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左說春秋

    讀史應先通史,然後專業史,如政制軍制文化風俗等文化史,讀史只重故事不好。近幾年翻版經典大多節選故事,連《左傳》類編年史也是如此。而並不標明選本,欺人媚俗。

  • 2 # 歲寒楊勉仁

    首先借一首詞來表達一下我對於歷史的看法,“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魚樵江楮上,慣看秋雨春風。”

    這是明朝楊慎的一首詞,叫作西江月·臨江仙。可以說我對於歷史的認識就大致體現在這首詞裡邊了:是非成敗轉頭空,浪花淘盡英雄,大氣磅礴卻又滄桑十足,這就是我眼中的歷史,東周列國志裡邊開頭寫的就是:五霸七雄鬧春秋,頃刻興亡過手。“白髮漁樵江楮上,慣看秋月春風”在我看來則體現的是楊慎對待歷史的態度,世事無常,不如縱情山水,有點類似於蘇東坡大學士的: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末取,唯江上之清風于山間之月,而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共食。

    你想要讀懂歷史,首先要喜歡歷史,這就是我喜歡歷史的原因,以一種無常的心去看世事滄桑。歷史有許多特點,有許許多多的方面,你要去發現你愛的那一方面。

    喜歡歷史只能算是第一步,那麼如何讀懂歷史呢,有人說了,這還不簡單麼,你需要相當的社會閱歷和實踐才能讀懂歷史,可是這話我就不同意了,歷史有五千年的歷史,你一個人一輩子就是活到一百歲吧,能體會多少閱歷,能有多少實踐,何況文天祥的捨生取義,朱洪武的乞丐和尚生涯,王國維的心理掙扎這些你一輩子也體會不到,也不會有這種實踐。

    那麼我的答案是什麼呢:心靈讀史,有些人可能對這個很不以為然了 心靈讀史能讀懂麼?那不是小兒科,不,在我看來這不是小兒科,是讀懂歷史的必經之路,想要心靈讀史,就必須要學會分析古人在某個歷史事件之中的心理活動,你想分析明白古人之心理,必須要學會換位思考,說這麼多可能有些乾澀,我舉個例子吧

    秦武安君白起,這個想必都知道,畢竟大名鼎鼎,可我要說的不是白起,史記記載,白起坑趙卒四十萬,我要分析的是被他坑殺的四十萬人,這四十萬人意味著啥啊,意味著四十萬個家庭,他們有的家中老父母可能正盼著自己的兒子回去,有的妻子可能想丈夫何時回來,還有的家裡邊兒子可能正想著父親回來能給自己帶什麼小禮物,還有的軍中小夥可能正想著打完這一仗回去娶個漂亮媳婦,安心過日子。可是隨著白起的坑殺,這一切都化為了烏有,人間大悲,莫過於此。你們想過那些老父母,妻子和孩子的心理活動麼,理解他們的悲慟麼,不理解的話不妨換位思考一下,想一下如果你們的丈夫或者爸爸打仗犧牲了,你們會有啥心理活動,這就是我說的換位思考。史書一句話,不知道多少滄桑啊。所以我很喜歡那句詩:憑君莫語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分析心理活動是讀懂歷史的必經之路,除了換位思考以外,你還需要廣泛的收集史料以便明確當時人物的處境,這才能分析人物。

    歷史事件是由人物構成的,人物搞明白了,事件也就不難理解了。不過有些人物的行為有時候也很難理解,比如袁崇煥的。

    除了這些之外,歷史尚包括政治,文化,經濟等多個方面,僅僅靠分析人物心理是不夠的,這就需要很強的理性思維,很強的分析能力,還要在做這些事的過程中還必須有一顆耐得住寂寞枯燥的心。不過我讀歷史喜歡看人物,喜歡換位思考,因此就借這個題目談一下了。

  • 3 # take影菌

    很大的概念,我們需要去理一理。

    歷史,是一個黑洞,你想要去了解一下,卻發現了很多問題,你要更深入,資訊量更大了。

    我曾以為的歷史,就是簡單的歷史,我最喜歡的,也是大家最喜歡的歷史,最容易接受的,幽默的歷史。

    我以前一直這樣認為。

    我很自豪的藐視著我的同學,怎麼那麼蠢?這都不懂。

    直到我看到一部電影,三千年前的孩子,在國家破滅之後,全部跳牆殉國。

    我很難受,我一直是錯的。

    一直都是。自己就是一個蠢貨。

    歷史哪有幽默,五千年的文明史,都是血淚史。史書都是血浸過的。

    歷史是假的:這個假是相對意義的。我們能從歷史書中看到人類發展的大致概括。我們不會知道成功者可以隱瞞的歷史。我們一直是一個奠基石。

    魯迅說過:我向來不憚以最壞的惡意去揣測華人。

    結果劉和珍君還是死了。

    歷史學家的精神品質我們在歌頌,正是因為這種精神太少了。

  • 4 # 春即花開

    想要讀歷史不難,想要讀懂歷史才是最難! 歷史不僅僅是一本厚厚的書,它還承載了古人的太多記憶往事。 我們為什麼要讀歷史了,古人云‘以史為鏡,可以正衣冠’,歷史不僅僅是一個個書上早已經過去的往事,它還是激勵現代人們做事的警鐘,讀懂歷史,特別是中國歷史,首先要有深厚的功底,對於歷史有一定的興趣愛好,這些是基本要求的,現有一腔熱血的愛好以及基本功你才有前提去發掘更多。 歷史這個東西其實真的是面鏡子,它其實也是一面空白的鏡子,究竟這面鏡子裡面折射出來的是什麼,是要自己去體會的,每個年代人們對於某件歷史看法是會隨著社會變化而變化,歷史也會折射出當前人類思想價值觀念,歷史說難不難說簡單不簡單,很多人覺得歷史死記硬背就會了,但我想問,‘你們真的懂了嗎?’。 歷史並不是孤立發展的,事物的發展是相互聯絡的,有些時候你想了解歷史,要從經濟,人文,地理各方面綜合結合起來考慮,也就是說歷史的發生即使偶然,也是必然,必將符合天時,地利,人和。歷史總是相互聯絡,它們有因必有果,王朝的更替,家族的興衰,其實百年前就種下了果。 歷史是值得我們一生去研究,去發掘,讀懂歷史真的很難,古人博大精深智慧在歷史長河中等著我們去發掘,如果你真的喜歡歷史,不妨一杯茶,一盞燈,深夜下,細細品味古人悲歡離合的意境吧。

  • 5 # 雲卷飛山

    最初接觸歷史是很小的時侯,偶而得到一本《東周列國故事》,現在屬少兒讀本。從褒姒千金一笑開始,繼而平王東遷,到春秋成語故事;知道了債臺高築、鄭伯克段於鄢,黃泉見母,一飛沖天等繪聲繪色的故事的來歷,便對歷史產生了強烈興趣。稍長便十分留意歷史書籍,進而瞭解了歷史發展的基本規律。

    古人說,讀史可以知興亡,明更替,這些好象跟我們普通人沒多大關係。其實知道些歷史知識更能長見識,明白很多在課本上不曾學得到的道理,很多社會醜惡現象,其實都有其很深的歷史根源,看問題就能更深刻!不會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特別是知道過去的苦,才知今日的甜!過去普通人的生命如同草芥,什麼叫朱門酒肉臭,餓殍遍地,哀鴻遍野;什麼叫寧做太平犬,不做亂世人!今日的和平安寧和自由富足,足以讓過去的土財主們衝出棺材板,要到人間瞧一瞧!說不定閻王爺看到,也會想到人間走一遭。

    讀歷史最重要的還是一個立場問題。同樣的歷史,不同的歷史史觀,就會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解讀。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史觀不能質疑!主席在《為人民服務》中說得好: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有不同。中國古代有個文學家叫司馬遷的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壓迫人民剝削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

    不帶立場,不帶觀點讀歷史,說歷史是永遠也做不到的。從《史記》開始,就有強烈的愛憎和感情色彩,每個階級的人,無不打上階級的烙印。對農民起義,大多數史書必斥為賊、寇,而太史公卻對農民起義的正當性,大加讚頌,‘’天下苦秦久矣‘’!破天荒地把陳勝編入《世家》諸侯一級,把霸王編入《本紀》帝王一級,這在歷史上是罕見的,後來的二十四史再未出現過。

    司馬遷不愧偉大的歷史人物,他的思想光輝和人格力量將為世人永遠崇敬!

  • 6 # 好風好夢好歌好地方

    如何去讀歷史?我覺得用清人張潮在《幽夢影》中說的一句話很貼切:“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臺上玩月,皆以閱歷之淺深,為所得之淺深耳”。

    剛開始接觸歷史時候,看的是白話文寫的歷史啟蒙讀物,比如《中國上下五千年》,先將整個歷史輪廓通讀一下,對裡面的人物的印象基本是照單全收,對好壞美醜的解讀是涇渭分明。

    太史公司馬遷

    對歷史有了濃厚的興趣之後,漸漸的開始讀二十五史中的幾本,還有歷史演義類的小說,開始困惑起來,裡面的人物的描述越詳細,性Grand SantaFe飽滿,對他們的感覺越來越模糊,他們到底是好還是壞,善還是惡,比如曹操這個人,在我們中學課本中是“建安七子”,又是詩人,寫了《觀滄海》,這樣的一個人怎麼在《三國演義》裡面成為奸雄了呢?就把《三國演義》通讀了一遍,感覺曹操這個人真壞,壞透了。

    曹操

    再後來,由於歷史題材的影視劇逐漸增多,加深了我對人物的研究和判斷,知道電視劇中誰被洗白了,誰在史實中是真實存在的,不會被人誤導。

    最後逐漸明白,如果把人物當做獨立的故事來看,這樣對人物的瞭解太過於片面了,結合當時的政治、軍事、經濟、地理、人情、世故等多個方面來綜合觀察,那些有爭議的人物,那些爭議的事件,便很容易理解了,這我不得不提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這本書,作者主要寫了萬曆皇帝,申行時,張居正,海瑞,李贄,戚繼光等人,結合很多人們忽略的歷史節點,分析出明朝滅亡的結論,而不是我們將王朝滅亡的原因歸於某些大臣或者帝王的昏庸和不作為,我覺得這類作品才是我們讀歷史要達到的高度。

    《萬曆十五年》作者黃仁宇

    以上是我對讀歷史的感悟,請灑潘江,各傾陸海!!!

  • 7 # 歷史鐵老師

    歷史,簡單來說就是過去的事情,我們中華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歷史,那麼究竟該怎樣去讀歷史呢?

    第一,既然是讀歷史,那麼就是讀先賢們留下的歷史材料或者著作,從那裡尋找歷史答案。

    第二,歷史上很多時期的社會各方面都是很健全的,我們可以通過了解古代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來讀歷史。

    第三,研究文物。古代留下來的文物讓人歎為觀止,才真真切切地感覺到過去的那些歷史的存在,所以,文物是活的歷史,例如像《清明上河圖》等文物,就可以作為了解宋代歷史的材料,且是生動的。

  • 8 # 史上雜談

    寫下這個文章題目時候,真真陷入沉思十來秒,整個大腦斷片了,啪一聲,又給續上了,嗯,這才接著往下吹,哦,不是,往下寫。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在一片高呼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時代,在學好英文,升職加薪不是夢的時候,學歷史有什麼用?

    歷史有什麼用,確實,沒有什麼現成的用,它不能帶給你升職加薪變現,不能讓你成為迷倒無數異性的魅力型男或靚女,它也不能讓你成名成家(所謂明星學者本質是商人包裝的IP品牌)

    歷史它是千百年前的那一堆故紙堆,是腐爛到灰都不剩的人物名字,是小時候媽媽口中的神話故事,是無數歲月長河當中偶爾泛起的某朵小浪花,再剎那間又復歸平靜,了無痕跡。

    歷史它只有且唯一的目的:帶給你思辨的能力

    思辨的能力,元能力,就是構築我們一切能力的能力,套用星球大戰的話來說,就是原力與你同在。那個原力,一個嬰兒從出生一無所知到最後成才,這一路過程,都是離不開思辨的底層思維,而今天我們很多人恰恰缺少了思辨的能力,我們習慣了被動不加思索的全盤接受,追求的是標準的答案。

    不信?不信我舉幾個例子。五十步笑一百步,一般認為解釋是什麼,那些逃跑50步的人去笑話逃跑100步的人,然而50步難道不也是逃跑嗎?還好意思笑話人家,對不對,標準答案。

    然而實際情況呢,春秋時期戰爭有個規則,就是失敗的一方跑了五十步以後勝利的一方就不能再追了,這是戰場規則. 這是那個時代的規則。 就像現在的交槍不殺一樣,真正的意思是你逃跑50步以後,敵人就不會追擊你了,你沒有必要逃跑100步。這才是五十步笑一百步的意思,但是沒有老師會教授春秋戰場法則,你也不會去考證這句話出處,你只要在考試卷子填上標準答案拿分就好了

    再有,每當我們遇見不公時候,長輩都是教導我們要以德報怨,用良好德行去感化你的對手,還說這是孔聖人教導的,孔子表示,這個黑鍋太大了,我不背,明明子日:以德報怨,何如?我回答的是‘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別人對你好,你就對別人好,別人對你不好,你就以耿直對等的態度回敬他,誰讓你當聖母了?

    對不對,可怕不,從小到大,我們學的是標準答案,還是學篩選過濾的標準答案,而且只學了一半,在這樣訓練專業工匠的這種灌輸式的記憶教育之下,我們已經可以習慣直接追求標準答案,答出來一百分,說的好,學生都是如此努力,已經放棄了我們的思辨能力,放棄去質疑標準答案能力,而我認為這樣的損失是無可彌補的,記得再多的標準答案,得到了再多再好的成績,都不值得拿你的思辨能力去交換,思辨是智慧的開端,智慧是你一生上天賜給人類最寶貴的財富

    從小到大,你周圍所有的人都是以成績高低來衡量你的一切行為,比如上課睡覺,拿著一本書,在睡覺,如果你是一個成績很好的學生。老師就會說,你看這個人睡覺的時候,手裡都還記得拿本書,而如果這個成績不好的學生,老師看了就會說,看你這個人就難成才,看本書就知道睡覺。同樣一件事件,老師給你的評判標準就是完全不同,標準就是你的成績好壞。所以我們都是隻能做分數的奴隸。

    回到開頭說過的,歷史是什麼,歷史是思辨的教育,歷史的教育目的是培養領袖的教育,我們做不了一城,一國的領袖,至少我們要做自己生命的領袖吧。主宰自己的命運吧。每個人都會遇到自己的時代,在自己的時代裡,去建功立業。當人死以後,所留下的思想,事蹟透過文字流傳下來,他人生的是非成敗,總結的人生經驗教訓,就是歷史,我們學習它,就是不需要再犯同樣的錯誤,掉同樣的坑裡,花費十幾年,甚至幾十年時間去試錯。

    學歷史,從學會問問題開始,從問一個好問題,然後用一生時間去回答這個問題。孔子是求仁得仁,亦復何怨,他老人家一生坎坷,卻從沒怨言,他回答了自己的人生問題,影響了幾千年來的中華民族。坦白來說,每個人都要當十幾年的學生,可是很多人當了這麼多年學生,沒有學會生,反而學死了,老祖宗給學習的人為什麼叫學生,就是希望學得明白,學得活,學得生機勃勃。很遺憾的是,現在教育都是功利教育,教育產業,批次生產出教育產品,有的是合格產品,有的是失敗產品,人全部是流水化的商品了。一切都是經濟指標為唯一依據了。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錢。

    學歷史,更為重要是,從中獲得什麼,如果一本書讀完,書還是書,你還是你,那就和沒有讀過這本書沒區別。歷史是塊磨刀石,思想的利劍通過歷史這個磨刀石愈發的鋒芒。那些歷史的拐點,歷史人物當初做出的選擇,能不能帶給我們啟發,是歷史帶給我們最好的禮物。如此,不斷磨礪我們的思維,啟迪我們的智慧,畢竟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一切當代史都是歷史的重演而已,今天遇見的事,相處的人,歷史上早就重複千百遍了,就看我們有沒有吸取前人的經驗教訓。

    因為歷史曾經是現在,現在也終將成為歷史。這就是我為什麼對歷史感興趣的唯一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飯店吃飯的英語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