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元前兩千年左右,一元二次方程及其解法已出現於古巴比倫人的泥板文書中:求出一個數使它與它的倒數之和等於一個已給數.可見巴比倫人已知道一元二次方程並知道了求根公式。但他們當時並不接受負數,所以負根是略而不提的。
埃及的紙草文書中也涉及到最簡單的二次方程,在公元前4、5世紀時,古中國也已掌握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
希臘的丟番圖(246-330)卻只取二次方程的一個正根,即使遇到兩個都是正根的情況,他亦只取其中之一。
公元628年,從印度的婆羅摩笈多寫成的《婆羅摩修正體系》中,得到二次方程二次項係數為一的一個求根公式。
在阿拉伯阿爾.花拉子米的《代數學》中討論到方程的解法,解出了一次、二次方程,其中涉及到六種不同的形式,令 a、b、c為正數。把二次方程分成不同形式作討論,是依照丟番圖的做法。阿爾.花拉子米除了給出二次方程的幾種特殊解法外,還第一次給出二次方程的一般解法,承認方程有兩個根,並有無理根存在,但卻未有虛根的認識。十六世紀義大利的數學家們為了解三次方程而開始應用複數根。
韋達(1540-1603)除已知一元方程在複數範圍內恆有解外,還給出根與係數的關係。
中國《九章算術.勾股》章中的第二十題是透過求相當於的正根而解決的。中國數學家還在方程的研究中應用了內插法。
在公元前兩千年左右,一元二次方程及其解法已出現於古巴比倫人的泥板文書中:求出一個數使它與它的倒數之和等於一個已給數.可見巴比倫人已知道一元二次方程並知道了求根公式。但他們當時並不接受負數,所以負根是略而不提的。
埃及的紙草文書中也涉及到最簡單的二次方程,在公元前4、5世紀時,古中國也已掌握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
希臘的丟番圖(246-330)卻只取二次方程的一個正根,即使遇到兩個都是正根的情況,他亦只取其中之一。
公元628年,從印度的婆羅摩笈多寫成的《婆羅摩修正體系》中,得到二次方程二次項係數為一的一個求根公式。
在阿拉伯阿爾.花拉子米的《代數學》中討論到方程的解法,解出了一次、二次方程,其中涉及到六種不同的形式,令 a、b、c為正數。把二次方程分成不同形式作討論,是依照丟番圖的做法。阿爾.花拉子米除了給出二次方程的幾種特殊解法外,還第一次給出二次方程的一般解法,承認方程有兩個根,並有無理根存在,但卻未有虛根的認識。十六世紀義大利的數學家們為了解三次方程而開始應用複數根。
韋達(1540-1603)除已知一元方程在複數範圍內恆有解外,還給出根與係數的關係。
中國《九章算術.勾股》章中的第二十題是透過求相當於的正根而解決的。中國數學家還在方程的研究中應用了內插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