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曹老師xixi

    諸葛亮北伐的時候,司馬懿也沒有攻打過蜀漢,也一直是防守。

    曹真在世的時候,曹魏尚有人才抵禦諸葛亮的北伐,但曹真死後,曹魏除了司馬懿無人再能抵禦諸葛亮,因此曹魏本來用司馬懿就是被迫的,司馬家從漢代開始就是世家大族,曹魏一直提防著他,曹丕在世重來沒有給過司馬懿兵權,曹睿繼位後也一直提防著司馬懿,因此諸葛亮死後,曹睿立即罷黜司馬懿兵權,讓他回洛陽,安排皇室宗親夏侯霸、夏侯玄接任雍涼兵權。而司馬懿在洛陽被曹爽逼的裝瘋賣傻幾年,因此根本不存在司馬懿終身不敢攻蜀漢的情況。

    不過話說,司馬懿防守能力不錯,進攻估計還是略遜色,在三國中後期唯一一次主動進攻諸葛亮,還給張頜搞死了,不知道是故意的還是意外。在歷史中不太喜歡司馬懿這個人,曹魏三代都提防他,說明他幹活不老實,曹魏手下世家大族多著了,咋就只提防司馬家呢?

  • 2 # take影菌

    面前是大開的城門,只有幾個人在灑掃,城樓之上,諸葛亮在撫琴。彷彿面前沒有殺氣騰騰的魏軍。

    司馬懿看著諸葛亮,空城,司馬懿要攻打的是自己的將來。

    司馬懿知道諸葛亮的智謀遠在他之上,但他也知道城裡沒有伏兵。

    “父親,正是一舉殲滅諸葛村夫的好時機啊,父親大人?”司馬師試探道

    “不可,諸葛亮用計玄奇,萬不可貿然而進。”

    他撤兵了。

    其實他知道,沒有伏兵。

    諸葛亮也知道,司馬懿識破了他,但他用的就是陽謀。

    空城計是一個不存在的故事。

    但他說明了一個問題。

    利用的價值。

    司馬懿是魏國三任(包括曹操),王者忌憚的人,國君從沒有把軍權完全給他。但如此忌憚的一個人為何不殺了他。

    因為他還有價值。

    保衛魏國的價值。

    他不敢進空城,因為空城之後,他就沒有了用處。

    死路一條。

  • 3 # 觀海聽濤164

    司馬懿不是不敢,而是沒時間也沒精力,從戰略意圖上看北方統一南方是大勢所趨,只要穩定了曹魏內部,控制了曹魏政權,蜀國也好、吳國也罷,不足為患!天下歸一,只是時間問題,但必姓司馬!

    司馬懿要的是穩定、不折騰,控制曹魏政權,休養生息、屯田生產、發展經濟、增強國力。耗垮對方、削弱對方的有生力量,再行攻伐之策那就是水到渠成!

    司馬懿也是戰略大師,看的是大局,只是認為沒必要而絕不是不敢!

  • 4 # ZHL13

    《三國演義》諸葛亮死後,司馬懿為什麼終生不敢再攻蜀?

    不得不說司馬懿的奸詐與深謀遠慮,諸葛亮在五丈原死後退軍,正是其消滅蜀軍的大好良機,然而,司馬懿並沒有追擊,是有其深遠的考慮!

    司馬懿真正的野心不是滅蜀,而是圖謀軍權,繼而控制魏國朝政,如果不是諸葛亮的屢次北伐,曹魏家族抵擋不住,方才使用司馬懿擁兵抵抗,假如諸葛亮只是一心治理蜀國的話,恐怕司馬懿是不會有出頭之日的,畢竟曹魏政權時刻在提防著司馬懿的野心,否則也不會有第一次北伐時,諸葛亮利用司馬懿與曹真之間的猜忌,用離間計使魏帝停了司馬懿的兵權,從而取得了第一次北伐的勝利,但也從側面讓魏帝認識到抵抗蜀軍,還是非司馬懿莫屬!

    可以說,諸葛亮的北伐促成了司馬懿的被重用,而用兵略遜一籌的司馬懿採用堅守策略,終在五丈原耗死諸葛亮,然而其並不追擊,一是故意留下隱患,防止滅蜀後魏帝將其兵權解除,二是後方遼東太守公孫淵起兵造反需其去平定,平定之後又與曹真等爭奪權力,等其徹底掌握兵權,滅了曹真,大權在握時,人已老矣,再無精力滅蜀了!但是,司馬懿無疑是三國時期的最大贏家!

  • 5 # 海洋377791

    謝謝邀請在這裡我給大家一個完全不同的,司馬懿。在諸葛亮死後司馬懿為什麼沒有在攻蜀國,絕大部分人認為司馬懿精力不夠?但是在我這裡卻有一個完全不同的版本。司馬懿不是不敢,攻破蜀國。而是司馬懿,在玩槓桿,權術遊戲。司馬懿的心中,和諸葛亮一樣有大格局。這格局是什麼,無非就是天下一統。但天下一統,不是在曹魏手中完成,而要在,司馬懿手中完成。換句話說,是司馬一族,佔據絕對的統治地位,取代曹魏一族。要達到這種目的就需要一個對手。這對手,以前是諸葛亮,現在是姜維。倘若司馬懿在曹魏的支援下一舉攻破蜀國那麼司馬懿,變成了可有可無的上流社會人員。進不了決策層,起不到統治階級的作用。要知道,司馬懿,剿滅公孫淵可不是這樣。帶領自己的大軍,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掃平整個遼東。那是因為他看出來了,公孫淵,不足以做他的對手。更不會成為他,取得軍政大權手中的一枚棋子。所以公孫淵只能是個墊腳石。而蜀國,道路崎嶇,民風彪悍。自古就有天下已平蜀難平,天下未亂蜀先亂的格局。在這些方面司馬懿,掌握到,可以說是恰到好處。結果,歷史果然按照司馬懿的設想,在發展。司馬懿用自己的3000死士,攻佔整個洛陽。殺光與他作對的曹爽一族。從此洛陽軍政大權盡落在司馬一族手中。同時,對曹魏集團駐紮在各地反對自己的勢力進行剿滅。僅用七天便剿滅王粼。要知道當時王粼可是對抗孫權的一員名將。其智慧膽略,比姜維,高出何止十倍。因為他知道,吳王夫差的教訓。倘若讓,支援曹魏的勢力抬頭,他們將向夫差一樣死無葬身之地。而在司馬一族,對曹魏勢力實行清除計劃的時候,姜維卻毫無作為。所以,姜維的厲害,是三國演義誇大的緣故。順便說一下,事有輕重緩急。遇事當要解燃眉之急為先。

  • 6 # 小枝雜談

    第一,蜀國底蘊還在

    諸葛亮雖然去世,但他也給蜀漢留下了一些重要人才,比如蔣琬,費禕,董允等,他們都是人中龍鳳。劉禪在前期也聽從諸葛亮的遺言,對他們也是言聽計從,在他們的合力治理下,蜀漢以如鐵桶一般。況且蜀漢還具有天險,古人說這地方一夫當關萬夫莫敵,在交通不便的情況下,司馬懿還真不敢輕舉妄動。

    第二,孫權還沒有去世

    孫權作為三巨頭之一,其能耐也是不可小瞧的。在劉備伐吳失敗後,蜀漢的實力已經大不如前,而東吳雖然贏得了最後的勝利,但也是自損八百,要想在魏國面前能有條出路,必須要和蜀漢聯合抗魏。如果司馬懿征討蜀漢的話,一旦戰事陷入膠著狀態,孫權可能就會派兵偷襲自己的後方,反而讓自己陷入困境。

    第三,魏國此刻也需要休養生息

    在經過諸葛亮的七次北伐後,雖然都防守成功了,但軍民都已經厭戰。經濟已經被破環得差不多了,若是繼續窮兵黷武的話,可能還沒打到蜀國,自己的國家就要發生內亂。

    第四,司馬懿此時不敢在掌握軍權

    在諸葛亮還在世的時候,魏國上下除了司馬懿以外沒有人能夠打得贏諸葛亮,曹睿只能無奈的把軍權交給司馬懿,現在諸葛亮也去世了,所謂兔死狗亨。司馬懿也是個明白人,早早的辭官回家。臥薪嚐膽,終於在高平陵之變中奪得了政權。

  • 7 # 好風好夢好歌好地方

    諸葛亮死後,失去唯一對手的司馬懿,便束之高閣,只有在危難間才被啟用,在曹叡時,平定了遼東公孫淵的叛亂,在曹芳時期,司馬懿打退了孫權的四路伐魏大軍,唯一和蜀國有交集的事件,就是在楊儀和魏延爭權時,魏延被殺,司馬懿提出伐蜀的建議,沒有被曹叡採納。可見司馬懿不是不敢伐蜀,而是沒有機會伐蜀。

    首先,諸葛亮在七年間五伐魏國,消耗了大量的魏國財力物力人力,魏國很多早期的名將都在這段時間不是病逝就是戰死,能堪當大任的謀臣也只有司馬懿、蔣濟、郝昭等寥寥數人,和平時期國力蒸蒸日上,但是一到打仗就總是失敗,關鍵時候還是要請他們出來挽回局面。

    其次,曹魏在三國中佔據優勢,在當時沒有一舉滅蜀的實力,往往打仗會投鼠忌器,擔心蜀吳聯合,後果不堪設想。

    其三,蜀國從諸葛亮死後,蜀國從主動進攻的戰略轉向防守,在諸葛亮精心提拔的費禕董允、蔣琬的治理下,蜀國的實力也是在逐漸增長,沒有給曹魏製造伐蜀的機會。

    最後,司馬懿雖然是曹丕、曹叡、曹芳時期的輔政大臣,但是通常受到王室成員的牽制,不能施展他的才華,更何況後期他逐漸年邁,更不可能制定計劃去伐蜀了,如果不是高平陵之變,那他的後人是不可能完成滅蜀任務的。

  • 8 # 歷史簡單說

    我們來看看魏國的三次攻打蜀國的經過。

    曹操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劉備駐軍於定軍山上,夏侯淵率軍來攻打定軍山,劉備率軍燒曹軍的鹿角,夏侯淵守南圍,張郃守東圍。劉備主攻張郃,夏侯淵就率軍前來救援,黃忠趁勢從山上衝下來,襲擊夏侯淵,最終將夏侯淵和益州刺史趙顒斬殺。

    夏侯淵戰死之後,在漢中的曹軍十分的恐懼,郭淮杜襲推舉張郃為統率。三月曹軍率軍進駐陽平關。

    劉備說,即使曹操來了也沒有用,漢中最終會是自己的。劉備就在山上紮營,據險固守,與曹操對峙。曹軍逃跑的人越多越多,曹操五月的時候,只能撤軍,漢中就落入了劉備之手。

    曹真

    公元230年,曹真接替曹休成為大司馬,曹真請求出兵徵蜀,陳群反對,但曹睿最終還是同意讓曹真徵蜀。最終曹軍三路徵蜀,曹真從子午谷進入,司馬懿經漢水進軍,郭淮費曜從斜谷進入。

    正好碰上雨季,再加上入漢中的路很艱險,棧道也被大雨給沖走了,曹真走了一個月,才走了一半路程,最終曹真只能撤軍,無功而返。

    曹爽

    公元244年,鄧颺和李勝等人為了讓曹爽獲得更多的威望,就出兵伐蜀,率六七萬從駱谷入蜀,但是物資和糧食供給不足。再加上蜀漢大將軍費禕提前據守山嶺,曹軍無法前行。

    楊偉和夏侯玄與鄧颺和李勝為進軍還是撤軍,在曹爽面前爭執不休,曹爽雖然不高興,但也無奈撤軍,後路又讓費禕給斷了,曹軍好不容易才撤軍成功,損失極大。

    我們從曹操,曹真,曹爽三次攻打漢中的經歷,就能知道,蜀地有天險優勢,易守難攻,司馬懿深知這一點,所以他一直都沒有徵蜀。

    一直到了,公元263年,鍾會與鄧艾率近二十萬大軍滅蜀成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方程的由來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