吃。
見於《三國志 周瑜傳》“瑜曰:”不然。操雖託名漢相,其實漢賊也。”這是周瑜鼓勵孫權接下赤壁之戰說的話,那周瑜不叫曹操漢賊還能叫什麼?叫曹公?還是叫曹丞相?
隋朝十分短暫,只有38年,比起大漢四百餘年的統治,可以說是曇花一現。短的時間代表著該國的統治沒有根深蒂固,這樣就會導致對隋的追隨者相對較少,但是當時其他政權肯定有罵他是賊的。
李淵是617年末月攻佔的長安,擁立了楊侑為帝,此時楊廣還沒死呢,但是楊廣也確實大失民心。次年楊侑禪位給李淵,李淵稱帝。
此時中原大地上出現了其他的自立政權,但都被李唐風捲殘雲的幹掉,幾年之內天下基本大定。即使有隋賊的稱號,也顯得微不足道且沒有說服力,必將被歷史淹沒。
而蜀吳的存在時間遠比這些星散政權來的長。
當然,“漢賊”也要歸功於《三國演義》。
回覆列表
曹操竊取政權,李世民憑打仗謀略取勝,兩者不一樣,一代新政權出現必將取代新政權,兩軍對壘強者勝,每個朝代都有興旺與衰敗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