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熙為人人
-
2 # 喀吱丶咯吱丶翠
李廣難封原因很複雜,有外部原因也有自身存在的一定因素,
從外部來說,漢朝的軍功體系佔了很大因素,漢朝封侯必須要有軍功支撐,李廣主要的成就是在漢景帝時期,而景帝時期是以被動防禦為主,李廣並沒有太多的立功機會,而且也並非全勝,也打了不少敗仗,其中還被俘過,到了武帝時期,李廣也已經進去晚年,而且武帝是個喜歡任總關係戶的人,包括前期的衛青霍去病,後期的李廣利,都是屬於後宮的關係戶,這兩點李廣都不沾邊,這也讓李廣有心立功無用武之地,也沒有精力去支撐他立功了。
個人方面,李廣個性傲慢,據說還小心眼,以前有個關於李廣的傳說,說李廣有段時期因為打了敗仗被朝廷免職了,晚上出城,值班的衛兵不讓他出去,後來李廣被重新任總,第一件事就是把那個當班的衛兵給殺了。性格原因包括常年在邊塞也造成了李廣在朝廷沒有什麼提他說話的人,而且李廣也出現過抗命的事,如果當時把衛青換成性格剛強的霍去病,估計別說封侯了,保命都夠嗆。
最後說一點個人的見解,李廣是一個名氣大於實力的歷史人物,拋開實力名氣兼備的霍去病,李廣名氣也遠大於衛青,可從戰績以及軍隊地位來講,衛青都碾壓李廣,甚至可以碾壓霍去病,李廣“飛將軍”的跟“但使龍城飛將在”這句詩有很大關聯,但是這句詩中的龍城飛將本身就存在李廣和衛青之爭,李廣的名氣在漢朝並不算太高,真正的變化在唐朝時期,也算佔了姓李的光。不過總體來說還是漢朝的軍功制度佔了最大的成分導致李廣難封侯。
-
3 # 張哥講中國歷史
李廣為啥難封?,李廣歷經漢文帝劉恆,漢景帝劉啟,漢武帝劉徹三代皇帝。統帥能力也不錯,但是一生未能封侯,漢文帝劉恆時期對內黃老之道,休養生息,聚焦民力,對匈奴採取和親政策,漢文帝劉恆也曾說過:以李廣的實力,要是在漢高祖劉邦時期,萬戶侯不成問題,漢景帝劉啟時期,倒是封侯的好機會,爆發了堂叔吳王劉濞為首的七國之亂,但是李廣卻接受了漢景帝劉啟矛盾重重的弟弟梁王劉武將軍印,自然不得漢景帝劉啟賞識,漢武帝劉徹時期名將輩出,衛青和霍去病兩舅侄在漢武帝劉徹備受關注,李廣自然不得大顯身手,加上已經年過花甲,迎來了漢匈最後一戰,考慮到年紀,老將軍再三請求皇帝允許自己出徵,可是主將衛青知道他求功心切,怕他冒進,讓他做為偏師策應,沒想到軍隊迷失在沙漠裡,等衛青打敗匈奴的時候,李廣才帶領軍隊趕到。延誤軍期可是大罪,李廣羞愧難當,於是自殺謝罪,李廣難封后來成為懷才不遇的代名詞
-
4 # 跟我一起佩奇
作為秦朝名將李信之後的李廣,是西漢時期匈奴人所畏服的‘飛將軍’。李廣精通騎射,在有他戍邊的邊境地帶,匈奴人數年不敢來犯邊境地帶。
如此難封的‘飛將軍’李廣,有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漢朝以斬首論軍功。
第二,為名氣所累。
第三,將才平平。
先說第一,漢朝在漢武帝開始對匈奴作戰時候,為了激勵軍功,多殺匈奴,以斬殺一定數量敵人首級或者擒殺敵將論軍功。顯然,李廣是沒有達到要求。
在說第二,李廣號稱‘飛將軍’,匈奴避之唯恐不及。匈奴人只要知道是李廣統兵出戰,就數倍于于李廣的兵力作戰,所以李廣作戰相當辛苦,就連漢武帝也不得不說:“李廣打仗是為名氣所累”。
然後說第三,這一點也是最主要的一點,在多次對匈奴作戰中,李廣參加了五次主動出擊匈奴的作戰,三次沒有和敵人遭遇而無功而返,二次全軍覆沒,甚至在前129年出雁門關出擊匈奴的戰鬥中,李廣透過裝死逃了回來。反而他的兒子李敢早早封了候。
可以說李廣是自身原因造成了其一生沒有封候的悲劇命運!時也!命也!
-
5 # 北案羽裳
李廣,生年不詳,卒於西漢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西漢抗兇著名將領。一生經文帝,景帝,武帝三朝。歷任驍騎將軍,邊地太守等職。在與出奴作戰的四十餘年中,威震兇奴,被兇奴稱為“飛將軍”
漢代規定,未取得軍功者,不能封侯。李廣從軍四十餘年,卻始終末能取得足以封侯的軍功,可謂時運不濟。比他晚幾十年從軍的霍去病等人都己先後封侯,李廣卻始終未能獲封。故此,歷來有“馮唐易老,李廣難封”一說,後世人每念及於此,無不令人唏噓。
縱觀李廣一生,造成"李廣難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時也?命也?有客觀原因,也有李廣自身主觀的原因。武帝繼位之後,一改漢朝開國以來的對兇奴的方針策略,由被動防守改為主動尋找戰機,全面發動對兇奴的打擊。為此,武帝擢升了一批青年將領。衛青,霍去病等深受武帝信任的外戚赫然在列。戰爭的性質和行勢己發生深刻的改變,李廣是文景兩朝老將,沒有能跟上新的行勢,戰術、戰法都因尋老舊固守,步步為營的戰法,而比時衛青、霍去病等一批流芳後世的千古名將早己將武帝的戰術思想搞懂、吃透。在戰爭中釆用長距離,大縱深,深入打擊兇奴,頻頻立功,封侯拜將。反觀李廣,不適應新行勢,新戰法。戰績乏善可陳。
從性格上看,李廣度小量狹,很難與其他將軍在作戰時有良好的配合。史載,第二次對匈戰爭中,李廣對時任戰爭總指揮的衛青頗多微詞,甚至質疑衛青的外戚身份,引得霍去病大怒,拔刀相向。凡此種種,不一一墜述。“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引得我們為李廣個人悲情唏噓之餘,我們是否也應從李廣的性格悲劇學到點什麼呢?
-
6 # 這些歷史要讀
“李廣難封”這一聲感嘆,出自於王勃的《滕王閣序》之中,其原文是:“嗟乎,時運不濟,命運多桀,馮唐易老。”
的確,名將李廣和名臣馮唐,都是命運多舛的人物。尤其是李廣,他從軍四十餘年,戎馬一生,戍守北境,抵禦匈奴。然而,如此勞苦功高的李廣,卻無法獲得像衛青和霍去病這樣的殊榮。
其實,與其說命運對李廣很不公平,倒不如怪李廣自己的政治覺悟不夠。當初,李廣隨周亞夫平定七國之亂,得到梁王劉武的賞識。於是,私自授於李廣將軍印。而梁王劉武當時很有野心,一直想當皇帝。所以,他這麼做,無非就是希望李廣日後能為他所用,這一點但凡有點政治頭腦的人,都很清楚。結果,李廣竟然欣然接受,這就直接觸怒了漢景帝了。
當然,李廣也確實比較悲劇,因為他生不逢時。李廣戍守北境的時候,漢朝對匈奴還處於守勢,不具備反擊的能力。因此,李廣雖然為大漢戍邊多年,苦苦抵禦匈奴的進犯,也因頑強的戰鬥力,獲得了匈奴人的敬佩。但李廣往往是苦戰無功,終其一生都無法像衛青和霍去病那樣,能在對匈作戰中取得輝煌的勝利;能夠深入大漠,封狼居胥,令匈奴人聞風喪膽。
而更悲劇的是,李廣不僅時常被匈奴擊敗,甚至還被活捉過。雖然,最後李廣還是憑藉個人勇武,成功逃脫。但是,這卻成了李廣揮之不去的軍旅汙點。
所以,李廣難封,除了他自身的缺陷外,生不逢時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因此,王勃在《滕王閣序》中,才會發出:“時運不齊,命途多舛。”的感慨!
-
7 # 貼士人生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我瞭解的李廣難封是因為他每次立功之後都會捅婁子,想封封不了,只能功過相抵。
漢景帝年間,漢景帝因為採用大臣晁錯的《削藩策》,引起其他諸侯小國的“七國之亂”,漢景帝派周亞夫為將,在三個月內平叛。李廣也隨周亞夫出戰,作戰勇敢,立功無數,身為驍騎都尉的他接受了當時身處平叛最前線的梁王劉武(屬於聽從中央軍指揮平叛的一個諸侯王)的接見,甚至還接受了梁王劉武(景帝劉啟的弟弟)給他的賞賜,七國之亂本來就是中央政權與地方諸侯王政權的一次嚴酷鬥爭,可是如此敏感的政治氛圍,身為中央平叛軍李廣跟同樣是諸侯王的梁王走這麼近,漢景帝怎麼可能高興,七國之亂結束後,立功甚多的李廣,回朝卻沒有受到封賞。不封侯的原因之一:不懂政治。
李廣因為作戰勇敢,成名於七國之亂,後來與匈奴作戰,他仍然是老樣子,勇敢,但指揮打仗不是一個人的事,僅僅勇敢是不能解決問題的,我們耳熟能詳的李廣事蹟都是李廣以少勝多,勇猛無敵的戰例,這是因為李廣擅長輕兵深入,不守規矩,輕兵作戰,運氣好,就斬將立功,運氣不好,就戰敗被俘,《史記》載,因為他孤軍深入,曾經被匈奴抓獲,後經他自己裝死才僥倖逃脫,“吏當廣所失亡多,為虜所生得,當斬,贖為庶人。”個人勇敢,但不會運作大軍團作戰,兵敗被敵人俘虜過,本來是要斬首的,花錢買了條命,李廣一生重要的四次大戰中,戰績兩次全軍覆沒、一次迷路、一次沒戰績,上面說的是其中一次被生擒。這些都是李廣的人生汙點,這些汙點,註定了他不可能封侯,是個戰鬥英雄沒得說,但卻不是好的軍團指揮官。在具體的戰鬥中的英勇是沒得說的,就是不能指揮大的軍團作戰。
不封侯原因之二:個人英雄主義。
李廣治軍的特點是:作戰時身先士卒,與士兵同甘苦,每次獲得軍功之後,都把所得的封賞分給共同作戰計程車兵,而且平時對士兵也沒有嚴格的紀律,只要作戰勇敢就可以了,其他的軍紀都可以忽略,於是,士兵們都原意跟著他參加戰鬥。這與李廣同時代的程不識治軍是兩回事,程不識治軍嚴明,講軍紀規矩,賞罰用制度控制,平日裡軍紀嚴謹,士兵們受不了約束。因此,當時,李廣帶的兵就是“李家軍”,只服李廣一個人的管;而程不識帶的兵才是國家的軍隊,是皇帝的軍隊,換其他將領之後,仍然聽命。對於封建王朝的帝王來說,軍隊再強,“只知有將,不知有君”顯然是不行的,比如宋代岳飛的“岳家軍”,很牛吧,可是皇帝心裡不舒服。因此,李廣不封侯的原因之三:不會當官(這其實是不懂政治的副產品)。
(複製貼上的,侵刪)
-
8 # 傷心淵
國家需要進攻型人才。你說你善守。不是沒給你機會,幾次進攻你都搞砸了。
事實上,泱泱大國不能只靠防守。必須進攻,成就華夏威嚴!北宋戰勝率很高,那是自然,防守戰勝率再低,那蠻夷就破關而入了。宋朝經濟文化成就很高,然而很屈辱。百姓愛國熱情很高。
我還是喜歡漢唐的帝國主義行徑。超遠征伐,劃定勢力範圍,駐軍,各國服從管制。你不服是吧,等死吧!可惜,古代中國沒有領悟殖民經濟,還是自己屯墾維持軍勢。古代中國太文明瞭。實事證明,對野獸講文明是極為荒謬的。相反,如果做到西方殖民者曾經做的那樣,野獸們會發自靈魂深處地崇拜你。
我寧願李廣永遠難封。與其守成,不如進取。
回覆列表
李廣難封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慨嘆功高不爵,命運多舛。
李廣雖未封侯,卻因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嗟乎!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而流芳百世,李廣在天有靈,也該欣慰了。
李廣具有傳奇色彩,小學課本里就學過他的故事。“飛將軍”、“沒石飲羽”等都耳熟能詳。
一、政治原因
據《史記》、《漢書》記載,漢武帝時期因軍功封侯的共有26人。而其封侯標準有以下幾點:
①捕斬敵軍王、相、將軍、閼氏等;
②斬敵千級以上;
④父親在戰鬥中做出重大貢獻而死,兒子可以獲封侯。
而李廣在文景兩朝的對匈戰爭中,主要任務為防守,而武帝其間的五次主動出擊中,卻以三次未遇敵和兩次覆沒告終。雖經七十餘戰卻從未達到封侯的標準。有人說,李廣難封跟西漢軍功制度的不完善有關係。那麼,人家封侯的26人又是怎麼做到的?
說到這裡,就該談談性感與能力問題了,俗話說性格決定命運,咱們一同看看李廣的性格吧。
二、性格原因
①不服從三軍統帥指揮。
②缺乏大局觀念。
④過於自負。
⑤沒有將才,且治軍不嚴。
以上都出自《史記》。
以他的這些性格,即便是放到現在,也是很難得到提拔的。
綜述:李廣雖然名氣很大,但是打的大規模勝仗卻不多。只是在一些特殊情況下,靠個人的勇武獲得了一些超出常人的戰績。加上一些性格缺陷,不被封侯也不足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