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獵戶座01
-
2 # 追憶昔年wd
應該不可能的,換帥就是因為趙國的後勤補給已經跟不上了,整體國力沒有秦國強,而廉頗主要是防守,雙方拼的就是後勤保障,
-
3 # 龍行龘龘龍行天下
廉頗當時連王齕都打不過,更別說白起了...當時王齕打的廉頗丟了有利地形還殺了趙國六尉,廉頗的副將茄都被打死了!廉頗照著樣打下去會是什麼結果?所以我覺得趙括強於廉頗,當白起帶來大軍打趙括時各個方面都是強於趙國的,軍隊數量後勤補給政治外交都比趙國做的好,趙括可以說已經絕望了只有已死相拼了!而白起卻用的是殺敵1000自損800的打法這說明了什麼?說明白起他很小心的在對付趙括,趙括還是有一定能力的...長平之戰墊底的應該是廉頗,然後是王齕,再是趙括,最後是白起!
-
4 # 陳倉子民
假設趙孝成王不換廉頗,這個拉鋸戰最後的勝者還是秦國。
其他諸侯國已經被打殘,僅剩下趙國還能抗秦。戰前秦國已經放話了:誰要敢搭把手幫忙我收拾完趙國立馬收拾誰。沒有實力不能這麼講啊。戰爭進入相持階段,打的是後勤保障了。趙國實在是扛不住了,不是趙孝成王自己要換廉頗,朝野上下輿論的壓力也扛不住啊!秦國比起趙國要好很多,上下一心志在必得。以秦國的綜合國力和趙國耗下去,耗也就耗死了,當然耗下去秦國也好不到哪去。所以兩國都希望來一場大決戰,秦國笑到了最後。
-
5 # 讀使
長平之戰輸了怪罪趙括,這是多麼不負責任的短視者所言啊,秦趙對抗,好比現在的美俄,秦國綜合國力強盛如同美國,趙國軍事強而農業薄弱,且孤立無援,綜合國力遠差於秦國,把長平比作烏克蘭危機,即便俄羅斯靠近烏克蘭,美國離得遠,假如俄羅斯不能速戰速決,打消耗,即便靠的近也耗不過美國的,因為綜合國力差距懸殊。用廉頗三年,足見趙王是足夠信任廉頗的,換趙括實屬無奈之舉
-
6 # 饞嘴肥貓鏟史官
趙國會取勝,秦軍將不得不退兵。
先糾正網路上流傳的幾個流言:
第一個流言:在長平之戰,趙國嚴重缺糧
一般某些人會拿出這個證據來。 他們說,“趙無粟,請粟於齊”,證明趙國當時缺糧。
但這個證據是錯誤的。
注意,開頭那句“王建立六年”,齊王建六年(公元前259年)是長平之戰後的第二年,正是秦軍圍困邯鄲城。趙國缺糧是因邯鄲城被圍,秦軍封鎖了其它方向的運糧通道。
而且,周子說“今日亡趙”,如果是在長平之戰,秦趙正在僵持階段,周子何能斷言趙國有亡國之險?
所以以後大家別再說趙軍缺糧向齊國借糧的事了,免得被嘲笑。
第二個流言:秦國有都江堰和鄭國渠,川蜀和關中是秦國富饒的產糧區
這個證據也是錯誤的,公元前256年,秦國蜀郡太守李冰率眾修建都江堰,這是在長平之戰以後的事情。
鄭國渠更晚,始建於公元前246年,是秦王政即位的當年,歷十餘年而成。
長平之戰前的秦國巴蜀地區並非是秦中國產糧區,而是經常受災的地方。秦國為了解決屢年的災患,才搞的水利工程。
第三個流言:秦國運糧比趙國方便
居然還有人出主意,說秦國能從水路運糧,真是搞笑,起點和終點在哪裡?除了上一次船,走水路有什麼意義?
秦趙開戰之初,趙國的糧草運輸也有困難,但當趙軍退守石長城防線後,運輸難度大大降低,而秦國則苦不堪言。
第四個流言:趙括幹掉了三十萬秦軍
依據是白起曾經說過:“今秦雖破長平軍,而秦卒死者過半” 。
但這仍然是胡扯淡。這句話是擷取的一句,《史記》中真實的全文是這樣的:
注意,白起所言其實針對的是從長平開戰一直到邯鄲圍城的整個戰役情況。
即使按照邏輯,趙括消滅掉秦軍三十萬也是極其可笑的。
按正常的戰損比,如果趙軍想消滅秦軍三十萬,需要付出什麼樣的傷亡呢?至少得二十萬吧?再加上投降後被坑殺的四十多萬,趙括到底率領了多少人馬?
如果秦軍在圍困戰的狀態下,還要死三十萬人,秦軍大將到底是白起還是白痴?
如果秦軍真的被打掉了三十萬人,這個包圍圈還能存在嗎?早就被突破了。
不要以為秦國君臣都是大秦的叛徒和內奸,如果雙方繼續僵持下去趙國會亡,那秦國君臣還採取反間計幹什麼?想挽救了行將覆滅的趙國嗎?
再給大家解釋幾個疑問。分析戰事,大家不要把眼睛只死盯著長平一隅,而是要從整個戰國七雄的大格局上著眼,才能分析得更加全面和清晰。
第一個疑問:長平開戰,白起哪裡去了?
為什麼秦國放著白起這麼牛掰的大殺器不用,反而讓王齕和廉頗在那裡死耗著,幹嘛不讓白起去滅了廉頗呢?
有三個原因:
1.白起有更重要的任務――震懾楚魏
秦趙在長平開戰,如果雙方主將都沒有犯大的錯誤,必然發展成為曠日持久的長期戰。
在白起前期的軍事生涯中,他的戰績大多數都是從韓魏楚三國獲取的。韓魏楚對白起是又恨又怕,但又無時無刻不想著收復失地,報仇雪恨。
南韓沒有實力,魏楚雖然有這個實力,但也深深忌憚白起的兇名,不敢下手。如果白起的形蹤出現在了長平戰場,被廉頗死死拖住,魏楚兩國就會立生不軌的企圖,如果他們率兵兵趁虛而入,秦國就危在旦夕了。
秦國隱藏了白起的形蹤,魏楚兩國就無法判斷出白起到底在哪裡,也就誰都不敢舉兵來犯。魏楚都害怕在自己的進攻方向遇到這個惡魔。
所以,當白起前往長平指揮的時候,秦王下了嚴令:“敢洩武安君為將者,斬!” ,始終不敢洩露白起真正的形蹤。
2.即使白起去了長平,結果也一樣
廉頗是趙國的老將,經驗豐富,沉穩狠辣,幾條防線守得滴水不漏。白起雖然厲害,但廉頗堅守不出,白起就算有天大本事,也發揮不出來,他去了長平的結果只能和王齕一樣。就算能給趙軍造成的傷亡會更大些,但對於大局來說,毫無意義。
3.廉頗眼毒
大將領兵做戰,都有著自己鮮明的用兵特點。廉頗與秦國多年對抗,對秦國各個將領的作戰風格非常熟悉,他完全能夠根據秦軍的動向和作戰方式迅速推斷出敵方的領兵將領。
一旦廉頗確定了對面的秦軍將領是白起,把這個資訊傳遞給了魏楚,魏楚兩國的膽氣馬上就壯了。魏國有信陵君,楚國有春申君,都是雄才大略之輩,豈能放過這樣的良機?魏楚若率軍從其它方向攻過來,秦國將面臨滅國之災。
第二個疑問:秦趙如果繼續僵持下去,誰更危險?
回答這個問題很簡單,誰更急著要改變現狀,誰就更危險。
首先著急的是秦國。
為了打破現狀,急求變局,秦國施行了反間計。
秦國當然更著急,主力部隊被拖在長平,進退兩難:想進,卻寸步難行;想退,怕廉頗乘機從背後掩殺。拖的時間越久,秦國面臨的局面就越危險,
詐術是有時效性的,沒有長久不被識破的謊言。白起的兇名能鎮住魏楚兩國一時,卻瞞不過一世。遲早要被魏楚兩國看出貓膩來。
萬一空城計被瞧破了,魏楚率兵來犯,巧婦也難為無米之炊,白起再兇惡,如果沒有足夠的兵力,也無法抵抗。
所以秦國就使用反間計,換掉了廉頗這個老牛皮糖。
第三個疑問:秦國反間計為什麼指名點姓,選擇趙括?
秦國的反間計直接點名趙括,當然是為了自己的利益:
1.知道趙括主攻
秦國希望趙軍能儘快攻出來,如果再來個死守派,秦國的反間計就沒有一點意義。
2.知道趙括很渣
這是必須的,總不能把廉頗換掉了,反而來了個更狠的,把白起都幹敗了,秦國君臣還沒蠢到這種地步。
3.趙括是趙王室的家族成員,還有個名將父親,容易被趙王接受。
4.趙括名氣大,口才好,說服力強,反間計容易成功。
綜上所述,當時的情況是:秦軍主力當時已經在長平戰場上泥足深陷,進退兩難,秦國陷入了十分危險的境地。
如果廉頗繼續領兵,趙軍的策略就仍然是死守不出,秦軍也無可奈何,戰局長久的拖下去,秦國遲早會暴露出國內空虛的弱點。
其它幾國的願望無非是想看著秦趙兩國一個進了太平間,一個進了重症監護室。他們乘機拿著刀叉圍攏過來。廉頗賭的就是你秦國敢不敢接受這個命運!
秦國當然不肯,他們最後一步就是,如果反間計失敗,趙軍仍然堅守不出。白起就必須出場了,短暫地發起一波強力攻勢,以攻為守後,迅速撤軍,以白起的威名震懾住趙軍,使其不敢尾追,以保障秦軍能全身而退。
而在實際的歷史上,趙孝成王中了反間計,大嘴巴趙括選擇了貿然出擊,他繼承了他爹的“狹路相逢勇者勝”的特點,但趙括勇是夠勇,也把大軍帶進了“狹路”,他唯一缺的是個“勝”字。
白起沒有這隻小壁虎成長為霸王龍的機會。
-
7 # 正經點點
兵敗如山倒,趙軍主帥陣亡,大軍土崩瓦解,不可能造成秦軍超過十萬人傷亡的,秦趙對決,不僅僅是數字上秦佔優勢,單兵體能,素質,戰場戰鬥力,秦都要高於趙,不然趙突圍都不能成功呢。
-
8 # 臥雪堂
答案是不能,但也不輸,最後的結果就是對耗,像武田信玄遇到上彬謙信一樣,互相看都沒有下嘴的機會,就各自罷兵。
-
9 # 猛在一本正經地說
不能!長平之戰如果趙孝成王一直用廉頗為主帥,趙國依舊會戰敗,完全沒有勝算。
首先,在戰爭開始之前,趙國就沒有打贏秦國的勝算,趙國最好的估算是廉頗能夠守住防線而不被秦國攻破,卻沒有反攻擊敗秦國的能力。當趙孝成王得知南韓上黨郡郡守馮亭要將上黨郡拱手送給趙國時,就找來平陽君趙豹商量此事,趙豹不同意接受上黨郡,認為此舉對趙國不利。隨後,趙孝成王又找來趙勝(平原君)和趙禹商量,兩人同意接受上黨郡,並說了自己的理由,但尚沒有被天上掉餡餅而衝昏頭腦的趙王問了趙勝這樣一個問題:“我們趙國接受上黨郡,秦國肯定會派白起率軍來攻打趙國,趙國誰能抵禦秦國的進攻呢?”趙勝回答趙王說:“我們要和秦國打持久戰,因為很難和秦國爭鋒決戰。廉頗勇猛善戰並且愛惜將士,知難而忍恥,雖然打野戰不如白起,但是守城完全可以勝任。”(可與持久,難與爭鋒。廉頗為人,勇鷙而愛士,知難而忍恥,與之野戰則不如,持守足以當之)就這樣趙王接受了上黨郡,點燃了長平之戰的導火索。
我想趙王肯定沒認真分析趙勝的話,趙勝說廉頗善於“守戰”,但廉頗真的能守住嗎?就算守住了,和秦國打持久戰,又打算打多久?國力能支撐多久?我們作為局外人,當時的趙國已經不是趙武靈王時的那個趙國了,趙國已經在走下坡路,而秦國此時已經是七國中最強大的國家,趙國在這樣的情況下還接受上黨,不說必敗,起碼沒有勝算。
其次,趙國高估了廉頗的能力,因為秦國在沒有派出白起時,廉頗都招架不住名不見經傳的王齕。公元前260年初,秦國派大將王齕率軍攻佔上黨,不久王齕又攻打趙國的長平。趙王命令廉頗迎戰,廉頗率軍對秦軍展開進攻。但廉頗不是王齕的對手,數次戰敗,秦軍多次攻破趙軍陣地。於是廉頗決定依託有利地形,命令士兵固守營壘,堅守不出,以此來疲憊秦軍,挫敗秦軍速勝之謀,打持久戰。(四月,齕因攻趙。趙使廉頗將。趙軍士卒犯秦斥兵,秦斥兵斬趙裨將茄。六月,陷趙軍,取二鄣四尉。七月,趙軍築壘壁而守之。秦又攻其壘,取二尉,敗其陣,奪西壘壁。廉頗堅壁以待秦,秦數挑戰,趙兵不出。)(《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後四年,趙惠文王卒,子孝成王立。七年,秦與趙兵相距長平,時趙奢已死,而藺相如病篤,趙使廉頗將攻秦,秦數敗趙軍,趙軍固壁不戰。)如果說廉頗善守不善攻,打了三個月才轉攻為守已經很不錯了,但轉攻為守後依舊不能抵擋秦軍的進攻,敗了一次之後龜縮不出了。你還能說趙國還有勝算嗎?
再次,秦國挫敗了廉頗打持久戰消耗秦軍糧草的計謀,秦軍絲毫沒出現後勤補給不濟的狀況,反倒是趙國的糧道受到秦國的襲擾。當廉頗堅壁不出,以此來疲敝秦軍,消耗秦軍糧草,消磨秦軍計程車氣時,令廉頗想不到的是,秦國看穿了廉頗的計謀,於是就陪廉頗打持久戰。秦國是這麼做的:秦國召集百萬青壯,抓緊時間向軍隊疏通渠道,使秦國可以透過水路運送軍糧,比趙國更快更暢通,而趙國開戰不久就糧草匱乏,秦軍還不斷騷擾趙國的糧道。廉頗轉攻為守後依舊不能掌握戰爭的主動權,同時其挫敗秦軍速勝之謀的計劃也很快破產,都到這步田地了,你還覺得廉頗有勝算嗎?
綜合以上三點,所以我覺得長平之戰如果趙孝成王一直用廉頗,趙國還是不能戰勝秦國。對於趙國來說,這一開始就是一場錯誤的戰爭,一場趙國必敗的戰爭!
-
10 # 奧德修斯蛇夫座聖鬥士
不可能,廉頗換了趙括,藺相如重生,李牧穿越到長平之戰,都無法戰勝白起,就算是孫武吳起復生,長平之戰趙國還是輸。
回覆列表
長平對峙達3年之久,秦趙大旱,秦有巴蜀糧草供給,且兵力多餘趙,趙已無糧草供給,趙括不得不出擊功秦,導致兵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