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雪飛書法藝術交流
-
2 # 曲氏楷書結構理性講析
我個人認為是絕對的!臨帖是學書法的正路,只有走在正路上,才有可能達到或達到目的地!書法是在經歷了千百年的檢驗、數代書家汗水澆注的基礎上豐滿起來的一門藝術。當代人必須透過不斷的臨習鑽研古人書法,才能理解其精華,進入其境界,也才能充實提高自己。不臨習鑽研古帖,只能繞彎路,走江湖之路,是不可能成為一名書法家的!
-
3 # 王志敏60
前段時間,寫醜書的人提倡創新,認為臨帖束縛人的手腳,這是不對的。書法家一定是從臨帖中來的,這種說法沒錯。要成為世人公認的書法家,一定要先臨帖,學習繼承前人,特別是被世人公認的古代書法家的經驗,常臨摹,多讀帖,多思考,領會帖中的筆畫先後,點畫映帶,結構使轉交遞,偏傍異形,行款疏密,下筆鋒芒轉折,纖微備盡。下苦功臨寫,時間長了自然會得其中真趣,畫龍像龍,畫虎成虎。此時脫帖書寫,也會似像非像,帶有自己的風格了,或蒼鈍,或厚重,或剛勁,或遒媚,或瘦硬,或流動漂逸。筆意宛然,釋放出神釆來。恭喜你你離書法家就不遠了。若不臨帖借用古人的成功經驗而閉門造車,能成為大家麼?這猶如製造原子彈,若在已有的技術基礎上研究,即可快速成功,而且還可提升和改進,使其更為先進,書法也是如此。但是臨帖者不一定會成為書法家,原因是與每個人的天賦和性格有關,寫不好也不要緊,只要愛好,常練練字做為一種興趣,也是不錯的,而不一定要當書法家。
-
4 # 耽書施墨書法講堂
這話是正確的。
臨帖是成為書法家的必由之路,書法非簡單的拿筆自由書寫,有其內在法度、規則要求。縱觀歷史上有成就的書家無不是從古代的一些書家作品(法帖或碑刻)中汲取營養,書聖王羲之也不例外,他先師承衛夫人,後師從叔父王廙學習,曾渡江北遊名山,從眾碑中學習精華!
學書要臨帖就是常說的所謂“學書有師承”,透過臨帖,明白書法的筆法、結構、章法之內蘊,後加上自己從自然生活中體悟書道,繼承中有創新,才能逐步形成自己的書風特色,沒有臨帖的話,其書法就是無源之水,就很難精進。
臨帖工夫不夠~學不足,或不能歸納書寫經驗規律,只停留在臨仿而不能自創一格,不能抒情寫意(藝術是講情感的~吳冠中先生語),書寫達不到一個高度,藝術性就不能體現,也就不能成為書家。
-
5 # 傳承王羲之筆法
寫字不一定成為書法家,因為寫字的目的是把字寫好看,取悅於自己也取悅於別人。
書法家是長期修養培訓出來的,不是光靠臨帖,也不是光靠寫字。
-
6 # 周先生89218
寫字必須臨帖,以前都是這樣,但都不稱書法家,自古以耒的書法名人,都是業餘愛好,寫幅字互相饋贈,如今也是如此,象任政是郵電局工作的,靠買字過日子的只能叫書匠。
-
7 # 多米諾尼加
這個問題非常迷茫,真不好回答。首先要弄清什麼是書法家。中國書法家協會,聽說幾萬人,按理說,都應該是書法家吧,還有省市縣及各類書法家協會,都是不是書法家?我想只怕中國書協主席都不能拍胸脯說都是。這就有些尷尬和滑稽了。
其實,華人只要讀過幾年書的,都練過毛筆字,也都多少臨過帖,只是接觸的多少而已。成為書法家的肯定都臨過帖,即使開後門濫竽充數進書協的,也多少臨過帖的,只是時間多與少,似與不似的問題。要成為書法家,毫無疑問是必須臨寫碑帖的。
-
8 # 張勁逸
這句話必須絕對,才能正確,反觀目前醜書當道,亂寫盛行,從反面證實了這句話的權威性,也就是說,一旦不臨帖,又想自以為書法家,那麼就會出現當下這種不可收拾,群魔亂寫的不堪局面。"起行收比毫無根基和規則,甚至發展到"拿嘴噴墨也是書法,人體行為藝術也是書法,拿個墨汁瓶往地上一扔,出來的一團墨圖案也是書法等等……
還有一種觀點,似乎更有一種"槓精"較勁的道理,"你說王羲之書法好,可王羲之還不是自己創造了書法的標準體勢,他為什麼不臨帖就能是書法,我們現代人為什麼不能?"回答:王羲之也不他獨創的書法,他也是有傳承的,他的老師是書法家衛夫人。
再抬一槓:"那麼衛夫人為什麼能自己創造書體"?回答:衛夫人也是有繼承前輩書體傳統,他的老師是鍾繇……這樣子子孫孫無窮盡也的抬槓,無非就是非要說明書法可以不臨帖而自己自由書寫的,事實證明這樣的書寫不可能成為書法,只能旁門邪路,越走越離譜。
書法是藝術,每種藝術都有本身的藝術規律,藝術格式,都有藝術語言的表達方式。
書法不但要臨習古人法帖,而且各個書體還有其自身的臨帖規矩。我們都要按臨帖規律來,才是學習書法藝術的最佳路線,舉例來說,
比如學習隸書,必須從東漢碑刻入手,原因就是西漢碑刻罕見,而東漢碑刻數量眾多,同時東漢碑刻是隸書成熟時期的典範,法度嚴謹,規範化,才能學到結體用筆的正確的方法,
再比如學習楷書最佳路線是"學書先學楷書,學楷先學唐楷,唐楷先學大楷"
這也就如同孫過庭《書譜》所言"初學分佈,但求平正,即知平正,務追險絕既能險絕,復歸平正"總結了學習書法的必然之道。
說得再通俗易懂,就是說書法這種"遊於藝"的藝術。自有本身的遊戲規則,你只有臨帖,也就是先按照前人古人總結的遊戲規則,才能算是書法,離開了書法臨帖這種"遊戲規則",就不會被書法所承認,只能是自說自話,自娛自樂的雜耍,永遠不會等上大雅之堂。
-
9 # 六然居士孟憲義
無論學寫字,還是對書法的研究,臨習是絕對的,必須的。關建是為什麼臨帖(目標是什麼?),臨什麼帖,從什麼帖開始臨,從什麼帖脫出來。
如只為寫字,無論寫什麼字,真,草,隸,篆。那怎樣臨都可以,臨誰,從誰臨都可,很寬泛。但如研究書法則不可隨意,一定是以最高古法帖為範本。
問題用毛筆寫字,未必屬於書法。寫字是寫字,書法是書法。但書法必須是毛筆書寫。用其它工具是借用毛筆書寫的法。應分辨出什麼是寫字,什麼是書法。換一個角度說,非專業的無論怎麼寫,寫什麼都叫書法,而不算書法。專業研究則不應有這麼寬。非法書的學習不能算書法。
-
10 # 墨緣7144611883
臨帖不一定成書法家,但書法家一定從臨帖中來,這話是正確的。從古到今每一位學習書法的,都離不開臨習碑帖,只有這樣,才能繼承古人或者今人的書法精髓,可以少走彎路,儘快的提升書法水平。但是在中國書法領域也有一部分人,不提倡臨帖,不提倡吸收古人優秀的書法藝術,走自己的路,創作的書法無論從筆法、結構到神韻與古人書法都格格不入,沒有一點美感,出現了今人書法,學院派書法,純屬於自欺欺人,這部分人有的是書法專業工作者,擔負著傳承中國書法的使命,結果把中國書法搞的是烏煙瘴氣,這就是這部分人不主張臨帖,盲目創新造成的不良後果,醜書、狂書、怪書在書法界興起,愛好書法的朋友是有目共睹的。因此說想學好書法,無論是書法愛好者還是書法家都必須實實在在臨帖,古人說過,"察之貴精,擬之貴似"。這句話從中道出了學習書法臨帖的重要性。可以這樣說不去下苦功功夫臨帖,書法想入門,門都進不去,無論怎麼用功,只能成為書法愛好者,想當書法家,那是白日做夢,痴心妄想。既使是書法家,那也是吹出來的書法家,是假書法家,無論有多少職稱和名銜,都證明不了個人的書法水平。學習書法應抱著"練字練功練人品,學書學法學神韻"這理念。學習書法不可能人人都成為書法家,不可能名利雙豐收,希望朋友們把學習書法當作娛樂愛好,放平心態從臨帖開始,持之以恆,必然取得可喜的成績,也許會改變你的人生,一定會給你帶生活樂趣,提高生活質量。
-
11 # 風雨微言
這話,是完全正確的!
試想一下:
前人幾千年不懈努力探索岀來的、得到時間洗禮的美,以一個人區區一百幾十年生命,如何能超越?
就連牛頓也說,自己之所以顯得高大,是因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
12 # 一笑貫長天
絕對的!
至少到現在為止還沒有人能夠突破這個規矩!當然,這其中不包括那些自以為是的傢伙,因為,他們已經取得了可以證明他們是書法家的身份,只是這個身份卻對不可以證明你們是真正的書法家。
因為無知已經嚴重地拉低了書法家的門檻,書法家是應該從理論到實際書寫的學者,不是提起筆來可以任意揮灑一下的人。從這個角度去修煉的書法家是絕不可以脫離臨帖而獨立存在的!
書法需要懂得書法的審美,這個審美是個可以意會難以言傳的審美藝術,她不僅需要領悟到懂,同時還要能達到寫。古人給我們留下了一些法帖,還有一些晦澀難懂的理論,這個理論你可能看了一輩子都沒有弄懂一句話,所以,像要取得一個真正的書法家的稱號絕不是一個證件那麼簡單,你需要刻苦,以需要領悟。
這樣就有了提問中的論斷,你臨帖不一定成為書法家,但是,書法家一定臨帖!
回覆列表
這個話說的很對,書法家之所以成為書法家是大家對他寫的字的認可,這個認可有很大一方面就是書法的追本溯源性,而這個追本溯源,如果沒有臨帖是完全不可能的。見都沒見過古人的帖,也不去學習,是不可能領會他們的筆法和結構的。